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发现一种喂养水螅的好饵料——水丝蚓 (鱼食 ) ,它容易获得 ,是非常好的水螅饵料。喂养的具体方法是 :将少量水丝蚓分散放入水螅培养缸中 ,因水丝蚓在水底生活 ,所以 ,在水底的水螅可直接捕捉到水丝蚓 ,在缸壁及水面上捕捉不到水丝蚓的水螅可人工喂养 ,方法是 :用吸管吸取 1条水丝蚓 ,放到水螅触手附近 ,这样水螅可直接将其缠绕捕捉 ,每天喂 1次 ,同时 ,随时清除水底异物。笔者试验用 6条水螅经 10几天的喂养后 ,发展为 2 0几条 ,而且有许多还带有 2~ 3个芽体。因食物充沛 ,水螅繁殖非常快 ,实验室中可通过食物投入的多少来控制水螅的…  相似文献   

2.
水螅的触手上分布着大量的用以捕获食物的刺细胞。用吸管吸取小型的枝角类或桡足类1个,或切成小段的小丝蚓吹到水螅触手上。可见水螅触手抓住挣扎的小动物(或一小段水丝蚓),直到不挣扎,经口送入消化腔内,证明触手上有捕获动物的刺细胞存在。水螅1次捕食要消耗1/4的刺细胞并在48h内  相似文献   

3.
取水螅15—20个,静放在无污染的水中,并停止喂食2—3天.在观察时,可用吸管将水螅全部吸出,放入盛水的小烧杯内,并用玻璃棒作轻微搅动,使水螅的基盘或触手无法附着在烧杯壁上.然后将水倒入盛水(水温20—30℃之间)的1000毫升大烧杯内.当水螅倒入后,很快就下沉到水底,由于大烧杯中的水温较高,所以在5—15分钟内就可观察到水螅在水底作收  相似文献   

4.
水螅的神经系统由两极和多极神经细胞组成,位于外胚层细胞的基部,接近于中胶层的部分,神经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起来形成网状,叫网状神经系统,代表着动物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让学生观察好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对于帮助他们掌握本门的特征,了解动物界神经系统由分散到集中的进化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螅神经系统显示方法,过去曾有报道,本文介绍的方法比较简便,节省时间,重复性强,现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在观察前1/2—1小时,用吸管吸一个水螅在表面皿中,并加入少量清水(如室温太低时,  相似文献   

5.
水螅的精肉饲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饵料的选择一直是困扰饲养者的一项技术难关。经过实践 ,我采用精肉饲养法 ,即用肉末 (猪、牛、羊等的精瘦肉 )喂养水螅 ,获得了成功。方法如下 :1)饵料的加工 :由于水螅个体小 ,饵料必须相当细小 ,最好使用冷冻的精瘦肉 ,切成薄片 ,厚 1~ 2 mm,再切成细条 ,宽 1~ 2 mm,长小于 5 mm。放在盛水的小烧杯中搅拌 ,使肉丝充分分离。 2 )投放 :用吸管吸取肉丝 ,在水螅集中的地方投放 ,如果水螅较少 ,则可逐条喂食。3)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要控制好投喂的量和投喂的次数。即 1次投放食物的量要少 ,够吃即可 ;至于投喂次数 ,控制生长时期 ,每周投喂 …  相似文献   

6.
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是动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关于水螅的培养 ,已有诸多报道。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短期内就能繁殖大量水螅的方法。1 草履虫的培养培养草履虫的方法很多。玉米、玉米秆、稻草、麦粒、麦秆和槐树叶等的煮液或微小的蛋黄颗粒都是培养草履虫的好材料。2 水蚤的培养水质肥沃的水池或鱼塘 ,水蚤非常丰富 ,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并培养于室内的玻璃缸中。待澄清后 ,及时清除缸底杂质。用吸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上层 ,特别是培养缸边沿的培养液 (草属虫的密度很大 ) ,滴入水蚤培养缸内 ,饲喂水蚤。若饲养量大 ,可…  相似文献   

7.
水螅作为腔腸动物的代表在普通生物学中是常用的动物。因此水螅在实驗室中的培养就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們实驗室自1952—1968年間終年培养着水螅未曾間断过,现將我們一些經驗整理介紹。一、水螅的采集采集水螅以三、四月間最为合适,这时期水螅的增殖較盛。水螅多生活在淡水池沼以及緩流的小河溝中,有时在稻田中也能找到。水螅只是生活在清潔的水里,多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北京附近所采集到的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分子系统发生地位以及水螅属内部各类群系统发生关系。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中国绿水螅总DNA,扩增线粒体COI和16S r RNA基因片段并进行DNA序列测定,再利用Clustal及MEGA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在本研究重建的所有系统发生树中,中国绿水螅始终与绿水螅Hydra viridissima的不同种群一起构成绿水螅单系群。同时,棕色水螅群的单系性被基于COI基因的NJ树以及基于16S r RNA基因的NJ树和ML树支持,唯独基于COI基因的ML树不支持棕色水螅群的单系发生。在基于COI基因的ML树中纤弱水螅族在系统树的基部独立为一支系,而绿水螅群和其他棕色水螅群水螅一起组成另一支系,提示纤弱水螅族水螅的系统发生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文的结果,棕色水螅群内3族的划分仍然有一定疑问。基于COI基因的NJ树和ML树支持普通水螅族、寡水螅族和纤弱水螅族各自族内的单系发生,但16S r RNA基因的NJ树和ML树中仅普通水螅族水螅聚为单系群,而寡水螅族和纤弱水螅族水螅各自并非单系发生。结论:把水螅属划分为绿水螅群及棕色水螅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棕色水螅群内寡水螅族、普通水螅族和纤弱水螅族3族的划分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直饮水对水螅生长与再生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30种直饮水对水螅生长与再生的影响。每种水使用切割的水螅组织10个和水螅个体30条,本实验共使用水螅1200条。结果表明:1)分别在30种直饮水中浸泡水螅组织96h,有17%的直饮水致其解体;浸泡水螅个体24h及48h,分别有37%和43%的直饮水致其解体。2)在市售的七大类直饮水中,矿泉水的安全性最高,可直接用于水螅的培养、再生等实验。人工配制的矿物质水不宜作为水螅的实验用水。  相似文献   

10.
一、水螅的采集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在缓流、清澈、水草丰富、无污染的小河、稻田或池塘中生长.这些地方一般具有光线充足,水质清新的条件,适于它们生长和繁殖.水螅标本,有可能从这些地方采到.把采集来的水草,均匀地分散放在金鱼缸或其他玻璃容器中,同时向鱼缸中放入少量的水蚤.水蚤是水螅的食物,它们的游动对水螅躯体伸展有刺激作用,故有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水螅存在.  相似文献   

11.
水螅是生活在溪水中的腔肠动物,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代表动物之一.水螅有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两种类型,大部分种类为雌雄异体,只有少数水螅为雌雄同体。对于雌雄异体的水螅,它们的性别表型是由间质细胞决定的,还是由体壁细胞决定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查德·坎贝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坎贝尔做这个实验选用的水螅是雌雄异体的褐水螅(H·OLigactis)。他把雄性水螅和雌性水螅分别培养,使它们进行出芽生殖.实验前把它们产生的芽体再培养6周以上,以保证每个水螅个体大、出芽率高。从这些水螅中选出一部分制备“上皮水螅”,一部分用做供体水螅.实验主要分以下几步.  相似文献   

12.
水螅为腔肠动物門、水螅虫綱中淡水水螅型动物。水螅的神经細胞分布于上皮肌細胞基部,这些神经细胞都具有神經突起,有的是两极神經細胞,有的則是多极神經細胞;各神經突起在中胶层中交织而构成神經网,因此水螅的神經系統叫作网状神经系;由于神經不集中,又称为散漫性神經系。  相似文献   

13.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习见的腔肠动物,分布广泛,是无脊椎动物实验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发现4属,即原水螅属(Protohydra)、水螅属(Hydra)、柄水螅属(Pelmatohydra)和绿水螅属(Chlorohydra)。原水螅属在我国尚未发现。Ewer(1948)和Grayson(1971)认为水螅有柄和无柄的界限不严明,主张将柄水螅属并入水螅属,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柄水螅属体的柄部,从组织结构上看,其细胞组成与组成体部的细胞有明显差异,且柄部不生芽体,也无生殖腺发生,因此这两属以不合并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水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螅是淡水中习見的一类腔腸动物,属于水螅綱(Hydrozoa),螅形目(Hydroida),裸芽亚目(Gymnoblasta),水螅科(Hydroidae)。本科包括:水螅属(Hydra)、柄水螅属(Pelmatohydra)、绿水螅属(Chlorohydra)和原水螅属(Protohydra)等。前二属分布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5.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纲,是淡水中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因此,在许多中学和大学动物学教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它,以观察其形态结构和捕食、运动等行为特征。有关水螅采集和室内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导,但对其运动行为所了解的甚少。目前对水螅的运动形式仅...  相似文献   

16.
答: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发现4属,即原水螅属、水螅属,柄水螅属和绿水螅属。水螅属46种,柄水螅属4种,绿水螅属2种,原水螅属1种。原水螅属的水螅不具触手,且为雌雄异体,其有性生殖方式为异体受精,这属在我国尚未发现。其余3个属的水螅均为雌雄同体,也就是说同一个水螅体上既有精巢又有卵巢。但由于同一水螅体上的精巢中所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中所产生和卵细胞并不同时成熟,所以精子无法与本身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而对同一水域环境中的不同个体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在某一些  相似文献   

17.
水螅是二胚层的低等多细胞动物。当水螅生活环图 1 雌雄同体水螅示精巢和卵境条件发生改变时 ,进行有性生殖 ,形成胚胎度过不良环境。作者在实验室温度条件下 ,观察了 5个雌雄同体水螅胚胎被排离亲体的行为。雌雄同体的水螅 ,有性生殖时 ,靠近触手环下方形成精巢 ,卵的形成发生在胃腔部的下端(图 1)。未受精卵白色。卵受精后不久 ,开始胚胎发育 ,镜检可见二分裂球。胚胎发育进行中 ,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桔黄色。当发育中的胚胎与水螅体界限明显时 ,水螅开始了排离胚胎的有趣行为。  直立附着于容器侧壁或底壁的水螅 (图 2 - A) ,身体弯向…  相似文献   

18.
水螅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螅在教学中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是良好的实验材料。我国至今尚无人专门从事淡水水螅的分类鉴定工作。故养好水螅对教学或科研都是重要的。我们在实验室连续培养水螅数年,现总结成文,供参考。 一、培养用水 (一)储放过的自来水(水源为松花江的江水)。即将自来水放至大玻璃缸中,放窗前经5—7天的曝露储放,去除氯气,如水螅放入后立即充分伸展,即可用来培养水螅。我们用此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培养的水螅中,偶而可见到双头或多头水螅。在实验条件下,如纵切水螅,随时可制备双头或多头水螅。但这些双头或多头水螅,约经一个月左右,就逐渐纵裂成两个或多个单头水螅。长久性双头水螅,仅仅垂唇与触手环茎部分离成双头,水螅体其他部分都为两头共有[图1]。在10℃左右的低温下,能长期维持这种双头状态。有的长久性双头水螅,作者已保持近一年之久,双头形态无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20.
获取伸展状态水螅标本的方法用滴管吸取若干条水螅和少量的水(宜在3ml以下)置于50ml小烧杯中,静待水螅身体及其触手呈伸展状态时,将预先配好的20ml丙酮溶液(16ml丙酮与4ml水混合而成)快速倒入,水螅即刻被固定在伸展状态,然后用滴管吸取水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