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一高分辨率的凝胶电泳系统从延长破碎时间的蓝藻类囊体膜增溶物中分离出14条绿色的带,按照电泳迁移率的增加顺序,自上而下分别是CPIa,CPIb,CPId,CPIe,CPIf,CPIg,CPIh,CPal,CPa2,CPa3,CPa4,CPa5和FC。CPal,CPa2,CPa3,CPa4和CPa5 5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吸收光谱相似,它们在蓝区的吸收峰位于436nm,而红区的吸收峰则位于670-6  相似文献   

2.
用一高分辨率的凝胶电泳系统从蓝藻类囊体膜中分离出至少13 个清晰的叶绿素带,它们是CPIa、CPIb、CPIc、CPId、CPIe、CPIf、CPIg、CPIh、CPa1、CPa2、CPa3、CPa4 和FC,其分辨率较传统方法高出1 倍多。CPIa—CPIh 8 种组分有相同的吸收光谱,其红峰和蓝峰的位置分别位于676 nm 和436 nm 处。它们都属于光系统I叶绿素蛋白复合体。CPa1—CPa4 4 种组分的光谱性质亦基本相同,其吸收峰的位置分别位于670—672 nm 和436 nm 处,而低温荧光发射峰的位置都位于685 nm 处。它们都属于光系统Ⅱ叶绿素蛋白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突变体大麦Mb1832C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低浓度SDS对突变体大麦Mb1832C的类囊体膜进行增溶,再经不连续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胺电泳后,按电泳迁移率的增加顺序,分离出CPI,CPal,CPa2和FC4条蓝绿色的带。CPI在红区和蓝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67nm和438nm处。低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CPI为含有少量光系统Ⅱ的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蓝藻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藻类囊体膜用声波超时处理,然后在4℃下用低浓度的LDS增溶,并经改进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被分离成15条绿色的带. 其中CPa1~CPa6有着相似的吸收光谱. 这6个组分的低温荧光光谱也很相似,其荧光发射光谱的发射峰都位于685 nm处,表明它们都属于光系统Ⅱ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 该系统对光系统Ⅱ的分离能力是传统电泳的3倍.  相似文献   

5.
用光合膜片增溶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固氮蓝藻Anabaena sp.7120分离到7条色素带。迁移率较慢的五条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具有相同的吸收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特性。它们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6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8nm。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2-673nm;在710,732和740nm都有小峰。这些是CPI叶绿素所特有的。我们认为这5条带都是属于光系统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另一条迁移率稍快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为CPⅡ。它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2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6nm。与CPⅠ带相比,两个峰均向短波端偏移。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5nm,没有CPⅠ所特有的小峰。这些性质说明此带和CPⅠ带不同,而是和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相关的一个复合体。迁移率最快的带是游离色素带。  相似文献   

6.
当将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类囊体膜提取液进行凝胶电泳时,有7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被分离出来,它们分别是CPIa,CPI,LHCP~1,CPa1,Cpa2,LHCP~2和LHCP~3。 CPa1和CPa2在红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74nm和671nm。一阶导数光谱表明这两种复合体都含有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含叶绿素b。四阶导数光谱证明CPa1的主要吸收形式为chla-680,而CPa2的主要形式为chl a-670。由77K的荧光发射光谱知道CPa1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95nm,而CPa2的发射峰则位于685nm。LHCP~1和LHCP~3及LHCP~2的主要吸收形式分别为chlb-650和chl a-680。它们的荧光发射峰都位于680—682nm范围内。 可以断定CPa1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680-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CPa2是光系统Ⅱ内周天线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LHCP~1,LHCP~2和LHCP~3是光系统Ⅱ外周天线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P~2和LHCP~3是两种独立的单体。CPIa和CPI为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用光合膜片增溶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固氮蓝藻Anabaena sp.7120分离到7条色素带。迁移率较慢的五条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具有相同的吸收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特性。它们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6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8nm。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2—673nm;在710,732和740nm都有小峰。这些是CPⅠ叶绿素所特有的。我们认为这5条带都是属于光系统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另一条迁移率稍快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为CPⅡ。它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2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6nm。与CPⅠ带相比,两个峰均向短波端偏移。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5nm,没有CPⅠ所特有的小峰。这些性质说明此带和CPⅠ带不同,而是和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相关的一个复合体。迁移率最快的带是游离色素带。  相似文献   

8.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落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  相似文献   

9.
当蓝藻的囊状体膜在SDS与叶绿素之比为10:1的条件下增溶后,经不连续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六条含叶绿素的带。按照电泳迁移率增加的顺序,以及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鉴定结果,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CP1a,CP1b,CP1c,CP1,CPa和FC。 CP1a,CP1b,CP1c和CP1四种复合体在蓝区和红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35 nm和675 nm处。该四种复合体在77°K的荧光发射峰位于726~728 nm。铁氰化钾-抗坏血酸氧化还原差异光谱证明这四种复合体都含有 P 700, 说明它们属于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低温荧光激发光谱表明这些复合体在625~626 nm,677 nm,690~692 nm和712~714 nm处有四个共同的荧光激发峰或肩。根据其E677/E714的比值,可将它们分为CP1a,CP1b和CP1c,CP1两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这两类复合体之间不同状态的色素比例明显不同。 第五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CPa在蓝区的吸收峰位于435nm处,在红区的吸收峰位于672nm处,CPa在77°K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86 nm处,另外在690~696nm范围内还有一个较弱的肩。它属于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复合体。它仅存在于营养胞中。 异形胞中只有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DEAE-FractogelTSK650S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法从菠菜(SpinaciaOleracea)中分离纯化了PSII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和CP47,计算出每分子CP43含19-20个Chla和4-5个β-Car;每分子CP47含20-21个Chla和3-4个β-Car。普通及三维(3D)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证明,纯化的CP43和CP47都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常温(298K)吸收光谱的测定,证明纯化的CP43和CP47的红光区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71nm和674nm,但是它们在该区的四阶导数光谱均给出670nm和682nm两个峰,这表明,它们均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结合状态的Chla分子。对CP43和CP47中可能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柱孢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营养细胞和异形胞类囊体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种类和性质。以SDS增溶营养细胞类囊体膜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得到4个P700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分别为GPIa、CPIb、CPIc和CPI;和1个系统Ⅱ叶绿素蛋白复合体CPa。相对迁移率小的4个复合体含有P700,呼收光谱红区吸收峰为675nm,液氮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有728nm荧光发射峰。CPIa和CPI的分量子分别为205 和105千道尔顿。未见诸文献的CPIb和CPIc复合体的分子量介于CPIa和CPI之间。相对迁移率较大的CPa有着吸收光谱红区672nm吸收峰,液氮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有687nm荧光发射峰,分子量为56千道尔顿。同时化学氧化还原差示光谱不表现P700吸收降低。柱孢鱼腥藻异形胞类囊体膜经SDS增溶和电泳分离得到2个系统Ⅰ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吸收光谱特性和分子量大小相近于营养细胞分离的CPIa和CPI复合体。异形胞类囊体膜缺少系统Ⅱ叶绿索蛋白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R-藻蓝蛋白的分离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传统藻胆蛋白的分离方法进行改进,利用柱层析法直接从新鲜多管藻提取分离出纯的R-藻蓝蛋白。分别用凝胶柱层析法和电泳法测定了其分子量。结果表明:通常实验条件下:R-藻蓝蛋白的最稳定聚集态是三聚体,其分子量为122.8KD,它由分子量分别为18.1KD(α)和20.5KD(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组成为(αβ)3。利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R-藻蓝蛋白的光谱性质。R-PC的三聚体在可见光范围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为546nm和614nm,与同系的C-PC和PEC明显不同,表明各类色团光谱特性在三聚体状态基本不变,说明三聚体内色团间无强相互作用。R-PC荧光发射峰位于640nm,与同系的C-PC和PEC基本一致,说明三聚体保证了高效的能量传递。单体的荧光发射呈现双峰(566nm,643nm),说明单体内能量传递效率不高。从光谱性质可知,在PC家族中,R-PC具有最高的光能捕获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14.
从超声波破碎的蓝藻类囊体膜中分离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蓝藻的类囊体膜用超声波进行破碎,并在4℃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有6条叶绿素带被分离出来,它们分别是 CPIa,CPIb,CP1,CPa1 CPa2,FC。CP1 在红区和蓝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74和435 nm 处。在液氮甲该组分在725和680 nm 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带。CPa1和 CPa2的吸收光谱相似,其红峰和蓝峰的位置分别位于667和431.5nm 处。它们在77 K 的荧光发射峰都位于684 nm 处。用超声破碎法分离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光谱特性,除 CPa1和 CPa2在红峰和蓝峰的吸收位置蓝移了3—5 nm 之外,其余与用 SDS 增溶法分离的相应复合物相似。属于光系统Ⅰ的 CPIa-CPI 的叶绿素含量占总叶绿素的40.93%,而属于光系统Ⅱ的 CPa1和 CPa2的叶绿素则占总叶绿素的38.78%,二者之差仅有2.15%。  相似文献   

15.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16.
Metylomonassp.GYJ3菌的甲烷单加氧酶(MMO)粗酶提取液经DEAE-Sepharose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TSKgelHPLC分离纯化出MMO还原酶组分.经HPLC分析,纯度大于95%,纯化倍数为4.4,加入至MMO羟基化酶和调节蛋白B的体系中表现比活为228nmol环氧丙烷每分钟毫克蛋白.SDS-PAGE电泳表明还原酶由一种亚基组成,分子量42kD.ICP-AES测定还原酶的Fe含量为1.83molFe每mol蛋白.UV-Vis光谱表明还原酶除280nm蛋白质特征峰外在460nm有最大吸收峰,且A280nm/A460nm为2.50,与其它黄素一铁硫蛋白相似,推测还原酶可能含一个FAD辅基和Fe2S2中心.在厌氧条件下,还原酶能够和NADH作用,UV-Vis光谱分析表明还原酶460nm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在MMO催化过程中还原酶接受NADH的电子.DEAE-Sepharose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出调节蛋白B,部分纯化的调节蛋白B的分子量大约在20kD,它能够提高MMO比活性40倍,MMO还原酶和调节蛋白B单独存在时不具有MMO  相似文献   

17.
猴头子实体锰型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猴头子实体的超氧物歧化酶仅Mn-SOD1种,有其资源和学术研究上的意义。其粗酶液经(NH4)2SO4盐析,DE52和CM52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到电泳单斑点均一程度,其比活性为3096.5u/mg,活性回收率为14.8%。纯化的Mn-SOD分子量为47.0KD,亚基分子量为23.3KD。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每个亚基含1个Mn原子。该酶在紫外区有2个吸收峰,分别在218.4nm和276.0nm。该酶的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2S(0.2-0.5mol/L线性蔗糖密度梯度于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该六聚体在5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发生解离,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可得到两种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3AP和(αβ)2APβ16.3LCM42,这说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是由两个变藻蓝蛋白三聚体组成;通过差谱的方法得出锚蛋白的吸收光谱(λmax=660nm);根据稳态光谱测定的结果,推断出锚蛋白碎片LCM42的光谱性质与整个锚蛋白的光谱性质相同,进而得出LCM42保留了整个锚蛋白中的发色团,因而保留了其传递能量的功能。利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数据讨论了该六聚体内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变藻蓝单体亚基的光谱特性,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出具有荧光活性的变藻蓝蛋白的两种亚基α、β,这两种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17600和18000。在高浓度的脲、β-巯基乙醇和低pH值(5.0)的条件下蛋白发生变性,没有荧光,复性后,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10nm和616nm,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640nm和643.9nm。α亚基的荧光强度比β亚基的高得多,二者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60和0.26,荧光寿命相差的也很大,α亚基的荧光寿命为1.4ns而β亚基的为1.0ns,讨论了蛋白与发射团构象的作用关系及其对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钙螯合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叶绿素a/b钙结合蛋白,其荧光发射峰在680±1nm,钙结合后导致荧光发射峰强度降低。当再加入EGTA,螯合钙后,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得以部分恢复。该蛋白在结合钙后,其圆二色谱也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该蛋白质的构象在结合钙后发生了变化。该蛋白质的荧光激发光谱在440nm和470nm处的激发峰表明此蛋白结合有叶绿素a和叶绿索b。本文对叶绿素a/b钙结合蛋白在光系统Ⅱ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