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1982年春节后,当我听说考上了他的研究生(硕士)后和我的大学好友康炜一起去张老师的办公室报到。我当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可好了,高大,仪表堂堂的,很像一个电影明星,他的举止和谈吐也很令人感到亲切和不拘束。当时研究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张老师就让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所以我真是有幸地经常得到他在专业上的指导,受益非浅,而且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他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我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1982年春节后,当我听说考上了他的研究生(硕士)后和我的大学好友康炜一起去张老师的办公室报到。我当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可好了,高大,仪表堂堂的,很像一个电影明星,他的举止和谈吐也很令人感到亲切和不拘束。当时研究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张老师就让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所以我真是有幸地经常得到他在专业上的指导,受益非浅,而且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他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只老年的黑猩猩芙洛带了他一家到我们的营地来了。这个消息,是当我第二次从剑桥返回哥姆—斯特里姆的营地时打听到的。起初,我们这批新客的举止还似乎颇守规矩——他们大部分时间徘徊在营地四周浓密的灌木丛中,间或跑到那片开阔地取走几只香蕉。可是不久他们渐渐熟悉了这陌生的环境;当大卫和戈利亚夫在场时,老芙洛就更感觉自由了,并且久久地在我们帐篷前的草地上逗留。我还同以往一样,在山上来回观察着黑猩猩的活动。可是在那些日子,当猿猴成群地朝这片禁猎区的南、北沿线作长途迁移的时候,我却放弃了这个好机会,而心甘情愿地留在营地,期待着芙洛的光临。和我一起的还有顾克,他已经和国家地理协会谈妥,继续摄制这部记录黑猩猩行为的片子。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客人”,并且特别留意窥察着他们的行踪。  相似文献   

5.
忆裴老     
牟永抗 《化石》2005,(1):39-40
此生有幸两次和裴文中先生接触。第一次是 195 4年第三期考古训练班 ,大家都为这位中国考古界元老亲自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而自豪。当时他只是半百之年 ,学业上的造诣加上满头白发 ,大家都尊称他为裴老。裴老给我们上第一课就是旧石器时代考古 ,他讲了各地旧石器时代考古资料 ,也讲到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当他结束前二小时课程让同学提问时 ,由于一年前我曾参加杭州老和山遗址的发掘 ,在潜意识中自认为这是我要比别人学得好一些的基础 ,就举手问 :“杭州老和山发掘怎么样 ?”他随口大声地对大家讲 :“这不是考古发掘 ,这是捡东西 !”这句话让我…  相似文献   

6.
刘书润是在我们“绿家园志愿者”一月一次的记者沙龙上说的感谢沙尘暴,同时被他感谢的还有污染。当时,是我不知趣地向大家解释,刘先生说的感谢是带引号的。其实人家刘先生并不需要我的解释。 生态学与人情味 和刘书润相识是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0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一次会上。那天,当我知道坐的一车人不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就是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时,就把自己在制作广播  相似文献   

7.
徐科 《生理学报》2008,60(2):300-302
2007年11月4日,张香桐先生在自己的寓所里安静地与世长辞了,为其传奇般艰苦奋斗的科学人生画上了句号.当从电话中得知先生逝世的噩耗时,我并未感到十分意外,只是觉得先生走得稍仓促了一点,因为他的诞辰是11月27日,再有23天先生就满百岁了.  相似文献   

8.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许根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2-185
王应睐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研究所 ,远远地离去了。可是每当我走进生化大楼 ,我就听到他的稳重而又带着匆忙的脚步声 ,听到他那略带福建口音的呼唤声。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实。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我退出他的病房时 ,他两次召我回去 ,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 ,可是我两次回到他的身边 ,他却发不出声音。我递去铅笔 ,他那颤抖的手 ,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这成了我的终身遗憾。1 95 7年 ,我来到生理生化所。当时 ,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生化系 ,国外生物化学也大都是依附在生理系或化学系 ,…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仁教授是我的导师,于1992年不幸病故.先生逝世,我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 先生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十几年来,我受先生的教诲,终生难忘.他不仅教我如何做学问,而且教我如何做人. 1978年,当我报考徐仁教授的研究生时,大有自不量力之嫌,加之我以前与先生从不相识.初试完毕,先生阅卷后很高兴,并约我到他家里谈话.在书房里初次见面,先生十分和蔼  相似文献   

11.
盛祖嘉 《遗传》2008,30(11):1383-1384
我的学术生涯得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算起,那时我随浙江大学进行“文军长征”,从杭州出发,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最后定居在贵州湄潭。抗战8年期间,我听了谈家桢先生的遗传学课,在他的指导下做毕业论文,在较长时间里当他的助教,在他的指导下进行果蝇遗传学研究,并有机会遍读他的藏书如摩尔根的《基因论》、卡十布赞斯基的《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哥尔舒密特的《生理遗传学》等。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农历八月的一天,我在临床带教时诊疗完后,刚要休息,一位跟诊的男学生表情痛苦地跟我说:"老师,我能咨询一下您吗?"我说:"怎么了?"他说:"最近总是感觉腰痛,不能弯腰。"我让他趴在诊床上观察了一下他的腰背部,发现腰部色素不均匀,颜色明显地较其他地方深,摸了一下足底也很凉。我说:"您这是肾虚寒,足  相似文献   

13.
王明伟 《生命科学》2005,17(3):205-206
晚春初夏是剑桥最美丽的时季。每当傍晚来临,参树林立的希尔斯路在几许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幽静。希尔斯路,人称“诺贝尔大道”,乃是附近有多名剑桥诺贝尔奖获得者居住之故。在通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方向的人行道上,人们时常可以看见赛瑟(César Milstein,1927~2002)携带“随身听”,脚着运动鞋不紧不慢地以散步方式进行他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1990年,我离开剑桥前的居所位于赛瑟散步的必经之路,遇到他时偶尔也陪走一程。赛瑟也许是因为没有小孩的缘故,他见到我当时尚年幼的大女儿爱琳时,总是驻足与她玩耍逗笑,慈祥之态令我难以忘怀。在…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徐丰彦教授1993年元月22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了!享年90岁。当我收到徐丰彦教授治丧委员会讣告时,深为悲痛。因为徐教授是我学习生理学的启蒙老师。他曾于1932~1933年度应南京中央大学生物学系主任蔡堡教授之邀来校任讲  相似文献   

15.
我耳边似乎还响着带浓重黄岩口音的罗老问话:“听说你们科技大学生物系准备向全校开生物学大课是吗?’“是的,李昌同志来校时说过,我们系主任庄孝穗教授也提过,可是谁去上呢!?这门课不好上呀。’“我去上……”当罗老看见我那吃惊的表情时又加了一句“我能上的,暂时我还死不了。”他坚定地  相似文献   

16.
<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我第一次听到学术泰斗刘思职的名字时,他就象天边的一颗闪烁的星星,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末期,犹如吞噬万物的海啸潮水开始逐渐褪去,革故鼎新,百废待举。1978年我参加了刚刚恢复不久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前的准备阶段,我开始收集资料和查找选考学校。  相似文献   

17.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18.
简化教学     
当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找到第一份工作时,James Elser已经在实验室度过将近十年了;他对即将开始的教学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指导几轮研究生班级之后,他被要求去教一个非理科生组成的大班级,“希望我能挺过去。”他觉得这很有挑战性,而且并不很愉快,但起初没有担心太多,直到后来他拿到教学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反射接通机制的问题,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活动中的优势现象便被重视起来。优势现象这个名詞是从拉丁字Dominans译过来的。优势现象是神经中枢活动的一个一般原則,是被提出的。最初在1904年当他用感应电刺激支配前肢运动的狗大脑皮层部位时,他清楚地看到了前肢的运动,但是到后来发现当再刺激这个中枢时,所引起的不是前肢运动,而是后肢和尾巴的运动。加强了感应  相似文献   

20.
正"我没有特别的野心,非要到达这些原始的山峰不可。然而,当我在日落时的粉红色霞光中凝视着它们,当闪电起伏着划过天空,伸入山谷,落到地平线以下的行星大放光芒,我有时就想,这些山峰的未来征服者是否会想起我,沿着我的路线,找到我的营地。"这是著名的植物猎人金顿·沃德(Francis Kingdon Ward,1885~1958)在其考察日记《神秘的滇藏河流》中说过的一段话。1911~1950年,他在东喜马拉雅及其周边地区长期开展植物标本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