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内脂素(Visfat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分析导致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一时间段选择来我院行孕检的9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Visfatin、Nesfatin-1、GA、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isfatin、Nesfatin-1、G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GA、Visfatin、Nesfatin-1、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Visfatin、Nesfatin-1与HOMA-β呈负相关,而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不良结局与分娩年龄、居住地、糖尿病家族史、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史、分娩史、甲状腺功能情况、产次、FPG、FINS、GA、Visfatin、Nesfatin-1、HOMA-IR、HOMA-β有关(P<0.05),而与文化程度、单/双胎妊娠、孕次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产前BMI≥28 kg/m2、分娩年龄≥35岁、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GA≥13%、Visfatin≥82mmol/L、Nesfatin-1≥9 μg/L、流产史、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导致GDM产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中存在GA、Visfatin、Nesfatin-1高表达,且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GDM产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受分娩年龄、居住地、产前BMI、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史、GA、Visfatin、Nesfatin-1、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考虑针对上述患者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Ferritin)、组织蛋白酶S(Cat 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分析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诊断为GDM的产妇154例纳为GDM组,另取同期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Cat S、Ferritin、MCP-1与HOMA-IR的相关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GDM组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GDM组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的血清Cat S、Ferritin、MCP-1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154例GDM患者中,有5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比3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的妊娠结局与糖尿病家族史、GDM确诊时孕周、年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以及HOMA-IR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OGTT结果>2项异常、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偏高是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的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异常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关。GDM患者的妊娠结局受到血清Ferritin、Cat S、MCP-1水平、年龄、孕前BMI、OGTT结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抗苗勒管激素(AMH)、脂联素(APN)、核因子-κB(NF-κB)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PCOS不孕症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79例)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41例),肥胖组患者根据IVF-ET妊娠结局分为妊娠失败组47例和妊娠成功组32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MH、APN、NF-κB、SF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AMH、APN、NF-κB、SF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F-ET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组血清AMH、NF-κB、SF水平和HOMA-IR高于非肥胖组,APN水平低于非肥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的HOMA-IR与血清AMH、NF-κB、SF水平呈正相关(r=0.663、0.734、0.687,均P<0.05),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683,P<0.05)。妊娠失败组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HOMA-IR、血清AMH、NF-κB、SF水平均高于妊娠成功组,受精率、优胚率、FSH、APN水平均低于妊娠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H、LH/FSH、HOMA-IR、SF、AMH、NF-κB水平升高是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IVF-ET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APN水平升高是IVF-ET妊娠失败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血清AMH、NF-κB、SF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与IR和IVF-ET助孕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抑素(CST)、分拣蛋白(sortilin)、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333例GDM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例妊娠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糖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标与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的相关性。根据随访期间的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与良好结局组,比较两组血清CST、sortilin、HLA-G水平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及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 h血糖(1hPG)、服糖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sortil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CST、HL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血清CST、HLA-G与FPG、2hPG、HbAlc、FINS、HOMA-IR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ortilin与FPG、2hPG、HbAlc、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32%。不良结局组年龄≥35岁、孕前1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有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佳占比及血清sortilin水平均高于良好结局组,血清CST及HLA-G水平低于良好结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1个月BMI≥24 kg/m2、血糖控制不佳、血清CST低水平、血清sortilin高水平、血清HLA-G低水平为GDM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CST、sortilin、HLA-G与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妊娠结局关系密切,提示临床在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的同时,检测血清CST、sortilin、HLA-G可能有助于评估GDM患者病情和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GDM孕妇13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VCAM-1、PAI-1、ANGPTL8水平,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情况。研究组孕妇根据妊娠结局情况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血清VCAM-1、PAI-1、ANGPT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妊娠结局不良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孕妇妊娠结局不良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史、居住地、VCAM-1、PAI-1、ANGPTL8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产前BMI≥28 kg/m2、HbAlc水平较高、居住地为城镇、VCAM-1、PAI-1、ANGPTL8水平升高均是GDM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VCAM-1、PAI-1、ANGPTL8水平异常升高,且三者均为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经有氧运动、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干预后,机体体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3例,将纳入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6例和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低能量平衡膳食干预,研究组患儿接受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对比两组体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血脂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1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体脂含量、总胆固醇(TC)、体脂率、腰臀比、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蛋白质羰基(PC)、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NA-IR)、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12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能量平衡膳食联合有氧运动可促进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脂代谢改善,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妊娠24~28周孕妇147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86)和非GDM组(n=61)。其中GDM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不良组(n=21)和良好组(n=65)。对比非GDM组、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不良组和良好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非GDM组(P<0.05)。GDM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总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不良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与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FPG偏高、孕前BMI偏高、2hPG偏高、分娩前BMI偏高、HOMA-IR偏高、FGF2偏高、FINS偏高、FGF21偏高、FGF23偏高均是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升高,其与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FPG、2hPG、FINS、HOMA-IR偏高均是导致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复合麻醉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A组(32例,七氟醚)、B组(32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C组(32例,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气管插管即刻(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4+、CD3+、CD4+/CD8+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术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C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的POCD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和认知功能损害,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8月至2021年01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按照是否服用燕麦β-葡聚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医学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自愿服用燕麦β-葡聚糖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变化以及胰岛素需求量、孕期BMI增加量、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母婴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治疗4周时P>0.05,治疗8周后P<0.05;观察组患者孕期BMI增加量(4.56±2.00 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5.34±2.21 Kg/m2,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64.62 %)低于对照组(70.77 %),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胰岛素需求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母婴不良围产期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孕期体重增长的同时不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无改善作用,不会产生除已知结局之外的其他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食欲素A(orexin A)、25-羟维生素D3[25-(OH)D3]、瘦素(L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肥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05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健康体检的73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orexin A、25-(OH)D3、Leptin、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肥胖评价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orexin A、25-(OH)D3、Lep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肥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腰高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与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BMI、腰臀比、腰高比均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Leptin水平与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BMI、腰臀比、腰高比均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orexin A、25-(OH)D3水平降低,Leptin水平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肥胖指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脂素、抵抗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和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清内脂素与抵抗素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糖代谢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生存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评分、生理评分、社会关系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立泽应用于单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高龄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 例高龄2型糖尿 病胰岛素降糖欠佳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13.9mmol/L范围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加安慰剂治 疗80 例;治疗组120 例,分为A、B、C三组,每组40 例,A、B、C三组分别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立泽4mg/d、 5mg/d、6mg/d,疗程三个月。观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 及PPG、HbA1C、BMI 和胰岛素用量的改变及治疗的安全性。结 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在治疗后1 个月和3 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 下降(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IG、PPG、HbA1C 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P>0.05);A、B、C 三组胰岛素的用量及体 重指数较治疗前均略有下降,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2 型糖尿病单 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加用安立泽治疗,可使糖尿病相关指标得以良好的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 临床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113医院及河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n=212)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实验组,n=17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定义将患者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n=202)和B组(非代谢综合征,n=180)。比较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APN、FPG、FINS、HOMA-IR、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BP、DBP、BUN、APN、FPG、HOMA-IR、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2例,实验组144例。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其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Endocrine practice》2011,17(5):727-736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2 intensification strategies for stepwise addition of prandial insulin aspar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with insulin detemir.Methods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open-label, 48-week trial compared the stepwise addition of insulin aspart to either the largest meal (titration based on premeal glucose values [SimpleSTEP]) or to the meal with the largest prandial glucose increment (titration based on postmeal glucose values [ExtraSTEP])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basal insulin and oral antidiabetes drugs. After 12 weeks of basal insulin detemir dosage optimization, participants with a hemoglobin A1 level of 7% or greater entered three 12-week treatment periods with stepwise addition of a first insulin aspart bolus, then a second, and then a third, if hemoglobin A1c remained at 7% or greater after 12 and 24 week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Endpoints included hemoglobin A1c (primary endpoin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self-measured plasma glucose, adverse events, and hypoglycemia.ResultsTwo hundred ninety-six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with insulin aspart in the SimpleSTEP (n = 150) and ExtraSTEP (n = 146) groups. Hemoglobin A1c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2% in both groups, to 7.5 ± 1.1% (SimpleSTEP) and 7.7 ± 1.2% (ExtraSTEP) at end of trial (estimated treatment difference, SimpleSTEP ExtraSTEP: -0.0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29 to 0.17]). Self-measured plasma glucose levels decreased with both regimens. At trial end, approximately 75%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using 3 prandial injections.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and hypoglycemia was low and similar between groups.ConclusionThe SimpleSTEP and ExtraSTEP strategies for stepwise addition of insulin aspart to 1 or more meal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at intensify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ot achieving glycemic control on basal insulin and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Endocr Pract. 2011;17:727-7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给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影响与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PCOS患者127例列为研究样本,按照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65例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IR、血清性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OMA-IR低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2及T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SH及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辅助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显著改善患者HOMA-IR,对性激素平衡有良好作用,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1例PCOS不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采用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性激素、胰岛素以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INS)、LH/卵泡刺激素(FSH)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紧张素(AT-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PCOS不孕,安全有效,可有效调节患者胰岛素、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妊娠率,改善血管活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早产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脂联素、载脂蛋白和骨密度水平,分析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受试新生儿的性别、胸围、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指数(BMⅠ)、身长、头围、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A-Ⅰ(Apo A-Ⅰ)及左胫骨中段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播速度(SOS)水平明显下降,而载脂蛋白B(Apo B)和Apo B/Apo A-Ⅰ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胎龄、BMⅠ、头围、TC、TG、Apo A-Ⅰ及SOS呈正相关(P0.05),与Apo B和Apo B/Apo A-Ⅰ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胎龄、BMⅠ、Apo B/Apo A-Ⅰ及SOS是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格指标、载脂蛋白及骨密度密切相关,可能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艾塞那肽在口服降糖药物和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既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行、开放平分成治疗组(BIAsp30+艾塞那肽治疗,早餐和晚餐前注射BIAsp30和艾塞那肽注射液)和对照组(睡前1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点血糖谱;比较两组日胰岛素用量、BMI、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16周后,两组8个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16周后,治疗组早餐前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前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与对照组的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晚餐前和晚餐后2小时血糖、睡觉前血糖(晚上10点)和凌晨3点血糖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6周后,每天胰岛素类似物用量、B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次数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sp30联合艾塞那肽可显著改善基础胰岛素联合OAD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控制血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到2015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208例纳入本次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成单用胰岛素组(对照1组)、单用二甲双胍组(对照2组)、二甲双胍及阿仑膦酸钠组(对照3组)以及胰岛素及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各52例,各组在常规补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对应治疗措施,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各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组内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骨密度(BMD)、血清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及骨钙素(BGP)明显高于治疗前,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组治疗前后的BMD、BAP、TRAP-5b和BGP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BMD、BAP及BGP明显高于其他三组,TRAP-5b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胰岛素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