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明两色食虱螯蜂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3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方法】在非选择条件下,分别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和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为寄主,观察两色食虱螯蜂、黄腿双距螯蜂和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取食、寄生以及子代生长发育情况;并在选择条件下观察3种螯蜂对稻飞虱的寄主选择性,评价螯蜂的寄主偏好性。根据以上试验,评出3种螯蜂各自的适宜寄主;并选择适宜寄主测定3种螯蜂的寿命、取食量和寄生量,评价其控害作用。【结果】两色食虱螯蜂可取食和寄生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伪褐飞虱,以前3种为两色食虱螯蜂的适宜寄主,伪褐飞虱次之;黑尾叶蝉为其非取食、寄生寄主。黄腿双距螯蜂可取食和寄生4种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适合性较高,白背飞虱次之,伪褐飞虱最差。黑尾叶蝉可为黄腿双距螯蜂的取食寄主,但非寄生寄主。稻虱红单节螯蜂以白背飞虱为最适寄主,灰飞虱次之;其他3种寄主仅能被稻虱红单节螯蜂取食,不能被成功寄生。在适宜寄主上,稻虱红单节螯蜂雌虫的寿命、总取食和寄生合计量均最高,两色食虱螯蜂的最低,黄腿双距螯蜂的居中;3种螯蜂日均取食量和寄生量的消长动态波动幅度不大。【结论】两色食虱螯蜂偏好寄生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控害作用相对最弱;黄腿双距螯蜂偏好寄生褐飞虱和灰飞虱,控害作用居中;稻虱红单节螯蜂偏好寄生白背飞虱,控害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资料,中南半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共5科12属62种,含1个特有属和32个特有种;在91个种及亚种中,有20个为极度濒危,30个为濒危.特有属为白臀叶猴属,分布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该属的3个种包括红腿白臀叶猴、灰腿白臀叶猴和黑腿白臀叶猴,均为极度濒危物种.除红腿白臀叶猴在老挝有分布外,另外两种在越南和柬埔寨都有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malis Kishinouye)“红腿病”进行物治防治的研究,试验中可看到患“红腿病”的试验虾,在药物的作用下,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与蔓延,减少死亡。特别是中草药饵在防治中也有良好的疗效,药饵中加入矫味增效剂后,病虾对所投药饵能主动抱食,促进了药饵的合理利用,提高了防效。  相似文献   

4.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从病蛙分离出4株细菌,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初步牛蛙患腐皮--红腿并发症,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或克氏耶尔森氏蓖与芝假单胞菌合并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初步认为牛蛙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或克氏耶尔森氏菌与荧假单胞菌合并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两种波腿蝗(蝗总科:癞蝗科)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江  张道川  王文强 《遗传》2005,27(5):735-740
报道中国两种波腿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红胫波腿蝗Asiotmethis zacharjini (Bei-Bienko, 1926) 2n ♂ =18, neo-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他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除强染的着丝粒C带,S8染色体具强染端部C带带纹,neo-Y染色体还具有一条宽的弱染的近着丝粒端居间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neo-XY ♂型,该种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机制在我国癞蝗中为首次报道,蓝胫波腿蝗Asiotmethis jubatus (Uvarov, 1926) 2n=19♂,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仅具有明显强染的着丝粒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XO ♂型;两种波腿蝗的异染色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7.
红褐斑腿蝗卵黄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蒸馏水沉淀法、凝胶过滤、蛋白质电泳等方法提取纯化了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ål)的卵黄蛋白,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电泳结合不同的染色方法证明红褐斑腿蝗的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复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48 kD,由7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7.3,100.2,95.9,59.6,53.6,49.0和42.2 kD。卵黄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到17种氨基酸和NH3峰,其中谷氨酸(Glu)百分含量最高,达13.46%,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半胱氨酸(Cys)、精氨酸(Arg)含量比较高,脯氨酸(Pro)、组氨酸(His)、赖氨酸(Lys)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pH对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ål)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用3种专性底物测定了不同pH环境下蝗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雄性红褐斑腿蝗中肠肠液的pH值为6.92±0.043, 雌性为7.03±0.054, 两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发现3种蛋白酶的最适pH值各不相同, 其中雌雄虫的强碱性类胰蛋白酶(以BAPNA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8.5和10.5; 雌雄虫的弱碱性类胰蛋白酶(以TAME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9.0和9.5; 而雌雄虫的类胰凝乳蛋白酶(以BTEE为底物)最适pH雌性为8.5, 雄性为8.0。统计结果显示, pH对红褐斑腿蝗中肠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P<0.01), 两性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1)。在最适pH情况下, 雌性的类胰蛋白酶活性高于雄性, 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则是雄性高于雌性。在中肠pH范围内雌性比雄性具有更高的消化蛋白酶活性, 显示雌性具有较强的食物处理能力以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为繁殖活动(孕卵)作准备, 而该种蝗虫最适pH范围较宽, 可能与其取食植物范围较宽有关。  相似文献   

9.
红褐斑腿蝗的耐寒能力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研究了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al))在不同季节的抗寒能力,并就虫体含水量、粗脂肪、总蛋白和总糖等成分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及其对过冷却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褐斑腿蝗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依次为秋季种群((-23.1 ± 0.2 )℃)< 越冬后种群((-19.3 ± 0.1) ℃)< 夏季种群((-4.0 ± 0.1) ℃).含水率在生长期极显著高于越冬期,越冬初期和越冬后期变化不大,说明红褐斑腿蝗在越冬准备期已排出了体内多余的游离水.越冬后蝗虫体内总糖含量和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越冬初期,说明蝗虫在越冬时主要靠消耗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物质来维持体温,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极大,导致越冬后过冷却点显著上升.含水率和含脂率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雌性蝗虫的总蛋白含量在夏季种群略高于雄性,越冬期显著低于雄性,可能与雌蝗孕卵过程中动用了大量营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中国斑腿蝗科属级分布特征和区系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在我国有分布的斑腿蝗科101个属级阶元中,东洋区成分为62属,占已知属总数的61.4%;其次依次为双区属18属,占17.8%;古北属15属,占14.9%;广布属6属,仅占5.9%;有48属为我国特有属,占总数的47.5%.根据其属级阶元在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比较发现我国的斑腿蝗科昆虫与非洲共有性较高,两者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