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川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将20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128例,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组(72例,Apgar评分:0-3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5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以及Cys C、SCr、BUN的异常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窒息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s C、SCr、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ys C、SCr、BUN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Cys C、BUN的异常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Cys C的异常率高于SCr、BUN的异常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Cys C与SCr、BUN均呈正相关,SCr与BUN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ys C、SCr、BUN水平来评估窒息新生儿肾损伤情况,且Cys C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CRF患者25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 C、Hcy及PTH水平变化,分析不同分期CRF患者各指标的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cr、BUN与Cys C、Hcy及PTH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cr、BUN、PTH、Cys 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cr、BUN、Cys C、Hcy及PTH水平随着CRF分期发展而上升,其中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代偿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的Scr、BUN水平分别与Cys C、Hcy及PTH的水平呈正相关(r=0.731、0.642、0.813,P0.05;r=0.682、0.752、0.833,P0.05)。结论:Cys C、Hcy、PTH水平能够反映CRF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为CR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 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NHIE患儿6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急性期42例,恢复期18例;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及观察组疾病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UA、Cys C、TNF-α水平、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评分,分析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恢复期,而NBNA评分低于恢复期(P0.05)。中度和重度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高于中度患儿,而中度和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轻度患儿,且重度患儿低于中度患儿(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可知,NHIE患儿的NBNA评分与其血清UA、Cys C、TNF-α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NHIE患儿的血清UA、Cys C及TNF-α水平较高,且三者随着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呈升高的趋势,而NBNA评分则呈降低趋势,三者与NBNA评分互成负向联系,临床上可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NSTE-ACS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并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检测患者SCr水平,应用SPSS16.0分析SCr与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关系。结果:(1)与非冠心病组相比,NSTE-ACS患者SCr较高(P0.05);其中,重度冠脉病变NSTE-ACS患者SCr水平尤高(P0.001)。(2)SCr是NSTE-ACS冠脉病变的危险因子;SCr与NSTE-ACS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63,P0.000);SCr与NSTE-ACS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呈正相关(r=0.183,P0.01)。结论:SCr是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与NSTE-ACS患者预后相关。SCr对于NSTE-ACS的诊疗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的Child-Pugh评分将分为A组(Child A级,n=45例)、B组(Child B级,n=33例)、C组(Child C级,n=20例),同期选取本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各种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Cys C及血清Cys C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Cys C、血清Cys 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而B组高于对照组、A组(P0.05);血清Cys 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含有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阳性组中的Child C级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Cys C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评分、ALT、AST与患者血清Cys C阳性呈正相关(P0.05);而ALB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于评估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经皮肾穿刺造瘘模型,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机械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共34只,其中10只行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DSA),其余24只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8只,甲组(对照组)不穿刺不灌注,乙组(穿刺灌注组)以穿刺孔径1.6 mm、灌注压力80 cmH2O(1 cmH2O=0.098 kPa)行肾脏穿刺灌注;丙组(单肾组)术前行一侧肾脏切除后以1.6 mm穿刺孔径、80 cmH2O灌注压力行手术.于术后2 h、12 h、24 h分别采血测定血清Cys C、BUN、SCr变化情况,术后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大鼠行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肾脏血管走形分布及集合系统形态结构显示清晰;同对照组相比,丙组术后2 h Cys C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b、24 h血清Cys C、BUN、SCr与术前相比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 P<0.05;术后24 h P<0.01).结论:以大鼠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模型,可反映肾脏损伤情况;评价急性肾机械性损伤时,与SCr、BUN相比,Cys C灵敏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受检者入院后第1、3、6、10 d的血浆D-二聚(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分析DD和FIB水平与骨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第1、3、6、10 d,观察组的FIB和DD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和中度创伤组患者的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创伤组,且重度创伤组FIB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创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FIB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轻度创伤组患者的DD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DD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此骨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FIB和DD的水平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P=0.003;r=0.71,P=0.002)。结论:骨创伤患者的血浆FIB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与创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能作为骨创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常规脑电图(REEG)组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查,动态脑电图(AEEG)组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脑电图异常率,不同程度病情脑电图异常率的例数,评价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结果:AEEG组检出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REEG组(P0.05)。不同程度病情脑电图检出的患者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085,P0.05)。REEG组中,轻度与中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P0.05)。AEEG组中,轻度与中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P0.05),AEEG组重度病毒性脑炎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具有极好的检出率,灵敏度高,适用于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脂氧素A4(LXA4)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40例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持续组(26例)、中度持续组(36例)、重度持续组(24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血清LXA4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第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LXA4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持续组和正常对照组,轻度持续组血清中LXA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的FEV1%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和中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的FEV1%显著低于轻度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r=-0.486,P=0.041)。结论:LXA4在支气管哮喘中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高,在轻度持续患者血清中表达最低,支气管哮喘越严重FEV1%水平越低,同时LXA4水平与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al Nutrition Factor, 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将其分为三组,以MMSE评分21~26分者为轻度组(26例),10~20分者为中度组(28例),0~9分者为重度组(27例),同时选择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的血清NGF、BDNF、GFAP水平,分析血清NGF、BDNF、GFAP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血管性痴呆者的血清NGF、GF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NGF、GFAP、BDNF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BDNF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GFAP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NGF、BDNF水平与MMSE分值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_1=0.652,r_2=0.671,P0.05),血清GFAP水平与MMSE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3=-0.681,P0.05)。结论:血清NGF、BDNF、GFAP水平均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评估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肾功能和营养状态及脂质代谢与溃疡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将患者分为1级组52例,2级组84例,3级组96例,4级组129例,5级组28例,对比分析五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营养状态指标[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分析Wagner分级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Wagner分级患者性别、年龄、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3级组、4级组、5级组患者的BMI、TG、HDL-C、Hb、Alb水平低于1级组,Scr、Cys C水平、吸烟史及高血压所占比例高于1级组(P0.05);4级组、5级组患者的BMI、TG、HDL-C、Hb、Alb水平低于2级组、3级组,Scr、Cys C水平、吸烟史及高血压所占比例高于2级组、3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agner分级与Scr、Cys C呈正相关,与TG、HDL-C、Hb、Alb、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Scr、Cys C与溃疡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TG、HDL-C、Hb、Alb、BMI均与溃疡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表达及与其他肾功能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肾病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住院病房各期CKD患者150例,采用ELISA法测试验检其血清GDF-15水平。结果:除去CKD1期外,各期CKD患者eGFR及血清SCr、BUN、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KD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SCr、BUN、GDF-15浓度逐渐增加,且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3组患者血清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D1组(P0.05),CKD4组、CKD5组血清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D1组及CKD2组(P0.05)。GDF-15水平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r=-0.768,P0.01),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751,P0.01),与BUN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1),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470,P0.01)。结论:GDF-15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氧化应激、血糖水平以及肾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7例,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8例,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24 hU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Cr水平提高,24 hUP、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UP、SCr、BUN水平更低,CCr水平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SOD、GSH -Px水平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更低,SOD、GSH -Px水平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明确,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与血糖,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组(I/R组)、实验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游离左侧肾蒂血管,不夹闭,观察60 min关闭腹部。I/R组大鼠开腹后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观察15 min后用无损伤动脉夹持续夹闭左肾蒂血管45 min后,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实验组开腹后切除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行4个循环夹闭左肾蒂血管1 min/再灌注4 min预处理后,无损伤动脉持续夹闭45 min,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比较各组大鼠术后尿素氮值(B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评分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 light chain 3,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过程无死亡。I/R组、实验组再灌注后4 h、24 h的BUN与SCr值显著高于Sham组(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I/R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实验组大鼠再灌注后24h 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与肾组织病理学评分、BUN、SCr值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对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组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两组治疗前的基线数据,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以及尿量恢复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CRRT组与IHD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以及尿量、血清CRP、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IHD组相比,CRRT组血清CRP、SCr水平明显下降,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心血管发生率(32.0%vs.64.0%)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并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学指标。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价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血清PTH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31.63%)明显高于对照组(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不良患者血清PTH,HDL-C,LDL-C,CRP,BUN及SCr水平均高于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者,而血清TP,ALB,TC,TG及Hb均低于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者(P0.05)。潜在营养不良患者血清PTH,HDL-C,LDL-C,CRP,BUN及SCr水平均高于营养正常者,而血清TP,ALB,TC,TG及Hb均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PTH与MNA,TP,TC,TG,CRP以及Hb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BUN,SCr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LB,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RF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血清PTH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D)联合血液灌流(HP)及依达拉奉对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外周血清中毒素水平、临床症状、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74例尿毒症RL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常规血液透析(HD)组(58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联合A组(58例)采用HFD联合HP治疗,联合B组(58例)采用HFD联合HP及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水平、RLS评分、睡眠质量、负性情绪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BUN、SCr、UAER、PTH、IS、PCS水平、RL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联合B组、联合A组治疗后血清BUN、SCr、UAER、PTH、IS、PCS水平低于HD组(P<0.05),联合B组、联合A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B组治疗后RLS评分、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联合A组和HD组(P<0.05),联合A组低于HD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FD联合HP及依达拉奉可改善尿毒症RL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可降低血清毒素水平,并改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患者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肾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CT灌注成像,获取等效血容量(Equiv BV)、表面渗透性(Ps)、血流量(BF)等CT灌注参数,并检测两组受试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肾功能生化指标,对比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均降低,肾功能生化指标BUN、Scr、TC、TG水平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与肾功能生化指标TC、BUN均呈负相关(P0.05),与Scr、TG无相关性(P0.05)。结论:肾脏肿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均较低,BUN、Scr、TC、TG水平均较高,且CT灌注参数与BUN、TC水平呈负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肾脏肿瘤患者肾功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及对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胱抑素C(Cys C)及NADPH氧化酶2(NOX2)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试验组给予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SAT、Cys C、NOX2、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及铁调素(Hepc)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Cys C及NOX2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A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Cys C及NOX2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减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RBC、Hb、Hc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SF、TRF及Hepc检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SF、TRF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Hepc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76%、8.06%(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罗沙司他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TSAT、Cys C及NOX2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癌患者肾功能以及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92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及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部疼痛、肾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r、BUN、β2-MG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虽有升高,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有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部疼痛、肾周血肿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9.54%,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肾功能影响小,明显提高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