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川甘洛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刘月莉  伍钧  唐亚  杨刚  祝亮 《生态学报》2009,29(4):2020-2026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四川凉山州甘洛县铅锌矿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矿区生长的13种优势植物对Pb、Zn、Cd、Cr、Cu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及其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Pb、Zn、Cd 3种重金属污染严重,13种植物体内的Pb含量均高于普通植物10倍以上,具有修复矿区土壤铅污染的潜力,其中植物1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都大于1,满足Pb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Zn在凤尾蕨、细风轮菜、大火草、蔗茅、小飞蓬和牛茄子中含量较高.小飞蓬和紫茎泽兰的Cd含量较一般植物高出17~61倍,其中,紫茎泽兰的转运系数与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对Cd的吸收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生境下斑茅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Cu、Zn、Pb、Cd多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植物,对不同土壤生境(铜铁矿、钨矿、铅锌矿和无矿场污染)的优势种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Jeswiet)对Cu、Zn、Pb、Cd离子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斑茅对Cu、Zn、Pb、Cd离子有富集优势并以Cu富集显著,斑茅根系土壤与斑茅地上部Cu含量存在相关性(P<0.05),斑茅对Pb和Cd的富集与转运存在极显相关性(P<0.01);在强酸、多金属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中,斑茅不仅符合Cu超富集植物的特征,而且其对Zn、Pb和Cd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在Cd、Cu、Pb和Zn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弃耕农田中,斑茅对Cu、Zn和Cd的富集系数均>1。研究表明,斑茅可以作为Cu、Zn、Pb、Cd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进行人工修复。  相似文献   

3.
赣南钨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富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赣州大余县境内四大国有钨矿(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垄)的尾砂库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砂库区土壤受到重金属Zn、Cd、Mo、Cu、Pb与W的污染,而且Cd和Mo含量较高;在4个尾砂库区中,下垄矿区尾砂库的重金属污染比其他3个尾砂库严重.4个尾砂库区共出现了53种植物,隶属31科52属,这些植物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高低顺序为Zn>Cd>Mo>Cu>Pb>W.另外,植物不同的耐性机制使它们对重金属的富集表现出不同特性,芒箕、龙葵、酸模等植物地上部富集较多重金属,可用于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乌毛蕨、梵天花和狗脊蕨等在根部富集较多重金属,可用于植物固化技术;狗尾草、鬼针草、白苏富集极少重金属,可作为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4.
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顿梦杰  张云霞  宋波  盛昕  周浪  宾娟 《广西植物》2022,42(3):479-490
为筛选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以及矿区生态复垦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采集30种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测定其地上部、地下部和根系土壤的Cd、Cu、Ni、Pb、Zn含量,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并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评估植物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千里光、鬼针草地上部Cd含量高达4...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不同土壤重金属浓度梯度及污染梯度下香樟不同器官的富集特征,测定了香樟树叶、树枝、树干和根际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r、Mn、Ni)的含量.结果表明: 香樟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因器官、元素种类、根际土壤重金属浓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香樟树叶和树枝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Mn>Zn>Cu>Cr>Pb>Ni,树干重金属含量为:Mn>Zn>Cr>Pb>Ni>Cu.树叶对Mn的富集系数较高,为2.409;树干对Ni的富集系数较高,分别为树叶、树枝的8.6和17倍,且在不同土壤重金属浓度梯度下,香樟树干对Cu、Zn、Pb、Cr、Ni的富集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香樟地上部分器官对Cu、Zn、Pb、Cr、Mn、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树叶>树干>树枝.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的增加,香樟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富集系数均逐渐降低.研究区域平均胸径为22 cm的单株香樟对重金属元素富集效能的大小顺序为:树叶>树干>树枝,其中树干对Cu、Zn、Pb、Cr、Ni的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树叶和树枝.表明香樟对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并且树干对Pb和Ni的富集效能明显,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积累量的82.7%和91.9%,能很好地富集并稳固土壤中的Pb和Ni,可作为修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备选树种.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分布及其对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金属耐性植物和超富集植物的筛选、鉴定和驯化是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关键。以黔西北4个不同恢复年限的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生态调查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研究区域中重金属耐性植物优势种,并分析其对重金属Pb、Zn、Cu、Cd的迁移富集能力。结果表明:4个矿区共发现高等植物22种,分属13科21属,筛选出9种重金属耐性植物优势种,其中转运系数大于1的植物有:黄花蒿(Cu)、珠光香青(Zn)、大叶醉鱼草(Zn/Pb/Cd)、野艾蒿(Cu/Zn/Pb/Cd);没有富集系数大于1的植物。其中大叶醉鱼草具有耐贫瘠、耐旱、生物量大等优势,可将其作为典型的重金属耐性先锋植物,用于矿区废弃地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7.
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遭受尾矿砂及矿毒水污染,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Zn和Cu含量分别达764.74、4.10、372.75和95.57 mg.kg-1,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在矿区周边有9种优势植物能够在污染土壤上定居,对Cu、Cd、Pb和Zn 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积累量均未达到超累积植物所规定的临界含量。其中的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 l.〕、旋鳞莎草〔Cyperusm ichelianus(L.)L ink〕、五节芒〔M iscanthus floridulus(Lab ill.)W arb.ex Schum.et Laut.〕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西部公路绿化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Hg、Pb、Cu、Zn、Ni、Cr)和类金属元素(As和Se)含量以及根际土壤重金属(Cu、Zn、Pb、Ni和Cr)形态、土壤pH值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公路沿线不同绿化植物及其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小叶杨和油松两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两种营养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而且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具有Zn〉Cu〉Ni,Cr,As,Pb〉Cd〉Hg的基本规律。小叶杨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油松茎叶对重金属元素Cr、Ni、Cu和Pb的富集能力较根部为强。绿化植物根际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Zn〉Pb〉Ni、Cr〉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Zn〉Cu〉Ni、Cr、As、Pb〉Cd〉Hg并非趋于一致。公路绿化植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所占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新帅  林华  俞果  蒋萍萍  刘杰 《广西植物》2022,42(7):1160-1169
为探究桂北某典型锰矿尾库区周边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筛选适合该地区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矿区周边采集了9种农作物和23种主要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并测定了Cd、Mn、Cr、Pb和Zn 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通过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评估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d、Mn污染最为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8.53、147.09,达到重度污染级别。(2)研究区花生和小白菜等作物可食用部位中的Cd、Cr、Pb含量均超过食品国家安全标准(GB 2762—2017)中的阈值,具有较高健康风险。(3)23种主要植物中青葙、鬼针草、一点红、蜈蚣草等对多种重金属转运系数大于1,具备富集型植物特征; 一把伞南星、蓖麻、千里光等根部重金属含量较高,转运系数较低,具备根部囤积型植物特征; 响铃豆、筒轴茅、苣荬菜等富集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且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能健康生长,具备规避型植物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较严重的Cd/Mn复合污染,青葙等植物用于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冶钢绿山矿区海洲香薷(Elsholtziahaichowensis)及其群落中几种主要植物Cu、Mn、Zn、Cd、Pb的累积分布,植物与土壤元素、Cu矿的关系,并对海洲香薷的重金属耐受性、铜矿的指示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海洲香薷植物中的元素表现为Cu>Mn>Zn>Pb>Cd.其中Cu、Mn、Pb元素含量表现为根>叶>茎,Zn、Cd表现为叶>根>茎.和其它植物相比,海洲香薷中的Cu、Mn、Cd含量均高于其它植物,是其它植物的1~10倍.海洲香薷与土壤元素关系中,Cu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Pb.海洲香薷集中分布于矿区内含Cu较高的土壤上(1645~8950ug/g),其分布与C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的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及生长概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木本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树种对Cu、Cd和Pb的富集作用,并对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古铜矿遗址区共有木本植物13科14属14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1种;木本植物的树龄4~25 a、株高3.7~22.6 m、胸径5.3~29.0 cm,长势均较好。木本植物根际土壤中Cu、Cd、Pb、Cr、Mn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 166.73、3.66、137.06、31.32、1 774.43和208.32 mg·kg-1,其中,土壤中Cu、Cd和Pb的含量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各树种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u、Cd和Pb的含量差异明显,且均为Cu含量最高、Cd含量最低;各树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对Cu、Cd和Pb的富集系数及综合富集系数也均有明显差异,但对Cd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法国冬青〔Viburnum odoratissimum var.awabuki(K.Koch)Zabel ex Rumpl.〕、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Linn.f.)Marsili〕、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地上部的综合富集系数较高,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法国冬青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地下部的综合富集系数较高;总体上看,法国冬青、苦楝、女贞、梧桐和桂花对Cu、Cd和Pb的平均综合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Pb污染区域可选择栽植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Willd.〕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L’Hert.ex Vent.〕等树种,在Cd污染区域可选择栽植法国冬青、梧桐、刺槐和苦楝等树种,而在Cu-Cd-Pb复合污染区域应栽植法国冬青、苦楝、女贞、梧桐、桂花和刺槐等树种。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大型综合金属矿区中经历不同污染强度与污染时间胁迫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种群对4种主要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初步揭示芒草对这些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芒草根茎叶对4种重金属的的积累顺序为:根〉叶〉茎;2芒草对Cd、Pb的积累量与土壤中这两种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对Cu、Zn的积累量与土壤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主要是因为土壤最高Cu与Zn含量已超过芒草对这两种元素积累所需的最大量,成为对芒草构成胁迫的主要因子。在该矿区的酸性条件下,芒草对Pb、Zn、Cu3种重金属的吸收率随pH值升高而升高,pH接近的样地,芒草的吸收率主要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合各种群对四种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判断,强度胁迫下的种群可能已发生耐性分化,从而产生较其它种群更强的耐重金属特性。总体上芒草是一种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对这四种重金属的耐性顺序是:Cd〈Cu〈Zn-Pb。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典型区农田土壤及小麦中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研究江苏省典型区地震带农田土壤和小麦中重金属的污染,在具有代表性的农田采集收获期小麦及耕层土壤,分析和评价了土壤和小麦中重金属Cu、Pb、Cd、Ni、Cr、Hg、As和Zn的含量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Cd、Zn、Pb的含量均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Cr、Cu、Ni和As分别有25.64%、97.44%、92.31%和92.31%的土壤样品中超过江苏省土壤背景值,Hg的含量均在背景值以下;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相比,Cd的含量均超出标准限值,其它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限值以下。土壤中重金属相关分析表明,Cd、Cu、Cr、Ni、Pb、Zn、As具有相同的来源的可能性较大,而Hg与Cd、Cu、Cr、Ni、Pb、Zn、As的来源均不相同。以NY 861—2004为评价标准,小麦籽粒Pb、Cr、Hg、Ni、As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00%、58.97%、33.33%、10.26%、2.56%,Cu、Zn和Cd没有样品超标,由此可见小麦籽粒中Pb的污染最为严重。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评价指数法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江苏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只有Cd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它元素均在安全范围以内,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从潜在生态评价指数法来看,研究区域表现为很强的生态危害,并以Cd为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4.
To assess the extent and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at Shanghai Laogang Landfill, the largest landfill in China, surfac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near the landfill and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Cd, Pb, and Cr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except Pb, were higher in the surface soil near the landfill than in the background soi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enrichment of Cu in soil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d and Pb to landfill leachates, whereas Zn and Cr concentrations were probably controlled by soil matrix characteristics. The pollution indices (PIs) of the metals were: Cd > Cu > Cr > Zn > Pb. Among the five measured metals, Cd showed the largest toxic response and might cause higher ecological hazards than other metals. The integrated potential eco-risk index (RI) of the five metals ranged from 26.0 to 104.9, suggesting a low-level eco-risk potential. This study indicated the accumulations of Cu, Zn, Cd, Pb, and Cr did not reach high pollution levels, and therefore posed a low eco-risk potential in surface soil near the landfill.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小羽藓属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安丽  曹同  俞鹰浩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490-1494
应用原子吸收法对上海市13个样点的小羽藓植物体及相应土壤样品中的Cu、Pb、Cd、Zn、Cr 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植物体内含量的聚类分析,将13个样点按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轻重分为3个组:1)污染严重点,包括桂林公园、复兴公园、光启公园3个样点,均位于市区交通繁忙地带,其小羽藓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 35.25~50.36 mg·kg-1、Pb 55.50~65.00 mg·kg-1、Cd 1.68~2.30 mg·kg-1、Zn 829.63~1140.13 mg·kg-1、Cr 7.41~16.41 mg·kg-1;2)污染点,包括长风公园、古钟园、中山公园、和平公园、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5个样点,均位于市区近郊,小羽藓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 18.51~62.50 mg·kg-1、Pb 14.38~34.25 mg·kg-1、Cd 0.81~1.40 mg·kg-1、Zn 354.25~671.75 mg·kg-1、Cr 3.62~25.08 mg·kg-1;3)相对清洁点,包括佘山、大观园、罗泾、植物园、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5个样点,位于上海市远郊,小羽藓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 11.13~16.41 mg·kg-1、Pb 4.63~27.25 mg·kg-1、Cd 0.93~1.28 mg·kg-1、Zn 489.25~1 086.75 mg·kg-1、Cr 1.53~7.62 mg·kg-1.结果表明,小羽藓属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上海地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良好指示植物.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水平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菌根植物根际环境对污染土壤中Cu、Zn、Pb、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采用根垫法和连续形态分析技术,分析了生长在污灌土壤中菌根小麦和无菌根小麦根际Cu、Zn、Pb、Cd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下对照土壤相比,菌根际土壤中交换态Cu含量显著增加,交换态Cd呈减少的趋势;与非菌根际相比,Cu、Zn、Pb的有机结合态在菌根根际中显著增加,而4种测定金属2的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都没有显著改变,该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影响根际中金属形态的变化,且菌根比无菌根的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地土壤和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在油茶果实成熟期,对浙江5个油茶产地土壤及油茶果实中金属元素进行污染分析和富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油茶产地土壤中Pb、Cr、Cd、As、Hg、Ni、Cu和Zn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综合污染等级为安全.个别产区常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