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注右美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 0.5μg/kg(10 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 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美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组和假电刺激(C)组,T组麻醉诱导前30分钟给予电刺激,C组患者仅将电极片贴附在相同穴位但不给予电刺激。记录两组在入室(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血压(NI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静脉血中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两组的拔管质量评分以及Ric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T组在T2~T4时的NIBP、MAP、HR以及E、NE、Cor的浓度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T组的拔管质量评分以及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减轻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氢化泼尼松联合泵注甲氧明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在骨水泥植入前静脉给予氢化泼尼松0.5 mg/kg,并以3μg·kg-1·min-1持续泵注甲氧明,对照组在相同时点给予地塞米松0.1 mg/kg。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植入前(T0)、植入时(T1)、植入后3分钟(T2)、植入后5分钟(T3)、植入后10分钟(T4)及植入后30分钟(T5)时的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PH值、动脉氧分压(P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T2、T3时SBP、MAP及PO_2明显下降,HR显著上升,而同时点观察组SBP、MAP及PO_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点SBP、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T3、T4时血清Lac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点观察组与之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点pH、PO_2、Lac及PCO_2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在骨水泥植入前预防性给予氢化泼尼松及泵注甲氧明能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机体微循环及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D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D组于上止血带前15 min,用微量泵给予Dex负荷量0.8μg/g,10 min静脉泵入,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4 μg· kg-1·h-1,直至止血带放气;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用药方法同D组.记录两组药物给负荷量之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15 rain(T2)、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3)、止血带充气后45 min(T4)、止血带充气后60 min(T5)及止血带放气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率及所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给予负荷量后,T2~T5各时点MAP均较T1显著升高(P<0.05),而T6时MAP下降,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4~T6各时点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T6各时点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和T6各时点D组患者的MAP具显著低于C组(P<0.05),T1~T6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1时HR显著低于TO时(P<0.05).C组和D组患者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C组明显高于D组(P<0.01).两组患者尼卡地平和阿托品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麻黄碱的用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应用艾司洛尔处理.结论:Dex可减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啶(DEX)对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心肌氧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我院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2例:低剂量右美托嘧啶组(L组)(0.5μg/kg)、高剂量右美托嘧啶组(H组)(1.0μg/kg)、对照组(N组)(与L组和H组同等速率输注生理盐水),而后H组和L组均以0.5μg/kg/h维持输注DEX。记录各组输注前(T1)、输注后5 min(T2)、输注后10 min(T3)、输注后15 min(T4)、输注后30 min(T5)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抽取挠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用反向FICK法计算氧供(DO2)和氧耗(VO2)。结果:HR:H组和L组患者HR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H组T3、T4、T5时间点HR较T1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与N组相比,H组和L组T3、T4、T5时间点HR显著降低(P0.05)。MAP:H组T3、T4、T5时间点MAP显著低于L组(P0.05);H组T3、T4时间点MAP显著低于N组(P0.05);H组T5时间点MAP显著低于同组T1、T2时间点(P0.05)。SBP:H组T3、T4、T5时间点SBP与L组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组T5时间点SBP较同组T1、T2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RPP:H组T3、T4、T5时间点RPP与同组T1、T2时间点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DO2:H组T5时间点DO2与L组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VO2:L组患者VO2T3、T4、T5时间点与组内T1、T2时间点和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H组VO2T3、T4、T5时间点与组内T1、T2时间点和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0.5μg/kg)输注DEX能降低胸腔镜下食管癌患者心肌氧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高剂量(1.0μg/kg)输注DEX降低心肌氧耗的同时会降低心肌氧供,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患有冠心病以及心肺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建议给予小剂量输注DEX,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DEX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镇静的效果及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麻醉后行开颅手术,观察组术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MAP、PCO2、Sp O2、HR及脑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Sjv O2、Ca-jv DO2、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段两组间Sjv O2、Ca-jv DO2、CER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4时段MA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段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从T1~T4时段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均呈上升趋势,两组T1~T4时段血清S-100β显著高于T0时段(P0.05);T2~T4时段观察组血清S-100β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够对患者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血栓素A2(TXA2)、血浆内皮素(ET)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30例。于手术开始前,均静脉注射羟考酮,A组剂量0.1 mg/kg、B组剂量0.2 mg/kg、C组剂量0.3 mg/kg。比较三组T0(入室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T3(胆囊分离时)、T4(手术结束)时点血流动力学、TXA2、ET的变化以及T0、T5(术后2 h)、T6(术后1 d)、T7(术后3 d)时点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降压药、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在T2、T3时点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较T0时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B、C组在T2、T3时点DBP、SBP、HR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三组T2、T3、T4时点TXA2较T0时点比较均显著升高,且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T2、T3时点ET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P0.05),A组在T2、T3时点ET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在T5时点CD3~+、CD4~+、CD8~+、CD4~+/CD8~+较T0时点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A组在T5时点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低于B、C组(P0.05);C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0.2 mg/kg羟考酮对血流动力学、TXA2、ET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下肢手术患者因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穿刺成功15 min内静脉输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30 min(T1)、止血带充气1 h(T2)、止血带释放后30 min(T3)、止血带释放后1 h(T4)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3、T4时点观察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点观察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时点IL-6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观察组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带疼痛、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抑制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进而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n=31)和非营养不良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IL-6、IL-18水平。分析MNA评分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肺功能及血清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T3、T4、TSH、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MNA评分与T3、T4、TSH、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与IL-6、IL-1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1.60 nmol/L、T4≤73.00 nmol/L、TSH≤1.50 nmol/L、FEV1%pred≤60.00%、FEV1/FVC≤0.54、IL-6≥8.00 pg/mL、IL-18≥47.00 pg/mL是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有效干预,降低此类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人肺表面活性特异蛋白(SP-D)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行单肺通气的患者108例,参照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实验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通气前后血清IL-6、IL-10、MIP-2、SP-D、HMGB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气前,两组血清IL-6、IL-10、MIP-2、SP-D、HMGB1、MDA、SOD、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两组血清IL-6、IL-10、MIP-2、SP-D、HMGB1、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SOD、MAP、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够抑制单肺通气患者血清IL-6、IL-10、MIP-2、SP-D及HMGB1水平上升,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发挥肺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