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蛙(bullfrog,Rana catesbeiana)原产于北美洲洛基山脉以东地区,体大而粗壮,体长150~160mm.最大者可达200mm。生活于暖温带的水域中,主要以水生昆虫、无脊椎动物、小鱼、小型蛙类及蝌蚪等为食,也有捕食蛇、幼鳄、小型兽类以及雏鸭和雀类的报道。已知文献报道的牛蛙捕食鸟类,多是基于解剖胃的内容物而得知的。由于其食用价值很高,近百年来已被广泛引入到世界各地人工饲养,甚至野放到自然水域内生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为研究系统,通过把异色瓢虫接入到有黑腹果蝇的指形管中,研究了黑腹果蝇雌、雄成虫单独或共同被异色瓢虫捕食胁迫后,其自身寿命、子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合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雄性黑腹果蝇受到异色瓢虫成虫胁迫时,其寿命明显延长,但胁迫与否对雌性黑腹果蝇的寿命无明显影响;当黑腹果蝇的雌雄成虫同时受到胁迫时,其子代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雄性后代寿命也增加,而雌性或雄性黑腹果蝇单独受到胁迫,其子代幼虫发育进度没有明显改变;当初孵黑腹果蝇幼虫受到异色瓢虫成虫直接或间接捕食胁迫后,其后续幼虫的发育历期都会受到影响,其中1龄期受到的间接捕食胁迫作用的影响大于直接捕食胁迫作用,直接捕食胁迫1龄幼虫比间接捕食胁迫更能延长其将来雌性成虫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跳蚤的成虫无翅,体形侧扁,骨化浓重,具有刺吸口器和发达的足爪,体肢着生许多鬃毛甚至栉刺,以适应在寄主动物的毛羽之间疾走跳动、吸血寄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是完全变态,蚤目是昆虫纲中一小目,迄今全世界已知的蚤类约有1,800余种。 蚤类生活史的资料局限于对人、畜有害或传染疾病的少数蚤种。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5.
张安盛  于毅  李丽莉  张思聪 《生态学报》2007,27(5):1903-1909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E也相应地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0.5224P^-0.7148,分摊竞争强度,与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I=0.9689logP+0.0763。  相似文献   

6.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KG-*8]90和19.[KG-*8]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KG-*8]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KG-*8]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KG-*8]0402 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KG-*8]0242 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蜂虻交尾     
<正>蜂虻,英文名:Bee Fly,为双翅目(Diptera)蜂虻科(Bombyliidae)昆虫,全世界已知有16亚科221属5 000余种,中国已知有5亚科28属233种,因很多种类拟态熊蜂、胡蜂和姬蜂,故得名蜂虻。蜂虻成虫喙长而突出,用以吸食花蜜和恫吓敌害,幼虫寄生或捕食其他昆虫,因此,蜂虻可以作为传粉昆虫和天敌资源昆虫研究,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9.
饥饿对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不同饥饿程度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饥饿不能改变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功能反应类型,饥饿对捕食量影响不显著;大草蛉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为Na=100/1+e^-0.3088-0.0996t;大草蛉雄成虫在24h内的捕食速率(V)与其时间段(x)的关系为V=6.7117x^-0.7928;大草蛉雄成虫喜好选择捕食麦二叉蚜的低龄若蚜。  相似文献   

10.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之间存在分摊竞争。  相似文献   

11.
茶椰圆蚧的重要天敌——日本方头甲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了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捕食习性、功能反应、干扰反应与农药毒性,结果表明,日本方头甲在福安社口茶园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与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发生期跟随现象明显,对第二代茶椰圆蚧控制作用强。成虫和幼虫均或捕食各个虫态的茶椰圆蚧,成虫捕食具有日节律;雌成虫的捕食最大于雄成虫,雌、雄成虫捕食茶椰圆蚧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雌成虫在10℃下捕食率最低,15℃次之,35℃最高,在10-3  相似文献   

12.
杨集昆  杨定 《昆虫学报》1992,35(3):353-357
双翅目短角亚目(Brachycera)的鹬虻科(Rhagionidae或Leptidae)多中小型种,足细长,喜潮湿环境或在水边,故以鹬(音玉,长足水鸟)为名,拉丁学名均源于希腊词rhagio(一种蜘蛛)、lept(细长)也指足的特点。鹬虻科为捕食性昆虫,多以其他双翅目昆虫为食,极少数有吸血的习性;幼虫生活在树皮下、朽木中、土壤内、粪肥里或水中,捕食  相似文献   

13.
Nephaspisoculatus (Blatchley)属毛瓢虫亚科的小毛瓢虫族 ,专食粉虱。它源于中美洲 ,自七十年代初就在美国佛州被发现 ,是柑橘和蔬菜上白粉虱的重要天敌。本研究确定了该瓢虫各幼虫龄期和雌雄成虫在青菜 (col lard)叶上捕食银叶白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卵在 6个密度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对 5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结果表明 ,该瓢虫捕食率与白粉虱卵的密度呈线性相关。除第四龄幼虫其相关系数 (r2 )仅为0 .6 33外 ,其它各虫态的相关系数高达 0 .82 7~ 0 .94 4。根据该瓢虫各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量和白粉虱卵密度的关系 ,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的第二种反应模式。随着龄期的增加 ,幼虫捕食白粉虱卵的量也随之增加。第四龄幼虫捕食白粉虱卵量最多可达 312粒 ,其次为第三龄幼虫 2 2 9粒 ,第二龄幼虫 73粒 ,而第一龄幼虫捕食量仅为 34粒。雌成虫捕食白粉虱卵量 (32 1粒 )明显高于雄成虫 (2 37粒 )。雌成虫特别喜欢在青菜上活动、取食和产卵 ,而不喜欢番茄 ,大豆 ,茄子和甘薯。有 4 4 .9%的雌成虫在青菜上活动 ,只有 9.9% - 17.1%的雌成虫在其它植物上活动。雌成虫在青菜 ,甘薯和茄子上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比率依次为 95 .8% ,2 .8%和 1.4 % ,而无任何卵产在番茄和大豆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广重粉蛉Semidalis aleyrodiformis(Stephens)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重要天敌昆虫之一,为了明确其控制潜能,本文研究了广重粉蛉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75%±5%,光照周期L∶D=14∶10条件下,对广重粉蛉幼虫捕食烟粉虱各个虫态的捕食作用进行研究。并且评估了广重粉蛉幼虫对烟粉虱卵、广重粉蛉成虫对烟粉虱若虫和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同时,对广重粉蛉成虫捕食烟粉虱卵的干扰反应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广重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量随着广重粉蛉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广重粉蛉幼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和广重粉蛉成虫对烟粉虱各个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都呈HollingⅡ型。随着广重粉蛉龄期的增加,广重粉蛉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率(a)逐渐增加,处置时间(Th)依次缩短;而广重粉蛉成虫对不同龄期烟粉虱的功能反应是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寻找效率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依次延长。广重粉蛉自身密度方程为E=0.127 9×P-0.317 3,干扰系数为0.317 3。【结论】研究表明,广重粉蛉4龄幼虫和雌成虫对烟粉虱有较好的捕食作用,控害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5.
同一山洞中五种蝙蝠的回声定位比较及生态位的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同一山洞中5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外部形态作了比较分析,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叫声,形态特征与捕食策略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部分的野外观察研究,推断其捕食生境及捕食策略,并对洞中5种共栖蝙蝠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南蝠(Ia io)在地面或树冠中间的开阔空间捕食个体较大的昆虫;(2)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主要以掠食性方式(gleaning) 捕食森林或草地地表面的昆虫;(3)黄大蹄幅(Hipposideros pratti)主要在树冠周围或树冠上方进行捕蝇器式(Fly-catching)(即倒挂于一固定枝条或地点,探索周围飞行或接近的昆虫,探索到后捕捉回原倒挂地点再进食)或飞行捕食,它主要捕食个体较大的甲虫;(4)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主要在较密集树木中(枝叶间),农田及树木周围捕食型较小的翼拍动昆虫;(5)三叶蹄幅(Aselliscus wheeleri)是在树木,灌丛或在其周围空间内捕食较小的翼拍动昆虫,但其食性可能菊头蝠不同,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认为这5种蝙蝠的取食生态位存在着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定量构建天敌-猎物食物网是有效开展害虫管理的基础。常用的食物网构建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法、肠道内容物的PCR检测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只能定性或定量检测天敌对已知猎物物种,即已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物种的捕食情况,并不能检测未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猎物种类和捕食量。而DNA条形码是一段具有物种特异性的DNA短片段,能够实现物种的快速鉴定。它最早应用于昆虫分类学,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复合条形码技术,对猎物的扩增范围更广,弥补了常规分子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猎物的缺陷,可实现已知或未知猎物物种的迅速确定,构建相对完整的食物网。为了提高猎物的检测率,完善食物网结构,本文总结了DNA条形码在天敌-猎物昆虫食物网构建中的技术路线,介绍了条形码基因的选择原理、通用引物的设计及验证方法、以及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并以一个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叙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争议,旨在为研究基于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增强食物网稳定性的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
红缘真猎蝽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梅操 《昆虫知识》1995,32(1):40-42
红缘真猎蝽HarpactorrubromarginatusJakovlev属半翅目猎蝽科,是国内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和若虫均能捕食膜翅目叶蜂类幼虫、鳞翅目夜蛾、毒蛾等科的幼虫,亦可捕食同翅目的蚜虫。成虫尚能吸食益母草Leonurusartemisia(Lour)S.Y.Hu、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车前草Pla-ntagoasiaticaLinnaeus等植物的花蜜。其生物学特性等,国内迄今未见报道,笔者1985~1988年进行了系统饲养和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1形态特征(图1)1.1成虫:你长135~14.5mm,腹宽3.8~4.5mm。体黑色,全身生有淡色短绒毛,单…  相似文献   

18.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物质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3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表现出相似的取食现象,即对龟纹瓢虫卵取食最多,其次为七星瓢虫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相对较少;在选择性试验中,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较偏好取食同种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均较少;而异色瓢虫喜欢取食异种卵,对同种卵取食相对较少。3种瓢虫卵经正己烷漂洗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却未对卵表现出取食偏好性。本研究可为捕食性瓢虫组合释放与协调利用、田间集团内捕食作用评定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作用,分别在室内测定七星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以及在田间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 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其中对卵的最大捕食量为112.6粒,对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36、415和113.9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七星瓢虫成虫在其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0.1%;七星瓢虫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参数a=0.9451,处理时间参数Th=0.001865,整体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且在每皿100头的猎物密度下七星瓢虫的最大捕食率能达80.2%,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混合猎物密度为每皿1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密度为每皿3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表明七星瓢虫是很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七星瓢虫成虫可有效取食枸杞木虱初孵若虫,降低木虱为害.  相似文献   

20.
异色瓢虫是烟田烟蚜的优势天敌种类之一,本文在室内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各龄幼虫对烟草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采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利用Hassell模型和Watt模型拟合并测定了异色瓢虫种内干扰以及自身密度对烟蚜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虫态对烟蚜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107.41头;其次是成虫,其日最大捕食量为94.34头;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0.32头、14.25头和12.15头。在一定空间和相同比例猎物存在的条件下,种内干扰作用对1龄异色瓢虫幼虫的捕食量影响最为明显,干扰常数为1.1731,而对4龄幼虫干扰最小。各虫态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1-4龄异色瓢虫幼虫以及成虫的竞争参数b值分别为0.5199、0.1848、0.1351、0.6757、0.6528。本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烟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4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