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榆(Ulmus macrocarpa)是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及用材树种。黄榆适应性强,林分生长稳定,对改善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会产生积极作用。辽西有大面积荒山荒地,其中以造林困难的次生裸地居多,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人工植被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占绝对优势,但生长极不稳定,虫害十分严重。建立稳定的森林群落,改善生态环境,是辽西林业面临的首要问题。1983、1984年,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油松林木材生产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瑜 《应用生态学报》1990,1(3):193-200
本文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定量评价了环境因素对陕西省油松人工林木材生产的影响程度。在地理-地形-土壤环境因素组中, 土壤类型对油松林的生长影响最大, 占38.75%。在气候因素组中, 7月平均气温对陕南及秦岭一带油松林的生长影响最大, 占34.46%。在陕北地区, 对油松林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降雨量, 占27.8%。不同气候因素作用于不同地区森林的程度有较大差异。根据综合环境因素对油松林木材生产的影响及林分生长表现, 在陕西省划分了3个油松生长区:(1)陕南及秦岭油松生长区;(2)关中及陕北南部生长区;(3)陕北北部生长区。并对各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坡及陕北黄土高原区油松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区水热条件自南而北逐渐变差,油松林的种类组成、层次和层片结构以及生态类型等方面也发生相应变化。油松表现出气候上的广生态幅特点,是它形成现代分布区的基础。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是油松分布区的几何中心和多度中心,今后水热因素不发生大波动,油松多度中心也不会转移。由于生物因素的限制,油松在秦岭不形成地带性优势;在黄土高原上,由于栎林受水分条件的限制,油松林也表现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在辽宁西部地区,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0.655、0.665、2.029、3.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退化中的相对位置.研究表明。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阴坡)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总被引:90,自引:12,他引:78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地貌上具有黄土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I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等。进而到后期森林群落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或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的50年来,油松林和侧柏林已经或正完成向辽东栎林方向的发展,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为该区演替系列中的过渡时期,气候性的演替顶极为辽东栎林,油松林为亚顶极,同时该区还表现出整体向前发展的趋势,这明显体现在原来林区大部分为山杨林,而现在辽东栎林已取代山杨林成为主要林分,只有阳坡下部基岩露出的陡壁上的侧柏林仍无向前发展的征象,为该区的一种局部土壤性演替顶极,阴坡,半阴坡从草本群落到顶极的演替全过程需要约150a,阳坡,半阳坡从草本群落演替到顶极但不包含油松林阶段(目前尚缺少这一阶段)需要150a左右,梁顶部位的演替速度与阴坡,半阴坡大致相近,从植被的类型,分布和演替来看,该区在植被区划上应属于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  相似文献   

6.
田丽  王孝安  郭华  朱志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60-2566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几种典型群落类型中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的幼苗和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马栏林区7种典型群落类型中均有分布,且数量充足,实生苗更新良好,辽东栎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种群径级结构。在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林中趋于稳定型;在油松林、油松 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白桦 山杨混交林中则为增长型;(2)油松幼苗在油松 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中分布较多,但均少于辽东栎幼苗。在这些群落类型中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稳定型;(3)白桦和山杨幼苗数量较少,无正常更新能力,种群径级结构趋于衰退,以白桦和山杨为主的群落类型将逐渐被以油松和辽东栎为主的群落类型所取代;(4)马栏林区优势种幼苗分布的广度和丰度受到光照、水和灌草层等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表明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天然恢复为主的辽东栎种群,将在该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油松种群不仅过去而且将来也同样会在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午岭地区辽东栎和油松林建群种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子午岭地区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3种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辽东栎和油松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群落中各不相同,成树的生态位宽度与群落类型一致;(2)辽东栎幼苗和幼树在阳坡和阴坡人工油松林中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51、0.95和0.98、0.94,且生态位宽度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辽东栎幼苗和幼树能很好地适应人工油松林的环境条件;(3)在阳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辽东栎林最大为0.79,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而阳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中最大为1.00;在阴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最大为0.63,而阴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却在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最大为0.83,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油松幼苗适应阳坡的辽东栎林环境和阴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油松幼树适应阳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和油松 辽东栎林环境。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油松林有利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油松林和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会在该地区存在较长时间,而阳坡的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存在时间会更长。  相似文献   

8.
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尚义  李素清  曹志敏  赵海晓 《生态学报》2007,27(12):5098-5109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人工植被划分为12个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坡向。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人工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群落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人工植被恢复时间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表明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物种类型及其配置模式是影响人工植物群落分布和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物种配置模式对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小叶杨+油松、油松-沙棘、油松-柠条锦鸡儿等组成的乔灌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柠条锦鸡儿灌木纯林,并且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小叶杨+油松混交林,混交林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并且对该小流域的生态恢复作用明显。华北落叶松适合在该小流域海拔较高的梁坡顶、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生长,小叶杨适合在其海拔较低的沟底、半阳坡和半阴坡生长,而油松、沙棘、柠条锦鸡儿的生态适应性强,可在其不同海拔和坡向生长。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遵循地带性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随着群落演替,野生植物不断侵入,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人工林郁闭度增加,沙棘、柠条锦鸡儿等逐渐退化,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出现枯枝、死株现象,这是自然稀疏的结果,亟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梯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Thronthwaite的方法,对黄土高原286个气象站(台)的某些气候指标进行了计算,其中包括校正的潜在蒸散(APE)、水分指数(IM)、热量系数(TE)、干旱指数(IA)和湿润指数(IH)。同时,得到了每项气候指标的地理回归模型,并利用各项地理回归模型分别做出了各项气候指标的地区分布图。APE和IM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有密切的关系。本区大多数的植被类型的IM均为负值,照例划入干旱亚湿润-半干旱-干旱(dry subhumid-semiarid-arid)地区内,而大部分植被的TE在57.1—85.5之间,应属中温范畴。植被与气候指标的相关性表明:黄土高原南端的地带性植被,实际上为干旱森林、疏林和灌丛,它们在性质上与分布于山地上的辽东栋(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z.)林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植被类型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多次对长白山植被调查和长期定位观测资料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长白山植被类型特征和演替规律 ,详细描述了长白山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分布规律 ,探讨了长白山植被演替与火山爆发的关系。提出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基带应是红白松阔叶混交林 ,也是长白山地带性植被类型。但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 ,削弱了地带性表现 ,形成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耕地。据此不应该认为 ,人类能消灭客观自然规律的植被分布的地带性 ,为了恢复地带性植被和定向改造自然 ,应引进地带性树种 ,营造结构合理、种类多样和稳定性强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东部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东部位于铁岭一营口一线以东地区。北部为山地,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区。南部为辽东半岛丘陵,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区,并具有一些耐寒性的亚热带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阔叶混交林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densiflora)、落叶阔叶林是辽宁东部的地带性植被。但是,目前次生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各类灌丛分布很广。以开原一南杂木一青城子一青椅山线为界把辽东分为两个植被地带:1)北部为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带;2)南部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内,熊岳一青椅山线的东南部为亦松栎林亚地带,西北部为油松栎林亚地带。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半干旱的辽西地区广布的油松针叶纯林、油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林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将9个抗蚀性指标分为3类:无机胶粒团聚类因子、有机胶粒团聚类因子和抗分散类因子,并以抗蚀性指数,来评价辽西地区土壤的抗蚀性,以期为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抗蚀性上坡小于下坡,阳坡半阳坡小于阴坡半阴坡;坡度越大土壤抗蚀性越差;阔叶林林下的土壤抗蚀性大于针阔混交林,大于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3.
秦岭西部山地次生林和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次生林生态系统的长期扰动必然会对地下生态过程产生深刻影响,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地下生态过程的演变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小陇山林区恢复近30年的次生林和栽植近30年的油松、日本落叶松、欧洲云杉和粗枝云杉林为对象,通过对5种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密度调查,采用PCA排序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营养结构.结果表明: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次生林的3.0和2.1倍;油松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中消费者/分解者比值明显高于次生林,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消费者/分解者的比值显著高于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不同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油松林和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是粗枝云杉林的4.5和3.1倍,而油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丰富度是欧洲云杉林和粗枝云杉林的1.5倍.  相似文献   

14.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自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较少,为48种。人工林与天然林空间层次分化明显,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藤本植物。从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来看,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发育较好,但人工刺槐林的草本层发育较好。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草本层,而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以天然辽东栎林为参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性指数(IS)为19.4,而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则较高,IS值为43.4,甚至高于天然白桦林(33.3)与山杨林(42.9)。因此,相比较而言,油松比刺槐更适合作为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人工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Wang B  Lu SW  You WZ  Ren XX  Xing ZK  Wang SM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92-1798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辽宁省2006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2006年,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为2591.72亿元,分别为同年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和同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54倍和28.02%;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价值合计占总服务价值的79.09%,是辽宁省森林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林、灌木林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小,但面积较大,其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容忽视;冷杉林、水曲柳林、黄波罗林和核桃楸林是辽宁省典型地带性植被,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西部森林面积及森林质量均低于东部.  相似文献   

16.
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萍  郭芳  罗跃初  魏晶  孙晓伟  吴钢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905-2909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月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山(对照)的10.1%、6.5%、2.3%、8.6%和5.3%,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荒山的2.65%、0.96%、0.15%、2.32%和0.69%.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宇  邵小明  刘欣超  姜炎彬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25-1731
通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32个样地植被及苔藓植物的调查,对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共有苔藓植物16科33属79种,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等。密叶绢藓(Entodoncompressus)、小牛舌藓(Anomodon minor)等为优势种。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大,白桦林中最小,苔藓植物群落相似性以辽东栎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最高,以山杨林与油松林之间最低。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大,油松林中最小;苔藓植物群落相似性以油松林和山杨林之间最高,华北落叶松林与白桦林之间最低。地面生和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与林型、树种及其所形成的林内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工林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其营林技术息息相关。中国造林与世界各地一样,纯林多.树种单调.发生的问题也相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但目前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风沙地区樟子松人工造林仍在大面积推广.因此,为实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总结并探讨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樟子松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20年来有关樟子松在造林和经营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造成樟子松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原因、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方法、种子的生产、密度管理、栽培模式以及问伐与更新等,提出了在沙地樟子松造林与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对今后樟子松沙地人工林衰退研究及经营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来辽宁地区气候干湿界线年代际波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孙凤华  袁健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7):1274-1279
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和日照等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了辽宁地区近40年的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以干燥度指数为干湿气候区的划分标准,通过对该地区近40年干湿气候界线波动状况的对比,在10年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其干湿气候界线波动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辽宁省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的特征,但半湿润与湿润、半干旱与半湿润两条界线并未表现出同进、同退的年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辽宁省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湿润与湿润界限明显东移,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西移,半干旱和湿润区面积都显著缩小,半湿润区面积显著扩大.辽宁西部的气候干湿状况主要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控制,辽宁东部的气候干湿状况除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地形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