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棉花播种时,采用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我们从155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小面积试验,均取得了防治棉蚜的良好效果。又经1963,1964两年的大面积示范,进一步证明棉苗出土后4一7个星期不受蚜害,麦收前可以不防治,并能兼治蝼蛄。因此,1965年在全县52万亩棉田中的24万余亩连片棉田进行了推广使用,表现出良好的治蚜效果,不但麦收前不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0年以来,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防治棉苗期棉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数年的实践证明:五月中、下旬当麦田瓢虫大量发生时,是人工助迁到棉田的有利时机,如棉株上瓢虫与棉蚜的比例为1:200(百株蚜数500以下)到1:100(百株蚜数1,000以上)时,则不需  相似文献   

3.
1964年12月下旬,陕西省昆虫学会召开了全省棉虫防治技术讨论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棉虫发生特点及生产条件等,认其讨论了1965年的防治技术措施和策略,具体写出了棉虫防治技术措施纲要,提供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参考采用。 陕西省棉田以关中棉区为主,基本上具有中纬度黄河流域棉虫区系的特点。以棉蚜、盲蝽、红铃虫、红蜘蛛、地老虎、棉铃虫、小造桥虫等七种害虫经常为害棉花,尤以前四种最为重要。关中中部、东部灌溉区棉田集中,为全省主要棉区,温度湿度较高,水肥条件好,棉株生育快、生长期长,红铃虫与盲蝽为历史性的虫害,棉蚜、红蜘蛛、地老虎也易于成灾。北部早塬区一般属次要棉区,棉田分散,生长季节较短,水肥条件差,植株生育较慢,干旱年份棉蚜、红蜘蛛为害重,影响最大;多雨年份棉蚜为害期长,叶病(茎枯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4.
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国内有些地区已开始应用于防治烟蚜和菜蚜等。为探索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1977—1979年我们先后在江苏省扬州、高邮、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对棉田蚜茧蜂种类,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 一、种类 江苏棉田蚜虫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主,但粮、棉夹种地区,棉苗(5月至6月初)上的蚜虫尚有桃蚜Myzus persiae(Sulzer)、苜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初,氰戊菊酯对棉花蚜虫有极优异的防效。但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氰戊菊醣100和200ppm对一般棉蚜药后2天仅有40%的药效。药后5天蚜量已增加。对伏蚜无效.但药后10天棉田主要天敌仍比药前步30%.对棉叶螨的药效好于棉蚜.并刺激棉蚜的繁殖.所以在棉田单独使用氰戊菊酯后。使棉蚜基本处在既无竞争又无捕食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使其大量增殖,引起再增猖獗.丰收菊酯是复配农药.对棉蚜,棉叶螨和棉田主要天敌有较均匀的药效和毒力.不刺激繁殖。使用后可将生态环境中的棉蚜、棉叶螨和棉田主要天敌控制在原比例的最低密度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伟  姚举  张瑜  刘海洋 《昆虫知识》2012,49(4):951-956
2008—2011年在新疆莎车县调查研究了杏树对棉田主要害虫及自然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杏棉间作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与棉单作田一致。杏树间作种植模式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棉蓟马Thripstabac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fii的种群发生有一定影响,不利于其在田间发生;对棉蚜Aphis gossyfii、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影响不大。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有机农业棉田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定期目测棉叶上的棉蚜数量,用扫网法同步估测天敌种群数量,对有机农业棉田和常规棉田(对照)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棉田和常规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差异显著。在2005年6~8月,有机棉田中棉蚜数量是常规棉田的4.17倍(P<0.05)。瓢虫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3.22倍(P<0.01)和3.70倍(P>0.05);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1.33倍(P>0.05)和3.00倍(P<0.05);食蚜蝇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2.89倍(P>0.05),蜘蛛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3.47倍(P<0.05)。因此,建议在有机农业棉花生产中,采用一些植物源杀虫剂辅助控制棉蚜。  相似文献   

8.
2008-2011年在新疆莎车县调查研究了杏树对棉田主要害虫及自然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杏棉间作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与棉单作田一致.杏树间作种植模式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棉蓟马Thrips tabac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fii的种群发生有一定影响,不利于其在田间发生;对棉蚜Aphis gossyfii、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eae影响不大.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棉红蜘蛛也称也棉叶螨,是局部棉田严重发生的苗期害虫,在华北棉区常年发生面积约占总棉田面积的8%,被害棉田平均约减产30%,与棉蚜的为害同为保苗措施中的除治对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华北棉区棉花蕾铃期阶段,连续5a的田间蕾铃脱落原因的观察,明确了在第三代棉铃虫的中常发生年份,影响蕾铃期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是棉株本身的自然脱落其脱落率占总脱落的90%以上,而因第三代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率在5%以上。根据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3龄幼虫虫量与为害力的关系研究,结合多年第三代棉铃虫田间生命表,文中提出了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  相似文献   

12.
棉纤维由棉胚珠表皮细胞分化生长而成,是研究细胞分化、细胞伸长等机理的良好材料。为了更好地研究它的分化和发育,人们建立了多种实验系统:离体胚珠培养系统、胚珠来源的单细胞悬浮培养系统、胚珠愈伤组织细胞来源的细胞悬浮培养系统,并对这些实验系统的特点对纤维细胞分化和生长,如培养基的配方、激素配比、pH值、抑制剂或促进剂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棉纤维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14.
SULPHUR NUTRITION OF COTTON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棉田棉铃虫卵估值抽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岩钦  陈玉平 《生态学报》1985,5(2):136-146
由于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结构属负二项分布,并且它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系上部卵量明显较下部为多,这样,本文应用了二阶抽样技术代替当前国内采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允许误差为10%时,每株抽取上部15个叶蕾,每块棉田共抽60株棉株。 抽样单位的大小对于抽样的时间消费与抽样精确度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定最适的抽样单位也是很重要的。本文根据棉铃虫卵在田间个体群平均占据的面积大小,提出一次调查6抹(2行×3株/行)棉株较单株为优。即在棉田中每次调查6株,共调查10次 新的抽样方法较当前国内应用抽样法,提高效率2.2—2.6倍。  相似文献   

16.
麦套春棉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麦套春棉环境和棉株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光、水资源的竞争是造成棉花苗弱、迟发的主要原因,其中热量尤为主要。因此,麦套春棉应采用地膜覆盖,增另有效地积温,以补偿作物层和耕层土壤热量亏缺。麦人生期,套种棉行生态环境和棉株生长发育显著受到小麦的遮荫和蔼和遮荫时间的影响。此种遮荫程度,随着小麦株高的增加而加重,随着麦棉间距的加大而减轻。遮荫时间也随着小麦成熟期的推迟而延长。因此,麦套春棉棉间距  相似文献   

17.
18.
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一系估值抽样方面:文中应用了简单随机抽样、阶层抽样、阶层抽样序贯估值与零频率抽样四种方法,并以估值的可靠性、代表性误差与抽样时间消耗三个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以阶层抽样最佳.另一系风险决策抽样:本文应用了未着卵株的序贯抽样、阶层抽样、零频率抽样三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序贯抽样最佳,但若与零频率抽样相结合就既可迅速地作出风险决策又可获得虫口密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