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异皮属线虫一新种(线虫纲:垫刃目:异皮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采自河北省滦县寄生于白茅Imperate cylindrica var.Major的异皮属线虫一新种,中华异皮线虫Heterodera sinensis sp.nov.;新种孢囊为柠檬形,阴门膜孔为两侧单膜孔型,下桥发达有泡状突;二龄幼虫口针基部球前部略凹陷,口孔侧唇外缘融合王头晕第1环纹内,即无明显侧唇,其体侧区有3条侧线与体环纹呈不完全网格状交叉;雄虫侧区有3条侧线与体环纹呈完全网格状  相似文献   

2.
棒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 davicauda Geraert,Choi&Choi,1990为中国新纪录种.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唇区前端平圆,具4~5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筒形,末端无环纹或具2~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交合刺长21.8~26.2μm.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柑桔的福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fujianensis新种。新种的特征是雌虫阴门右缘外侧有一中央凹陷的小圆隆,口针较短,排泄孔开口距头顶较远,雌虫、雄虫和第二期幼虫背食道腺孔至口针基球底部的距离较长。第二期幼虫a值较小,直肠不膨大,半月体与排泄孔处于同一水平上。这些特征与近似种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可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首次对四刺盅口线虫Cyathostomum tetracanthum、碗形盅口线虫C.catinatum和蝶状盅口线虫C.pateratum的体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线虫在外叶冠的形状和数目、雄虫生殖锥和雌虫尾部等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四刺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0或22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尖,向外翻卷;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大的乳房状附属物;雌虫尾部直,尾长114 (92 ~128)μm.碗形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2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钝圆,平直伸向口孔;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无明显的附属物;雌虫尾部呈“人脚形”,尾长62 (54~68) μm.蝶状盅口线虫的外叶冠由24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尖,平直伸向口孔;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细长的指状附属物;雌虫尾部呈“人脚形”,尾长93 (78~109) μm.研究结果为盅口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稳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采自山东省胶南市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L.根部的线虫1新种,即胶南无孔小咽线虫Aporcelaimellus jiaonanensis sp.nov.。新种主要的鉴别特征是雌虫虫体中等长度,强壮,体表角质层由明显的两层组成;唇区缢缩明显,唇瓣彼此分离,呈角状;齿针强壮;内阴唇骨化明显,呈心形;尾圆锥形,具近指状尾尖突,尾尖突末端钝,尾长是肛门处体宽的1.1~1.4倍。新种的近似种是亚马逊无孔小咽线虫A.amazonicus Andrassy,2004和岛居无孔小咽线虫A.insularis Andrassy,2004。新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内阴唇呈心形,尾尖突末端钝;亚马逊无孔小咽线虫内阴唇长且窄,不呈心形,尾尖突末端锐尖。新种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虫体较长,尾较长、呈圆锥形,具近指状尾尖突;岛居无孔小咽线虫虫体较短,尾很短,向背面凹陷,具向背面弯曲的钉状尾尖突。  相似文献   

6.
1.本报告是根据1956至1962年间在华东地区8个城市对马、驴、牛、羊、猪等5种家畜寄生蠕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蠕虫77种,其中有吸虫4种、絛虫5种、线虫67种、棘头虫1种。 2.华东地区家畜寄生蠕虫种类以螺咽胃线虫Ascarops strongylina,长尾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longicaudum,甘肃吸吮线虫Thelazia kansuens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小唇片毛细线虫Trichonema labratum,唇片毛细线虫T.labiatum,冠状毛细线虫T.coronatum,埃及毛细线虫T.aegyptiacum,鼻状环行线虫Cylicocyclus nassatum,普通代氏线虫Delafondia vulgaris,熊氏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hsiungi等12种线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同时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种类。 3.对寄生于黄牛眼内的棒状吸吮线虫Thelazia(Thelaziella)ferulata,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角质层有明显的横纹。交合刺短而粗,呈短棒状,在交合刺长0.118—0.149毫米,右交合刺长0.108—0.132毫米。肛前乳突10对,肛后乳突2对。  相似文献   

7.
海南黄鳝体内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感染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彬  曾伯平 《四川动物》2006,25(3):539-542
首次报道了海南产野生黄鳝对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80,平均丰度为1.78;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24.3%,感染强度为2.15,平均丰度为0.52;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体长190 mm以下黄鳝对线虫未发现有感染,对棘头虫的感染率亦最低,为20%,而体长191 mm以上黄鳝对棘头虫和线虫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体长191~220 mm黄鳝的感染率最高;棘头虫和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2539和0.2176;棘头虫和线虫的感染均以210~220 m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分别占26.0%和34.6%。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寄生于福建省经济作物的8种根结线虫(约占全世界已报告种类的1/4),发现寄主植物多达58种,其中36种寄主为新记录(作*号),国内虫种新记录有4种(作☆号),对2种根结线虫作了雌虫会阴花纹的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短体科线虫1个新纪录:锐尾短体线虫Pratylechus acuticaudatus,样本采自人连地区玉米根部.其鉴别特征为:雌虫头部深度骨化.2条唇环,口针14.2~16.9um,受精囊不明显,尾呈圆锥形.该种在中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盘旋线虫属-新种--细尾盘旋线虫(线虫纲:垫刃目:纽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凉城谷子Setariaitalica根部的线虫一新种,即细尾盘旋线虫Rotylenchustenericaudatussp.nov.。新种主要的鉴定特征是食道腺覆盖肠很短,尾细长,明显弯曲,有一个腹突。其近缘种是非同盘旋线虫R.aliusVandenBerg,1986,区别在于新种唇区为半球状;侧区上没有发现不完全网格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03-609
有害生物为害植物后可以诱导后者产生防御抗性,进而对同株植物上其它生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蔬菜生产中的两大重要有害生物——南方根结线Meloidogyne incognita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 利用不同浓度(200头/株、500头/株、1000头/株)的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分别在侵染后的第3、7、11 d接种烟粉虱,研究南方根结线虫为害番茄后诱导的植物抗性对叶部害虫烟粉虱生长发育及存活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三种浓度的南方根结线虫危害3 d、7 d和11 d后的番茄植株上,与对照植株上相比烟粉虱卵至成虫的发育明显延长;当500头/株和1000头/株浓度南方根结线虫危害3 d 和7 d 后,该番茄植株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南方根结线虫危害11 d的番茄上,尽管烟粉虱发育历期也随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但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在南方根结线虫危害3 d、7 d后的番茄上接种烟粉虱,后者卵-成虫的存活率较对照组番茄上明显下降,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南方根结线虫不同为害时间、不同为害浓度的处理之间对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表明,当南方根结线虫与烟粉虱分别在根部和叶部为害同一株植物时,前者通过植物对后者的影响是负面的,二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应属于拮抗类型。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 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 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粒科线虫的1个新纪录种:细小茎线虫Ditylenchus exilis Brzeski,1983.其鉴定特征为雌虫身体在近阴门处直或微弯;环纹宽度不规则;头连续;侧区4条侧线;口针短,锥部大约为口针长度的1/3,基球圆;中食道球梭形或微圆;后阴子宫囊为阴门处虫体直径的0.8~1.2倍;尾细,端圆,与肛阴距等长.雄虫与雌虫体形相似,交合伞钝齿形,占尾长的29%~35%.  相似文献   

15.
根结线虫病是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并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常规的化学防治方法因毒性大、破坏生态环境而不适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能稳定寄生在作物体内的生物防治真菌,内生真菌通过抑制卵的孵化、降低J2期线虫幼虫活力、抑制线虫的入侵、延缓雌虫发育、减少产卵数目、降低作物根中根结和卵块数量,来实现稳定、高效、安全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害。近年来,内生真菌的作用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近年来内生真菌生物防治根结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内生真菌直接攻击、资源竞争、代谢物胁迫、防御激活等4种主要机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花卉根部植物线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龙岩市24种常见花卉根际土壤中鉴定出滑刃线虫属,真滑刃线虫属,螺旋线虫属,拟鞘线虫属,根结线虫属,针线虫属,盘旋线虫属,矮化线虫属,垫刃线虫属和剑线虫属共10属植物寄生线虫,调查结果表明,木本花卉和多年生草本花卉根部线虫群体结构比较复杂,虫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组于1956年在安徽合肥进行鸡、鸭体内寄生蠕虫调查时,在家鸭的砂囊中发现了砂囊瓣状线虫新种。 砂囊瓣状线虫新种的特征为:头顶端向后伸出6个形状相同的瓣状突出物,其末端有3个齿状缺刻;口内有6个乳突;雄虫交合刺分为三分枝,其背分枝顶端呈截状。 附有Epomidiostomum属各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罗索线虫一新种的记述(线虫纲:索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3年7月13—21日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调查蚊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幼虫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按蚊幼虫5只,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台上乡采获多条从按蚊幼虫逸出的线虫,其中雌虫78条,雄虫257条,雌雄比为1:3.29。经鉴定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19.
华东地区根结线虫寄生真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种分离根结线虫寄生真菌的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雌成虫平板分离法和卵平板分离法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他三种自幼虫上或土壤中分离的方法很少取得成功。从华东地区104个根结线虫样品中分离得到根结线虫寄生真菌638个菌株, 鉴定为14个属22个种,其中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C.heteronema, Fusarium equiseti, F.lateritium, F.proliferatum, Gliocladium virens, Humicola fuscoatra, Idriella lunata, Trichoderma hamatum, T.harzianum, Verticillium catenulatum, Volutella ciliata 为首次报道在根结线虫上寄生。通过种群分析发现Fusarium solani出现频率最高, F. oxysporum, Paceilomyces lilacinus 和 Acremonium strictum为常见种,这些种在根结线虫上广泛分布。同时还发现卵和成虫寄生真菌有所不同,Gliocladium virens 和Trichoderma harzianum仅在卵上分离到,而Volutella ciliata, Trichoderma hamatum 和Idriella lunata仅在雌成虫分离到,从幼虫上仅分离一次Paecilomyces lilacinus。其它真菌在卵和成虫上均可分离得到,真菌种类在三种根结线虫上和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华东地区根结线虫寄生真菌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5种分离根结线虫寄生真菌的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雌成虫平板分离法和卵平板分离法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他三种自幼虫上或土壤中分离的方法很少取得成功。从华东地区104个根结线虫样品中分离得到根结线虫寄生真菌648个菌株,鉴定为14个属22个种,其中Cylindrocarpon destuctans,C.heteronema,Fusarium equiseti,F.lateritium,F.proliferatum,Gliocladium virens,Humicola fuscoatra,Idriella lunata,Trichoderma hamatum,T.harzianum,Verticillium catenulatum,Volutella cilliata为首次报道在根结线虫上寄生。通过种种分析发现Fusarium solani出现频率最高,F.oxysporum,Paceilomyces lilacinus和Acremonium strictum virens和Trichoderma harzianum仅在卵上分离到,而Volutella cilliata,Trichoderma hamatum和Idriella lunata仅在雌成虫分离到,从幼虫上仅分离一次Paecilomyces lilacinus。其它真菌在卵和成虫上均可分离得到,真菌种类三 奶结线虫上和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