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Science杂志1980年第209卷4463期为遗传工程专辑。题为Recombinant DNA(重组DNA)。此专辑由Abelson,J.和Butz,E.主编,共分7部分,载有22篇论文。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号的“Cell”上报导了琼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沃尔夫(S.F.Wolf)等人的工作,他们第一次将人类X染色体DNA进行了无性繁殖和鉴定并获得成功,这是DNA重组研究的又一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 美国是生物技术的发祥地,重组DNA技术最先在美国突破,第一个专门研究开发生物技术的公司是在美国出现,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也是在美国首先成功生产,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4.
据生物科学(Bioscience)1980年9月号报道。重组DNA顾问委员会说,HenigR.M.报告了口蹄疫病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在小鼠体内表达流感病毒M1和HA基因诱导的免疫反应,制备共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Anhui/1/2005) 全长基质蛋白1 (M1) 基因和血凝素 (HA) 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Star-M1/HA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Ad-M1/HA,将其按初免-加强程序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14 d。第1、3次用DNA疫苗,第2、4次用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每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14 d采集小鼠血清用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末次免疫后14 d采集小鼠脾淋巴细胞用于检测细胞免疫应答。血凝  相似文献   

6.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化学家Paul Berg是重组DNA研究的开创人。七十年代早期,他与同事们构建了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由于这一工作获得了1980年化学诺贝尔奖。Berg所从事的遗传化学工作,如今仍在继续,并获得不小的成就。最近,他接受了《C&EN》刊物的采访。谈到由于DNA重组技术所导致的分子生物学有关 进展,进一步研究方向,以及过去和目前,有关遗传工程的看法。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1 .三位美日科学家摘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2 0 0 1年 1 0月 1 0日宣布 ,将 2 0 0 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不对称催化合成的 3位先驱化学家 :美国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 (Monsanto)的威廉·S·诺尔斯(WilliamS .Knowles)博士 ,美国TheScripps研究所 (TSRI)的K·巴里·夏普莱斯 (K .BarrySharpless)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伊良治(RyojiNoyori)教授 ,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新世纪的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虽然是非常基…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活性肽营养液对大鼠小肠营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氨甲蝶呤诱发小肠炎后 ,SD大鼠分别饲喂Gln含量不等的氨基酸营养液 ,结果表明 ,72h内 ,第一组 (零剂量组 )大鼠的死亡率为 6 6 .7% ,第二组 (含Gln质量分数 2 % )为 16 .7% ,第三组 (活性肽组 ,含Gln质量分数 2 0 % )和第四组 (结晶氨基酸液 ,含Gln质量分数 2 0 % )为 0 ,并且第三组和第四组的体重、蔗糖酶活、氨肽酶活、DNA和RNA的含量增加 ,说明Gln活性肽营养液对小肠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美国当局对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严格的管制。以生物农业产品为例 ,从 1990年起 ,有超过 2 5种农业生物技术产品通过美国监管当局的审核成功上市。 2 0世纪 70年代 ,依据“国家卫生局 (NIH)关于涉及DNA分子重组研究的指导意见” ,美国对农业生物技  相似文献   

10.
口服型HCV融合抗原DNA疫苗在小鼠诱导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编码一个外源信号肽、一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和HCV核心 包膜蛋白E2融合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T CE2t(DNA疫苗 )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将该重组菌口服接种BALB c小鼠 3次 .小鼠的抗HCV核心和E2抗体阳转率分别达 6 0 %和 70 % .体外以重组HCV核心或E2抗原刺激小鼠脾细胞 ,均使之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 ,且小鼠脾细胞能有效杀伤表达HCV核心抗原的同系骨髓瘤细胞SP2 0 .这为研制高效免疫、成本低廉、接种方便的HCV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X融合基因的免疫原性。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S组、BCG组、pcDNA-HspX组和pcDNA-Ag85B-Esat6-HspX组,每组10只。BCG组只在0周时皮内注射卡介苗1次。NS组、pcDNA-HspX组及融合基因组分别于0、2、4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重组质粒DNA,共免疫3次。在免疫的第2周,4周及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检测体血清中的总IgG水平。同时,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取脾细胞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重组质粒DNA免疫动物后能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X融合基因可作为DNA疫苗进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虹 《遗传》2006,28(9):1055-1056
自1900年诺贝尔奖设奖以来, 许多科学家获得这一科学上的最高奖, 但能两次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科学家少之又少, 弗雷德里克·桑格就是这样的杰出科学家。桑格于1955年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牛胰岛素化学结构的测定, 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77年, 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测定了第一个噬菌体ΦX174全基因组5 386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 并发明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新方法。因此, 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伯格(P. Berg)和吉尔伯特(W. Gilbert)分享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动态     
美国热电公司举办“发现Thermo精彩世界”活动2 0 0 4年 9月 14至 17日 ,高科技仪器研发制造企业美国热电公司(Thermo)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 ,这是Thermo第一次将其在中国的十个部门产品集体亮相 ,展示各种具有领先水平的分析、检测、测量、控制仪  相似文献   

14.
导言 1980年Gordon等人将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SV40早期基因启动子重组到质粒pBR322中,再由显微注射植入小鼠受精卵原核,获得第一只转基因小鼠。原理上任何克隆基因都能永久并入哺乳动物胚胎基因组。显微注射后,外源DNA整合进细胞,随后繁衍成种系。因此通过选育能永久建立携带一个或多个新基因的动物谱系。“转基因”(Transgenic)一词应运而生。在此之前,Jaenisch(1976)观察到逆转录病毒(又称逆病毒)感染小鼠胚胎,使单个前病毒DNA插入小鼠染色体DNA。而后含异源基因的重组感染性逆病毒系统的发展导致了用  相似文献   

15.
人Leptin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RT- PCR自脂肪细胞 RNA扩增人瘦素 (leptin)基因的 c DNA片段 (约 50 0 bp)并克隆至克隆载体 p SK(+) ,获得重组质粒 p SK- OB,DNA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 Leptin基因和文献报道一致 .用限制酶 Eco R 和 Bam H 从 p SK- OB切下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BV2 2 0的相应限制酶位点 ,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转化菌株经 42℃诱导 ,SDS- PAGE检测和 Western印迹鉴定 ,获得高水平重组人瘦素的表达菌株 ,其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 30 %以上 .  相似文献   

16.
对来源于黑曲霉N2 5(AspergillusnigerChinaStrain)的植酸酶基因phyA进行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不改变其所编码氨基酸 ,选用毕赤酵母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保守序列中第 81位和第 85位的Arg密码子进行同义突变 .构建了含正确突变的克隆载体pUC18 phyAm 和酵母表达载体pPIC9k phyAm,电击转化毕赤酵母 ,经MM、MD平板筛选和产物的酶活性测定 ,筛选出突变与未突变高酶活酵母转化子各 2株 .这 4株转化子的Southern印迹结果表明 ,phyA基因以单交换方式单拷贝整合到酵母染色体DNA中 .表达产物的SDS PAGE分析表明 ,重组酵母中的植酸酶能有效分泌和表达 ,蛋白质分子大小为 70 15kD .转化子酶活测定结果表明 ,经密码子优化的突变重组酵母酶活力明显高于未进行优化的重组酵母转化子 .经密码子优化的突变重组酵母株PP NPm 8于麦芽汁培养基中诱导 36h后酶活力可达 4 76 0 0U/ml,其活力比未优化重组酵母株PP NP 2 (2 36 6 7U/ml)提高了约 1倍 ,且重组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良好 .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组人促甲状腺素受体 (hTSHR)膜外区表达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与免疫活性 ,将hT SHR膜外区编码基因 (编码第 3~ 4 2 0位氨基酸 )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 4T 3上 ,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 ,未改变读码框架 .然后转入E .coliAd4 94进行诱导表达 .纯化后的表达产物经SDS PAGE、Western印迹及放射受体法分别检测其分子量、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 .重组TSHR3~ 4 2 0 膜外区蛋白 (简称TSHR3~ 4 2 0 )产率为 15 9~ 2 0 2 μg L培养基 ,分子量为 4 8.9kD ;融合蛋白 (简称GST TSHR3~ 4 2 0 )分子量为 75 .4kD .两种表达产物都可与TSHRAb反应 ;TSHR3~ 4 2 0 可与12 5I TSH结合 .  相似文献   

18.
1989年 (1)4月 (日期未定)第四届地中海甲壳动物——十足类专题学术讨论会,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会议由塞萨洛尼基大学生物学系主持。联系人及地址:Dr.Ath.Koukouras,Department of Zoology,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54006 Thessaloniki,Greece. (2)4月1—3日 DNA复制和重组的分子机理学术讨论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开斯通召开。联系地址:UCLA Symposia,103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cs,CA90024-1378,USA。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 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研制高效、安全的禽流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分离的首株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Anhui/1/2005) 作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基质蛋白2 (M2) 和血凝素 (HA) 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片段,构建共表达H5N1亚型AIV膜蛋白基因 M2和HA的重组质粒pStar-M2/HA。此外,还通过同源重组以293细胞包装出表达M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2以及表达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A。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 方法检测到了各载体上插入基因的表达。按初免-加强程序分别用重组质粒pStar-M2/HA和重组腺病毒Ad-HA+Ad-M2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14 d。第1、3次用DNA疫苗,第2、4次用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每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14 d采集血清用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末次免疫后14 d采集脾淋巴细胞用于检测细胞免疫应答。血凝抑制 (HI) 实验检测到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HI活性。ELISA实验检测到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的IgG抗体。ELISPOT实验检测到免疫后小鼠针对M2蛋白和HA蛋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流感病毒M2与HA双基因共免疫的研究,为研究开发新型重组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犬细小病毒中国内蒙株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内蒙古地区流行的犬细小病毒病病犬的肠溶物中分离提纯犬细小病毒(CPV).提取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采用人工合成的引物进行PCR 扩增,PCR产物经BamHI、SacI双酶切后,克隆于pUC19质粒的BamHI/Sac I位点.重组质粒pUCVP2经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犬细小病毒内蒙株(CPV-IM)VP2基因的全长克隆, VP2基因全长1755nt,与国外报道的美国1株(CPV-N)、美国2株(CPV-B)和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2%、98.29%、98.5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7%、97.09%、97.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