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自制一种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探讨了各种制备条件对氧化铁颗粒大小、稳定性及弛豫增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体外磁共振扫描时超顺磁性氧化铁的浓度——增强效果关系,初步提出了T_1W及T_2W成像时的最适造影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e_3O_4-PEG-CD56/Avastin@Ce6靶向探针与NK92细胞的结合能力并进行细胞体外MRI成像。方法:制备Fe_3O_4-PEG-CD56/Avastin@Ce6纳米探针,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应用凋亡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的材料对NK92的细胞毒性,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纳米材料与NK92细胞的结合能力和应用MRI对细胞进行体外成像并分析其T2信号强度的改变。结果:合成的纳米探针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对NK92细胞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下细胞凋亡水平基本一致,与NK92细胞结合的材料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MRI检查提示不同浓度探针孵育的NK92细胞T2加权像(T2WI)的信号均降低。结论:Fe_3O_4-PEG-CD56/Avastin@Ce6探针对NK92细胞具有靶向性,3.0 T MR扫描仪可对其进行体外监测。  相似文献   

3.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抗GⅡ.3NoV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阻断型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报道,本研究制备了抗GⅡ.3型NoV HBGA阻断型mAbs,并对这些抗体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采用纯化的GⅡ.3型(GenBank登录号:KY767665)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BALB/c小鼠。将GⅡ.3,GⅡ.4(GenBank登录号,KF306214),GⅡ.3S/GⅡ.6P,GⅡ.6S/GⅡ.3P,GⅡ.4-VP1/GⅡ.3-P2主要衣壳蛋白(VP1)抗原或嵌合抗原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细胞克隆株进行筛选,采用体外HBGA-VLP结合阻断实验对筛选的mAbs进行阻断活性鉴定,利用基于涵盖GⅡ.3突环区(protruding domain,P区)的重叠多肽ELISA和western blot(WB)对阻断抗体结合位点进行特性分析。体外HBGA-VLPs阻断实验显示三株细胞分泌抗体具有阻断活性。挑选目标株制备腹水并对mAbs进行纯化。WB结果显示三株HBGA阻断型mAbs只识别非变性的GⅡ.3 VP1蛋白;基于GⅡ.3 P区重叠多肽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三株HBGA阻断型mAbs与被检测多肽无结合活性。本研究制备了具有HBGAs阻断活性的GⅡ.3 NoV特异性mAbs,全部只识别非变性的GⅡ.3 VP1蛋白,且结合位点位于GⅡ.3 VP1 P2区。抗GⅡ.3 NoV HBGAs阻断型mAbs的获得为后续研究GⅡ.3 NoV的进化、感染机制和HBGAs结合位点提供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情况及突变类型,为耳聋患者治疗或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 RNA的9个突变热点筛查。结果:82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耳聋易感基因筛查阳性375例,阳性率为45.7%,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无明差异(P=0.625)。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4个易感基因的9突变热点共检测出447例点突变,其中GJB2基因的有241例点突变(53.9%),以235 del C位点突变率最高;SLC26A4基因的有126例点突变(28.2%),以IVS7-2 AG位点突变为主;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有79例点突变(17.7%),绝大部分为1555 AG位点突变;而GJB3基因仅有1例点突变(0.2%)。375例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对象中,304例发生1种突变(81.1%),有70例发生2种突变(18.7%),仅有1例发生3种突变(0.3%)。结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的235 del C位点以及SLC26A4基因的IVS7-2 AG位点突变率较高,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有助于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诊断、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剂,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 W、400 W、600 W及800 W),不同声振时间(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210 s、240 s、270 s及300 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的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和蔗糖酯-5(SE-5)的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 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 s。注射造影剂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_2DM)和糖耐量正常(NGT)人群肠道中的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水平。方法提取上述人群粪便细菌总DNA后,采用16SrDN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普拉梭菌水平进行定量检测;运用Pearson分析普拉梭菌水平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 (1)16S rDNA基因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新疆维吾尔族NGT组相比,普拉梭菌水平在T_2DM中较低(t=2.590,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新疆维吾尔族上述人群肠道中普拉梭菌水平与FBG呈负相关(r=-0.434,P=0.012),体重呈负相关(r=-0.359,P=0.044),TG呈负相关(r=-0.410,P=0.034)。结论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水平在肠道中降低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8.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fic iron oxide,SPIO)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的成像特征.选取第5代细胞进行SPIO标记,其标记浓度为28 mg/L,选取不同的标记细胞数量,使用1.5 TMR进行T1WISE、T2WIFSE、T2WFGR扫描,测量不同扫描序列标记细胞管的信号强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细胞标记率为92%,细胞存活率为97%,MR成像显示,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多,标记细胞信号呈线性减低趋势.MR成像能敏感地显示SPIO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GII.4型通过不断变异在人群中持续存在并占据诺如病毒感染的主导地位,尤其GII.4 Sydney2012[P31]变异株自2012年出现以来在全球各地持续流行至今。【目的】制备广州地区GII.4 Sydney2012[P31]型诺如病毒毒株GZ2013-L10的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并系统表征其功能及免疫原性特点。【方法】从毒株GZ2013-L10中扩增ORF2基因并克隆构建重组转座载 PFastBac1-L10-ORF2,进一步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质粒,进而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病毒样颗粒并通过超速离心纯化,最后经透射电镜、Western blotting和受体结合实验对病毒样颗粒进行表征。此外,将免疫小鼠获得的病毒抗血清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受体结合阻断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L10-ORF2并获得病毒样颗粒,电镜结果表明病毒样颗粒直径约为30 nm,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蛋白大小约为58 kDa。受体结合实验结果显示,病毒样颗粒能与A/B/O等分泌型唾液受体及猪胃黏膜蛋白结合,而与非分泌型唾液受体均不结合。免疫小鼠获得效价为1.3×105的抗血清,但ELISA结果显示其与不同基因型诺如病毒衣壳蛋白无交叉免疫活性。此外,抗血清对同型病毒样颗粒具有受体中和阻断作用,但对不同型别病毒样颗粒(包括GII.8、GII.17和GII.3)无中和效果。【结论】本研究制备并系统表征了广州地区GZ2013-L10毒株的病毒样颗粒及其抗血清,其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其流行原因以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麻醉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_)、血清乳酸(LD)、神经特性性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61例患者,以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艾贝宁)行快通道麻醉,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行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_水平,T_0(术前1天)、T_1(术后1天)、T_2(术后2天)、T_3(术后3天)、T_4(术后4天)时点血清LD、NSE、脑动静脉血糖差(Ca-j)、乳酸差(AVDL)、脑氧摄取率(O_2Ext)、动脉颈静脉血氧浓度差(Ca-jvO_2)及动脉氧浓度(CaO_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PCT_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_1-T_4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_3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Ca-j及AV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O_2Ext、Ca-jvO_2及CaO_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进行快通道麻醉相比,艾贝宁快通道麻醉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RP、PCT_、LD及NSE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脑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1只大鼠肝癌模型活体MR成像,分析了对肝癌具有诊断意义的MRI征象,并将病灶内各种信号变化与病理进行了较细致的对照。结果表明:①在SE长TR、多回波图像上,肝癌的信号变化具有较特征性的规律,绝大多数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区,并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衰减,信号变得更为不匀;②通过对T_1和T_2加权图像病灶内各种信号强度变化的综合分析可大致反映它们不同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粒径均一分散P(St-AA)聚合物微球为模板,制备了P(St-AA)/Fe_2O_3纳米颗粒,热处理后获得的纳米磁性空心微球;在溶胶凝胶法制备La掺杂TiO_2方法的基础上,制备了以磁性空心微球为载体的空心磁性微球负载La掺杂TiO_2,通过紫外光催化实验表明,该产品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优于同等条件制备的La掺杂TiO_2。通过SEM、TEM对产物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HuNoVs)是全球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传染病原.该病毒遗传多样性丰富,包括了5个基因群以及39种基因型,免疫学检测受限.因此,本研究旨在制备广谱性的HuNoV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可检测多种基因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本研究通过表达纯化流行毒株GII.4型HuNoVs衣壳蛋白P颗粒免疫Balb/c小鼠,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评价.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对抗体进行标记及配对筛选,建立了HuNoVs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结果 显示:BI0、1D6、1C1细胞株可分泌广谱性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1∶5000,捕获抗体最佳包被浓度为2.0μg/mL,该方法检测GII.4型P颗粒最低检出限为125.0ng/mL,对常见HuNoVsGII.2、GII.3、GII.4、GII.6、GII.17基因型样本均能检出,而与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病毒、札幌病毒无交叉反应.批间与批内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7%.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与荧光定量RT-PCR结果的符合率为84%.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广谱性的HuNoVs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可应用于HuNoVs流行毒株基因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HuNoVs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特异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涉及全身各脏器,其发生与血管损伤、血液成分变化及局部血流淤滞等改变有关.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标志及黏附受体,参与血栓形成起始过程,并是连接炎症与血栓的重要介质和靶分子.为此,进行了以P-选择素为靶标的分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利用自制的抗P-选择素单抗(PsL-EGFmAb),制备了具有P-选择素靶特异性的MR对比剂(Gd-DTPA)n-BSA-PsL- EGFmAb,并在体外MR成像基础上,进行了犬静脉血栓模型活体观察.结果显示,该对比剂可明显增强体外模拟血小板血栓和全血血栓的显像信号.进一步发现,相应于P-选择素在建模后即刻犬受损静脉血管内膜及形成的血栓部位表达,模型犬在损伤局部注射对比剂后30 min,MR成像即显示高于周围肌肉显影的血管信号,1 h可见附壁血栓增强信号,至3 h随血栓形成增大而持续强化,显示了与P-选择素表达一致的信号强化效果.另从股静脉损伤部位的远心端注射对比剂后30 min至1 h,也显示上述成像效果,2 h 至4 h血栓信号强度由明显上升渐见趋缓,延迟24 h信号强度减弱.此外,该对比剂对实验犬的生命体征及心、肺、肝、肾等理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研制的MR对比剂对P-选择素具有靶向特异性,可活体内早期定位显像及反映血栓形成状态,且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无影响,这为早期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顺磁性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顺磁性造影剂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造影剂,对肝脾等部位的成像效果显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超顺磁性造影剂的增强原理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论。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源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原因,GII.4是过去几十年的主要流行基因型。2014/2015年出现的GII.17型变异株是中国首例导致大规模暴发的非GII.4流行株。通过对来自华南地区的诺如病毒GII.17型毒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证实了该GII.17型突变株与先前确定的GII型变异株不同。【目的】制备广州地区GII.17型诺如病毒GZ-L343的病毒样颗粒,并系统表征其免疫原性及功能特性。【方法】借助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GII.17-GZ-L343的病毒样颗粒,并通过氯化铯梯度超速离心对其进行纯化,制备抗血清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所得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58kDa;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病毒样颗粒直径约为30n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样颗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唾液组织血型抗原的体外受体结合测定表明,该病毒样颗粒与部分A型、B型、O型及AB型分泌及非分泌血型样本存在阳性结合;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免疫所得血清效价在104以上;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抗血清与异型病毒样颗粒不存在交叉反应。此外,体外阻断结果表明,该抗血清仅能阻...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配合快速、慢速O_3浓度分析仪,对郑州冬小麦田的O_3干沉降过程进行连续观测,探讨了冬小麦田O_3干沉降特征,分析了降水对O_3干沉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_3浓度日均值为42.7 nL·L~(-1),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湿度影响,具有明显的逐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 O_3通量的日均值为-0.0073μmol·m~(-2)·s~(-1)(负号表示方向向下),受O_3浓度影响较大,日变化规律呈单谷型; O_3沉降速率受大气湍流、植被的生育特征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日均值为0.38 cm·s~(-1),日变化为明显的单峰型;沉降速率的大小主要受大气动力过程控制,而冠层阻力在上午9:30达到了日最低值,是导致O_3沉降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上午的主要因素;降水主要通过增加非气孔沉降和降低大气湍流交换来影响冬小麦田的O_3沉降速率,因此在不同背景条件下,降水对O_3干沉降的影响结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雄蝇追逐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自由飞行条件下雄蝇追逐的行为实验及其分析的初步结果.其结果如下:1.追逐雄蝇水平方向偏转的角速度dF_1线性地依赖于目标蝇水平方位误差角T_1的大小.当目标在前视场中,即空间误差角|G|<π/4时,线性回归直线的斜率约为37**;而当空间误差角|G|>π/4时,线性回归直线的斜率约为6.7.2.追逐雄蝇俯仰方向偏转角速度dF_2在(-(π/2),π/2)的范围内线性依赖于俯仰误差角T_2的大小,其回归直线的斜率约为14.3.雄蝇追逐行为中,水平方位误差角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呈现为峰值在零点的对称型分布;而俯仰误差角T_2频数分布的直方图是非对称型的,即仰角出现的频数大大超过俯角出现的频数.4.雄蝇主要利用了两蝇间距离变化dD的信息以及目标误差角来控制向前飞行的速度V.当误差角小时(即目标在前视场中),dD一般为负值,说明两蝇间的距离减小,而雄蝇追逐飞行的加速度A却与dD呈现正的线性关系.当误差角大时(即目标位于后视场中),dD一般为正值,说明两蝇间的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19.
营养液供应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基质栽培条件下不同供应量的营养液对番茄果实产量、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HL2109"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对照:每株全生育期只浇清水,共计117 L;T1:每株全生育期共浇营养液39.0 L;T_2:每株全生育期共浇营养液58.5 L;T_3:每株全生育期共浇营养液117 L,利用化学方法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番茄果实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供应量的增加,番茄单株产量和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T_2处理最大,达到每株2.53 kg;T_1、T_2、T_3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3%、72.6%、47.0%;T_1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大,T_2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T_2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最高,果实的风味品质显著提升.随着营养液供应量的增加,果实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以T_2处理最高.利用GC-MS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69种,T_1、T_2、T_3的果实挥发性物质总含量高于对照,表现为T_2>T_1>T_3>对照.其中T_2、T_1和T_3处理果实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为6971、6095和4070μg·kg-1,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97、1.56和0.73倍;随着营养液供应量的增加,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己醛、己酸、苯乙醛、顺-3-己烯醛等均以T_2处理的含量最高,并且T_2处理果实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含量、挥发性物质数量和总含量都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每株全生育期浇营养液58.5 L处理能够提高果实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CT或MR淋巴显像技术(CT/MR-LG)对前哨淋巴结(SLN)性质的评估还存在不足之处,而如果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则有可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验证纳米探针BaGdF_5-PEG可以作为CT-LG造影剂。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纳米探针BaGdF_5-PEG作为MR-LG新型造影剂显像兔乳腺SLN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探针BaGdF_5-PEG。采用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于每只兔右侧第2乳晕皮下注射0.1 mL BaGdF_5-PEG,所有实验兔均行两次T1加权成像,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前以及注射后20 min;将从注射点至腋窝方向上的淋巴引流通路中最先增强的淋巴结定义为SLN,记录MR-LG图像显示的所有SLN,并将MR-LG结果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照。结果:皮下注射BaGdF_5-PEG后20 min对实验兔行MR-LG,所获图像显示从注射点至腋窝方向上的淋巴引流通路中均可见明显增强的SLN,每只实验兔各显像一枚SLN,且MR-LG结果与SLNB结果一致。结论:纳米探针BaGdF_5-PEG作为兔乳腺SLN的MR淋巴显像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