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纤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经在10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要作用;尾草履虫-钝状全孢螺菌共生作用中,共生菌感染形式的39kDa、15kDa周质蛋白可分别与IF-3-1、IF-3-2两种单抗反应,其共生体早期感染过程中两种抗原的量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共生体生殖形式选择性地合成63kDa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是与共生作有联系的关键分子;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中,共生藻中存在葡糖胺硬性壁是其与草履虫发生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其中,共生藻参与宿主代谢,与宿主形成相互受益的专一性关系,并且藻类共生体的作用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基因组有关结构,改变了其基因表达。作者推测,探索共生体对宿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对纤毛虫中共生作用研究的主要趋势,这对于深入了解真核细胞中宿主-共生体双方的相互作用、物质交流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细胞生命活动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经在10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要作用;尾草履虫-钝状全孢螺菌共生作用中,共生菌感染形式的39kDa、15kDa周质蛋白可分别与IF-3-1、IF-3-2两种单抗反应,其共生体早期感染过程中两种抗原的量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共生体生殖形式选择性地合成63kDa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是与共生作用有联系的关键分子;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中,共生藻中存在葡糖胺硬性壁是其与草履虫发生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其中,共生藻参与宿主代谢,与宿主形成相互受益的专一性关系,并且藻类共生体的作用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基因组有关结构,改变了其基因表达。作者推测,探索共生体对宿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对纤毛虫中共生作用研究的主要趋势,这对于深入了解真核细胞中宿主-共生体双方的相互作用、物质交流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细胞生命活动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了含小球藻绿草履虫和人工诱导获得的无小球藻绿草履虫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无小球藻绿草履虫细胞内有大量处于不同消化阶段的食物泡及膜性小泡,在细胞质内常见有线粒体聚集分布以及内质网分布其中,细胞大核内核仁数目增多,并聚集形成多个核仁区。含小球藻绿草履虫中细胞膜性结构较少见,细胞大核中核仁数目较少。结果表明,小球藻共生体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细胞中所述细胞器的功能,数量和分布,并影响了核仁的功能,数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4.
双小核草履虫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小核草履虫(Paraecium aurelia)比尾草履虫(P.caudatum)较为小些(长约135微米,宽35—40微米),细胞内含有一个多倍体的大核和两个双倍体的小核(尾草履虫则含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双小核草履虫的有性生殖及其遗传学双小核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开始时,两个草履虫先在近前端的无纤毛区附着,以后,附着区逐渐扩大,咽道区的膜发生融合,两个接合体之间产生了细胞质通道。随着每个接合体内的大核渐趋瓦解,而所含的两个小核均发生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二次分裂后,每个细胞内的小核数变为8个。接着每个细胞的8个小核有7个瓦解,剩下的各一个单倍体小核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配子核,其中一个是动核,另一个是静核。两个接合体中的动核经过细胞质通道各自移到对方细胞中,与对方的静核结合成合子核。两  相似文献   

5.
绿草履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绿草履虫的特征,包括活体和银染后的皮层银线系及核器的形态,以及无性和有性生殖不同于尾草履虫之处。最后报告了它与小球藻的共生关系。强调了动物学教学以绿草履虫为纤毛虫的代表代替贯用的尾草履虫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含小球藻和无小球藻绿草履虫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军  顾福康 《动物学研究》2000,21(4):257-261
以“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为材料,选用20种随机引物对光培养下含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和暗培养诱导除去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态分析,由扩增产物电泳图谱显示,用S401、S147、S786、S759、S86、S155、S140等随机引物扩增出866、1393、1637bp等具有相同特征的电泳条带;随机引物S174、S750、S755、S103等则扩增出1385、1852、157  相似文献   

7.
以含共生藻绿草履虫 (CCP)、恢复型绿草履虫 (RCCP)和无共生藻绿草履虫 (CFP)为材料 ,探讨共生体对宿主生长、细胞大小、抗氧化能力和细胞质糖含量的影响。 3种细胞培养液中 ,细胞培养密度峰值分别为 15 0 0、 80 0和 5 0 0个 /mL ,对应的生长峰值期分别在第 14天、第 14天和第 8天。CCP细胞比CFP约长 2 2μm ,约宽 16 μm ;RCCP在CCP和CFP之间。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 化学发光的抑制效果不同 :随匀浆液浓度 (μL/mL)从 2 0增加到 10 0时 ,CCP抑制率提高了 6 7% ,RCCP提高了 4 2 % ,而CFP和小球藻仅分别为 2 7%和<10 %。细胞质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差异巨大 :CCP分别为RCCP的 4和 2倍 ,而CFP是RCCP的 1/ 4和 1/ 2。看来 ,绿草履虫在这个共生系统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核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肉足鞭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校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纤毛虫口器形态发生的研究,已有大量工作,结论是发生的方式不一。其中草履虫被认为是属于没有前子虫口器发生的类型。如Yusa(1957)在七种草履虫中,Porter(1960)在双小核草履虫上,Ehret(1963)在绿草履虫上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到近年,在Peck(1974)的有关报告中,和在Hanson(1977)的纤毛虫胞器演化的论述中,都还分别引证或肯定以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角螺卵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细角螺卵原细胞期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核膜明显且有不规则的凹陷,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根据卵黄颗粒物的多少和大小可将卵母细胞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核仁可见,并出现核周间隙;中期卵母细胞内细胞核移向细胞的一端,核内染色质仍呈高电子密度状态,核仁不明显或消失;后期卵母细胞内的细胞核受挤压形状变得不规则,细胞质内可见少量的线粒体,大量的卵黄颗粒聚集在细胞质中并融合成很大的卵黄球.成熟期卵母细胞卵黄物质多且有较大的脂滴.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从分离提纯的尾草履虫大核染色质中抽提得碱性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氨基酸含量分析以及等电点和分子量测定,证明属低等真核生物的尾草履虫与高等真核生物一半,在细胞核染色质中含有正常的组蛋白成份,且以恒定的比例(约1:1)与DNA结合;这两类不同的真核细胞,组蛋白的成分和性质显示了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在体外细胞质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形态发生及其抗原定位的电镜和免疫胶体金电镜研究,发现ICHV除了在宿主细胞核内发生外,还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在细胞质内病毒核壳体的装配是以均质致密包涵体和副晶格包涵体为“基地”,这与人们熟知的细胞核内形态发生方式相似。免疫胶体金标记显示,细胞质包涵体中含有大量的ICHV抗原成分,显核壳体在细胞质内装配病毒的结构蛋白来源。此外,在感染的细胞质内还观察到与核内相同的病毒核心样结构。  相似文献   

14.
法尔根氏核酸反应法(Feulgen reaction)是—种试验细胞核中含有胸腺核酸(Thymo-nucleic acid)的方法。这个方法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生物科学的领域里;不少种类动植物的细胞核,可以经过这个反应显出鲜艳的紫红色,在原生动物中,有人采用这个方法来研究草履虫和(?)体虫(Trypanosoma)的核分裂。原生动物在休眠状态的包壳时期和孢子时期,在细胞质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很坚固的包壳,有了这层包壳,在制作标本时,能阻挡染料的透入,所以一般的染色法,不能把包壳里面的结构染上颜色。如果应用法尔根氏核酸反应,就能透过包壳,把壳内的细胞核,照样起着反应,现出它的结构。像草履虫一类的包壳,疟原虫一类的胶孢子虫(寄生在鱼类肌肉内的原生动物,致鱼类在体外的患处形成肿瘤)的孢子,就能应用这种方法。但变形虫一类的原生动物,则不起反应,就不能显出核的结构了.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氨银染色技术对采自西藏温泉的寡膜纲咽膜类纤毛虫第一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primaurelia)和膜口类纤毛虫明布雷斯四膜虫(Tetrahymena mimbres)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首次描述了这两种纤毛虫细胞核器的形态和位置、纤毛图式和口膜的排布模式; 并且测定了SSU rDNA和COXⅠ标记基因序列, 基于这两种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P. primaurelia聚在草履虫P. aurelia复合种中, T. mimbres聚在四膜虫T. borealis类群中。两种纤毛虫均为中国新记录种, 且首次在高原温泉中发现, 不仅为西藏地区温泉原生动物生物资源的发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也为原生动物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香螺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林  高岩  邹向阳  毕相东 《动物学报》2006,52(4):746-754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香螺(NpatunedecumingiCrosse)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原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初、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和大量的线粒体呈极性分布;精子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核内物质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核的核质由不均匀颗粒状浓缩成纤丝状,再浓缩成细线形,最后呈致密均匀状态,细胞核由近圆形伸长为粗线形,具有核后窝;在细胞核后端有8个膨大的线粒体,由卵圆形变为螺旋形,弯曲盘绕在轴丝外部,形成精子的中段;根据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变化特点,将精子形成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香螺典型性精子属于进化型,头部呈线形,中段加长,糖原颗粒包围轴丝构成主段。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内没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前顶体池,没有观察到香螺精子的顶体。在成熟个体的精巢内,同时存在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畸变精子。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伟东 《动物学报》1989,35(4):345-347
用电镜技术研究蓖麻蚕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发现其裂殖体和母孢子具双核,其细胞核由双层单位膜所包裹,核具半圆形的纺锤空斑,细胞质中有内质网和丰富的核糖体,但无线粒体。成熟的孢子壁由外壳、内壳及孢子膜组成,孢子器具有片层结构的极质体和后液泡,极丝为10—11圈,孢质含有核糖体和一对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绿草履虫、天蓝喇叭虫和绿喇叭虫都是有色原生动物。这三种单细胞生物的身体都带有颜色。绿草履虫和绿喇叭虫体内均含有共生的绿藻,体呈绿色,天蓝喇叭虫全身带天蓝色。绿草履虫长约100—150μ,宽约50—60μ,体扁平。天蓝喇叭虫体形大,肉眼就可看见,在显微镜下,还可看到念珠状的大核。它能伸能缩,当数个或十几个虫体聚集吸附在一个地点,并向四周伸展开来时,很象一朵鲜花。绿喇叭虫同天蓝喇叭虫相似,但体形略小。这三种原生动物运动较缓慢,其中两种喇  相似文献   

19.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退化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细胞学特征是造孢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胞内常含有n个微核,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液泡化,并且认为绒毡层的退化与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Sonneborn(1939)发现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的交配型以后,其他纤毛虫的交配型也相继发现。证明许多纤毛虫物种都以交配型划分成若干变种而存在。纤毛虫的交配型和种内组成的研究,在实验动物学中有一定理论和应用的价值。本文根据数种纤毛虫的研究报告,介绍一些研究交配型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