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植物的吐水现象是植物根系生理活动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根压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明。自然界的许多植物都有吐水现象。当土壤水分充足,空气潮湿,无风且温度较低的天气,未受伤的植物可从叶尖、叶缘部位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即出现吐水现象。在植物生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或课堂演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吐水现象和根压的存在。下面介绍几种适宜  相似文献   

2.
杨雄 《生物学通报》2007,42(11):55-57
理论测试单元A 植物解剖学和植物生理学 下列哪组关键词说明木质部水分运输? A.根毛,阳离子浓度,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张力,吐水 C.蒸腾作用.水的内聚力.根压  相似文献   

3.
怪蛇歪传     
正蛇,是一个足以令一般人抖抖索索的字眼,更别说是多头怪蛇。在《山海经》中,就有这么一条超级可怕的九头怪蛇。它叫相柳,是知名凶神,细长的蛇身上架着九个脑袋,嗜好吃人、吐水,而且毒性颇强,据说一滴血就能令方圆数里寸草不生。像这种强烈反社会反人类的行为,正义之士肯定看不过眼,于是大禹(没错,就是因治水闻名的那位)出手,灭了相柳。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综述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按农艺学和用途可将中国作物分为8大类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饲用和绿肥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和林木作物。汇集了中国作物总计有840种(类),涉及栽培物种1251个和野生近缘植物物种3308个,它们隶属176个科和619个属,这充分说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依据中国作物的类型或变种多和性状变异幅度大,阐明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高效利用、创新、分类和遗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单性状的转基因作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拓宽了转基因作物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农民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转基因植物发展的新方向。由于转基因技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监管较为重要,对于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不同国家的安全性评价制度却不尽相同。综述了不同国家对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体制,旨为我国复合性状作物提供监管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作物具有传统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本文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转基因作物的特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事件的发生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以美、日、欧为代表,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共存问题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借鉴美、日、欧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共存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作物共存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物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农业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作物生产力模型的产生背景,讨论了作物生产力模型发展的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从科学研究,农业作物管理和农业决策分析等方面论述了作物生产力模型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讨论了作物生产力模型的不足之处主要为简单的模型的地区适应性不强,而复杂的模型则由于参数的难以获取,且不同研究区域基础数据格式的一致性问题,也导致模型的地区适应性比较弱,因而提出要建立通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使作物生产力模型在不同地区易于推广应用;最后针对作物生产力模型普遍适应性能比较弱的问题,对作物生产力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并综述了目前在作物生产力模型的界面友好化方面的一些工作,提出建立通用的作物生产力模型界面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非生物胁迫下作物磷素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重要作用。非生物胁迫常严重影响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和转运,使作物生长代谢减缓,产量降低。在作物磷肥过量施用和抗逆品种选择的综合背景下,本文对干旱、盐碱和低温这三种非生物胁迫下作物磷素养分特征及生理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磷素养分效率进行了总结评价。非生物胁迫不仅直接损伤作物根系,还降低了土壤中无机磷素的可移动性和有效性,导致作物生理性缺磷。施磷可有效减轻非生物胁迫对作物的伤害,促进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抗逆性。此外,不同作物种类或同一作物不同基因型对胁迫条件及磷素养分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抗逆和磷高效相结合才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作物磷素利用的最优途径。本文对未来非生物胁迫下作物磷素利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以下展望和建议:土壤根际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最适磷肥施用量的确定、抗逆及磷高效利用作物基因资源的发掘与鉴定。  相似文献   

10.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野生近缘种是作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天然基因库,全球30%的作物增产得益于野生近缘种在作物育种中的利用。然而,由于生境破坏和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引种和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量自然群体消失和群体遗传多样性丧失,对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繁衍和进化形成了严重威胁。原生境保护是在自然条件下对作物野生近缘种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维持其进化潜力,保护物种与环境互作的进化过程,是保护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原生境保护政策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总结了作物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技术路线,综述了国内外对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原生境保护进展,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作物野生近缘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作物野生近缘种原生境保护和野生近缘种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表型组和环境因子相关大数据与作物野生近缘种保护、研究和利用紧密结合,为作物野生近缘种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了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的认识过程,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对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一些问题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作物育种而言,早熟性是一种优良的综合性状。因此,探讨如何将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用以缩短主要作物品种生育期,对作物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了作物早熟性相关性状,重点阐述了作物早熟性相关性状定位与遗传分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作物早熟性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板蓝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测定方法,对板蓝根种子的吸水特性及不同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分为快速吸水期、缓慢吸水期和缓慢吐水期三个阶段,入水后2 h的吸水量达最大吸水量的73.29%,为快速吸水阶段;温度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最适发芽温度为30℃。光照、发芽床和种子预处理对板蓝根种子的萌发无明显影响。这说明板蓝根种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水分和温度。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秋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不同作物的降水潜在利用率存在差异。其基本规律是:多年生牧草>薯类作物>谷类作物;秋熟作物>夏熟作物.作物的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秋熟作物优于夏熟作物,丰水年份优于干旱年份.旱地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谷子>马铃薯>糜子>胡麻>豌豆>春小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作物。但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基因作物是否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检测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挖掘、广泛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鉴定评价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完成了近20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约占保存总数的50%)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初步鉴定评价;作物种质资源品质鉴定评价内容涉及面广、鉴定的品质性状变异性大、多样性丰富;提高了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标准化程度。此外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国内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秋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不同作物的降水潜在利用率存在差异,其基本规律是:多年生牧草>薯类作物>谷类作物;秋熟作物>夏熟作物.作物的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秋熟作物优于夏熟作物,丰水年份优于干旱年份.旱地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谷子>马铃薯>糜子>胡麻>豌豆>春小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2008年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情况。由于采用转基因作物取得了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2008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十三个年头),全世界上百万小型和资源匮乏型农户继续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有了较大增长(图1)。2008年在其它几个重要的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国家数量和农户数量明显增多,在最具挑战性的非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更多地采用复合性状作物,引进新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能够对全球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做出贡献,包括:食品安全、高价食品、可持续发展、减轻贫穷和饥饿的压力、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概况、优点和生物安全性进行简要综述,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枝的数量及角度是决定作物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有效分枝数决定着作物的穗数或荚果数,进而决定着作物的产量;而分枝角度与光合效率、种植密度和抗病性密切相关,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由于分枝在作物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多个与分枝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被鉴定,分枝数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过去的研究表明作物分枝受严格的遗传调控,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综述了与作物分枝性状相关的基因克隆、表达、功能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素对分枝的影响,探讨分枝调控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