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其中,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400万瑞典克  相似文献   

2.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委员会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Youyou Tu)独享一半奖金,以表彰其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发现;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ōmura(大村智)分享另外一半奖金,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蠕虫感染新疗法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的金秋十月,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屠呦呦教授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屠呦呦教授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おおむらさとし),他们发现了对河盲症和象皮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阿维菌素.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三位发明了能有效控制疟疾和河盲症等寄生虫感染疾病药物的科  相似文献   

4.
<正>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2015年10月5日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mura)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发  相似文献   

5.
正The 2015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s been awarded to Youyou Tu,William C.Campbell and Satoshiōmura for the discoveries of artemisinin and avermectin.Their efficacy on parasitic disease treatment w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whole world once again,revealing the dawning of the second"Golden age"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products(http://dwz.cn/2u0Rb E).Although artemisinin was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学者大村智(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和治疗疟疾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她成为历史上第4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  相似文献   

7.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裔美国寄生虫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微生物学家Satoshi Omura。William C.Campbell和Satoshi Omura共享奖金的一半份额,以奖励他们在治疗淋巴丝虫病和河盲症的药物研发中作出的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独享诺贝尔奖的一半份额,以奖励她对研发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做出的突出贡献。介绍人类疟疾、丝虫病与河盲症及治疗药物研究的重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阿维菌素获得诺贝尔奖到中国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无不伴随着科技的兴起和机制体制的突破。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对于人类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抗肿瘤明星分子紫杉醇到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抗感染药物青霉素,从治疗代谢疾病到营养保健,都离不开天然产物。此外,还有大量天然产物资源没有被开发过。而随着阿维菌素的发现者Satoshiōmura教授和William C.Campbell博士,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研究员因为这两种天然产物在治疗寄生虫感染病和疟疾上的应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后,天然产物有望迎来其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我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天然药物的资源大国,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弯道超车,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我国科学家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天然产物的高产和创新两大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高效低毒生物杀虫剂,其原料产能占国际市场的100%。但我国原有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片面追求生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了阻碍低碳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和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促进我国从"发酵大国"向"发酵强国"转变的关键。本文以阿维菌素为例,综述其基础研究的技术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阿维菌素的单位产量提高了1000倍,至9 g/L,在内蒙古新威远与阿维菌素产业联盟的公司应用,迫使默克公司全面退出阿维菌素历史舞台,从而引领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为我国其它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品种的改良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5日17时30分许,2020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正式揭晓,美国科学家Harvey J.Alter,英国科学家Michael Houghton及美国科学家Charles M.Rice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皇家墨尔本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展了一项名为EXTEND-IA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旨在揭示一种治疗中风的新疗法的作用。文章中研究者将一种名为支架血栓切除术的微创凝块移除步骤加入到了标准的凝块溶解疗法(名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 PA)中,Bruce Campbell表示,我们发现新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化学》2012,(2):I0005-I0005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5日电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奖。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的发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固体物质结构的原有认识,由此带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也  相似文献   

12.
我们当中许多人节食是为了减肥,可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某种类型的节食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个发现可能会导致新疗法的产生,让人们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2006,41(2):16-16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控制乳腺生成的干细胞,并成功利用单个于细胞使实验鼠体内新长出乳腺。这一成果有望为开发乳腺癌新疗法铺平道路。位于墨尔本的沃尔特-伊丽莎·霍尔研究所的科学家称,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世界》2010,(6):5-5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转录因子可使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或中风等疾病的新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8,45(5)
雌雄二形现象在动物王国中非常普遍,并且在动物行为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美国的William等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果蝇雌雄二形现象的一个基因开关。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在中国本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获奖无疑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在治疗疟疾思路上的创新,这样一个挽救千万人生命的科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堪称实至名归.当全国都在问将来何时谁会成为第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中国国内科学家的时候,这个奖来了,出乎很多人的意  相似文献   

17.
基因表达水平成为年老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报道,一个特定的基因组产生蛋白质的多少,可以提供线索来了解人或其它动物衰老的程度.他们说,该发现对开发新疗法来延缓衰老给身体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价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搜索着跟踪由年老积累的体力衰退速度的分子标志物.体力衰退速度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有广泛差异,而在同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最新发表于《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Cedars-Sinai医学中心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为针对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希望。研究人员专注于被称为C9orf72的基因,该基因中的突变会导致ALS和额颞叶痴呆(FTD)。FTD是另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造成患者性格、行为和语言改变。研究开发出两个缺失该基因的小鼠基因品系,发现该基因对大脑免疫系统的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癌症学家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医学家Sir PeterJ.Ratcliffe和美国医学家GreggL.Semenza,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浓度变化研究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刊特邀请我国低氧研究领域的专家撰写此文,简述这三位科学家的卓越工作,回顾中国低氧生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并特别介绍国内学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报道 ,有一种酶阻止老年小鼠的脑细胞发生蛋白质结 ,而这种蛋白质结正是阿耳茨海默病的标志之一 .该酶称为Pin 1,其可形成记忆丧失疾患的新疗法的基础 .Pin 1是在 1995年发现的 ,研究者后来证明Pin 1与一种称为tau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tau是阿耳茨海默病中两种脑损害中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