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根治术)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及1年、3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保肛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及远切端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1年和3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采取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术有同样的远期治疗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术后肠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梗阻性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dixon)24例手术患者(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及非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dixon)的24例患者(非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比较梗阻性与非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梗阻性保肛组住院天数:11.9天,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8.7天P0.05;梗阻性保肛组发生肠瘘:4例(16.7%),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发生肠瘘:1例(4.2%)P0.05,经充分引流后肠瘘愈合,无1人死亡,两组术后至出院期间死亡人数:0例;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以排气排便为指标):5.1天,非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3.8天,P0.05;术后6个月腹泻便秘患者两组相同为24人;术后6个月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6人(25%),非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5人(20.8%),P0.05。结论: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住院期疗效较非梗阻性保肛组差,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梗阻性低位直肠癌可行保肛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TaTME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保肛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保肛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道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少于对照组的10.00%(7/70),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年内,研究组总复发率和总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TME术治疗,运用手辅助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尽快促进切口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低,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56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60例)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3、5年的生存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减少(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伤口感染、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l、3、5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3年、5年,腹腔镜组>60岁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高龄患者的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术后肠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梗阻性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dixon)24例手术患者(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及非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dixon)的24例患者(非梗阻性保肛组)临床资料,比较梗阻性与非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的可行性。结果:梗阻性保肛组住院天数:11.9天,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8.7天P〈0.05;梗阻性保肛纽发生肠瘘:4例(16.7%),非梗阻性肠梗阻保肛组发生肠瘘:1例(4.2%)P〈0.05,经充分引流后肠痿愈合,无1人死亡,两组术后至出院期间死亡人数:0例;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以排气排便为指标):5.1天,非梗阻性保肛组肠功能恢复:3.8天,P〈0.05;术后6个月腹泻便秘患者两组相同为24人;术后6个月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6人(25%),非梗阻性保肛组肿瘤复发5人(20.8%),P〉0.05。结论:梗阻性低位肠梗阻保肛治疗住院期疗效较非梗阻性保肛组差,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梗阻性低位直肠癌可行保肛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保留骨盆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为男性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1例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41例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开腹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术后局部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全程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随访患者1年,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后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施TME+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可在根治的基础上,降低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8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9 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效果、 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手术风险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 发症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16.95%(P<0.05);观察组保肛率达到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10%(P<0.05);两组2 年复发率和 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 创伤小,根治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 相近,综合疗效优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功能状态评分(KPS)和体力状况评分(ZPS),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临床受益率和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两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观察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和1年生存率,较单用卡培他滨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91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9例和开腹组52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请况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开腹组的21.1%(P0.05);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与开腹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且安全、微创,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30例接受ELAPE和18例接受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手术用时、失血量、术中穿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后随访相关指标等的比较来分析ELAPE的可行性。结果:和APR相比,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降低术中直肠穿孔和CRM阳性的发生率,术后会阴部切口愈合延迟率以及出院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LAPE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出院随访的骶尾部不适率均稍大于行APR术的患者,但差异均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种手术的患者住院两组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会阴部血清肿的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造口问题发生率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不大(P0.05)。结论:和APR相比,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可降低术中肠管穿孔发生率、CRM阳性率和住院期间发生会阴部切口愈合延迟率,短期随访预后良好,有望成为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排便功能训练,45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45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肛门失禁情况及控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肛门失禁例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减少肛门失禁情况发生,控便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Bacon术,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状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4 d的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切口出血、尿潴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 %,低于对照组的30.8 %(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William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肛门排便Wexner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机能、社会职能、症状体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胃动素(MTL)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直肠癌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血清b FGF、MTL、GDF-15、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 FGF、MTL及GDF-15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b FGF、MTL及GDF-15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CRP、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SOD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管活性肠肽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b FGF、MTL及GDF-15,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n=30)给予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B组(n=30)仅给予术前调强放疗治疗,C组(n=30)给予替吉奥化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TPS、CYFRA21-1水平变化情况,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生存率,保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8%显著高于对照B组的46.67%和C组的5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三组TPS、CYFRA21-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TPS、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且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复发、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3年复发、转移情况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组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A组保肛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好于术前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直肠原发癌位于直肠中下段的病例,行直肠癌根治术复发再入院患者48例(均为本院2010年4月-2014年3月手术后的病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24例。对照组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2、MMP-9、CEA、CA199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术后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比较两组1年、3年的生存率状况。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上低于研究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治疗2周后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2、MMP-9表达水平较低,治疗2周后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无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年生存率(66.67%)高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降低血清MMP-2、MMP-9、CEA、CA199水平,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Ib期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及膀胱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Ib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性生活质量以及膀胱直肠功能。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残余尿量100 m L、50 m L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术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I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比较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ISR组31例与CSPO组32例,ISR组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CSPO组予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记录与随访患者的近期与远期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保肛,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无差异(P>0.05),CSPO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SR组(P<0.05)。CSPO组的术后7 d的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3 %,明显低于ISR组的29.0 %(P<0.05)。CSPO组术后1 d、3 d、7 d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都明显少于ISR组(P<0.05)。ISR组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为80.6 %,明显低于CSPO组100.0 %(P<0.05)。结论:相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适形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有效抑制血清PCT与hs-CRP的表达,具有很好的保肛效果,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随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 h、12 h、24 h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对照组的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