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320排CT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200枚支架均显示优良,320排CT能够对支架置入术后的通畅情况、术后血栓形成等情况进行观察及评估。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支架内中度以上再狭窄62枚,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及仿真内镜正确诊断50枚,漏诊2枚,误诊10枚,320排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6.87%、特异性95.83%、准确度78.50%、阳性预测值91.18%、阴性预测值98.57%,Kappa值的u检验中得到:u=16.2494,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920,参照评价原则,320排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内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极好。结论: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对再狭窄部位、性质、程度能够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而且无创、重复性好,对支架术后疗效观察和随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在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肌缺血且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共3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检查,其中155例有冠状动脉狭窄,且伴有不同性质的粥样斑块。分析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狭窄情况、斑块分型和斑块数目。结果:所有冠脉动脉狭窄均为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主要集中在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分别占35.48%和37.42%。硬斑块数目最多,占75.43%,其次为混合斑块和软斑块,分别占16.19%和8.38%。冠状动脉4支血管粥样斑块均为硬斑块者最多(29.03%)、硬斑块与软斑块同时存在者占29.03%、硬斑块与软斑块、混合斑块同时存在者占14.84%,未见单纯混合斑块或软斑块的患者。结论: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主要为轻、中度狭窄,冠状动脉斑块以硬斑块为主。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能准确的判断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CF6浓度变化与支架内膜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20例,入组患者于造影前、造影后即刻、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即刻、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2个月后检测体内CF6的浓度,并于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内膜增生程度。结果:造影前和造影术后即刻患者血浆CF6水平没有明显差别(造影前CF6:215.65+14.39pg/m L,造影术后即刻CF6:216.75+14.40 pg/m L,P0.05)。PCI术后即刻血浆CF6浓度较造影前增高(231.75+13.2 pg/m L,P0.05),术后1天可达到高峰(262.4+14.06 pg/m L,P0.05),3天后有所下降(239.86+13.15 pg/m L,P0.05),但仍高于造影前水平,7天后可以恢复至造影前水平(222.4+15.06pg/m L,P0.05)。术后1年随访时,血浆CF6水平是221.05+14.82 pg/m L,平均内膜增生厚度为0.158+0.014mm,平均内膜面积为0.134+0.057 mm2,患者内膜增生厚度与支架植入1天后血浆CF6峰值呈正相关(r=0.819,P0.05)。内膜增生面积与PCI术后血浆CF6峰值水平正相关(r=0.72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后CF6浓度峰值越高,其支架内膜增生越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结论: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64-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6.41%、特异度为94.01%、阳性预测值为78.26%、阴性预测值为96.52%、诊断符合率为92.49%。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而言,64排螺旋CT可以作为冠脉动脉造影的有效替代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计7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记录这两项检查所得结果及数据,以检查数据为基础对冠状动脉CT造影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70例病人均可顺利完成以上两种检查,按照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标准,冠状动脉CT造影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率为90.5%、阴性预测率98%。结论:相对于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无创且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的检测技术,因此可以推荐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宝石能谱CT拥有一系列独特的技术,包括宝石探测器、高压发射器、ASIR重组技术、能谱栅技术等,使其具有低剂量高清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特点,实现了全身0.23mm的极限空间分辨率和类MRI的软组织低密度分辨率,为心脏能量成像、斑块性质的鉴别及金属伪影的消除提供了全新有效的手段。其特有的高纯度和高通透性的物理学特性,再加上影像链中采样率的增高,专有的高清算法,使得宝石能谱CT能够在更低的剂量下,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质量,达到目前业内最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同时,其独有的能谱栅成像技术,将CT诊断从形态学带入功能学领域,因此也被称为"显微CT,病理CT,绿色CT",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它用准确的绝对CT值的单能量成像(keV)诊断和基物质成像诊断来取代传统的相对CT值的混合能量(kVp)成像诊断,用多参数CT成像诊断来代替传统的单参数CT成像诊断,而"三同"(同时、同源、同向)的物理基础保证了其能谱成像的准确性,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从而提高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CT在心脏疾病的诊断方面开拓了新领域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2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右冠状动脉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同时记录OCT检查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OCT共检查25段支架,失败3例(1例指引导丝断裂于支架内,2例发生冠脉痉挛导致阻断球囊送入困难未能成像),OCT检查并发症包括一过性ST段抬高(5例)和室颤(3例),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49.7±12.9 min,其中OCT检查耗时17.9±4.9 min,OCT共检测522 mm支架,定量测量4514个支架丝,其中66个存在贴壁不良,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率1.46%。结论利用冠脉内OCT技术可以有效评价支架术后即刻贴壁不良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入住我院CCU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院CCU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于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急诊手术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等.结果:200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植入支架数量为1.41±0.711枚,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无院内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心梗,临床随防7.3±1.9(5-15)个月,136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造影随访率72.3%,随访终点内死亡5例(死亡率2.66%),含心源性死亡3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其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6例患者进行了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19%).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安全可行,且院内、术后7个月随访观察显示疗效显著,并明显降低靶血管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60 例具有典型心前区不适的患者进行双源CT 冠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发生部位,测量其长度和深度并进行分析。结果:260 例受检患者中,62例共70 段存在心肌桥,检出率 达20.76%,高于文献报道的检出率18.2%。所有心肌桥均发生于左前降支,其中近段17 段(24.4%),中段43 段(61.4%),远段10 段 (14.2%)。心肌桥平均长度为15.8± 6.4mm,深度为1.4± 0.85mm。结论: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因其便捷无创,不受心率严格 限制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心肌桥筛查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小明  胡卫列  宋波 《生物磁学》2009,(20):3988-3989,3993
支架在泌尿外科中广泛应用,在尿道狭窄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按其降解属性可分为可降解支架和非降解支架。非降解支架为金属支架和硅胶管。降解支架目前正在兴起,其适应症及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支架在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茅届齐  王栈山  钱水贤 《生物磁学》2011,(14):2744-2746
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我们拟讨论腔内成形术在AS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76例ASO病例,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和糖尿病等合并症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总体技术成功61例,技术成功率80.3%,Fontaine II期组技术成功36例(成功率92.3%),明显高于III期(82.1%)和IV期组(22.2%);合并糖尿病组22例(28.9%),技术成功15例(成功率68.2%),低于无糖尿病组的85.2%;结论:腔内成形术是治疗ASO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积极腔内手术干预有助提高早期患者成功率,同时对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随机选取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38例,女173例,平均为(64±11)岁,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4小时,视闭塞血管部位,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单位/min持续泵入,总量为80~130万单位。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9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68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78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2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52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47例。有35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47例。为60.01%。结论:我们认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还是很值得进行的。随着溶栓经验的积累,溶栓药的开发,脑保护剂的应用,总有效率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我们拟讨论腔内成形术在AS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76例ASO病例,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和糖尿病等合并症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总体技术成功61例,技术成功率80.3%,FontaineⅡ期组技术成功36例(成功率92.3%),明显高于Ⅲ期(82.1%)和Ⅳ期组(22.2%);合并糖尿病组22例(28.9%),技术成功15例(成功率68.2%),低于无糖尿病组的85.2%;结论:腔内成形术是治疗ASO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积极腔内手术干预有助提高早期患者成功率,同时对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03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DSA透视下行经口可回收食道支架置入,15-90天后将支架取出术。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8%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可回收支架扩张治疗术具有简便、安全和疗效好等优点,并发症少,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MSCs)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否预防和减少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法:①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被底物对支架进行包被,然后再包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体.②以球囊损伤法建立犬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将包被有抗体的支架植入犬(n=20)冠状动脉前将支损伤段远端,再以相同方法在损伤段近端植入裸支架作为对照组(n=20).4w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行血管内超声(IVUS)及血管形态学检测分析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组较裸支架组的最小管腔直径和新生内膜面积较明显减少(P<0.05),而最小管腔面积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快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经碘水造影检查证实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持续性胸腔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7枚支架,支架展开良好,1枚移位。有效率6/7(86%)。置入覆膜支架后,既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问题,控制了感染。结论:采用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见效快、病人恢复时间短等诸多优点,在治疗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堵塞方面,有逐渐替代外科搭桥手术的趋势。虽然血管支架技术在临床已经有广泛应用,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本文首先回顾了血管支架的发展历程,然后针对血管支架研究中与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几个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为血管支架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然而,药物洗脱支架也存在较低的再狭窄率,由于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人数非常多,这一比率就不容忽视.本文将阐述DES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以及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