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琪  刘祖晨  贺伟  张英 《菌物学报》2019,38(2):159-170
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上已报道尾孢类真菌10种,其中包括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真菌7种。在对中国尾孢类真菌的调查研究中,采集到寄生在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上的3种假尾孢菌,其中2个为新种,即冬青卫矛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uonymi-japonici和北京假尾孢P. beijingensis。本文对这2个新种和Pseudocercospora cf. destructiva提供了形态描述、图及与近似种区别的讨论。采用ITS、tef1-αactrpb2 4个片段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2.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18,37(2):151-156
报道生在中国梧桐科Sterculiaceae上的5种尾孢类丝孢菌(cercosporoid hyphomycetes),其中在梧桐 Firmiana simplex 上新发现的2个新种,梧桐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firmianae,梧桐生假尾孢 P. firmianicola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野路葵假尾孢 P. corchorifoliae。提供了拉丁文特征简介、形态描述、绘图及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3.
1978-1979年, 在福建省福鼎县的油桐枝条上发现一种假尾孢菌, 经人工培养及致病性的试验, 证明了它有病原性, 与已知真菌的Pseudo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Deighton有别, 故鉴定为新种, 命名为福鼎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fudlinga Huang, sp.nov.该新种分生孢子特别小, 大小为12-30×1.6-2.1μ。模式标本存于福建林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5.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6.
《菌物学报》2017,(8):1164-1167
报道中国尾孢菌属和假尾孢属3个新记录种,寄生在波状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上的海岛尾孢Cercospora insulana,寄生在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上的来间岛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kurimensis和匍匐假尾孢P.repens。提供了形态描述和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7.
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 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89,8(Z1):225-240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是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近似属中最大的一个属,Deighton估计约有500种尾孢菌需要转到假尾孢属,目前全世界已描述假尾孢菌400多个种,且都是植物寄生菌,有些种能引致植物严重病害。Spegazzini于1910年建立了假尾孢属,但1976年以前,大多被归属于尾孢菌属内。1971年Ellis对此属的特征作了精简描述,1976年报导了3个新组合。1976年以后,假尾孢属虽先后有不少新种和新组合被其他作者发表,但系统研究此属的则系Deighton o Deighton 1976年对假尾孢属的研究史、与近似属的区别以及属的特征都作了详细描述,并报道了世界性假尾孢菌的21个新种,202个新组合和3个新名称,于1979年和1987年又报道了15个新种和39个新组合。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针尾孢属(Cercoseptoria)及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ella)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尾孢菌属产孢细胞不具齿突,疤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梗不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大多无色,针形;针尾孢属分生孢子窄(不超过3µm),针形,不呈倒棍棒形,无表生菌丝;假小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无色,子座与假尾孢属也不大相同. 本文报道中国产的假尾孢菌60个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八角枫假尾孢),25个新组合和3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根据采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盔孢伞属Galerina真菌标本整理、鉴定,确认出36种,其中包含28个已知种和8个中国新记录种。对中国新记录种褐柄盔孢伞G. badipes、帆孢盔孢伞G. calyptrata、迦佩盔孢伞G. jaapii、假拟提灯藓盔孢伞G. pseudomniophila、沼泽盔孢伞G. paludosa、泡孢盔孢伞G. physospora、萨列里盔孢伞G. sahleri和胫囊盔孢伞G. tibiicystis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提供了原生态照片和显微特征线条图以及分亚属、分种检索表。通过相关研究材料进行DNA提取,所得21条ITS序列与73条下载序列利用贝叶斯法及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验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尾孢菌属的4个种和假尾孢属的5个种,其中有3个新组合:乌黑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fuliginosa(Ell.& Kell.)Zhao & Guo,comb.nov.],安息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tyracae(Chupp)Guo & Zhao,comb.nov.],水红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viburni-cylindrici(Tai)Guo & Zhao,comb.nov.]和一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组合进行了简要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HPAF)。  相似文献   

10.
毛黎娟  冯佳威  章初龙 《菌物学报》2021,40(10):2854-2862
根据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云南禾本科植物格孢腔菌目的7株内生真菌鉴定归属于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四绺孢球腔菌科Tetraplosphaeriaceae的四绺孢属Tetraploa和假四绺孢属Pseudotetraploa以及该目下的一个未定属genera incertae sedis。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愈创木酚培养基筛选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的2个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而这个未定属的菌株仅具有较弱的纤维素酶活性、无漆酶活性,表明格孢腔菌目的2个内生真菌类群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不同。多重对应分析发现四绺孢球腔菌科真菌的属与寄主、分离来源和地理位置有关联,其中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可在活的健康植物作为内生真菌存活,并在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中分离得到,推测四绺孢属和假四绺孢属两属为内生和腐生双生态位真菌。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四绺孢球腔菌科内生真菌参与的禾本科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将深化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学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