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骨羟基磷灰石的结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对猪骨处理,利用转靶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IR)、差热分析(DTA)分别对猪骨的物相和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纯的羟基磷灰石(HA)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猪骨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结构稳定性。实验表明猪骨在弱酸弱碱溶液中羟基磷灰石相是稳定的,但晶粒尺寸、结晶度和非晶含量有所变化。600°C的高温处理,可改善其结晶度,这对开发新的骨移植材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驻极体载流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猪骨这一生物驻极体中的电荷载流子的特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动物骨骼内部的导电载流子主要来自于其胶原纤维和基质细胞中的水分子.这时用范畴堡尔法测得其霍尔系数为负值.具有N型半导体的一些特征.若对高温干燥处理后的猪骨进行测量.则观察到其霍尔系数的反向突变,显示出P型半导体的导电性.这一转变被解释为水分子的丧失使样品中的正离子导电从次要地位转变为主要地位,加热时样品中水分子的迁移过程会在短接的外电路中形成一方向恒定的负电流峰,对电流峰的计算表明,猪骨中负电荷的激活能为0.86eV左右.  相似文献   

3.
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成功地用种上人体细胞的猪骨修复胸壁破损,世界上首例人工制造存活的胸骨由此诞生,现已成功地在5条狗身上做完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个中国两头乌猪品种(通城猪、东山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和金华猪)及3个国外品种(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核心蛋白(gag)基因、多聚酶(pol)基因、囊膜(env)基因的3个亚型A、B、C,分别从DNA和RNA水平上进行研究,以发现中国两头乌猪品种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资源优势。方法利用PCR方法在DNA水平上对PERV基因的三个亚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在RNA水平上检测通城猪和大白猪PERV各亚型在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淋巴和脑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4个华中两头乌猪种中env-AB型为主要PERV亚型,分别占被测总数的92%~100%。在这4个品种中均没有检测到C亚型,金华猪以及3个国外猪种中均检测到了C亚型,病毒亚型种类也更丰富。半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gag、pol基因在两个品种9个组织中广泛表达,env-A在通城猪的心、肝、肺、脂肪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env-B在通城猪的心脏和淋巴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而env-B在大白猪的肾脏中表达很低,其他所测8个组织中表达量都较高。结论通城猪、东山猪、赣西两头乌猪和沙子岭猪可以做为较佳的异种移植候选供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Myogenin蛋白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骨骼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DAB显色技术来检测Myogenin蛋白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胎儿和成年猪的骨骼肌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并通过平均光密度统计分析Myogenin蛋白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胎儿和成年猪骨骼肌中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yogenin蛋白表达定位于骨骼肌细胞核表达;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胎儿和成年猪的腿部骨骼肌和背部骨骼肌中均检测到阳性产物,在猪胎儿期间骨骼肌中Myog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成熟猪骨骼肌中的表达;且在同种猪腿部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背部骨骼肌中的表达;此外还检测到Myogenin蛋白在五指山猪骨骼肌中表达均显著高于其在长白猪骨骼肌中的表达(p<0.05).本研究得到的Myogenin蛋白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骨骼肌中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结果,为今后研究不同猪种间骨骼肌发育差异及探讨五指山猪矮小机制和发育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猪骨胶原蛋白酶解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提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猪骨胶原蛋白粗提物用胰蛋白酶水解,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Sephadex G-25柱凝胶过滤,以及数次反相高效液相层析,最终获得一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单一峰值的多肽。  相似文献   

7.
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及新突变位点的 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7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 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 6种基因型。其中杜洛克中仅存在AA基因型, 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 只有在梅山猪和具有梅山猪血统的苏太猪中出现基因型BB。所有猪种中, 只有在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中出现等位基因B, 所有猪种除松辽黑猪外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不同猪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 梅山猪和松辽黑猪与其他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 , 苏太猪与除皮特兰猪外的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也极显著(P<0.01) , 淮猪与杜洛克和约克夏这两个国外猪种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与皮特兰和其他地方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通过测序在扩增片段中新发现了3种类型的碱基突变, 前2个分别导致了Thr和Glu向Ala和Arg的替换, 最后一个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 且后两个突变位点为BB基因型所特有。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广西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PDK4)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并研究PDK4基因在广西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差异,本研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从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的背最长肌组织中提取总RNA,PCR扩增出PDK4基因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DK4基因在这两品种猪不同组织中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分别成功克隆获得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PDK4基因CDS,长度为1 224 bp,这两品种猪的PDK4基因CDS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报道的普通猪、人、鼠、马、羊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1.0%、85.5%、92.3%、93.0%。基于PDK4基因碱基同源性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可知,巴马猪和杜长大猪遗传距离是最近的,最远的是小鼠。两品种猪PDK4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含量较高,占总氨基酸数的10.8%,同时发现PDK4蛋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PDK4蛋白的高级结构中均包含有α螺旋、无规卷曲和延伸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和杜长大猪的不同组织PDK4基因表达量最高的为腹脂,最低的是脾。巴马香猪背最长肌中PDK4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而杜长大猪的皮脂、腹脂、肝、脾以及肾中PDK4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巴马香猪。本试验成功克隆了巴马香猪和杜长猪的PDK4基因,并且检测了该基因在两品种猪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为今后深入探讨PDK4基因在地方猪种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方面发挥的作用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驻极体(猪骨)为研究对象,用电荷积分法测定在一定湿度和温度下它的极化电荷存储(热释电常数)。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测定生物驻极体极化电荷存储的有效的方法。文中讨论了极化电荷存储受温、湿度影响效应并分析了自由水、结合水对其的贡献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三种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贵州香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比较研究不同猪种的遗传标志。方法应用PCR技术分别对这三种小型猪的血液总DNA样品中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测序比对。结果猪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分三个区域。I区(靠近5’端区域)704bp,五指山小型猪在此区共有6个变异位点,通过6个变异位点中归纳出3个单倍体,而巴马小型猪在此区有9个变异位点,通过9个变异位点归纳出4个单倍体,贵州香猪在此区共有6个变异位点,通过6个变异位点归纳出3个单倍体。Ⅱ区(串联重复序列区),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贵州香猪序列相同。Ⅲ区(靠近3’端区域)三种小型猪的序列几乎相同。结论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贵州香猪三种小型猪之间线粒体DNA碱基序列变异位点较少,五指山小型猪和巴马小型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离扩增版纳微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传代对慢病毒转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4月龄版纳微型猪的骨髓,在DMEM/F12培养液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根据其形态学、抗原标志表达和分化潜能给予鉴定。MSCs与GFP慢病毒载体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后MSCs GFP表达率的变化。标记后传代至1、2、3、4代细胞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结果采用直接培养骨髓,可以分离到高表达CD13、CD29、CD90、CD105的MSCs,并可诱导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MSCs与携带GFP的慢病毒载体共培养3天即可观察到GFP的表达,最佳转染复数(MOI)值为50,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d。传代后MSCs GFP表达率呈下降趋势[1代转染率(42.3±2.25)%、2代转染率(41.6±2.65)%、3代转染率(41.4±3.75)%和4代转染率(38.2±4.75)%],但传至4代GFP表达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可以从版纳微型猪骨髓中分离到MSCs,GFP慢病毒转染是标记MSCs的有效方法,连续传代4代不会显著影响GF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SLA与抗病育种和经济性状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马身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273bp扩增产物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A,B,C和E等4个等位基因和AA、BB、AB、AC、AE等5种基因型。在大猪和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分别为0.528和0.587;在长白猪中,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A、B和E,频率分别为0.611、0.278和0.111;而在杜洛克中,仅存在B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结论:SLA-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在4个猪种具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香猪和柯乐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筛查的基础上,采用AS-PCR技术,以香猪、柯乐猪、糯谷猪、黔北黑猪4个贵州地方猪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muskelin 1基因第18外显子中rs81213998(DIAS0003365)位点的多态性与体尺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KLN1第18外显子中rs81213998位点基因型在4个猪群中有多态性。香猪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它3个猪品种的相应值(p0.01),T等位基因的频率较低(p0.01),黔北黑猪、糯谷猪和柯乐猪的C和T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s81213998位点与猪的管围、体长、体高、体宽呈弱的正相关。推测MKLN1基因的rs81213998位点可能与贵州地方猪品种的体尺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体外和体内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在体外和体内的感染性,通过建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将所建细胞系与人胚胎肾293细胞体外共培养,并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鼠)皮下进行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与人胚胎肾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胎肾细胞,进一步证实和拓宽了猪细胞PERV感染人细胞的范畴;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移植SCID鼠皮下后,导致SCID鼠发生猪细胞微嵌合(78.57%)和PERV在体内感染(85.71%)并且波及远离移植部位的多种组织或器官,但是并未检测出SCID鼠组织中表达PERV env RNA。这就证实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感染性和在小鼠体内的感染性,但未能找到PERV在体内活跃复制的明显证据。因而,在猪异种移植过程中PERV传播的潜在危险仍然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MNSFβ (Monoclonal nonspecific suppressor factor β)是一种天然免疫抑制因子,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细胞分裂、细胞凋亡和核转运等生物过程, 但其功能在猪中鲜有报道。文章通过电子克隆得到猪MNSFβ的全长序列, 利用RT-PCR首次从猪脾脏中克隆了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的MNSFβ cDNA(GenBank登录号:KF77642500)片段, 测序正确后分析猪MNSFβ的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将猪MNSFβ基因编码区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EGFP-C1,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MNSFβ; 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中, 利用荧光检测、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分析SUVEC中猪MNSFβ的表达; 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猪MNSFβ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猪MNSFβ基因全长402 bp, 编码133个氨基酸, 含一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猪MNSFβ为无信号肽的稳定蛋白, 由泛素样结构域与核糖体蛋白S30组成。对猪MNSFβ与已发现的18个物种的MNSFβ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进化树分析, 显示其蛋白相似度均在91%以上, 且进化距离都小于0.05, 说明MNSFβ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猪MNSFβ在SUVEC中成功表达, 激光共聚焦显示其在细胞质与细胞核内均有分布。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 猪MNSFβ在各免疫相关组织广泛表达, 但在肺脏中未检测到表达, 说明其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等4位研究人员试验采用PCR-RFLPs方法,研究了中国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3个地方品种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华猪、内江猪、太湖猪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389、0.6613、0.6855。在这3个猪品种中,除成华猪检测时只有AB、BB两种基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岸奇  陈斌  冉茂良  杨广民  曾诚 《遗传》2020,(2):145-152
基因组选择是指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通过基因组中大量的标记信息估计出个体全基因组范围的育种值,可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目前在猪纯繁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研究表明,现有的基因组选择方法在猪杂交育种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在跨群体条件下预测准确性极低。杂交作为养猪业中最为广泛的育种手段之一,通过结合基因组选择理论进一步提升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择的发展及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猪杂交育种的方式,分析了目前基因组选择方法在猪杂交育种应用方面的不足,旨在为未来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从猪中分离的甲_3型流感毒株与人甲_3型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异同,并试图了解猪甲_3型毒株中有无温度敏感株。结果发现1979年至1982年从猪中分离的甲_3毒株不仅其抗原性与当代人甲_3毒株相同,某些生物学特性也基本相同。如这些毒株血凝素对不同动物血球凝集范围和温度敏感性,pH耐受性等也基本相同。在14株猪甲_3毒株中未找到温度敏感株,大多毒株在39℃和在34℃一样繁殖得很好,推测猪体温较人体高,只有强毒株才能由人传给猪,猪可能是人甲_3强毒株的储存者与传播者,这在流感流行病学面方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猪H-FABP基因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多态位点,该位点上具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B,马身猪BB基因型频率最高,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余4个猪种AA基因型频率最高。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屯昌猪MYLPF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分析其分子结构特征,研究屯昌猪、杜洛克猪以及其杂交F1代猪不同组织中的MYLPF mRNA表达水平,本研究以GenBank上公布的猪MYLPF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06592)为参考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获得屯昌猪MYLPF基因CDS区.结果显示:该基因CDS区长度510 bp,编码169个氨基酸,在CDS区存在33 G>T的同义突变;该基因编码产物既没有跨膜结构,也不存在信号肽,属于非分泌型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预测存在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9个磷酸化位点,α螺旋区域在预测的二级结构中占比最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YLPF基因在屯昌猪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屯昌猪背最长肌中MYLPF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杜洛克猪及其杂交F1代猪.本研究为探明MYLPF基因对猪肌内脂肪的影响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