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肺螺亚纲、柄眼目、钻螺科Subulinidae卷轴螺属Tortaxis系Pilsbry,1906年确立的一个新属。这一属的种类系卵胎生,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越南、老挝等地。目前已知该属有11种;T.superbus(Moellendorff);T.palus(Heude);T.chinensis(Pfeiffer);T.mandarinus(Pfeiffer) T.erectus(Benson);T.mirus(Gredler); T.permirus(Ancey);T.pilsbryi(Ancey);T.lubricus(Dautzenberg);T.pfeifferi (Menke);T.servaini(Mabille)前6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后5种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境内。笔者在整理长江流域的标本中,经鉴定发现钻螺科一新种,其特征有别于上述种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整理浙江沿海荔枝螺属Thais Roeding,1798标本时,经形态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发现1新种,即大渔荔枝螺Thais(Stramonita)dayunensis sp.nov.,隶属于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科、红螺亚科、荔枝螺属、Stramonita亚属.文中对新种的形态特征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贵州省罗甸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获得陆生软体动物标本一批,经整理鉴定,得1新种,即罗甸倍唇螺Diplommatina luodiannensis sp.nov.。隶属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倍唇螺科、倍唇螺属。我国已记载倍唇螺属的种类有34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长江流域一带地区。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整理贵州省贵阳地区陆生贝类标本时,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奇异阿勇螺Arinia mirifica 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阿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也进行了讨 论.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浙江土鸥螺属1新种,即杭州土鸥螺Georissa hangzhounensis sp.nov.土鸥螺属的种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及太平洋沿岸和岛屿.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本文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我国已记载的倍唇螺属Diplommatina Benson,1849种类进行了厘订,并对馆藏的该属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发现1新种,即兴义倍唇螺Diplommatina xingyinensis sp.nov.,新种隶属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倍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贵州环口螺科一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7-8月作者在贵州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茂兰腹皱螺Gastroptychia maolanensis 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腹皱螺属。描述了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并对其近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81~1983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横断山综合考察队,赴云南地区进行考察,又于1993~1994年,赴滇南一带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整理鉴定,得拟阿勇蛤蝓科一新种:即云龙隐带螺Cryptozonayunlongensissp.nov.。本文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对颚片和齿舌作了电子显微镜观察,与其近似种古怪隐带螺Cryptozonaerratica(Heude,1882)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陆生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时,经比对鉴定发现一新种,即勐仑弯螺Sinoennea menglunensis sp.nov.。隶属肺螺亚纲柄眼目长颈扭轴蜗牛科弯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作了详细记述,并与近似种福州弯螺Sinoennea fuzouensis Zhou,Chen&Guo,2006和弗尔弯螺Sinoennea fargesiana(Heude,1890)进行了比对和讨论。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软体动物检疫鉴定重点实验室和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生命科学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莽山陆生贝类一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于2001年5—9月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贝类多样性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1新种,即莽山倍唇螺Diplommatina mangshanensis sp.nov,其隶属于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倍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详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笔螺科标本,发现并记录了软体动物新腹足目笔螺科笔螺属Mitra的笔螺亚属Mitra、暗云笔螺亚属Nebularia和条纹笔螺亚属Strigatella共32种笔螺,其中7种为中国新纪录种,即可变笔螺Mitra(Mitra)variabilis、瓜参笔螺Mitra(Ne-bularia ) cucumerina、忧笔螺 Mitra ( Nebularia ) luctuosa 、红斑笔螺 Mitra ( Nebularia ) rubritincta、相似笔螺 Mitra(Strigatella) assimilis 、峰笔螺 Mitra ( Strigatella ) fastigium 、香蒲笔螺 Mitra ( Strigatella ) typha .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整理福建龙岩地区陆生贝类标本时,经比对鉴定发现1新种,龙岩裂唇螺Schistoloma longyanensis sp.nov..隶属前鳃亚纲、中腹足目、蛹螺科、裂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作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陆生贝类二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4-5月作者在甘肃省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2新种,即大河腹皱螺Gastroptychia dahensis sp.nov。和清河倍唇螺Diplommatina qinghensis 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腹皱螺属,倍唇螺属。文中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口螺科二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7年8月作者在贵州南部地区考察,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鉴定发现两新种,即荔波倍唇螺Diplommatinaliboensissp.nov和小七孔倍唇螺Diplommatinaxiaoqikongensis.sp.nov,隶属于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环口螺科,倍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对其近似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珊瑚螺科研究及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螺科Coralliophilidae属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总科.本科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水区,通常栖息于珊瑚礁间和较深的海域.在国内对本科动物除一些零星报道外,尚未做系统研究,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收集的标本资料,经整理研究,共鉴定出23种,隶属于6属,其中有1个新种和中国4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四川南充拟锥螺属蜗牛1新种,南充拟锥螺Pseudobuliminus (Pseudobuliminus)nanchongensis sp.nov。新种贝壳与Pseudobuliminus(Pseudobuliminus)piligerus(Moellendorff,1899)相近,但前者螺壳细长,矢囊相对小,受精囊管细长,正模,成螺,四川省南充新建乡,1964-05-20;副模,15只成螺,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类鸠螺科Columbariidae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是软体动物门中一个较小的类群。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主要栖息于深海区域,较少见。我所在历年的海洋调查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时,仅在南海和东海南部采到3个标本。1999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分别在南沙群岛海区6号站水深500m和14A站水深480m处共采到7个标本,其中有3个是生活标本。除台湾的赖景阳(1994)曾报道过本科的一个种外,目前在我国对本科尚未做过系统研究。作者通过对我们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共鉴定出类鸠螺科2属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和1个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蛾螺科5属10种28S rRNA基因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报道在我国分布的蛾螺科种类有13个属,约31个种,系统学和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28S rRNA的部分序列对我国辽宁、山东、福建沿海蛾螺科5属10个种的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通过PCR获得了大约1400 bp的片段,测序之后,通过遗传分析软件对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以骨螺科的脉红螺作为外群,利用Neighbor-Joining (NJ)法和Minimum Evolution (ME)法建立了系统树.结果显示,所研究的蛾螺科5属10个种可以被分为5个亚群:第一大分支为香螺亚群,包括Neptunea属的香螺、新英格兰蛾螺、Neptunea eulimata Dall、和一个未知种以及Siphonalia属的略胀管蛾螺;第二个分支为侧平肩螺亚群;第三个分支为荻曷莺突坪6曷菅侨海坏谒母龇种止芏曷菅群;第五个分支为方斑东风螺亚群.由系统学分析可知,香螺是较为进化的种;未知种为香螺属内的种;略胀管蛾螺与Neptunea属的种类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系数为0.9%-1.4%,已经达到了属内水平,建议将略胀管蛾螺归为Neptunea属.  相似文献   

19.
金宝螺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宝螺(Ampullaria gigas)又名福寿螺,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食用螺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发展金宝螺养殖,对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以及解决鱼虾和河蟹等名特优水产类的动物性蛋白饵料,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纵观国内外文献资料1-6,迄今为止均未对金宝螺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作全面系统的报道。为此1998-1999年,作者对金宝螺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为金宝螺的营养学及人工高产养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为淡水贝类,也叫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螺生长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饲养、饵料广、生长迅速。从营养学看属高蛋白、低脂肪类。现已成为贝类养殖品种之一。有关它的养殖我国北方尚无报道。1988年5月我们从抚顺特产学校引进一批种螺和仔螺进行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