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产后6~8周妇女阴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化特征及阴道菌群失衡的发病率,探讨应用阴道乳杆菌胶囊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内环境,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 053例产妇产后6~8周回访就诊时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法检查,进行Nugent评分,按Nugent评分系统对菌群分类,进一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并与其孕早期产检时情况比对。结果 1 053例产后6~8周妇女Nugent评分正常521例,临界242例,有290例发生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205例,阴道假丝酵母菌74例和滴虫11例。疾病构成比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特异性阴道炎较为少见。所有妇女阴道p H均在5.0以上。在所有涂片中,被认为在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的乳杆菌数量和比例明显不足。产后BV的发病率(31.36%)高于孕早期产检时,产后妇女BV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300例患者阴道内放置乳酸杆菌活菌胶囊,结果显示研究组阴道p H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女性阴道p H水平(P0.05),且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同时产后3个月、6个月阴道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妇女阴道乳酸杆菌量减少,菌群比例明显失调。阴道炎症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较少见。乳杆菌胶囊作为生态治疗的活菌制剂,既能预防、治疗阴道感染,又无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产后妇女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南沧源县8个乡镇不同年龄佤族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革兰染色法、生化五联法检测以及阴道pH试纸联合对763例佤族妇女的阴道分泌物状态检测。结果 763例受检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微生态异常比率为50.72%,微生态异常集中在31~50岁妇女中,在31~40岁中最高,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病集中在31~50岁妇女中,而细菌性阴道炎集中在40岁以下妇女,需氧菌性阴道炎高发于31~40岁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沧源县8个乡镇佤族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基本与年龄分布一致,呈正态分布,育龄妇女(尤其是31~40岁)为阴道炎好发年龄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保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长兴县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复查的产褥期妇女482例及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86例,采集阴道分泌物作pH、病原体、清洁度和阴道微生态功能检查,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比较。结果 482例产褥期阴道pH为(4.62±0.62);阴道清洁度Ⅲ~Ⅳ127例;微生态正常者75例,占15.56%;微生态失调者407例,占84.43%。86例健康妇女阴道pH(4.38±0.65);阴道清洁度Ⅲ~Ⅳ14例;微生态正常者34例,占39.53%;微生态失调者52例,占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褥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升高,清洁度下降,微生态失调比例明显升高,应引起临床保健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深圳宝安地区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28例(54.67%),微生态失调者272例(45.33%);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微生态功能检测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微生态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宝安地区健康体检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或亚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联合检测法简便、快速、价廉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其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优势菌群种类、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病(AV)阳性率;采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状态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女性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占比70%、Ⅰ/Ⅱ度占比30%;优势菌群以G染色不定球杆菌、G-大杆菌为主,G-小杆菌较少;菌群密集度、多样性程度较高;PH值为4.5占比70%,提示阴道环境处于中性/碱性状态居多;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VVC、BV阳性占比高而TV、AV阳性占比低。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中介)时阴道萎缩发生率低于清洁度Ⅲ/Ⅳ度、菌群密集度未见/+、菌群多样性未见/+、p H值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时阴道萎缩发生率(P0.05);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BV(-/中介)时阴道萎缩严重程度更低(P0.05)。清洁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H_2O_2、唾液酸苷酶、BV是阴道萎缩病情进展为中/重度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且微生态状况与阴道萎缩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宫腔粘连患者菌群结构进行评价,探讨阴道微生态在宫腔粘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病区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门诊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湿片镜检及微生态学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在阴道分泌物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pH、清洁度和病原体检出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腔粘连组阴道微生态失调检出率(48%)高于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增高,阴道微生态失调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延华乳酸杆菌胶囊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治疗,探讨阴道微生态平衡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关系。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病人,患者年龄在17—58岁。结果对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进行阴道乳酸杆菌计数,之后随机分成A(205人)、B(198人)2组,分别采用微生态疗法和传统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愈的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干片法进行微生态情况的观察和念珠菌培养鉴定法来观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乳酸杆菌计数:1+者为17%(35/205)、≥2+者为72%(148/205)和0者为11%(22/205);B组病人则分别为52%(104/198)、20%(40/198)和27%(54/198);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率A组为10%(21/205),B组为43%(86/198);组间比较乳酸杆菌计数及阴道炎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密切相关,调整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可大大降低阴道炎的复发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纵向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妇女50例,分别于孕早期(10.2±2.1)周、孕中期(24.6±3.7)周、孕晚期(33.2±3.4)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结果 (1)50例孕妇中,孕早期38例(76%)阴道微生态正常,其中31例(81.58%)整个孕期维持阴道微生态正常,7例(18.42%)孕妇于孕中期或孕晚期转变为阴道微生态失调;12例(24%)孕早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其中6例(50%)于孕中期或孕晚期转变为阴道微生态正常。(2)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随着孕周增加部分可自然消退40%(2/5)。(3)H2O2阳性、阴道pH低者易从阴道微生态失调转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是动态变化的,部分细菌性阴道炎可自然消退,H2O2阳性及低阴道pH为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孕13~36周单胎妊娠期妇女56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等)状况评价,检测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对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根据是否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追踪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治疗组及微生态失调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560例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35例(59.82%),微生态失调225例(40.18%)。225例微生态失调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2例(14.22%),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6例(24.89%),滴虫性阴道炎(triehomonal vaginitis,TV)11例(4.89%),BV和VVC混合感染4例(1.78%),BV和TV混合感染3例(1.33%),菌群增殖过度75例(33.33%),菌群抑制44例(19.56%)。微生态失调组pH值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5.59~340.06,Ps0.05)。微生态失调孕妇中,治疗组135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12.63~32.42,Ps0.05)和微生态失调治疗组(χ2=5.16~12.28,Ps0.05),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容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产后应用对改变阴道微环境,减少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无阴道炎的104例产后随访的妇女随机分为2组。A组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塞入阴道,连续用药10d;B组未用任何药物。2组患者30d后随访并检查白带,对其白带清洁度、pH、阴道炎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后A、B组pH均有降低,但A组低于B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A组阴道清洁度Ⅰ、Ⅱ度较B组比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A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低于B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可改善阴道微环境,减少阴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