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安徽天堂寨大别山山核桃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天堂寨山区大别山山核桃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 ,据统计 ,在 1 0块样地中 ,共存在维管植物1 2 8种 (含变种 ) ,隶属于 95属 ,5 2科。其中 ,种子植物 47科 ,88属 ,1 1 9种 ,可分为 1 1种地理分布类型 ,各类热带成分占 2 6.5 0 % ;各类温带成分占 71 .0 8% ,植物区系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质。大别山山核桃 (Caryadabieshanensis)在群落中起着建群作用 ,优势明显 ,其重要值平均达 1 89.47。大别山山核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且分布较均匀 ,其Simpson指数D、Shannon Wiener指数H和群落均匀度R均值分别为 8.8786、 3 .5 73 5和 0 .740 1 ,是一种稳定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约在北纬31°06'、东经116°05',安徽省岳西县境内.其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目前大别山中次生植被保存尚好和植物种类集中分布的代表性地区.该保护区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多枝尖海拔1721.5米.境内山峰林立,河谷纵横,又是大别山中少有的风景游览区.笔者近几年来对该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区有1318种(包含种下单位)种子植物,其中有不少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表现出南北植物的汇集.  相似文献   

3.
梧桐科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颂军 《广西植物》2002,22(6):494-498-498
对中国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指出中国梧桐科植物的分布区 ,东起台湾的北部 (1 2 2°1 0′E) ,西至西藏的墨脱 (95°3 0′E ,2 9°2 0′N) ,北起河北的东陵和小五台山 (约 40°2 0′N) ,南达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 1 6°1 0′N)。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热带、亚热带 ,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到温带。主要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原则 ,把中国梧桐科植物野生各属划分为 1 0个类型。且对中国梧桐科植物一些属的分布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安徽枞阳湿地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枞阳湿地地处安徽省长江干流中段北岸 ,大约北纬 30°39′~ 31°0 5′,东经 1 1 7°0 4′~1 1 7°44′。该区有 4种湿地类型 ,即湖泊湿地、长江二级河流湿地 ,江心洲及江滩湿地和库塘湿地等 ,其中湖泊湿地面积最大 ,约 2 1 3.6km2 。该湿地计有水生及湿生维管植物 1 0 1种 ,分属37科 67属。文中分析了湿地维管植物的生活型、生态习性、群丛特征及价值 ,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东植物区系的演变和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代植物区系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黄河下游 ,北濒渤海 ,东临黄海 ,地理范围介于北纬 34°2 3′~38°2 4′,东经 1 1 4°4 8′~ 1 2 2°4 3′之间。全省总面积为 1 5.72万 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 1 .6%。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沿海比较湿润 ,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山东省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地位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 [1 ]。据最近研究统计 ,现有野生维管植物 1 47科、61 4属 ,约 1 547种 (包括变种 ,下同 )。其中蕨类植物 2 4科 39属 1 0 5种 ,裸子植物 3科 3属 …  相似文献   

6.
六股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股尖自然保护区是皖南山区中亚热带植被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种子植物134科,529属,994种,有珍稀保护植物35种,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南北成分过渡明显,替代性分布比较突出。属的分析显示529属可归为14个分布区类型,并与世界各地有广泛联系,温带分布占56.9%,热带分布占40.0%,其R/T(热带成分比温带成分)比值为0.70,比黄山(0.57)、清凉峰(0.53)、天堂寨(0.51)略高,与齐云山(0.77)相近,显示其热带性比黄山、清凉峰、天堂寨略强,与齐云山相似。植被分布从下至上依次为农耕林(次生)(海拔700 m以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00~1 100 m)、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山地灌丛(1 300~1 500 m)、高山草甸(1 500 m以上)。其代表性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其Simpson指数为8.82±2.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62±0.27,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8±0.05,群落均匀度R为0.78±0.07,显示该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结构稳定。通过PCA排序可以将六股尖等21个山地划分为华南、华北、华东三大植物区系。为保护和修复该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一些重要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如华东黄杉林等,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徐中辉 《四川动物》2001,20(1):35-36
1 自然概况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周缘 ,东经 1 0 5°1 2′~1 0 6°1 7′ ,北纬 31°53′~ 32°52′。地势由北向南逐步降低 ,海拔多为 60 0~ 90 0m ,以林、草覆盖为主 ,间有部分耕地的浅丘地带 ,市区内有嘉陵江及其支流南河、白龙江及清江河。市区北部属秦巴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南部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7、8月最高气温 38 6℃ ,1月份最低气温零下 5℃ ,年平均 1 6 1℃ ,无霜期 2 63天。降水主要集中在 6~ 9月份 ,年降雨量 972 6mm。2 自然环境与鸟类数量分布的历史变迁2 0世纪 …  相似文献   

8.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新会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会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 2 2°0 5′4 3″~ 2 2°4 8′2 4″,东经 1 1 2°4 7′0 3″~ 1 1 3°1 5′2 4″,南濒南海 .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 1 6 98种 ,隶属于 2 0 9科 81 6属 ,其中蕨类植物 32科 5 4属 82种 ,种子植物 1 78科 76 2属1 6 1 6种 .区系地理学研究表明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居多 ,达 2 6属 ,占蕨类总属数的 4 8.1 3% ,而且是以单种属或少种属占优势 .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分布占绝对优势 ,全部热带成分已达78.0 9% ;其特征科主要有 :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桑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樟科、萝摩科、大戟科、蝶形花科、野牡丹科、茜草科等 ;中国特有属杉木属、穗花杉属、石笔木属、四药门花属、马蹄参属、天星藤属、大血藤属、刚毛药花属、台闽苣苔属、酸竹属及广东特有属绣球茜草属、异枝竹属等 .与邻近的香港、惠东古田、鼎湖山和黑石顶的植物区系比较其相似性很高 ,体现出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及热带区系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安徽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天堂寨和鹞落坪2个自然保护区共设样方278个,先后采集罹病标本1986个,共计50种,隶属于4目、4科、16属。优势种依次为粉拟青霉、细脚拟青霉、下垂虫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在垂直分布上,种的丰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以海拔1100-1150m最高,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各多样性指标基本上表现递减的趋势。季节分布上,夏季是虫生真菌物种分布最丰富的季节,随着温度下降和雨量的减少,种的丰度和多度也明显下降。另外,该区虫生真菌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金则新 《生态学报》1998,18(2):127-132
七子花为优良的观花树种,此种珍贵、罕见,已临近濒危境地。本文以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林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特征和性质。七子花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亦有数量较多的层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显著,乔木层的中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的植物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七子花种群年龄处于衰退型阶段,天然更新不佳。种群的分布格局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杨汉奎  程仕泽 《生态学报》1991,11(4):307-312
  相似文献   

13.
运用TWINSPAN对山西七里峪茶条槭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Alatalo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TWINSPAN将茶条槭群落的73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各群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差异,群丛Ⅲ和Ⅶ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群丛Ⅰ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各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为草本层高于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含水量是影响茶条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苏宗明  黄玉清  李先琨   《广西植物》2000,20(1):1-10
根据 16 0 0 m2 样方统计 ,群落区系组成有 4 3科 6 4属的 80个种 ,平均 10 0 m2 5种 ,虽种类组成不复杂 ,其中 87.5%的属仅出现 1种 ,6 .3%的属含少数种。乔木层多数优势种为稳定型种群 ,所以乔木层优势区系成分相当稳定 ,表明该群落为一种顶极群落。 59个种子植物属只有 10个分布区类型和 4个变型 ,地理成分不复杂 ,其中热带分布 2 7属占 4 6 .6 % ,温带分布 31属占 53.4 % ;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分别占 52 .6 %和 4 7.4 % ,温带分布为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50 %。 2 5个乔木层树种中 ,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76 % ,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16 % ,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占 8% ,重要值指数排列前 6名的均为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 ,所以该群落为亚热带性质。已知 79种组成种类常绿成分占 595% ,落叶成分占 4 0 .5% ,其中以中高位芽植物最多 ,占 2 7.8% ,又以常绿阔叶中高位芽植物为多 ,占 15.2 %。 79种组成植物 ,小型叶多于中型叶 ,分别占 55.7%和 32 .9%。乔木层种类 6 0 0 m2 有 18种 ,16 0 0 m2 有 2 9种 ,均不多 ,但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亚热带地带性代表群落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鸡血藤次生群落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维  张建侯  宋启示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7,17(4):338-344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撩荒后形成的鸡血藤次生群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900m2的固定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5属,shannon-wienner指数为4.25;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种类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占92.73%。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Ⅰ、Ⅱ、Ⅲ)、灌木层、草木层及层间植物,群落的外貌以高位芽、小叶型、单叶、纸质为主组成。与先锋阶段的植物群落相比,该群落正向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宝山冷杉群落3000m^2样方统计到107种,隶属52科,81属。种类组成中,单种科、少种属占的比例相当大,含单种的科有27科,占51.9%。单种的属有63属,占77.8%;含两种的属为12属,占14.8%,两者共占92.6%。乔木层种类除了南方铁杉外,其它优势种类都为稳定型种群。乔木层的优势区系成分相当稳定,表明该群落为一种顶极群落。71个种子植物属只有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变型,仅占所有变型的26.7%,地理成分不复杂,其中热带分布27属,占39.7%,温带分布38属,占55.9%。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为主,温带分布与东亚、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密切相关。乔木层16个优势种中,属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有13种,占81.3%,其中重要值排列前4位的种类均为中亚热带类型,所以元宝山冷杉群落为亚热带性质。元宝山冷杉不同群丛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演替过程。107种组成种类中,常绿成分占62.6%,落叶成分占37.4%,其中矮高位芽植物最多,占20.6%,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57.9%,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81.6%。各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高,表明元宝山冷杉群落是一个处于稳定地位的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安徽大别山天然林内16年生银鹊树和引种于南京的银鹊树幼苗及人工幼林的生物量,分析了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芦蒹遮光,一龄苗的生物量为1777.5kg/ha。以一层塑料纱遮光处理的幼苗生物量最大,全光照的幼苗生物量居第二、三层纱遮光生物量最小。(2)天然林内16年生单株银鹊树地上部分干重为107.77kg。(3)8年生人工银鹊树林总生物量为80.63t/ha,其中乔木层平均净生产量为9.563t/ha·a,高于湖南会同、朱亭及江苏南部的杉木林。(4)银鹊树林总初级生产量为1219.18g/m2·a;其中乔木层为956.25g/m2·a,草本及天然幼苗为161.10g/m 2·a,枯枝落叶为101.83g/m2·a.光能利用率为0.527%,其中乔木层的光能利用率为0.417%。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云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系统中受到威胁的董棕的森林特征和种群结构 别具魅力的董棕(Caryota obtusa)属于棕榈科(Arecaceae)的树种,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有自然分布。董棕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且受到人为活动威胁的物种,其在云南的一些石灰岩山地乔木层占据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在云南石灰岩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董棕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种群现状及其更新动态。为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董棕群落,我们在云南南部10个县设置56个样方。根据样方数据,我们分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并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采访记录了长期以来人为活动对董棕林的干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董棕棕榈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和沟谷,有7个群落类型。每个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林床。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各群落类型的木本物种和草本物种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在2.1–3.8。董棕在胸径级上的分布为多峰型,属间歇性更新,且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干扰,董棕小树主要在无人为干扰或人为干扰小的群落中出现,重度人为干扰严重地阻碍了董棕的更新,其次的中度人为干扰也给董棕的更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山西南部脱皮榆群落生态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2个地段,设计7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做样方5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群落的重要值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脱皮榆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650m的中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156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种类多,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分布区域夏季水热条件良好,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乔木层平均高度约13m,多样性指数H为1.0260一1,5907;灌木层H值0.9983—2.4478;草本层H值为0.9047—3.0621。研究为脱皮榆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群落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三清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华东黄杉群落主要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樟科(Lauraceae)和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种类为主,其中热带属和温带属种类分别占54.1%和45.9%,群落优势种及建群种以温带属为主。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岩柃(Eurya saxicola H.T.Chang)、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及华东黄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较高,分别为61.35、45.04、37.61和34.20;年龄结构显示,华东黄杉、台湾松和猴头杜鹃等种群均有一定的衰退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66,表明该群落介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群落分层明显,乔木层可分为3层,华东黄杉为最顶层,最高可达24 m;物种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约76.25%,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5.00%、17.50%和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