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50例,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QLQ-C30、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共92例,均为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入组时、入组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作为测评工具,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性介入治疗患者3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48例)和对照组(16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及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和SDS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1月后两组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程护理管理进行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SDSS评分无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SAS、SDS、SDSS评分下降、但试验组患者SAS、SDS、SDSS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程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纽患者心理状态,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I_,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SDSS、DMQLS评分无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SAS、SDS、SDSS评分下降、DMQLS评分升高,但试验组患者SAS、SDS、SDSS评分下降及DMQLS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58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组)及170例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良性组)进行焦虑、抑郁自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他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调查及统计分析;将肿瘤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组(护理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SAS、SDS、HAMD、HAMA评分变化。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及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肿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SDS及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血压、SDS及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抑郁状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42例。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WHOQOL-BREF)、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所有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和医学应对方式,并与国内常模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弹性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和医学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力量、坚韧性、乐观性各维度评分及CD-RISC总分均较国内常模低(P<0.05)。AMI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WHOQOL-BREF平均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AMI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AMI患者回避、屈服评分较国内常模高,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RISC总分与WHOQOL-BREF平均分、面对评分呈正相关,而与SAS、SDS、回避、屈服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医学应对方式相关,治疗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通过提高AMI患者的心理弹性,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AC-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治疗OSAS的效果.方法:50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李克特量问卷调查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5.15±6.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4.28±7.39)分,具有显著差异(t=4.7576,P<0.001,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为(37.59±6.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75±5.69)分,具有显著差异(t=3.0286,P<0.01,见表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4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2,P<0.01,见表2).结论:在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了心理干预措施治疗OSAS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情况。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生命质量。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和FACT-B评分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PTGI评分为(50.38±13.39)分,根据PTGI评分将其分为PTG高分组(n=32)和PTG低分组(n=48)。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与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发现方式、工作状况、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术后并发症、基础疾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3000元、临床分期为II期、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手术方式为乳房切除、有术后并发症、有基础疾病均是乳腺癌术后患者PTG的危险因素(P<0.05)。PTG高分组患者的CD-RISC、FACT-B评分高于PTG低分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GI评分与CD-RISC评分、FACT-B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PTG水平一般,受到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并及时干预。同时PTG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命质量,PTG水平越高,心理弹性越好,生命质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 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弹性,采用自我感受负担(SPB)量表观察患者SPB情况,分析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SPB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放疗患者CD-RISC乐观、坚韧、自强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SPB量表总分为(38.10±2.74)分,处于中等负担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弹性和SPB呈负相关(P<0.05)。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弹性与接受放疗宣教情况、临床分期、家庭月收入、教育程度、年龄有关(P<0.05)。本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临床分期、年龄及家庭月收入是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心理弹性较差,且其SPB与心理弹性有一定的联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月收入、临床分期、教育程度,临床可结合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改善患者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SZ)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并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为未来SZ家庭干预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68例、64例SZ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设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干预效果。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分别评估两组社会功能、自知力。全部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复发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3.82%,且观察组复发率(3.13%)低于对照组(1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SPI评分、BCIS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的各项评分包括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SZ患者家庭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自知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Leprosy and leprosy-related stigma can have a major impact on psychosocial wellbeing of persons affected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Resilience is a process that incorporates many of the core skills and abilities which may enable people to address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d pilot an intervention to strengthen individual and family resilience against leprosy-related discrimination.MethodologyWe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before-after study design with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The 10-week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was designed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by enhancing their protective abilities and capacity to overcome adversit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sites, urban areas in Telangana state, and in rural areas in Odisha state, India. Persons affected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includ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pre-and post-intervention: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maximum score 100, with high scores reflecting greater resilience) and the WHOQOL-BREF (maximum score of 130, with higher scores reflecting higher quality of life). In addi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post-interven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 few weeks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in the Odisha cohort again at six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Paired t-tests measured differences pre- and post- intervention. Qualitative data were thematically analysed.FindingsEighty participants across 20 famil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23 persons affected and 57 family member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D-RISC scores for persons affected and family members from Odisha state (baseline 46.5, first follow-up 77.0, second follow-up 70.0), this improvement was maintained at six-month follow-up. There was no increase in CD-RISC scores post-intervention among participants from Telangana state. WHOQOL-BREF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follow-up for persons affected in both states, and for family members in Odisha state. No families dropped out of the study. In the qualitative feedback, all participants described drawing benefit from the programme.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appreciated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the intervention.ConclusionThis pilot study showed that the 10-week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to strengthen resilience among persons affected by lepros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as feasibl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 large-scale efficacy trial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and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9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各45例,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6min步行试验(6MW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得分、自我认知、心理方面各维度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肌少-骨质疏松症(SOP)患者的影响,以期为SOP患者的康复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前瞻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至2021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S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情况、机体功能、骨密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骨骼肌质量(ASM)、外周骨骼肌指数(SMI)以及握力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平衡测试、4 m步速测试、5次椅上坐-站测试评分均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以及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老年SOP患者骨骼肌肉恢复,提升机体功能,改善骨密度及心理状况,是老年SOP患者的理想康复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简式太极训练联合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心理状态、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稳定性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简式太极训练),各为51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心率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VE/VCO2slope低于对照组,峰值心率、VO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心理情绪、体力受限、社会受限评分及总分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症状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简式太极训练可促进稳定性CHF患者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韧性及焦虑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相关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RS得分为(76.72±9.8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及费用支出形式患者的R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手术类型及肿瘤分期患者的R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20~40岁、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3000元、费用支出形式为自费是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乳腺癌患者SAS得分为(5.02±1.42)分,以心理韧性为自变量,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为焦虑的预测因子,其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程度越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偏低,且其对患者焦虑状态具有预测作用,年龄为20~40岁、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3000元、费用支出形式为自费是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IBD患者137例。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患者希望水平;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面对疾病时所选取的应对方式;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患者心理韧性进行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将上述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BD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IBD患者与他人保持亲密的态度关系、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回避、屈服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力量、乐观和坚韧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IBD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HI总分与面对、力量、乐观、坚韧、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IBD患者处于中等希望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希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