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一新的无颌类化石兼论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宜良早泥盆世一新的无颌类化石,高棘四营鱼,新属、新种 (Siyingiu altuspinosa gen.et sp.nov)。在讨论中主要涉及鼻垂体凹的构造和多鳃鱼类的分类地位。笔者认为,多鳃鱼类和盔甲鱼类的鼻垂体孔位于鼻垂体凹的软骨成分中,它没有吸水的功能,只具感觉的功能。多鳃鱼目不应置于鳍甲鱼纲,而应放在头甲鱼纲的盔甲鱼亚纲中。在盔甲鱼亚纲中,南盘鱼不是接近于盔甲鱼目而是接近于多鳃鱼目。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盔甲鱼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滇东北昭通早泥盆世Pragian期坡松冲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一新属种,让氏昭通鱼(Zhaotongaspisjanvierigen.etsp.nov.),该属至少具有31对鳃穴,这是迄今为止记述过无颌类中的最高数目。基于昭通标本,建立了盔甲鱼类一新科,昭通鱼科(Zhao-tongaspidae),该科隶属于多鳃鱼目。箭甲鱼属(Antiquisagittaspis)是新科的可能成员。文章认为,昭通鱼科与都匀鱼科(Duyunaspidae)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盔甲鱼亚纲(无颌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对53个形态学特征的讨论,首次开展了无颌类儒甲鱼亚纲的简约性分析,获得了3 个最简约的分支图,其步长为126,一致性指数为0.508,保留指数为0.801。在此基础上,修订了盔甲鱼亚纲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至温洛克世的汉阳鱼类、修水鱼类和大庸鱼类属于盔甲鱼亚纲的基干类群。在其余盔甲鱼类中,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 分别是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在盔甲鱼亚纲中,头甲背窗的起源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次在多鳃鱼目支系中,另一次在华南鱼目支系中。基于背窗特征而建立的大窗鱼类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盔甲鱼类的年代分布指示该类群的两次辐射演化,分别是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基干盔甲鱼类和真盔甲鱼目的辐射演化,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的辐射演化。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西山村组盔甲鱼类(无颌类)的新发现,包括一新属、新种——惠清驼背鱼(Altigibbaspis huiqingae gen.et sp.nov.),一件属种未定的多鳃鱼科标本,以及张氏真盔甲鱼(Eugaleaspis changi)和小眼南盘鱼(Nanpanaspis microculus)的新材料。驼背鱼在很多方面与多鳃鱼都非常相似,但头甲背面具一特征性的驼背状隆起,其上有一刀刃状的中背脊。中背脊和中背棘在盔甲鱼类里的形态分异度表明,它们除了能够提供游泳方向稳定性外,可能还衍生出了一些附加的功能,例如直立高耸的中背棘能使盔甲鱼在捕食者眼里具有了恐吓性,刀刃状的中背脊可能也起到一些防御的作用。南盘鱼头甲侧缘具有两对非常奇特的侧向延伸的突起;通过对这两对侧突同源性的比较,讨论了南盘鱼的潜在系统分类位置。鉴于南盘鱼奇特的形态,以及它在华南鱼目中相对较早的出现时代,建议暂时把南盘鱼放到一个单属科南盘鱼科,代表了华南鱼目早期分出来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坡松冲组华南鱼目一新属、新种——剑裂甲鱼(Rhegmaspis xiphoidea gen.et sp.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鱼雷形头甲,细长吻突,眶孔位于头甲腹侧位,鳃穴向头甲腹面弯曲,角、内角和腹环丢失。鉴于以上特征,新属被归到了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在内的鸭吻鱼科。根据新材料提供的信息,修订了鸭吻鱼科,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的鳃穴、腹环、角、内角等特征。裂甲鱼属是该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流线形体型的盔甲鱼类,指示了该地区一些盔甲鱼类可能开始了一种营上底栖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加主动的取食行为。新属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华南鱼目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而发生的最后一次辐射演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江西省修水县志留系西坑组发现的11个新标本的观察,对存在争议的山口中华盔甲鱼(Sinogaleaspis shankouensis)进行了重新描述。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展示出基干盔甲鱼类、真盔甲鱼目、多鳃鱼目和华南鱼目等多个类群的镶嵌特征。山口中华盔甲鱼的侧线感觉管系统由4条纵行干管和6条横向联络管相互交叉在头甲背面形成格栅状分布,可能反映了脊椎动物的祖先状态。山口中华盔甲鱼在动物群上属于中华盔甲鱼–修水鱼组合或茅山组合,该组合可能代表了盔甲鱼类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的第一次适应辐射。江西修水西坑组古沉积环境指示了一种低盐度半咸水的近海环境,可能是由于大量淡水从附近河流涌入导致盐度降低,而含鱼层位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中含有的大量泥砾则指示鱼化石经历了短距离的河流搬运。因此,该生物群可能生活在埋藏区域上游的淡水河流里。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形态学与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采自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山村组中的1件盔甲鱼类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建立了多鳃鱼类四营鱼属1新种:宽棘四营鱼(Siyingia perlatuspinosa sp.nov.),并据此修订了四营鱼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支系统学对多鳃鱼类属一级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探讨,确定了四营鱼在多鳃鱼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四营鱼(Siyingia)与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与宽甲鱼(Laxaspis)+坝鱼(Damaspis)组成的单系类群互为姊妹群。宽棘四营鱼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四营鱼在华南的时空分布范围,而且丰富了多鳃鱼类的多样性,并为多鳃鱼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化石新证据。  相似文献   

8.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盔甲鱼类三岔鱼科 (sanchaspidae) —新属 Antiquisagittaspis 并对含鱼层时代作了对比;同时对中背孔和盔甲鱼类的生活环境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11.
滇东南早泥盆世无颌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中记述了华南鱼类两个新属,即 Gantarostrataspis gengi gen. et sp. nov. 和 Gumuaspis rostrata gen. et sp. nov.,同时对含鱼层的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云南早泥盆世多鳃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本文记述1976年在云南东部新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计一新科、二新属、三新种。并进一步探讨了前中背孔、松果区、骨甲等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盔甲鱼类的侧线系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对盔甲鱼类的侧线系统作了系统的描述;盔甲鱼类与异甲鱼类、骨甲鱼类和七鳃鳗在侧线系统方面可作相近的对比;盔甲鱼类众多的横行感觉管暗示在原始脊椎动物里,横行感觉管按节排列、由前而后分布整个头区;在盔甲鱼类中侧线系统存在多鳃鱼型和真盔甲鱼型,两者的分化至迟在早志留世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4.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云南曲靖潇湘区关底组(志留系罗德洛统)真盔甲鱼类一新属、新种——长孔盾鱼(Dunyu longiforus gen.et sp.nov.),丰富了以梦幻鬼鱼为代表的潇湘脊椎动物群的组成。该新属具真盔甲鱼科的鉴别特征:后眶上管和中背管二者连续过渡,后端两侧辏合呈"U"字形,侧背管仅发出3条侧横管。新属内角缺如,这一特征过去在真盔甲鱼科中仅见于真盔甲鱼属。新属区别于真盔甲鱼属的主要特征有:角向后方延伸,呈棘状或叶状;头甲最宽处位于角末端之前,宽长比小于1.1;中背孔末端超越眶孔后缘连线。基于对秀山真盔甲鱼头甲标本的重新观察,将秀山真盔甲鱼归入盾鱼属。新种区别于秀山盾鱼(Dunyu xiushanensis)的特征有:个体较大,头甲长大于宽;角呈棘状;眶孔位置相对靠前,头甲眶前区与眶后区的长度之比小于0.75;多边形崮状瘤点,较大,长可超过2mm。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山大窗鱼(Macrothyraspis)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产于云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坡松冲组华南鱼类大窗鱼一新种——长矛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 sp.nov.)。新种头甲呈头盔形,吻突与角均很发育,中背孔呈后缘前凹的桃形,头甲背面具一对蚕豆形的背窗,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这些特征与属型种——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cornis)相似。但新种吻突特别长,约为头甲中长的2 倍,眶孔背位,两个背窗之间脑腔和迷走腔区域相对较宽,两个侧向延伸的角向后倾斜,末端不前翘等,与属型种区别明显,应为该属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17.
广西盔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本文记述了产自广西泥盆系的两件盔甲鱼类标本,其一为 Tridensaspis magnoculus gen.et sp. nov., 代表了盔甲鱼目中的一个新科;另一为盔甲鱼属中一个新种 Eugaleaspis lianhuashanensis sp. nov. 文中结合前人对盔甲鱼类化石的记述资料,对盔甲鱼类的系统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支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盔甲鱼类系统关系的认识,使现有的盔甲鱼类化石资料,能为生物地理学分析中的分支-替代方法所应用.  相似文献   

18.
皖北志留纪盔甲鱼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记述了盔甲鱼类的一新属种——珍奇秀甲鱼(Geraspis rara gen. et sp. nov.),它代表—新科(Geraspididae fam. nov)。头甲及其后覆盖鳞片部分呈正常连接。主要特征为:间带短,角呈狭长的三角形,伸向后方。侧背沟靠近头甲中背线。鳞为小而密集的菱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的胴甲鱼化石标本,采自广西象州大乐早泥盆世地层.化石系内、外模,但保存非常完整,包括自然连接的头部、躯干、胸鳍及躯甲后的尾部.头甲、躯甲的特征较为接近星鳞鱼 (Asterolepis) 的特征,而某些特征又与云南鱼 (Yunnanolepis) 类似.胸鳍分为近节和远节,鳍片排列近似欧洲的翼甲鱼 (Pterichthyodes) 型的胸鳍.根据头甲、躯甲及胸鳍的特征,笔者建立了一新属、新种——Liujiangolepis suni gen. et sp. nov.,代表胴甲鱼类中—新科——Liujiangolepidae fam. nov..文中对新属种的胸鳍结构和新属种在胴甲鱼类中的分类位置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