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相,探讨VEGF与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的关系,研究是否能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或作为局部鼻咽癌治疗的靶分子,为寻找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分子生物学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收集外周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蛋白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VEGF表达水平均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关(P0.05)。(2)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VEGF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3)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VEGF的表达水平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水平对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有影响,提示VEGF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VEGF检测对筛选较高鼻咽癌转移风险的患者可能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无乳链球菌(GBS)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1192例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同时对其分娩的1196个新生儿进行鼻咽分泌物培养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妊娠晚期妇女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胎膜早破合并GBS阳性妊娠晚期妇女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16.1%(192/1192),对照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6.0%(30/500),两组比较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破合并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和分娩产程有关,破膜时间〈24h与〉24h的妊娠晚期妇女,其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成正比,产程〈24h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24h以上的妊娠晚期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有关,从而引起新生儿感染,为了早期预防新生儿感染,应对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及时治疗,并严格控制早破时间和缩短分娩产程。  相似文献   

3.
使用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我们对HaSNPV的几个预期的早期基因、早晚期基因、晚期基因、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时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起始转录时间与其自身的启动子类型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预期的早期基因pkip晚期才开始转录;预期的早晚期基因ha107早期不转录,仅在晚期转录。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一般都在病毒感染细胞72h后达到最高,并且极晚期基因polyhedrin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基因。Iap2的转录水平仅次于polyhedrin,表明它可能是一个功能基因。与AcMNPV的p10不同,在HaSNPV/HzAM1系统中p10的转录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使用反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我们对HaSNPv的几个预期的早期基因、早晚期基因、晚期基因、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时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起始转录时间与其自身的启动子类型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预期的早期基因pkip晚期才开始转录;预期的早晚期基因ha107早期不转录,仅在晚期转录.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一般都在病毒感染细胞72 h后达到最高,并且极晚期基因polyhedrin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基因.Iap2的转录水平仅次于polyhedrin,表明它可能是一个功能基因.与AcMNPV的p10不同,在HaSNPV/HzAM1系统中p10的转录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更倾向于手术联合多种模式的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新辅助治疗展示出了明显的生存获益、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新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本文就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三叶因子3(TFF3)与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敏感组(47例)和耐药组(68例)。化疗前检测血清TAP、TFF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价值。治疗后随访,Wilcoxon检验不同血清TAP、TFF3表达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差异。结果:耐药组血清TAP、TFF3水平高于敏感组(P<0.05)。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690,联合TAP和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高于单独TAP、TFF3单独检测。随访期间失访2例,死亡54例,高水平TAP、高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短于低水平TAP、低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对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AP、TFF3水平显著增高,高水平TAP、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较短,联合检测血清TAP和TFF3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刘德立  齐义鹏 《病毒学报》2001,17(2):188-191
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揭示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机理以及早期基因对晚期基因的调控机制。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的表达是级联式调控,按其表达的时序可分为极早期基因、早期基因、晚期基因和极晚期基因。早期基因主要为病毒基因组DNA复制、晚期基因的表达提供必需的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理心加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和行为模式,并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把同理心专业地应用于病人的护理中。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体现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巴塘、义敦的晚古生代四射珊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巴塘、义敦早石炭世最晚期的Hiroshimaphyllum 动物群和早二叠世晚期的Ira-nophyllum-Ipciphyllum 动物群。这两个动物群的性质不同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同期地层中所见者。文内探讨了形成这两个动物地理区的主要因素。本文共描述早石炭世最晚期的珊瑚5属7种,其中2新属、4新种、2未定种;早二叠世晚期4属4种,其中2新种、1未定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榄香烯对晚期食道贲门癌患者改善进食困难的疗效。方法:32例晚期食道贲门癌病例,12例口服榄香烯注射液,12例口服5-氟嘧啶(5-Fu),8例未给予处理。观察榄香烯对患进食困难,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疗效。结果:晚期食道、贲门癌患者口服榄香烯后进食困难明显缓解,生存期延长。相比较-Fu,毒副作用小。结论:口服榄香烯改善晚期食道贲门癌患者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百色上宋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色市上宋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出土了近300件石制品和玻璃陨石。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等。根据地质、地貌分析和出土遗物的特征,本次发掘区的地层堆积为次生堆积,所出土的遗物来自第四级阶地,其年代早于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形成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大梅遗址位于百色右江区东南的右江北岸,最初发现于1982年。该遗址包括三个地点,分别位于Ⅱ、Ⅲ、Ⅳ级河流阶地上。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第一地点(A区)发掘面积1100m~2,第二地点(包括B、C、E区)发掘面积1900m~2,第三地点(D区)发掘面1000m~2,总揭露面积4000m~2。该点出土石制品314件,包括砾石、石核、石片、石锤、石器等。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剥片和修理主要采用锤击法,工具多用砾石直接加工而成,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尖状器等,刮削器数量最多。根据地层和出土石制品的特征推断,第一地点的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3.
江西安义潦河发现的旧石器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相似文献   

15.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 采集石制品211件, 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 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 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 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 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 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 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 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 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 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16.
百峰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境内,地处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四级阶地,地理坐标为23°45.399'N, 106°43.636'E, 是右江民族博物馆在2009年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采集石制品27件。类型有石核、石片、手镐、砍砸器和刮削器, 其中手镐数量最多;原料来源于遗址附近第4级阶地的砾石层, 类别有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粉砂岩和角砾岩5种, 以石英岩为主; 石制品以大型和中型为主; 剥片和修理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石核剥片技术表现出剥片者对剥片过程的控制意识。根据地貌和地层推测该遗址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7.
河北迁安县爪村地点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了河北迁安县爪村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发现的21件石制品。通过对1958年发现的标本的研究和1973年的野外工作,对1958年发现的7件石质标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肯定其人工性质;在1973年,在该地点还找到一些新的石制品。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依陈铁梅等用同层出土的牛化石(1973年采)做铀系法年代测定,其年代为距今4.8±0.2万年或4.4土0.2万年。  相似文献   

18.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原料。在遗址的网纹红土地层中,新暴露出来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处于同一层位,显示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的石制品制作时代与玻璃陨石的降落事件时间一致,在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9.
《L'Anthropologie》2018,122(1):1-13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in the Bo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s well known i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its bearing handaxes dated back to 803 ka. Seven terrac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and terrace 4 is the most important because handaxes and tektit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is terrace. Since the first site was discovered in 1973, additional sites of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excavated, most of which are located on terrace 4.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only one phase within this industry and its age is 803 ka. However, before 2013, no attempt had been made to dig down to the basal gravels from the top of terrace 4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Therefore, the stratigraphy and the layers from which the stone artifacts derive of terrace 4 are not clear. In 2013–2014, we conducted an excavation of 200 m2 at the Gaolingpo sit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Bose Basin. We excavated to the basal gravel deposits from the top of this terrace, and a section of more than 7 meters thick deposit was exposed and clearly shows the stratigraphic layers of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deposits. Furthermore, features and about 800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choppers, picks, scrapers, etc. were excavated from several stratigraphic layer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age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stratigraphy and the stone artifacts, three stages of Paleolithic cultural remains from the Gaolingpo site can be established. The first stage is in the age of at leat 803 ka.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dated to 15 ka and the third stage to about 10 ka.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安吉上马坎遗址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依其总性质可归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下简称南方主工业)。依试掘结果看,可能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活动面,在阶地顶面下311—315cm处,发现石制品13件,占试掘石标本的35.13%,占石制品的44.83%;从平面分布看,上述13件中有8件发现于513—581cm之间,由此看来活动面中心区可能偏西。该地点的时代,与宣州陈山地点对比,最早的可能不晚于距今40万年前,最晚的进入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