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赤麂的一新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赤麂(Muntiacusmuntjak)标本138号,发现分布于广东省的赤麂与国内已知诸亚种存在显著的差异,应为一新亚种。该亚种体型中等;后足明显地短;头骨大小中等,但眶间宽明显较宽;犬齿和角柄相对较长,且颏腺不明显;体毛呈浅棕黄色;四肢蹄缘无异色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黑麂黑麂(Muntiacuscrinfuns),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是我国特有的鹿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麂类中体型最大者,成体体重21~26kg,体长98~132cm,尾长18~28cm,肩高50~69cm。通体技乌黑带...  相似文献   

3.
舟山群岛四种兽人为捕杀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捕杀是人为对物种的一种重要干扰因子。本文研究了舟山群岛獐(Hydropotes inermis)、麂(Muntiacus reevesi)、小灵猫(Viuerricula indica)和豹猫(Felis bengalensis)的人为捕杀率、捕杀量和捕杀活动。四种兽的捕杀率高,捕杀量大。舟山群岛及相邻地区非法狩猎活动很猖獗。建议对我国人为捕杀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广泛的调查,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4.
凤头鹰属隼形目鹰科鹰属 ,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鸟类。 1 980年首次在福建省发现凤头鹰的普通亚种(Accipitertrivirgatusindicus) 〔1〕。 2 0 0 0年 4月 2 8日我们在福州南屿桐坑村获得一只雌性凤头鹰 ,同时看到 2只幼鸟 ,经鉴定为凤头鹰的台湾亚种 (Accipitertrivirgatusformaosae)。系福建鸟类亚种分布新纪录。标本保存于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其形态特征、量度 (表 )描述如下。表 鸟体量度  (单位mm)性别全长嘴峰长翼长尾长跗跖长♀ 44 2 2 0 2 6 0 2 30 70  …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社鼠的亚种分化兼二新亚种描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整理了我国西南及其邻近地区的社鼠标本,发现原指名亚种分布区内的四川雅江八角楼一带的标本,因体背暗黄褐色显著,尾无白色尖端等特征有别于社鼠指名亚种和其他亚种,且其颧板宽与指名亚种Niviventer confucianus confucianus之间的差异系数(C.D.)达1.49,达到亚种水平;而云南德钦的社鼠,因其体背毛黄灰褐色显著,听泡较小,平均约4.9mm等特征与指名亚种及其他亚种差异明  相似文献   

6.
报道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一新亚种,即河北大锥蚤神农架亚种Macrostylophorahebeiensisshennongji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猕猴的肥满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进怀  路纪琪  千卫星  瞿文元 《兽类学报》2002,22(2):159-160,122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已于 1 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3 4°5 4′~ 3 5°2 0′,东经 1 1 0°0 2′~ 1 1 4°1 0′。保护区内生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山猕猴约 1 5 0 0余只 ,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野生猕猴分布的最北限[1 ] 。该种群属华北亚种 (Macacamulattatcheliensis) ,为我国特产动物 ,不仅在生理、生态、行为、形态等方面与南方种群有明显差异 ,且具有独特的、其它地区猕猴无法替代的遗传多样性[2 ] 。近年来 ,由于环境恶化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猕猴…  相似文献   

8.
中国栉眼蚤属两新亚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8年以来,人采自浙江省景宁,永嘉等县的标本,记述了栉眼蚤属两新亚各,即台湾栉眼蚤浙江亚种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taiwanuszhejiangensisLuetQiu,ssp.nov和短突栉眼蚤永嘉亚种Cten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breviprojiciensyongjiaensis,Lu,Zhang,  相似文献   

9.
藏酋猴的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外部形态,毛色,头骨特征和地理分布对藏酋猴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藏酋猴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已达到了亚种水平,可分为4个亚种(包括两新亚种):M.thibetanathibetna,M.thibetanapullus.M.thibetanahuangshanensissubsp.nov.和M.thibetanaguizhouensissubsp.nov。  相似文献   

10.
防治哈密瓜疫霉病抗生素产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乌鲁木齐郊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性放线菌,编号为M_2。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组分分析等研究,鉴定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亚种,定名为萨拉赛链霉菌乌鲁木齐亚种(Streptomycessaraccticusvar.Urumuqiensen.Var)。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整理福建省蚜虫标本时,发现长管蚜亚科5新种和一新亚种,蛇莓中钉毛蚜ChaetosiphonanguifragumZhangetQiao,sp.nov红声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erythraeaZhangetQiao,sp.nov多指瘤蚜MatsumurajapolydactylotaZhangsp.nov,龙栖山大指蚜Meguroleuconlongqishanense,e  相似文献   

12.
亚洲蝮属两种的种下分类研究(蛇亚目:蝮亚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分布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黑眉”蝮蛇,依据Mayr(1953)两个样本间平均数比较的亚种划分的经典方法,进行分类学研究,辽东半岛半蛇岛蝮应为:蛇岛蝮千山亚种Gloydius shedaoensis qianshanensis ssp;nov.山东半岛产岩栖蝮为:岩栖蝮长岛亚种Gloydius saxatilis changdaoensis ssp;nov.。  相似文献   

13.
猪尾鼠的分类,分布与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猪尾鼠(Typhlompscinereus)的亚种分化、分布和亚种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它被划分为5个亚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的猪尾鼠为一新亚种(大娄山亚种,T.c.daloushanensis),以脑颅较隆突、眶间较窄、鼻骨后缘止于颌额缝之前为其特征;广西珠江以南的猪尾鼠为另一新亚种(广西亚种,T.c.guangxiensis),以腹面污黄色,脑颅高隆而宽阔为其特征。通过对22个可数性状和测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亚种可分为两组,其中,越南北部的沙巴亚种和广西南部的广西亚种为一组,性状相对特化;长江流域的大娄山亚种、云南的景东亚种和华东地区的指名亚种为另一组,性状相对原始。后一亚种组小,大娄山亚种和景东亚种有较多的相似性,关系比较密切,指名亚种保有较多的原始特征。猪尾鼠起源于更新世早期,起源地可能是华南大陆。现今的猪尾鼠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分布几乎是连续的,向北可分布到秦岭南坡和甘肃南部,向酉到滇中哀牢山。江河的阻隔和地带性环境气候的差异和变化可能是导致猪尾鼠亚种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藏几种沙蜥的分类、演化、分布及其与古地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地区有沙蜥属3种: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theobaldi)红尾沙蜥(P.erythrurus)和泽当沙蜥(P.zetangensis),根据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特点西藏沙蜥又为为西藏沙蜥指名亚种(P.theobalditheobaldi)和1新亚种-西藏沙蜥东方亚种(P.theobaldiorientalisnov.ssp)二者的主要鉴别特征是:(1)前者后肢贴体前伸达到或超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陕西省环蝶属Neptis Fabricius 1新亚种-茂环峡蝶宁陕亚种N.nemorosa ningshanensis,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
袁锋  王敏 《昆虫分类学报》1994,16(2):115-119
本文描述采自陕西的环蛱蝶属1新种-周环蛱蝶Neptischouisp.nov.;将黄环蛱蝶伊洛亚种NeptisthemisilvsFuhstorfer提升为种,即伊洛环蛱蝶NeptisilvsFruhstorfer,认为黄环蛱蝶台湾亚种NeptisthemisnieriNomura应为伊洛环蛱蝶NeptisilvsFruhstorfer的1个亚种,描述了伊洛环蛱蝶的1新亚种-四川亚种Neptisi  相似文献   

17.
朝鲜叉蚤一新亚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叉蚤属Doratopsylla的一新亚种,命名为朝鲜叉蚤湖北亚种,新亚种Doratopsylla coreana hubeiensis ssp.nov.标本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与竹类害虫有关的6种跳小蜂。长缘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claviger及优赛跳小蜂Eusemioncornigerum,寄生竹巢粉蚧Nesticoccussinensis的初寄生者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spp.;瓢虫隐尾跳小蜂Homalotylusflaminius,寄生黑缘光瓢虫Exochomus(Xanthocorns)nigromarginatus;白胫短缘跳小蜂Zaommaeriococi(Tachikawa)中国新记录,寄生竹巢粉蚧的初寄生者花翅跳小蜂;四斑长索跳小蜂AnagyrusquadrimaculatusXuetHe,sp.nov,寄生竹绒粉蚧Eriococcustransversus;长脉卵跳小蜂OoencyrtuslongivenosusXuetHe,sp.nov,寄生竹卵圆蝽Hippotiscusdorsalis。标本及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斑蚜科一新属一新种一新亚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中国斑蚜科一新属,茴斑蚜属Foeniaphis Zhang et Qiao,gen.nov.,一新种,长圈茴斑蚜F.oblongisensoria Qiao et Zhang,sp.nov.和一新亚种聂长斑蚜连城亚种Tinocallis nevskyi lianchengensis Qiao et Zhang,ssp.nov.。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20.
猕猴属6个种的rDNA变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  宿兵 《遗传学报》1996,23(5):343-350
以人28S,18S,rDNA为探针,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猕猴属6个种(M.mulatta,M.facsicularisfM.arctoides,M.assamensis.M.thibetana.M。nemestrina)和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白颊长臂猿(Hylobatesleucogenys)核糖体DNA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红面猴(M.arctoies)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