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移植卵巢的生长及功能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对小鼠单侧和双侧自体异位移植的卵巢,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放射免疫技术,探讨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移植卵巢的生长可分三个阶段:(1)坏死期:移植第2~4天,卵巢的原有组织处于退化状态,仅边缘可见原始卵泡和窦前卵泡;(2)恢复期:移植第7~14天,卵巢逐渐恢复正常结构,血清孕酮水平开始上升,大多数动物出现动情周期;(3)发育成熟期:移植第14天以后,卵巢内含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黄体和大量间质腺,孕酮水平接近正常。单侧移植卵巢的生长比双侧推迟约7天。本研究显示自体异位移植卵巢能够生长发育并分泌雌性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吡虫啉在白菜和辣椒上的消解动态规律、规范吡虫啉的使用,进行了吡虫啉的田间试验。方法:将白菜和辣椒的样品分别经乙腈提取、盐析包沉淀、净化管(含石墨化碳黑粉末)净化,最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吡虫啉的添加浓度为0.01~1.00mg/kg时,用该方法测得其在白菜和辣椒中的回收率分别是83.10%~90.15%、82.74%~88.69%。吡虫啉在白菜上的半衰期为2d、在辣椒上的半衰期为3~4d。结论:根据不同作物的半衰期决定其安全采摘日期,本试验中白菜和辣椒的安全采摘期为1w。  相似文献   

3.
沈霞  谭从娥  陈莹  冯居君  张鑫 《生物磁学》2011,(11):2041-2044
目的:血清反应因子在与心血管相关的疾病基因调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血清反应因子识别的结合位点CArG元件因其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近年来随之备受关。本研究目的是揭示血清因子结合位点的位置分布与功能的关系及CArG元件内部各个住点的保守性。方法: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遗传学方法对小鼠中CArG元件的位置分布、位点替换率及G0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71%的功能CArG元件分布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且距离转录起始位点越近,CArG元件的数量越多。保守性分析发掘出元件内部的替换冷点、热点及替换规律。GO分类结果显示,CArG依赖性基因多为信号转导和细胞骨架蛋白。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将为准确预测候选CArG元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将为更为深入阐述SRF的调控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5种,透射电镜对2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40×18~40μm。具3孔沟、4斜孔沟、散孔沟、散沟等;沟或外沟狭长,几达两极,内陷或不内陷,内孔圆形、稍横长或纵长;表面具皱波状纹饰;外壁厚1.0~3.5μm,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分3层:覆盖层最厚,具穴状或穿孔,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内面均匀;柱状层明显,厚,小柱为钝圆锥体或圆柱状,基层和内层不分,最薄,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根据花粉形态,本属花粉可以分成7个组,它们是:小酸模组、滨海酸模组、酸模组、土大黄组、荒地酸模组、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对萌发孔分布规律的研究,基本支持Wodehouse(1931)的观点,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认为本属花粉可能是蓼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黄杉属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楠 《植物研究》1993,13(4):404-411
本文对黄杉属的分类进行了整理,共2组,6种,1变种:黄杉组,计5种,花旗松组,1种,1变种。前者为典型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后者为北美西部特有分布,作者在分析和探讨本属地理分布,边缘种替代规律的同时。结合有关细胞学和古植物学资料提出:1.黄杉组是原始类群,花旗松组系由黄杉组经12对染色体发生结构重组而产生的进化类群;2.黄杉属是环太平洋植物系发展起来的属。可能起源于东亚。而北美西部则是本属  相似文献   

6.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必修部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一部分,本单元是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中心内容展开的,涉及到了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还有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与遗传规律相关的遗传学术语及经典的遗传实验等。通过学习和领会新课标要求,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7.
香茶菜属(Isodon)由于富含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根据其所含二萜的骨架和氧化状态,对该类化合物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二环和三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一支上,含四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另一支上。进一步将二萜分为二环、三环、四环三大类绘制到分子系统树上结果显示:三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原始的类群中,如: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和小花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 micranthus);而四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进化的类群中,如:旱生香茶菜(I.xerophilus)和腺花香茶菜(I.adenanthus)。本研究通过对二萜类化合物与香茶菜属系统发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讨,有助于对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研发。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0,自引:14,他引:26  
刘秉儒  张秀珍  胡天华  李文金 《生态学报》2013,33(22):7211-722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受到和植物动物一样的重视程度,但是干旱风沙区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尚未揭示。本研究以处于干旱风沙区的贺兰山不同海拔的六个典型植被带(荒漠草原带、山地旱生灌丛带、温性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和亚高山草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法(FAMEs)系统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以及在不同植被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随海拔增加发生变化,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Biolog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依次是:亚高山草甸>寒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总体上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FAMEs分析表明不同海拔的微生物区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寒温性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生物标记的数量和种类均最高,且细菌、真菌特征脂肪酸相对含量也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次序是:寒温性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温性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本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海拔梯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不同于已有的植物多样性“中部膨胀”研究结果,这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有更多的适合该生境的微生物存在,这对维持干旱风沙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大丰  李英  田晓琳  刘静  莫凤奎  王中彦 《生物磁学》2009,(14):2735-2736,2723
目的:以均匀设计法筛选优化硝酸咪康唑苹果酸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可控性及预测性,并对微球稳定性和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采用U5(53)试验表进行试验,分别考察各处方的制备的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方程及优化工艺条件。结果:优化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制备出的微球可以在室温(25℃)条件下保存;微球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结论:本实验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硝酸咪康唑微球的制备工艺预测性好且制备的微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样地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整个天山北坡,沿着天山的东西走向从山体的西段到中段再到东段,天山云杉林的生物生产力逐渐下降,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天山西部林区天山云杉林的生物生产力为9.336t·hm-2·a-1,中东部林区的生物生产力为6.576t·hm-2·a-1,两区相差2.760t·hm-2·a-1。本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探索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Kindlin-1的基因突变可导致Kindler综合征.在肿瘤中,Kindlin-1的表达会发生失衡.Kindlin-1相关疾病通常只发生于一些特定的组织器官中.迄今,关于Kindlin-1的组织分布规律及正常人体如何控制Kindlin-1表达的规律还不清楚.本研究在正常成人器官以及人和鼠胚胎器官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Kindlin-1的蛋白表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Kindlin-1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这一组织的胚层来源密切相关.通过比较Kindlin-1与Kindlin-2的表达,发现Kindlin-1在内、外胚层来源的上皮组织中高表达,而Kindlin-2则在中胚层来源的组织器官中高表达.在人胚和鼠胚中Kindlin-1的表达也呈现相同的规律.本研究提示Kindlin-1在内、外胚层的发育过程和相应的成体组织器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人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方法:PCR-SSP技术是使用能够特异识别特定等位基因的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序列多态性的方法,根据PCR产物的有无进行等位基因的分型。本研究采用PCR-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198例鄂伦春族人群进行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析。结果:198例鄂伦春族中CR1基因高表达(HH)型占63.64%,中表达(HL)型占34.34%,低表达(IJL)型占2.02%,与北方汉族相比HH和HL型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鄂伦春族人群CR1基因密度分布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季节气候的变化能够影响人体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这在中医学的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中都有记载和证实,但是相关的机制并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气候下大鼠空肠、回肠、结肠的IL-10水平变化,从而从免疫功能的角度探讨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根据北京地区气象资料,大致可将一年之中气候划分为五种季节气候,分别由春、夏、长夏、秋和冬来代表;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分别把两组大鼠饲养五种正常自然季节气候下一个月,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IL-10水平。结果:①正常组空肠IL-10水平在长夏季节明显升高(P〈0.001);②回肠的IL-10表达水平则是在长夏与冬季这两个季节含量最多(P〈0.01,P〈0.001);③结肠IL-10含量则在冬季呈现出高峰(P〈0.01)。结论: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①肠道IL-10水平是有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而且空肠、回肠和结肠表现出来的季节气候规律是不相同的。②松果腺参与了肠道免疫功能气候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季节气候的变化能够影响人体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这在中医学的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中都有 记载和证实,但是相关的机制并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气候下大鼠空肠、回肠、结肠的IL-10 水平变化,从而从免疫功 能的角度探讨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根据北京地区气象资料,大致可将一年之中气候划分为五种季节气 候,分别由春、夏、长夏、秋和冬来代表;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分别把两组大鼠饲养五种正常自然季节气候下一 个月,然后用ELISA 方法检测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IL-10 水平。结果:①正常组空肠IL-10水平在长夏季节明显升高(P<0. 001);② 回肠的IL-10 表达水平则是在长夏与冬季这两个季节含量最多(P<0.01, P<0.001);③ 结肠IL-10 含量则在冬季呈现出高 峰(P<0.01)。结论: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① 肠道IL-10 水平 是有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而且空肠、回肠和结肠表现出来的季节气候规律是不相同的。②松果腺参与了肠道免疫功能气候调 节过程。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学通报》2008,25(5):615-615
本书介绍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的85种外来入侵生物,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30种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的起源分布、识别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入侵传播途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第二部分介绍了30种外来入侵动物的起源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生态学特性、入侵传播规律、主要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第三部分介绍了25种外来入侵植物病原物的起源分布、病原特征、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叶片硫含量的空间变异与适应机制 硫是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并在其非生物胁迫抗性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揭示植物叶片硫含量 (leaf sulfur content, LSC)  的空间变异规律和适应机制,将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进化机制以及功能元素利用策略。本研究采用统一的采样流程和测试方法,构建了中国80个典型生态系统  (包括31个森林、38个草原和11个荒漠)、2207种植物叶片硫含量的实测数据库,系统地评估了不同植物生长型 (PGFs)和生态系统之间LSC的差异,并探讨了LSC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自然植被LSC的变化范围为0.15–48.64 g kg-1,平均值为2.13 ± 0.04 g kg-1。(2)LSC在不同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特征。尤其发现干旱地区或草本植物的LSC较高。叶片在干旱、低温和强紫外线辐射环境中倾向于积累更多的硫,可能是植物增强胁迫生境抗逆性的重要途径。(3)   温度、降水、辐射、土壤硫含量和干旱的交互作用共同调控着LSC,并解释了其79%的空间变异;而系统发育对LSC空间变异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中国区域尺度揭示了LSC的空间变异规律,证实LSC在植物应对极端环境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拓展了人们对硫的生物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江武汉段红嘴鸥的越冬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红嘴鸥在长江武汉段的越冬活动情况:越冬时间,一天内数量变动、取食规律、越冬与温度和天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微囊化胰岛B细胞系体外生长和分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澡酸钠(APA)微囊化胰岛B细胞系BTC6-F7的生长和分泌规律,探索其作为生物人工胰岛的可能性。方法:以微囊静电液滴发生器制作APA微囊化BTC6-F7细胞,体外培养并定期测定微囊化细胞的生长和胰岛素分泌。结果:在实验观察的90d内,BTC6-F7细胞可在微囊内以细胞团的形式生长、存活。囊内细胞总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细胞活率呈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与囊内活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最初呈上升趋势,然后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APA微囊化胰岛B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生长、存活和分泌功能,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型人工胰岛奠定了基础,并可用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n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肾脏中的Cd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徐钦琦 《化石》2007,(2):31-33
在本系列讲座的第18讲,我曾把自然界的规律分成两个大类,其一是出现在数理化等研究领域内的“因果性规律”。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因果性现象是可以多次地、重复地再现的。因果性规律操控着因果性现象。当代我国杰出的哲学家刘长林先生称这一类科学为“体科学”。另一类则是出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