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在当地被广泛用作食物和药物,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发热等多种病症,因其疗效高、安全性好而受到广泛关注。扁桃斑鸠菊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缓解病症,对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扁桃斑鸠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Nrf2/ARE信号通路是大多数生物体内抗氧化应激反应、抵抗内外界刺激的关键通路,在抗炎症、免疫、抗肿瘤、抗凋亡、神经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斑马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动物,广泛地应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毒理学等研究领域。研究表明转录因子NF_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不仅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也在斑马鱼体内存在并且高度保守,并在抗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斑马鱼Nrf2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Nrf2及其信号通路引发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最广泛存在的抗氧化防御酶之一。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HO重要的同工酶,为一种氧化应激反应蛋白,具有机体保护作用。HO-1与HO分解产物组成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具有抗氧化损伤、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作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慢性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HO-1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在B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形成.但其发病机制不清,涉及多种病理学变化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以及突触功能障碍等.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经典的调控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的核转录因子.Nrf2激活后诱导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随着Nrf2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Nrf2不仅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延缓AD的发生发展,且在AD的病理性沉积物的清除、抗炎、抗凋亡、神经营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由于多种针对单一靶点的抗AD药物临床试验的失败,有学者提出Nrf2可能是实现AD多靶点疗法的重要因子.因此,本文对Nrf2在AD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寻找治疗AD潜在的生物学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肌损伤、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常常是由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的,其导致的一系列心功能障碍、慢性心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是近几年发现的体内抗氧化应激的重要转录因子,具有抗炎、抗凋亡、抗增殖、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本文就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去乙酰化酶SIRT1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细胞分化及基因组稳定等。细胞的存活及其寿命和氧化应激的存在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可引起多种病理表现,如内皮损伤、线粒体损伤、炎症、自噬、凋亡甚至坏死等。近来研究发现,SIRT1在多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中保护细胞存活。SIRT1可以通过调控不同转录因子而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但研究发现,SIRT1也对氧化应激有负性调控作用。本文就SIRT1对氧化应激的调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往,氢气(H_2)被认为是生理上的惰性气体。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_2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在多种疾病模型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在多项临床试验中也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本文就H_2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医学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介绍H_2在该类疾病中的生物医学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为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氧化应激所产生的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由基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量的NO可以导致自由基损伤,并诱导神经元的凋亡.大黄作为中医传统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近年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肠道疾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胰腺炎等病症的治疗.Forkhead转录因子1(FOXO1)是Forkhead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FOXO1对于胰岛素信号通路、DNA修复、清除活性氧损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非常重要.而NO自由基对FOXO1的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我们研究发现,NO的供体GSNO(亚硝基谷胱甘肽)或者L-Arg(L-精氨酸)可显著提高FOXO1的转录活性并促进其下游促凋亡基因Fas L、Bim的转录表达,进而诱导神经元死亡.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素可以通过降低FOXO1的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质水平,缓解NO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该研究揭示了NO自由基诱导神经元损伤的新机制,同时也为了解大黄素的抗氧化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对大黄素等中药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氢气生物学及其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氢气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的部分活性氧,继而产生抗氧化效应,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多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良好防治作用,并在初步的临床试验中取得类似的防治效果。有关氢气生物学效应的报道从少到多,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氢气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氢气防治多种疾病的现象难以解释,不少研究者认为氢气可能是继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等气体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气体分子,在疾病防治方面可能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本文围绕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发现,以及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应、对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对代谢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对减轻药物诱导损伤的影响和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概述。  相似文献   

10.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抗氧化防御酶,在多种刺激条件下发挥抗氧化、抗炎及抑制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HO-1在多种人体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增殖、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HO-1在化疗、放疗等应激条件下表达上调,可增强肿瘤的耐药性,使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降低。我们简要综述HO-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尹婉约  何治 《生命科学》2024,(2):266-27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是一种含有215个氨基酸残基的核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参与调节染色体结构、基因转录、DNA复制和修复等多项生理过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HMGB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自噬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诱导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CIR)损伤。此外,目前发现存在多种物质能靶向抑制HMGB1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损伤等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和探索HMGB1在CIR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关抑制剂将为CIR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候选策略和思路。因此,本文就HMGB1在C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低压低氧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氧化应激损伤是大多数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大量研究发现,低压低氧导致机体内抗氧化酶水平降低,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水平升高,表明低压低氧加重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本文描述急性低压低氧暴露以及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对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阐述世居高原人群的高原适应性,就不同类型低压低氧对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急性低压低氧不仅影响抗氧化酶活性,而且具有抑制抗细胞凋亡蛋白,促进缺氧细胞凋亡的作用,影响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而间歇性慢性低压低氧预处理则对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条非药物治疗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通心络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抗炎、保护内皮、抗氧化及稳定斑块等作用,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冠脉血管成形等治疗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尚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肌肽(carnosine)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保护膜完整性、鏊合金属离子、质子缓冲、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及IRI导致的脑、心、肾等器官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因此,肌肽被认为是具有前景的抗IRI药物,值得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碳原子数为1~6的有机脂肪酸,不但可以作为生物体内能源物质,而且还具有抗炎、影响肠道菌群代谢和预防早发1型糖尿病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多数是对传统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对取代短链脂肪酸(short branched-chain fatty acids, SBCFAs)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动物,系统探究SBCFAs的抗氧化生物活性作用。采用胡桃醌氧化应激模型,在体内评价SBCFAs对秀丽隐杆线虫生存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及H_2DCFDA荧光染色实验,进一步评价SBCFAs清除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能力。本研究证实,在氧化应激研究中,传统脂肪酸不能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存活时间,而2′-甲基取代短链脂肪酸(n=4-6)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2′-甲基取代短链脂肪酸(n=4-6)不具有体外直接清除ROS的能力,但是H_2DCFDA荧光染色实验显示2′-甲基丁酸能够显著降低线虫体内的ROS水平,表明2′-甲基丁酸通过降低体内ROS水平,从而增强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本研究提示,传统短链脂肪酸不具有抗氧化作用;2′-甲基取代短链脂肪酸(n=4-6)能显著增强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能力;甲基取代位置和取代烷基长度对短支链脂肪酸的抗氧化作用至关重要,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活性氧是一类含未配对电子的含氧类物质,是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副产物,可以独立存在并具有强氧化性。人和动物体内过多的活性氧蓄积会引发氧化还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结构损伤,诱发系列疾病。目前主要通过使用抗氧化剂来清除活性氧,可分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与具有潜在基因毒性的合成抗氧化剂不同,属于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多肽具有来源广泛、易吸收、活性强的特点,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减缓氧化损伤,预防和缓解多种慢性疾病。现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抗氧化多肽的研究,总结了已发现的抗氧化多肽的种类及其特性,着重分析了抗氧化多肽构效关系及其活性影响因素,并简要讨论了抗氧化多肽的应用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血红素加氧酶(HO)是一种降解血红素的限速酶,它能催化血红素降解生成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游离铁离子。大量证据表明HO-1及其催化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抗增生等功能,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使细胞产生对伤害性刺激的适应和保护性作用。炎症反应是大多数疾病共同的病理特征,研究HO与炎症的关系将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生物活性激素,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控脂类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脂联素需要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功能,但因其结构和浓度的影响,脂联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研究发现,多种脂联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脂联素受体发挥与脂联素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且脂联素受体激动剂多为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或筛选的多肽,作用效果更加明确。本文整理了目前已经报道的脂联素受体激动剂及其研究进展,概述了脂联素受体激动剂对肝脏、肾脏、心脏、血管、眼和皮肤等相关器官或组织疾病的作用或影响,为开发以脂联素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一种由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及营养素组成的配方饮食。传统上KD主要用于癫痫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KD对神经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KD不仅在Drave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和葡萄糖载体蛋白Ⅰ型缺陷综合征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创伤性颅脑损伤及脑胶质瘤等也具有明显的改善症状的作用。KD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的神经保护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抗细胞凋亡、维持能量供应、调节去乙酰化酶活性等。本文综述了KD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血红素氧合酶-1(Hene Oxygenase-1)是一种氧化应激反应蛋白,广泛存在全身各组织器官。HO-1及催化产物组成了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具有调控炎症、抗氧化损伤及抗细胞凋亡等作用,对于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是肺纤维化的致病机制之一。HO-1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致病,在肺纤维化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