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12,(7):27-27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曾使人类遭受重大打击的细菌疾病病因,即某种细菌改变了人体内的2种免疫系统基因。通过对这2种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对人类进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大约10万年前,人类曾处于灭绝的边缘。促使人类进入瓶颈期的是一种大规模流行病,这种病症由细菌引起。这种细菌会影响2种免疫系统基因,让它们转而与人体互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可编程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迅猛发展。CRISPR/Cas9技术源于细菌和古生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由Cas9内切酶和向导RNA(guide RNA,gRNA)组成。Cas9内切酶在gRNA的指导下造成DNA的双链断裂,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精准高效地操纵特定基因组位点。同时,该系统可以揭示基因在疾病进程中所扮演的未知角色,在临床治疗中有应用潜能。现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模型构建与基因修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来自哈利珀金斯医学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1型糖尿病如何干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研究者还阐明了个体患1型糖尿病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研究者Grant Morahan教授表示,并不像很多其它的遗传性疾病,引发1型糖尿病的基因往往会通过调节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来促使疾病发生,而并不是通过改变蛋白来实现上述过程。在一些遗传性疾病中,比如囊性纤维化疾病,该疾病仅有单一基因突变产生错误的蛋白而引发,诸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有了很大进展,基于对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深刻认识,新的免疫疗法不断发展,已经在部分癌症类型上取得突破性疗效,然而目前的肿瘤免疫疗法还不够精准。在后基因组时代,肿瘤基因组检测和分析技术有潜力从复杂的肿瘤突变图谱中寻找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标——肿瘤新生抗原。探讨了基因检测如何指导和实现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个体化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治疗上的精准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疾病,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癌症疫苗及其它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文章中,研究者主要对树突细胞进行研究,树突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岗哨细胞,其可以识别死亡及损伤的机体细胞,比如癌变或者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在最新发表于《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Cedars-Sinai医学中心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为针对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提供了希望。研究人员专注于被称为C9orf72的基因,该基因中的突变会导致ALS和额颞叶痴呆(FTD)。FTD是另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造成患者性格、行为和语言改变。研究开发出两个缺失该基因的小鼠基因品系,发现该基因对大脑免疫系统的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细胞如何指挥T淋巴细胞学习对机体自身细胞的耐受性。机体免疫系统往往会通过避免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所带来的危险来维持机体健康,而机体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往往非常容易患病,从另一方面来讲,机体免疫系统如果过于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在爱滋病毒的基因组中发现第七个基因。这个发现有助于阐明爱滋病毒的复杂生命史及其与人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这种致命性传染病的治疗药物的另一个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系统的反常调节和抑制作用往往会诱发癌症的产生,很多治疗性策略旨在重新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癌细胞并且靶向杀灭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非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靶向作用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蛋白的树突细胞疫苗,这种新型疫苗能够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效逆转早期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第一个抗体药物OKT-3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进入临床研究并获批上市,利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对抗癌症、病毒感染以及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发挥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抗体的结构性质与其功能之间的联系,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就是通过Fc工程改造来调节抗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本文将针对IgG结构、IgG抗体Fc区域的作用机理、IgG抗体亚型及Fc区功能差异、Fc区域的改造策略及Fc改造抗体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网络模型,可更加容易和快速地确认出控制线虫寿命及其肿瘤发展的致病基因。研究人员期望通过扩展此项技术,可鉴别出造成人类疾病与其他身体功能失调症状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内负载着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据初步估计,人肠道内的微生物包含有1 000多个种类,数量可以达到1014,大约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其编码的基因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在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这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广泛参与了寄主身体各个方面的调节,包括代谢、生理、营养等。近40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特别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免疫稳态的建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表明免疫相关的疾病比如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癌症、糖尿病、过敏及肥胖都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失衡相关。本文将从肠道菌群对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两个方面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阐述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发育、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流感病毒一直以来是免疫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目标。不仅仅是因为流感病毒在全球造成的危害,而且因为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逃逸免疫系统的抗病毒反应的花样层出不穷。当流感病毒侵染宿主后,虽然免疫系统会通过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进行全方位抗病毒反应,但是这些抗病毒反应同时也会使宿主自身受损。这需要研究人员除了不断探索机体免疫系统抵抗流感病毒侵染的免疫机制,从中搜寻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新靶点。同时,也要基于新的研究进展来兼顾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减小免疫系统对机体造成的免疫病理伤害。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和爱尔兰的研究人员揭示出我们古老的免疫系统的秘密。这一重大的科学进步可能有助全球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抵抗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共同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教授Matt Cooper博士说,免疫系统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部分:适应性免疫系统,产生抵抗感染的抗体;非常古老的先天性  相似文献   

15.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岑杰  黄惠芳  马飞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08,30(1):13-19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以七鳃鳗为代表的无颌类脊椎动物, 被普遍认为处在进化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边缘。因此, 研究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机制, 对揭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无颌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等脊椎动物特有的适应性免疫特征, 并发现了一些在结构或功能上与高等脊椎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同源的免疫因子。文章就近年来对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经典防御物质之称的疫苗是产生抗体、激发或增强免疫系统战胜各种疾病的最有利武器。它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癌症这种恶性疾病能否采用现代疫苗技术加以防治呢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颇为活跃。在澳大利亚 ,研究人员研制抗癌疫苗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此疫苗用于抗癌安全 ,借助外源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以攻击癌细胞 ,通常人类免疫系统一般对引发的瘤不会有对抗作用 ,因为机体免疫系统把瘤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而抗癌疫苗能使身体“误”认为癌变肿瘤是外来的 ,从而对其进行攻击 (注 :癌症患者有 1%~ 2 %的人能产生强烈自然免疫反应来杀死癌细胞 …  相似文献   

17.
18.
DNA微阵列技术可同时定量测定成千上万个基因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从这一技术获得的全基因组范围表达数据为揭示基因间复杂调控关系提供了可能。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数学和计算方法来构建遗传互作的模型,这些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有聚类法、布尔网络、贝叶斯网络、微分方程等。文章对网络重建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比较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9):1801-1808
《EMBO分子医学》:或发现新乳腺癌致癌基因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常与遗传有关。最近,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一种名为ZNF703的基因过度活跃,会导致乳腺癌。研究人员称,这是研究者5年来发现的首个乳腺癌致癌基因,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极具意义。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8):I0002-I0003
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清除线粒体内的突变DNA,从而有望治疗多种线粒体病。据介绍,这也是TALENs技术首次用于线粒体基因的编辑。这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