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与常规注射预混赖脯胰岛素对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用赖脯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对照组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2次/d,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是控制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于2010.06.2012.10入住我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并检测以下指标以评判治疗方式优劣: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1)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不同给药方式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是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观察患者血糖指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肺部感染治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控制,治疗组的血糖指标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血糖达标迅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感染治愈率,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对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都有所降低,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日用量(U/kg*d)及低血糖发生率(次/人)都有所减少,疗前后Homa-IR有所降低,Homa-β及体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尿病并发症都有所好转,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优,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较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上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较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疗效接近,但起效迅速,持续时间久,低血糖反应少,胰岛素用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MSII)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1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SII组,分析比较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索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索泵强化治疗能较好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节律,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及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T2DM)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组52例,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A)组56例,人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B)组5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变化、血糖迭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抬疗前,CSII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A)组(P〈o.05),MSII(A)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B)组(P〈0.05);术后并发症CSII组低于MSII(A)组(P〈0.05),MSII㈧组低于MSII(B)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对T2DM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顺应性,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输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胰岛素(CSⅡ)组和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CXqI)组各41例,分别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变化、pH值变化、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平均低血糖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显著下降及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22.3±7.4)h短于CVII组(32.1±12.1)h(P〈0.01);CSII组PH值恢复时间(9.4±2.5)h短于CVII组(15.7±3.5)h(P〈0.01);CSII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为(47±5)U比CVII组(58+7)U少(P〈0.01);CSII组人均低血糖次数为(0.6±O.5)次/人。少于CVII组(1.5±0.8)次/人(P〈O.01);CSII组住院时间(9.8±1.2)天明显比CVII组(12.5±2.0)天短(P〈0.01)。结论:CSII相较于CVII能更快更有效的纠正代谢紊乱,减少胰岛素日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甘精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与预混人工合成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较,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A组)和诺和灵30R组(B组),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方面也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HbA1c和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用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满意,餐后血糖更加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加用地特胰岛素和NPH胰岛素治疗24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HbAlc〉7%)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鱼精蛋白锌(NPH)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脂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基线比较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组间无差异。与NPH胰岛素组比较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特胰岛素组治疗期间全部低血糖次数较NPH胰岛素组减少54.69%(P〈0.01)。结论:地特胰岛素与NPH胰岛素相比,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而且有减少体重增加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每日胰岛素总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每日胰岛素总量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次数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mmol/L、2h的血糖水平高于11.I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肿组)、高脂治疗组(rT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n=7),后四组高脂喂养4周后,DM组及七rr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rz)诱导糖尿病,FTr组和町组用0.2mg/kg·d的姜黄素衍生物B06灌胃。用生化方法测大鼠血糖和血脂浓度,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形态,用Westernblot法测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AMPKa)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p-AMPKa)的蛋白表达。结果:HF组及DM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经B06治疗后均下降;HF组及DM组AMPKa和p-AMPKa表达下降,经/306治疗后升高;DM纽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扩张,经B06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B06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AMPKa和p-AMPK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立泽应用于单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高龄2型糖尿病胰岛素降糖欠佳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13.9mmol/L范围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加安慰剂治疗80例;治疗组12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B、c三组分别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立泽4mg/d、5mg/d、6mg/d,疗程三个月。观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PG及PPG、HbAlC、BMI和胰岛素用量的改变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1)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IG、PPG、HbAlC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P〉0.05);A、B、c三组胰岛素的用量及体重指数较治疗前均略有下降,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高龄2型糖尿病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加用安立泽治疗,可使糖尿病相关指标得以良好的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临床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10只大鼠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作为DM组;10只大鼠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予以胰岛素治疗作为INS组。2个月后取血检测血糖、血脂;取大鼠下颌下腺,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结果①血糖检测结果:C组和INS组的血糖分别与DM组血糖比较,均有差异(P0.05);②血脂检测结果:C组和INS组的TG分别与DM组T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M组TC分别与C组和INS组T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内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DM组比较,胰岛素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DM大鼠下颌下腺内Bcl-2表达降低和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胰岛素具有对抗糖尿病下颌下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visfatin、IL-6、TNF-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血压、visfatin、TNF-α、白介素-6等。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浆visfatin、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肥胖组比较,糖尿病非肥胖组visfatin(301.60±58.07)明显升高,糖尿病肥胖组visfatin(336.68±37.61)、TNF-α(3.58±1.10)明显升高(P〈0.05)。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TNF-α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正相关,血浆IL-6与血糖(FPG)显著正相关,血浆visfatin与腰臀比值(WHR)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isfatin、IL-6、TNF-α的变化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