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IHCP+CDS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确诊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HCP+CDS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灌注+肿瘤细胞减灭术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腹水量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24个月生存率比对照组高,而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恶心、麻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和盆腔感染方面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HCP+CDS能有效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两侧附件+全子宫切除+系统性腹腔、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内的生存率、疾病复发转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淋巴结15枚,发现4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患检出阳性淋巴结3枚,发现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两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复发转移率为1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9%(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输尿管尿瘘、体温转复时间5 d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病灶的复发及转移率,虽然术后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178例具有危险因素的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及1年、2年、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以期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不同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脱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2年、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1年、2年、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结论认为,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更为安全有效,采用紫杉醇脂质体代替紫杉醇注射液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观察组(31例)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疗效,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CD8~+T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细胞下降在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小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配合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采取术前辅助化疗,而对照组术前不接受化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随访三年,记录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66%,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89%;新辅助化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5.08%,远处转移率为6.78%;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2.50%,远处转移率为18.7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术前对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近期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可耐受,且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囊外彻底切除,对瘤体以及周围正常组织5 cm以上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保肢手术术前以及术后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状况、肢体功能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3年生存率以及肢体功能的优良率较高(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能够降低骨肉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肢体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新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紫杉醇135 mg/m2以及奈达铂75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以及脉管浸润阳性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3.94%(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脉管浸润阳性率均明显较低(P0.05);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2月我院子宫内膜癌组织7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者、病理分级G2+G3、肌层浸润深度≥1/2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升高,且与肿瘤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接受改良腹腔镜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性生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程度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较高,且对盆底支撑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61.67%(37/60),5年无病生存率为46.67%(28/60),均低于对照组的81.67%(49/60),73.33%(44/60)(P0.05)。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为III期的比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率、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Ki67细胞阳性率≥20%的比例、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为III期、Ki67细胞阳性率≥20%、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TNBC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患者给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研究组(n=45)患者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3.64%(28/4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CD4+CD25+Treg、Th17/ Treg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Th17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TNBC,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 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TACE治疗)和研究组(49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血清AFP、AFP-L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其短期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其血清AFP、AFP-L3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 (TK1)、环氧化酶-2(COX-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降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4个月内生存率、治疗前后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组患者24个月内生存率为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26%,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多肽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7,脾多肽联合化疗)、对照组(n=46,常规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2%(26/46)(P0.05)。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以及情感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脾多肽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接受化疗灌注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含量、CD4~+/CD8~+及NK细胞活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4~+数量、NK细胞活性、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不适、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辅助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性激素和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IVF-ET RIF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元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性激素和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孕酮、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P<0.05)。治疗后,研究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元针法用于IVF-ET RIF患者,可有效调节人体性激素,缓解焦虑抑郁心情,改善妊娠结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6.67%,对照组为74.5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SCC、NSE和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两组治疗后FACT-L各项评分包括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模块和功能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GP化疗方案相比,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可更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EA、SCC、NSE和CYFRA21-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放化疗手段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肿瘤科和呼吸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芪五味子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39.02%,与对照组(2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0.7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但可有效缓解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