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祝贺我国生化界的老前辈郑集教授 10 0岁华诞 ,我们准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论文集 ,并在郑老 10 0岁生日之际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和祝寿会。郑集 (号礼宾 ) 190 0年 (农历四月初八 )生于四川省南溪县 ,先后获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他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央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和生化系教授 ,长期致力于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提出了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 ,已发表的科研论文、科普、史料等文章达 2 68篇 ,教材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祝贺我国生化界老前辈郑集教授 1 0 0岁华诞 ,现由南京大学、江苏省科协、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营养学学会、江苏省生物化学学会、江苏省营养学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和《营养学报》等单位商定 ,将于 2 0 0 0年 5月 1 8日至 2 0日在南京大学联合举办郑集教授 1 0 0岁华诞祝寿会 ,同时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 .郑集 (号礼宾 ) 1 90 0年 (阴历四月初八 )生于四川省南溪县 ,先后获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27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副主编查锡良教授,学报主编贾弘教授,学会常务理事、学报编委药立波教授,学会副秘书长王同喜高级工程师,学报编委、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周春燕教授,学报编委、南京大学生化系主任李根喜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系副教授倪菊华等一行专程拜望了学报顾问南京大学108岁高龄郑集教授,表达学会和学报对郑老的亲切问候与良好祝愿,并敬献新春贺牌。郑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及衰老生化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生物化学发…  相似文献   

4.
郑集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生物化学家、营养家家 ,是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的先导者之一 ,衰老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者 .郑集 1 90 0年生于四川省南溪县农村 ,家境贫寒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没有读过正规中学 ,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考入南京东南大学 (后改为中央大学 ) ,1 92 8年毕业 .后来 ,他有幸出国深造 ,1 934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 .当即回国 ,开始他的教学和蛋白质化学、营养学的研究工作 .1 937~ 1 946年学校因抗战西迁四川 ,尽管条件极度困难 ,他在工作之余还著书立说 ,创办杂志和筹建学会 .抗战胜利后 ,回到南京重建实验室 ,奋力工作 .1 949年解放以后 ,郑集先后在南京大学 (原名中央大学 )、军医大学和调整后的南京大学工作至今 .1 957年在南京大学建立生物化学专业 ,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 .70年代初开辟衰老生化机制的研究 ,提出代谢失调学说 .已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达 30 0篇 /本 ,获得国内外荣誉证书和奖状等 50多件 .郑集工作勤奋 ,孜孜不倦 ,几乎将节假日都用来工作 .他性格顽强 ,不怕困难 ,勇于做开创性的工作 .他讲课内容丰富 ,善于启发 ,被学生誉为艺术享受 .他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全面关心 ,要求严格 ,许多学生畏而敬之 .他生活俭朴 ,品德高尚 ,他将仅  相似文献   

5.
万昕教授传略郑集(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南京210008)万昕(1896-1994)。河南省罗山县人,是我国老一辈著名营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出生于1896年6月20日(农历5月10日),逝世于1994年8月13日,享年99岁。万教授童年入家乡私塾学习,...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29日下午6时20分,老一辈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先驱之一,南京大学郑集教授以110岁高龄安详辞世。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与郑集先生的交往经历描绘了郑集先生勤奋不倦、宽厚仁爱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著名无党派人士,国家一级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集先生于2010年7月29日18点20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安详逝世,享年一百一十岁。  相似文献   

8.
讣告     
<正>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著名无党派人士,国家一级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集先生于2010年7月29日18点20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安详逝世,享年一百一十岁。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此深切悼念邱丙森教授。邱丙森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10日凌晨5时05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0岁。邱丙森教授1927年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九三学社成员。1951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此后在上海医学院参加中央卫生部高级师资班学习皮肤病学,1953年7月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内科医院任住院医师。1957年4月任华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1965年9月任讲师,1980  相似文献   

10.
由我国生物化学先驱和前辈郑集教授与张昌颖教授出资,特设“郑集优秀论文奖励基金”(1993年建立)和“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2006年建立),奖励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优秀论文的年轻科技工作者。2014-2015年“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优秀论文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信函提名“优秀论文候选”基础上,再经编辑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审稿人信函投票选出,并在2016年全国生化大会上颁发优秀论文的获奖证书及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化学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一次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世中教授和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徐愤副教授共同筹办召集的。到会者共70余人,其中约有一半刚从国外归来。生化学会名誉理事,南京大学教授、生化界老前辈郑集先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3篇,内容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免疫细胞活化机制、淋巴因子、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免疫受体、免疫不育、免疫网络学说等重要基础问题,此外在单克隆抗体方面的论文报告中还提到我国已制备出各种单克隆抗体24种。会议简略回顾了我国免疫化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概况,特别提到  相似文献   

12.
衰老的原因,机制和抗衰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集 《生命科学》1995,7(3):7-8
衰老的原因、机制和抗衰措施郑集(南京大学生化系210008)健康长寿是每个中老年人的美好愿望。虽然不一定每一个希望健康长寿的人都能健康长寿,但只要能经常遵守科学养生之道,就可能益寿延年。生物衰老是自然规律,是可能延缓的,欲求延缓衰老。必须首先了解是什...  相似文献   

13.
嘧啶生物合成研究的开拓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enan荣誉教授琼斯(JonesME),1996年8月23日在马萨诸塞州Waltham市因患癌症逝世,终年74岁.ChapelHil北卡大学医学院生化与生物物理学系Wolfenden与Traut在199...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5月 1 0日 ,一生从事植物生物化学研究的夏叔芳同志因病不幸逝世 ,我们深感悲痛。夏叔芳同志 ,1 92 4年 1 1月 8日生 ,1 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化系 ,先后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生化科、中央大学 ( 1 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 )生物系任助教 ,1 95 0年 8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任助理员。该室于 1 95 3年独立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 ,她是该所建立时就参加工作的研究人员之一。她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于 1 988年 1 1月退休。后来 ,由于她解放前在中央大学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秘密外围…  相似文献   

15.
黄其林教授由于患震颤麻痹症,于1978年9月17日不幸逝世,终年73岁。 黄其林教授于1906年6月生于南京,1931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曾先后在中央大学、西北农学院、南京大学和南京农学院等高等院校任职,其间于1945~1947年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进修,回国后任教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农学院的院务委员、系主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南京市政协委员以及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6.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17.
李昌甫 ,中共党员 ,1 91 7年 3月 1 2日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白若乡桃林村。 1 94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 1 943年在重庆录取为中央大学医学院蔡翘教授的研究生。 1 945年考取庚款留英 ,在伯明翰大学专攻核酸化学 ,1 948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当时经留英党支部负责人、心理学家曹日昌教授向其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深受感召 ,遂于 1 948年 8月起程回国。自 1 949年 1 2月起 ,李教授历任大连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教授 ;大连市政协常委 ;贵州省和辽宁省生化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化学会理事(1 98…  相似文献   

18.
今年 5月 18日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和营养学界老前辈郑集教授百岁寿辰。日前我们代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及《生命的化学》编委会 ,在江苏省生物化学会朱长生教授的陪同下 ,怀着崇敬的心情 ,拜访了郑老。现将访谈的情况摘要报道 ,以此与生化界同行共庆郑集教授百岁寿诞 ,并祝郑老健康长寿。强健的体魄 ,宽广的胸怀在前往郑老住所的路上 ,朱教授向我们谈了郑老近况。自年初和郑老说了我们要拜访他的意向后 ,郑老就等待着了。最近 ,南京大学在浦口建了新校区 ,准备迎接百年校庆 ,郑老于是风趣地说 ,他比南大还长了 2岁。郑老目前还是健步…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建系十周年郑集(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自1985年11月正式建系至今已十周年。它的历史起源则远在1953年,到现在已四十二年。它的起源和发展,我本人始终躬亲其事,所知较详。值此庆祝它建系之际,作为见证人,略将它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化学和营养学家,他从事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教学与研究已达55年。在研究我国食物营养价值,特别是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对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为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