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锋 《生物信息学》2012,(1):154-1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一个具有卓越远见的法律文书。过去近40年来,全球联手合作,致力保护具有超越国界、具有全人类突出普遍价值(OUV)的世界遗产,《公约》取得了重大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实施4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设立20周年。当前,我们对文化景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深入。文化景观的概念我们想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世界遗产公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的,它致力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到今年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您是世界遗产方面的专家,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世界遗产这40年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次世界遗产公约.这个公约之所以得到通过,说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有责任来保护那些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区域,使它们成为人类遗产的一部分.这个公约建立一个常设的法律、行政和财政机构,以帮助和促进各个国家保护这些世界遗产.从这个公约所规定的许多条例来看,各个国家都拥有许多世界自然和文化历史遗产.国际社会有责任支持任何国家保护好这些遗产地,世界遗产地并不意味着是属于世界所共有,它们的主权完全为各个拥有国所有.  相似文献   

5.
围绕《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文化遗产概念,对1977年至今以来不同版本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修订过程进行研究,分4个历史时期梳理了突出的普遍价值概念、评价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条件、特殊类型遗产列入导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标准修订的进步与局限,归纳了导致标准修订的因素,并探讨了标准修订对于不同相关者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学》2012,(1):50-51
值《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实施40周年,我刊推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专题,采访了中国政府官员、高校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保护专员,多角度阐述和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任重而道远的遗产保护和管理;与此同时,5篇论文或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或以中国丹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五台山、九寨沟为例,分别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不仅首次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同时予以关注,而且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了各缔约国保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8.
宋峰 《生物信息学》2012,(1):152-153
2011年11月7日,巴黎,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启动了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的庆祝活动①,这一致力于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将要迎来自  相似文献   

9.
如何管理好世界遗产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全球已有4万多个保护区,但只有138个自然遗产地,529个文化遗产地和23个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分布在122个国家范围内。至2001年8月,世界遗产公约已有164个缔约国,这说明还有许多缔约国未建立世界自然遗产地。大家都知道,保护区是一个区域的精华所在,而许多遗产地是从保护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是留给子孙后代最珍贵的礼物。据统计,在世  相似文献   

10.
《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介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克林 《生物多样性》1995,3(2):119-121
《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介绍陈克林(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北京100714)《拉姆萨尔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该《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  相似文献   

11.
宋荔 《生物多样性》1993,1(1):59-60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为对付全球生物资源的锐减而制订的,《公约》为环发大会签署的重要文件,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新认识,《公约》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公约》确认了生物资源归各国所有,同时在生态系统方面属全球所有;《公约》为各国使用其生物资源附加了不得对其他国家或全球公域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公约》规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久利用的技术,以及为使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义务而设立了财务机制。《公约》在上述几方面较以前的有关法律文件有所发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作为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对《公约》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 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中的热点与趋势能为科学制定“2020年后框架”提供参考, 也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CNKI中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通过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 对《公约》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 探讨中国当前对《公约》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 (1)自1992年来, 对《公约》研究的发文呈波浪形上升趋势; (2)对《公约》进行研究的学者及机构众多; (3)关键词词频分析显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是学者关注的热点, 同时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知识产权、全球生物多样性、事先知情同意、海洋命运共同体形成聚类知识图谱; (4)知识图谱显示研究始终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等《公约》三大目标展开, 同时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当前热点已扩展到海洋、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际热点议题; (5)随着COP 15的召开, 《公约》研究将面临新的机遇, 三大目标的平衡推进是履约的重要议题, 跨机构合作和多学科深度融合是拓宽研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40年了,由于政治原因和发展阶段限制,很长时期我国都处于蒙昧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创刊词     
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地球上一切生物资源及人类生存环境,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观点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的绝大多 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的签署标志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 为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会议后,各国政府为实现这一《公约》将采取一系列后续行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申遗热”,这固然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但更为重要的是,遗产保护事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22日获得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目前有196个缔约方。《公约》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目前《公约》框架下通过了3个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屋-吉隆坡关于责任与赔偿的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8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丹霞地貌获得了国际认可,填补了世界遗产在地貌类型上的空白。在中国丹霞申报阶段,规划提出6省组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同时,制定了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分级与分区保护、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居民参与和社区发展、宣传与展示、科学研究、遗产地监测等保护与利用方案,提出了财政与法律保障、行动计划和预算方案等。上述规划在遗产申报和申报成功之后陆续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 行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至今已经20年。在此期间, 中国1993年建立了履行《公约》的国家协调机制, 1995-1997年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 2007-2010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1年建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并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 实施了多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行动, 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物种资源调查、编目、数据库建设以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外来入侵种防治与转基因生物生态风险评估等。同时, 在生物多样性本底查明、监测体系建立、就地保护、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挑战, 为此,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查明、就地保护和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连载(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连载(1)[编者按]《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重大成果之一。我国率先签署和批准了该项《公约》,使我国成为《公约》的正式缔约国之一。该《公约》已于1993年12月正式生效,1994年底又召开了首次缔约国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