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菖蒲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性次生物质在植物-害虫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中的一些成分对害虫具有熏蒸、触杀和驱避等作用。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是一种常用中药, 它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β-细辛醚。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 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 β-细辛醚对4种试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明显。以50 μL/L的浓度处理120 h后, 对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击倒作用均达到100%, 而对赤拟谷盗击倒率为50%; 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死亡率分别为81.23%, 97.78%和100%, 而赤拟谷盗死亡率仅为8.89%。处理24 h, 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KC50分别为49.38, 102.96, 124.04和1.07 μL/L; 处理120 h, 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17.82, 4.42, 116.48和0.73 μL/L。结果显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4种储粮害虫均具有明显的熏蒸效果, 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熏蒸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苯并噻唑对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室内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 卵、 幼虫和蛹的熏蒸活性; 利用Oxytherm氧电极研究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呼吸速率的影响;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苯并噻唑的行为反应。【结果】苯并噻唑对雌雄成虫处理0.5~2.0 h的LC50分别为0.186~0.052和0.163~0.039 μL/L; 在0.01~0.13 μL/L剂量下对卵熏蒸处理24 h, 第6 天卵孵化率为4.83%~82.39%, 而对照组孵化率为96.97%; 苯并噻唑熏蒸4龄幼虫6~72 h的LC50变化范围为1.247~0.248 μL/L; 0.01~0.09 μL/L剂量熏蒸蛹24 h, 第5天的羽化率为8.17%~69.63%, 对照组羽化率为96.23%。用0.052和0.039 μL/L浓度分别处理雌雄成虫测定2.5 h内呼吸速率的变化, 表现为处理组初始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然后逐渐降低至与对照组持平, 最后明显低于相同处理时间对照组呼吸速率。“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在0.5 L/min空气流速条件下, 0.5 μL的苯并噻唑对雌雄成虫的引诱率分别为88.33%和78.33%。【结论】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并对成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短时高温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及其后虫态生长发育与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7℃饲养的绿豆象为对照,在30、33、36、39、42和45℃条件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3 h的短时高温处理。【结果】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卵和幼虫的后续发育影响不显著;幼虫耐高温的能力最强,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化蛹率均在90%以上;蛹经45℃短时高温处理后虽表现出较高的羽化率,但羽化后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绿豆象对短时高温的耐受性均有性别差异,其中,卵期和蛹期雄虫耐热性强于雌虫,成虫期雌虫强于雄虫。短时高温处理对绿豆象成虫的繁殖能力影响显著,经45℃处理后成虫的产卵量为32.30粒/头,显著低于对照。【结论】39℃以上的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处理虫态及雌雄性别比有明显的影响,对其后虫态发育的影响仅见高温处理蛹后导致成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水菖蒲Acorus calamus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es成虫行为、产卵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β-细辛醚接触处理后的四纹豆象成虫行为主要表现为兴奋→失去平衡→击倒→死亡,接触药剂64 h后,试虫成虫全部死亡。β-细辛醚处理可显著的降低四纹豆象成虫的交配次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的交配次数减少,且处理雄虫比处理雌虫对交配竞争能力的影响更大。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的产卵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雌虫的产卵数显著减少,但两种配对处理之间雌虫的产卵数无显著差异。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产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处理时间后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两种配对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据此得出结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为神经毒剂,可以减少四纹豆象的种群数量,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四纹豆象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性别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本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了杀虫剂对南亚实蝇室内种群幼虫和成虫的活性,采用浸泡法测了杀虫剂对卵和蛹的活性.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南亚实蝇不同日龄各虫态的毒杀活性存在差异,随日龄增加,各虫态对不同药剂的耐药性增加,且耐药性的强弱不同.高效氟氯氰菊酯EC对南亚实蝇卵、2日龄和5日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LC50分别为2.88 mg/L、2.08 mg/L和6.39 mg/L,辛硫磷EC、多杀霉素SC以及高效氯氰菊酯EC的杀虫活性较差,LC50分别为4.71 mg/L、3.95 mg/L和11.60 mg/L;幼虫对高效氟氯氰菊酯EC的耐药性增长较快,对多杀霉素SC的耐药性增加较慢;多杀霉素SC对2日龄和5日龄的蛹和雌雄成虫的毒杀活性较高,但耐药性增加较快,蛹对辛硫磷EC的耐药性增长较慢,雌雄成虫均对高效氯氰菊酯EC耐药性增长较慢,不同日龄的雌成虫的耐药性均高于雄成虫.由于南亚实蝇世代重叠严重,在成虫暴发期之前,可将高效氟氯氰菊酯EC作为首选药剂使用,在成虫暴发期之后防治时可将多杀霉素SC作为优选药剂使用,防治最佳时期为各虫态的初期.  相似文献   

7.
椰心叶甲的耐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肖广江  曾玲  李庆  陆永跃 《昆虫知识》2006,43(4):527-530
测定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各虫态中过冷却点值以卵和蛹最低,分别为-9.8℃和-9.0℃,成虫较高,雌、雄成虫分别为-5.9℃和-5.5℃;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平均为-4.5℃。结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2龄幼虫、5龄幼虫、4龄幼虫、1龄幼虫、3龄幼虫、雄成虫、雌成虫、蛹和卵,分别为-0.3,-0.8,-1.1,-1.3,-1.3,-2.4,-2.7,-5.4和-5.5℃。综合分析认为,蛹、卵的耐寒能力最强。根据广东地区常年平均气温分析了在自然条件下该虫各虫态越冬情况,但由于生物学特性的限制,越冬虫态主要是成虫、蛹。  相似文献   

8.
β-细辛醚对谷蠹成虫体内四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成虫进行拌粮处理,测定β-细辛醚对谷蠹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试虫体内4种酶的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效应。LC50(94.49 mg/kg)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后,谷蠹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则表现诱导增加作用。低剂量(67.5 mg/kg)β-细辛醚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是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多数表现为抑制作用。低剂量(≤100.0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 转移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剂量(≥133.3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β-细辛醚对羧酸酯酶的活性多数表现为诱导作用,提高β-细辛醚的处理剂量可提高羧酸酯酶的活力。不同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对谷蠹酯酶同工酶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诱导效果与处理剂量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储粮害虫的危害造成储粮严重损失,化学农药的种种弊端使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药剂非常迫切, 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成为开发新型药剂的重要来源。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 水菖蒲Acorus calamus提取物对多种储粮害虫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并且分离得到了其主要活性组分β-细辛醚。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并以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的触杀活性进行追踪, 对水菖蒲提取物进行分离, 得到另一活性组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该活性组分为单体化合物菖蒲螺酮(1-异丙基-4,8-二甲基螺[4.5]癸-2,7-二酮)。将菖蒲螺酮以314.54, 251.63, 188.72, 125.82和62.91 μg/cm2的浓度处理玉米象96 h后, 玉米象的死亡率分别为85.6%, 72.2%, 53.3%, 38.9%和15.6%。处理96 h后,菖蒲螺酮对玉米象成虫的LD50为158.00 μg/cm2。这些结果说明菖蒲螺酮对玉米象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是水菖蒲提取物中除β-细辛醚以外的又一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棉田四种常用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不同虫态的杀伤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明  黄佩忠 《昆虫知识》1994,31(6):330-332
棉田四种常用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不同虫态的杀伤力差异显著。溴氰菊酯、氰戊菊酯、久效磷、甲胺磷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杀伤力均很强;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对玉米螟赤眼蜂卵至蛹各个虫态的杀伤力较强;而氰戊菊酯对卵、久效磷对幼虫有较强的杀伤力。久效磷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残留毒杀力最强。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是玉米螟赤眼蜂一生中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其次是卵和幼虫,而预蛹和蛹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苦杏仁精油的熏蒸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熏蒸杀虫活性,结果显示:苦杏仁精油对各试虫均有较强的熏蒸杀虫活性,其中含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09、0.63、4.63、12.03μL/L;除去HCN的精油对家蝇、白纹伊蚊、粘虫以及玉米象的LC50分别为3.53、0.52、4.08、23.46μL/L;熏蒸的时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HCN的苦杏仁精油和不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对供试试虫的熏杀速度均较快,其中白纹伊蚊的反应最快,其次为家蝇、粘虫、玉米象.除玉米象外苦杏仁精油中所含的微量HCN对试虫的熏蒸活性影响不大,且2种处理的精油对同种试虫的致死中时差别范围不超过10 min.实验结果表明,苦杏仁精油可作为新型的杀虫活性物质,为苦杏仁精油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玲  徐军 《昆虫知识》2007,44(5):711-715
豚草条纹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恶性入侵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的天敌,用频次分布拟合和多种聚集指数测度等方法对该叶甲的成虫、幼虫和蛹、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豚草条纹萤叶甲卵、幼虫+蛹、成虫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用几种衡量聚集度的指标,对上述各虫态分布的聚集程度进行测定;然后计算出各虫态田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异色瓢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素芬  赵鑫  王丽晓  李刚  李光强  赵静  郑方强 《昆虫学报》2009,52(11):1213-122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天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以便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为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连叶浸渍法、浸渍法、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处理异色瓢虫卵、2龄幼虫、蛹和成虫, 观察苯氧威对4个虫态的影响。【结果】用浓度为0.0001 μg/mL的药液处理初产卵, 能抑制胚胎的发育; 但用高达20 000 μg/mL的药液处理发育2 d的卵, 幼虫仍可正常孵化; 用浓度高达4 000 μg/mL的药液浸渍2龄幼虫, 对幼虫的致死作用极小; 用浓度为0.0001 μg/头的药液处理当天蛹, 形成蛹 成虫中间体, 羽化的成虫畸形; 用浓度为0.0125 μg/mL的药液处理成虫, 24 h后成虫的生命力受到明显影响。【结论】苯氧威对异色瓢虫初产卵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严重阻碍蛹到成虫的变态和影响成虫的存活。在田间使用该杀虫剂时, 要避开异色瓢虫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萜品醇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 本研究采用熏蒸法测定了α-萜品醇对大麦虫Zophobas morio(鞘翅目: 拟步行甲科)4龄幼虫的急性毒性, 并测定了不同熏蒸时间后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 熏蒸48 h时, α-萜品醇对大麦虫4龄幼虫的LC50和LC20值分别为69.425 μg/L和59.916 μg/L。α-萜品醇(LC20和LC50)处理的4龄幼虫SOD, 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据此推测, α-萜品醇在幼虫体内积累显著影响幼虫体内SOD, POD和CAT活性, 降低虫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红棕象甲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是我国危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 为探明其越冬抗寒性, 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了红棕象甲上海种群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 在低温箱内测定了该虫不同虫态的耐寒性, 然后结合田间越冬模拟试验、气象资料和寄主分布情况, 初步确定了红棕象甲在我国的越冬北界。结果表明: 红棕象甲过冷却点随虫态的发育程度的升高而下降, 卵、1龄幼虫、5龄幼虫、9龄幼虫和成虫的平均过冷却点分别为-5.92, -6.42, -7.19, -7.43和-11.84℃, 过冷却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卵>幼虫>成虫。在6, 24, 48和72 h 4个时间处理下, 各虫态在低温与存活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logistic回归, 半致死温度(Ltemp50)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不同虫态在处理72 h 后, 卵、1龄幼虫、5龄幼虫、9龄幼虫和成虫之间的Ltemp50分别为1.61, -1.67, -2.39, -2.40和-0.40℃, 各虫态耐寒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 卵<成虫<幼虫。红棕象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与其耐寒性并不完全相关, 幼虫和成虫均可能是该虫的越冬虫态。连续两年的田间模拟越冬试验表明, 在上海地区, 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的越冬存活率均在60%以上, 说明红棕象甲在上海地区是可以越冬的。根据这些结果, 结合寄主分布情况, 初步将红棕象甲在我国的越冬北界定于北纬35°附近, 即1月份0℃等温线左右。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大巴山的蚊蝎蛉属1新种,周氏蚊蝎蛉Bittacus Chou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并通过人工饲养获得卵、幼虫和蛹等所有虫态,提供了成虫、卵、幼虫和蛹等虫态照片,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简要报道了新种的生物学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17.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汰选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虫酰肼处理后,甜菜夜蛾SS种群和RR种群卵的孵化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79.38和160.71mg/kg,孵化幼虫的存活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8.64和30.53mg/kg,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影响较小,而对孵化后幼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大。处理初孵幼虫6d后,2种群幼虫存活率及化蛹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虫历期最高饲毒浓度与最低饲毒浓度相比分别延长了2.71d和6.19d,同一浓度下,RR种群幼虫历期比SS种群缩短了0.94~2.59d。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12h后,随虫酰肼浓度的增加,2种群化蛹率逐渐降低,雌雄蛹重均有递减的趋势,雌蛹比例随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小,但SS种群雌蛹比例≤50.00%,而RR种群雌蛹比例≥50.00%,雌雄成虫羽化率总体上依次递减,处理浓度大于1.00mg/kg时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成虫羽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71-1076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恶性入侵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的一种重要天敌,为了了解广聚萤叶甲卵、幼虫、蛹、成虫在豚草上的分布情况,本文对各虫态广聚萤叶甲在豚草植株上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虫态广聚萤叶甲在豚草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受害程度豚草植株上各虫态广聚萤叶甲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中部。就不同受害程度豚草植株上同一虫态广聚萤叶甲而言,卵比例随受害程度的加重逐步递减,幼虫和蛹的比例则逐步增加。由此可见,广聚萤叶甲为了确保后代能获得更充足的食物,成虫倾向于在受害程度较轻的植株上产卵。  相似文献   

19.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其为害的隐蔽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手段和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的适合施药时期,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以防控荔枝蒂蛀虫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对照药,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100、10、1、0.1和0.01 mg/L的 5个浓度梯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触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5个浓度梯度对产后24 h、48 h和72 h蒂蛀虫卵孵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对蒂蛀虫初孵幼虫的毒力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10倍,对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3.32 mg/L和38.78 mg/L。而在100 mg/L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触杀的校正死亡百分率最高分别为34.36%和77.35%。综上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强的杀卵活性和杀初孵幼虫活性,在荔枝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鉴于其对成虫的触杀作用不强,故建议在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高峰期和初孵幼虫期使用,以期将荔枝蒂蛀虫于发生为害之前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光照时间和冷藏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光照时间和冷藏对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延长,各虫态历期基本呈缩短趋势,光照时间对幼虫滞育率影响最为明显,15 h滞育率最低,无论是光照延长还是缩短,幼虫滞育率都会明显增加.其它重要生命参数如单雌产卵量、幼虫体重、孵化率、脱出率和羽化率等最高点多集中在光照13~17 h,所以,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5 h左右.冷藏时间对蛹历期、成虫寿命和卵历期影响均不明显,但冷藏7 d后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均呈下降趋势,蛹和卵不易长时间低温存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