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记述了分布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伪黑盲蛛属Pseudomelanopa 1新种:六盘伪黑盲蛛P.liupan sp.nov.,此种与本属中的唯一种类台湾伪黑盲蛛P.taiwana相比较,雄蛛的阳茎和雌蛛的纳精囊明显不同;新种步足上的刺明显小于台湾伪黑盲蛛P.taiwana;新种雌蛛眼丘光滑,而台湾伪黑盲蛛P.taiwana眼丘上具1对小钝突;新种雄蛛触肢膝节和胫节光滑,仅在其膝节远端具1尖刺,而台湾伪黑盲蛛P.taiwana雄蛛触肢膝节和胫节背面具小齿.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湖南省道县的密蛛科小密蛛属1新种,命名为龚氏小密蛛Mysmenella gongi sp.nov,该种生活在山边沟渠内草丛、灌木刺丛中,布小型圆锥状网.新种与分布于韩、日等国的约氏小密蛛Mysmenella jobi(Kraus,1967)(Yaginuma,1986:89,pl.19,Fig.7)相似,但有以下不同:1)新种体色灰黄褐色,后者黑色;2)雌、雄蛛腹部背面有3对排列呈六角形的银色圆斑,腹部末端,雌蛛有2对细杆状银斑,排列呈弧形;后者雌、雄蛛背面仅有2对银灰色不规则斑,雌蛛末端有一大梯形银灰色斑;3)前者外雌器的垂体较小,交媾管细长呈"W"形弯曲;后者垂体长,交媾管呈"U"形弯曲;4)触肢器的微细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管巢蛛属两新种记述(蜘蛛目,管巢蛛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采自太行山区的管巢蛛科管巢蛛属2新种:白石山管巢蛛Clubiona baishishan sp. nov.和克氏管巢蛛Clubiona kropfi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白石山管巢蛛,新种Clubiona baishishan sp.nov.(图1)正模♂,副模2♀♀,河北省涞源县(39.3°N,114.7°E)白石山,1999年7月4日,海拔1 300~1 400 m,张锋、张俊霞采;副模7♂♂,3♀♀,河北省平山县驼梁,1999年6月5日,海拔1 500~1 700 m,张锋采.新种与沟岸管巢蛛Clubiona riparia L. Koch, 1866相似,但有以下3点区别:1)本种雄蛛触肢的胫节突复杂,而后者较为简单;2)本种外雌器呈"门"字形,而后者不同于此;3)本种螯肢的后齿堤2齿,而后者为4齿.词源学:新种的种名依模式标本的产地拟定.克氏管巢蛛,新种Clubiona kropfi sp. nov.(图2)正模♀,副模1♀,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1999年7月16日,海拔1 300 m,张锋采.新种近似巴氏管巢蛛Clubiona bakurovi Mikhailov,1990,但本种的外雌器后缘硬化部分超越生殖沟向后延伸,后中部形成一舌状的突起.词源学:新种的种名以瑞士蛛形学家克罗普夫博士(Dr. C. Kropf)的姓氏拟定,以感谢他对此研究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冕蟹蛛属一新种记述(蜘蛛目,蟹蛛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境内的蟹蛛科形状不同,本种纳精囊细管状,而后者囊状;3)新种螯肢Thomisidae冕蟹蛛属Smodicinodes 1新种,壶瓶冕蟹蛛Smod- 前齿堤有5根须状长毛,而后者为2个小齿.雄蛛与Smodiicinodes hupingesissp nov..新种与Smodicinodes kovaci Ono,cinodes schwendingeri Benjamin,2002相似,但有以下几点不1993相似,但有以下几点不同:1)两者头胸部和腹部的比同:1)腹部形状不同;2)本种触肢胫节腹突和跗舟延伸部例不同,且前者腹部梨形,后者腹部长卵圆形;2)交媾腔分尖锐,而后者圆钝;3)胫节后侧突指状,而后者分叉.  相似文献   

5.
记述中国皿蛛科1新纪录属和1新种:莫蛛属Moebelia Dahl,1886,方胫莫蛛 Moebelia rectangul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方胫莫蛛,新种Moebelia rectangula sp.nov.(图1~11) 正模♂,河北嶂石岩, 2005-09-12 ,李枢强采;副模8♀♀,12 ♂♂,河北嶂石岩,李枢强等采; 4♀♀,7♂♂,北京门头沟,王倩等采。 新种与产自芬兰的毛笔莫蛛Moebelia penicillata(图12~22)相近,两者主要区别:前者触肢胫节无毛笔状毛簇;前者触肢前侧胫节突方形,后者锥形;前者超盾片突无三角形片状突起;前者外雌器后缘比后者宽;前者纳精囊之间的距离窄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采自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隅隙蛛属Tegecoelotes 1新种:弱齿隅隙蛛,新种T. dysodentatus sp. nov. .本新种近似于亚隅隙蛛T. secundus (Paik, 1971) (Wang, 2002:133, f. 375~380),但生殖器有如下区别:(1) 雄蛛膝节突末端向外侧弯曲;(2)引导器末端向背侧弯曲且与中突的间距较大;(3)盾板突较钝;(4)盾板外侧边缘的薄片较宽;(5)雌蛛外雌器齿弱且间距宽;(6)纳精囊头较后者细.本新种以雌性副模外雌器齿较弱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中国湖南省隐石蛛科Titanoecidae隐石蛛属Titanoeca1新种:涟源隐石Titanoeca lianyuanensis sp.nov.,新种与辽宁隐石蛛Titanoeca liaoningensis Zhu,Gao et Guan,1993相似,但两者触肢器的细微结构不同,尤其胫节突的形状不同。触肢胫节前侧面观,新种的3个胫节突非常明显;腹面1个最小,圆锥形;中间1个远端2裂;背面1个最大,镰刀状。新种以其模式产地涟源县而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安徽典山逸蛛科1新种,定名为黄山塔逸蛛Takeosa muangshan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山塔逸蛛Takeoa huangshan sp. Nov.正模♂,安徽山民主镇,2002年8月9日,唐鑫生、宋志顺采.鉴别特征:新种近似于西川塔逸啤酒Takeoa nishimurai(Yaginuma, 1963),但其第1步足胫节具8对腹刺;雄蛛触肢器的引导器末端分叉,中突近梯形,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吻额蛛属一新种(蜘蛛目:皿蛛科:微蛛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作者1986年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吻额蛛属Aprifrontalia一新种:膨大吻额蛛,新种Aprifrontalia afflata sp.nov.。目前,除本新种外,世界仅报道过1种:Aprifrontalia mascula,本新种雄蛛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额向前突呈吻状,触肢胫节前端甚膨大。外雌器形成一斜向下方的突起。模式标本保存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园蛛科新园蛛属3新种:朱氏新园蛛Neoscona zhui sp.nov.,黄色新园蛛N.flavescenssp.nov.和崇左新园蛛N.chongzuo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朱氏新园蛛,新种Neoscona zhuisp.nov.(图1~9)正模♀,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17日,张超采。副模1♂,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17日,张超采。新种与多褶新园蛛N.multiplicans(Chamberlin,1924)近似,区别为:1)新种雌蛛的外雌器基部窄,垂体较长;2)新种外雌器垂体的的侧隆起位于中部,而多褶新园蛛的侧隆起位于垂体的末端;3)新种触肢器的引导器有1骨质化的裂片,而多褶新园蛛无裂片;4)两者中突齿的位置不同;5)新种基节Ⅳ具1肉质的小瘤状突起,而多褶新园蛛无小突起。新种与类青新园蛛N.scylloides(B senberg & Strand,1906)近似,区别为:1)新种雌蛛外雌器的垂体短;2)新种中突相对较小;3)新种触肢器的顶突基部具1凹陷,而类青新园蛛无凹陷;4)两者胫节Ⅱ的刚毛数不同。词源:新种...  相似文献   

11.
广东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423属611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589属5737种的51.4%、26.7%和10.65%;其中蕨类省植物21科29属33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20科391属574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7科7属7种,占广东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10.9%;珍稀濒危植物有4科5属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67种的7%。公园中经济植物可分为12类,分别是药用植物321种,用材树种65种,观赏植物60种,纤维植物41种,野生水果33种,油脂植物38种,饲料植物42种,鞣料植物42种,野菜植物25种,农药植物27种,芳香植物26种,淀粉植物23种,保健植物19种,染料植物13种,有毒植物10种,蜜源植物5种。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金钟山鸟类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共记录到金钟山鸟类274种,分别隶属于18目57科,其中陆生鸟类251种,水鸟23种;以留鸟为主,共157种;候鸟、旅鸟分别为104种、13种;东洋种为优势类群,共有171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为4种、27种。这些鸟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中国特有种鸟类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5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中的鸟类20种,列入CITES附录中的鸟类34种。本文还对金钟山鸟类保护区的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种类组成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灌丛+农田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4;水域的鸟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14。  相似文献   

13.
庐山蛾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育卿 《动物学研究》1986,7(2):147-154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北沿,北纬29.35°,东经115.59°,属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庐山襟江带湖,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有1800余种,隶属158科642属。因此,庐山蛾类也较丰富。笔者于1975年5月开始,对庐山蛾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蛾类455种。现将庐山蛾类区系报告如下。 区系分析 庐山蛾类已鉴定出32科340届455种。区系情况如表。 从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12月和2004年6~9月,采用样线法和绝对数量法,对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记录到鸟类130种,结合文献共16目48科210种。其中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了总数的82.86%。对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44.8%,东洋界种类占40.8%,广布种占14.4%,古北界种类稍占优势。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30种,我国特有种11种,占我国特有种的15.9%;列入CITES名录的有20种,IUCN名录的有8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4种。垂直区系分析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的比例并不是呈规律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波浪式的变化;绝大多数分布型的比例也呈波浪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及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4月-2003年6月对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22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6.48%。对保护区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33.85%,东洋界种类占55.21%,广布种占10.94%,可见东洋界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27种,我国特有种17种,占我国特有种的24.6%。列入CITES名录的有20种。对保护区鸟类的垂直区系分析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东洋界成分所占比例增加,主要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的比例增加,在海拔3000m以上,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超过50%;其它东洋界成分,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所占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16.
广东珠海万山群岛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珠海万山群岛共有维管植物176科,547属,972种(含栽培84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27属35种,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9科510属926种。万山群岛共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1种,均为Ⅱ级;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4种;药用植物492种、材用树种约109种、观赏植物143种、饲料植物21种、纤维植物105种、淀粉植物62种、油脂植物81种、芳香植物72种、鞣料植物58种;此外,还有其他用途植物若干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蝗总科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现有蝗虫157种,它们分别隶属于8科62属。在157种蝗虫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有120种,其次为特有种,有35种,广布种甚少,仅2种。在古北种中,中亚种最多,其次为泛古北种,而欧洲西伯利亚种、地中海种和东北种均很少。在8个科中,泛古北种在网翅蝗科中占优势,中亚种在班翅蝗科中占优势,斑腿蝗科在蝗总科中是相当大的一个科,在我国也占有很大优势,但在新疆其属种数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Six species of Hypselodoris and three species of Chromodoris axe described from the coast of East Africa. Three species of Hypselodoris and one species of Chromodoris are new species. Two species of Chromodoris from the tropical West Pacific are also described. The eleven species fall into three groups of similarly coloured species.
Hypselodoris nigrostriata and a new species of Hypselodoris are compared with H. infucata, H. festiva, H. obscura and two unnamed species from the literat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all these are distinct species.
H. nigrolineata and two new species, are compared with H. lineata and H. hilaris and all are considered distinct.
H. regina, Chromodoris quadricolor, C. africana, C. elisabethina, C. magnified and a new species of Chromodoris, are compared with C. westraliensis and two unnamed species from the literature. All these species are considered distinct.
All other names for forms falling into these three colour groups are considered synonyms of one or other of the above named species. Full synonymi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共有外来种子植物393种,大多数来源于欧洲和美洲,主要通过有意引种和无意引入2种方式引入。有意引种的栽培植物有276种,其中观赏植物132种、蔬菜46种、林木35种、工业原料植物17种、药用植物12种、牧草植物11种、粮食作物11种、果树7种以及油料作物5种。另外,外来种子植物中有逃逸种62种、归化种22种、入侵种33种;81.8%的入侵种在江苏全省均有分布;入侵种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分别有11种和7种。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分类和危害进行了讨论,并对江苏省外来物种的利用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