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迪  王凤山  肖敏 《微生物学报》2017,57(8):1189-1205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EC.3.2.1.52)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自然界中催化简单的β-N-乙酰氨基己糖苷或复杂的寡糖链、多糖链中末端N-乙酰己糖苷键的水解,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某些种类的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在一定的人为条件下水解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键的同时还具有转糖基作用,能将β-N-乙酰氨基己糖基转移到不同的羟基化合物上,合成β-N-乙酰氨基己糖苷化合物,在糖链合成上具有应用的潜力。本文综述了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酶在β-N-乙酰氨基己糖苷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以促进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七、糖类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体内都有它,其中以存在于植物界最多,约占植物干重的80%。在植物体内构成植物根、茎、叶骨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植物种子或果实里的主要储存物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都是糖类。动物血液中细胞内  相似文献   

3.
昆虫体内分泌脱皮激素能引起细胞的染色体膨大,致使昆虫蜕皮;可是在植物体内也含有这种激素。目前已从约40种植物中分泌出蜕皮激素。云南露水草的蜕皮激素含量也很高。为什么在植物体内产生蜕皮激素呢?一般认为它有防治昆虫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对植物本身的生理活动起什么作用呢?有人认为它对植物的作用类似生长素。也有人  相似文献   

4.
昆虫蜕皮激素是一类对昆虫有生理活性的甾体化合物。它在昆虫体内和保幼激素协同作用,调节控制昆虫的变态发育。1954年 Butenandt 等首先从昆虫体中分离出蜕皮激素,但含量极微。1966年 Nakanishi 等从植物中发现它的存在,且含量比昆虫体内高得多。这个发现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5.
青霉菊粉酶的产生和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淀粉通过葡萄糖异构化生产高果糖糖浆,生产上受到原料的限制。果糖另一种来源是菊粉(Inulin)。菊粉是以β-2,1果糖苷键连接的一种多聚果糖,其末端含有一个蔗糖残基,它作为贮存性多糖大量存在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菊巨(chicoryintybus)、大丽花(Dahlia pinnata)等多种植物中,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利用。菊粉可通过化学法或酶法水解生成果糖。利用菊粉酶  相似文献   

6.
化学防卫是植物防止动物采食的方法之一。植物组织可能产生一些次生物质来防止动物的采食,这些物质可能是苦的、有毒的、有难闻气味或具有对抗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酚类化合物对生命有广泛的毒性,萜类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一样,以其难以忍受的味道和致毒作用对植食动物有很强的防护作用。单宁又叫鞣质或鞣酸,是一类分子量比较大的水溶性的多元酚类衍生物的总称。单宁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尤其在高等植物中更多,例如我们常吃的柿子中就富含单宁。单宁能使蛋白质变性,当动物摄食含单宁的植物时,单宁使动物唾液中的蛋白质沉淀,因此,动物会感觉到这…  相似文献   

7.
3.生物碱(alkaloids) 生物碱主要是指来源于植物的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它们大多是植物的次生物质,但最近也从几种动物中分离出了生物碱,如从瓢虫属(Coccinella)昆虫中得到的瓢虫素(coccinelline)就是一种生物碱。不同的生物碱对动物有不同的毒性和作用,因而,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利用它,当今人们对它的兴趣有增  相似文献   

8.
植物光活化毒素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海洋 《昆虫知识》1998,35(4):252-254
在大自然中,没有一种植物能逃脱昆虫的为害,但也没有一种昆虫可在所有植物上取食生存。很明显,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抵抗绝大多数植食性昆虫为害的机制,否则,它就会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而各种昆虫为求得生存,就得适应植物抵抗机制的各种变化[1]。1植物光活化霉素对植食性昆虫的防御Thomas[2]指出植物在受到植食性昆虫的进攻时,并不是束手无策,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已发展了多种方式予以回击,例如,当害虫变得味口越来越大时,植物就会发展毒素来毒杀它们;当害虫发展其解毒酶系时,植物也会发展其它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9.
木蔗糖也是一种人工甜味剂日本科学家以果糖和木糖为原料,生产出了木蔗糖甜味剂,而其甜度尚未精确测定。生产这种二糖需要利用β-呋喃果糖酶,此酶是由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cquentans)产生的。它不仅能使蔗糖水解成为游离葡萄糖和果糖,而且还能够使一个木糖单体转移到葡萄糖单体的位置上。这些科学家还利用尚未精确鉴定的一种曲霉(Aspergillus)水解酶,以半乳糖苷果糖以及果糖为原料,能够生产出一种三糖。  相似文献   

10.
镰刀菌毒素     
黄秀琴  吴晶琼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3):176-179
镰刀菌毒素黄秀琴,吴晶琼(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镰孢霉(Fusarium)也称镰刀菌,它所产生的镰刀菌毒素,不仅能使植物致病,而且还会污染食品和饲料,引起人及动物的中毒甚至死亡,但也有使有害昆虫致死,在生物防治上显示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1.
魏佳宁 《昆虫知识》2006,43(1):140-140
植物在植食性昆虫危害的压力下会释放出化合物,而寄生蜂却可以利用这些诱导出的植物挥发物定位寄主。植物叶表面受到创伤都会释放出最常见的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而植食性昆虫取食引诱的挥发物会因害虫和受害植物的不同而异。植物在受到害虫造成的创伤后会马上挥发出绿叶性化合物,而一些萜稀类化合物(terpenoids)只有在旧的创伤部位才会大量挥放。那么不同的寄生蜂可以识别这些化合物吗?  相似文献   

12.
茉莉酸在植物诱导防御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徐伟  严善春 《生态学报》2005,25(8):2074-2082
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与损伤相关的植物激素和信号分子,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外源应用能够激发防御植物基因的表达,诱导植物的化学防御,产生与机械损伤和昆虫取食相似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用茉莉酸类化合物处理植物可系统诱导蛋白酶抑制剂(PI)和多酚氧化酶(PPO),从而影响植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增加过氧化物酶、壳聚糖酶和脂氧合酶等防御蛋白的活性水平,导致生物碱和酚酸类次生物质的积累,增加并改变挥发性信号化合物的释放,甚至形成防御结构,如毛状体和树脂导管。经茉莉酸处理的植物提高了植食动物的死亡率,变得更加吸引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挥发性化合物——茉莉酸甲酯可以从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在细胞质中被酯酶水解为茉莉酸,实现长距离的信号传导和植物间的交流,诱导邻近植物产生诱导防御反应。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分别具有4种立体异构,其中具有活性的是顺式结构,但顺式结构不稳定,会差向异构化为反式结构。茉莉酸的代谢物(Z)-茉莉酮(cis-Jasmone)具电生理活性,在植物诱导防御中起作用,并且在防御信号的作用上不同于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  相似文献   

13.
在亚洲,低聚果糖的工业生产通常利用米曲霉或黑曲霉发酵蔗糖而来,而曲霉含有水解蔗糖和低聚果糖的蔗糖酶。因此要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必须抑制蔗糖酶的水解活性。本研究以工业生产低聚果糖的米曲霉菌株GX0015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蔗糖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U181219)。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蔗糖酶基因进行分析:该酶为5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膜外蛋白;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具有信号肽序列,糖苷酶32家族N端特征序列和糖苷酶32家族特征序列;并具有糖苷酶32家族酶活性中心的NDPNG、RDP和EC保守序列。米曲霉蔗糖酶与酵母菌的转化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最近。  相似文献   

14.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己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芽殖酵母(Pullularria Pullulans)果糖基转移酶,把蔗糖转化成为一种新的含果糖的多糖,然后进行产品的异构化水解,即产生一种高果糖浆。  相似文献   

16.
葫芦素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冰  张茂新  王玉赞 《生态学报》2010,30(3):780-793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葫芦科30多属100多种植物的特征化合物。葫芦素在植物体内作为异源化学信息素起到保护葫芦科植物免受众多植食性动物和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在葫芦科植物上取食的一些昆虫则利用葫芦素作为其寄主识别的信号物质。由于葫芦素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葫芦科植物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已被广泛研究。总结葫芦素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对高等动物、昆虫和病原体的防御作用的研究概况。并对这类植物次生物质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糖苷酶作为绿色温和的生物催化剂,能够水解包含糖苷、寡糖、多糖等在内的各种含糖化合物的糖苷键生成具有高生理和药理活性的衍生物,在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而工业应用的糖苷酶经常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催化,以提高反应效率并减少污染,但大多数糖苷酶属于中温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活性较低且损失较快,因此,提高糖苷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定向进化、理性设计和半理性设计等策略改造糖苷酶耐热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比较了不同策略之间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糖苷酶耐热性的改造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在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植物气味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引诱昆虫趋向寄主植物,刺激昆虫取食,引导昆虫选择产卵场所,进行传粉和防御昆虫等。有些植物则当受到食植性昆虫危害时会释出一些引诱害虫天敌的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是一些挥发性萜类混合物,天敌昆虫就以此来区分受害和未受害植株。尽管目前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比天然植物气味源更受重视,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昆虫信息化合物首次成功地使用于植物保护的却是天然植物气味源。在利用植物气味源作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近年来一种简单价廉的粘胶诱捕器已成为多种害虫的标准测报工具。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利用植物气味源的技术显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文中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植物,使植物能释放特定的驱避剂或其它控制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物质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双岐杆菌是革兰氏阳性、不产芽孢的厌氧菌,主要存在于人和一些动物的肠道中,具有阻止有害细菌滋生和感染的作用。双岐杆菌能选择性水解低聚果糖,而哺乳动物的消化酶不能水解低聚果糖。 微生物中的β—呋喃果糖苷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蔗糖酶,它能水解蔗糖但不水解菊糖;另一类为外菊糖酶(β-果糖苷酶),它不仅水解蔗糖也能水解菊糖,它们对蔗糖和菊糖的活性比相差甚大。有些青春双岐杆菌提取物水解1-蔗果三糖的速度比蔗糖和菊糖快,并能从1-蔗果三糖产生果糖和蔗糖。青春双岐杆菌G-1菌株的提取物对1-蔗果三糖的活性很高,当底物浓度各为5mM时,它对1-蔗果三  相似文献   

20.
a-糖苷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于糖,可以竞争性的与α-糖苷酶结合,减少寡糖水解成单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概述了天然产物来源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的应用、作用机制、来源植物、结构特点、生物活性,提取分离方法、及其主要活性成分DNJ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