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东南部松属植物分布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国盛  薛纪如   《广西植物》1993,13(4):349-354
本文从云南东南部松属植物的种类入手,探讨了其生态特性及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各个方向分布而来的松属各种在此都趋向于其分布的边界,使得本区成为松属植物中不同区系成分分布的一个限制地域,并就产生这种特殊分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从松属植物分类上分析了国产松属性状状态及其组合的分布,继此又对我国各地区所产松属植物与西南地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云南东南部是我国松属植物发育较好和多样化的一个地区。此外,还分析了本区松属的特有种和替代种。并提出了大明松与黄山松的区别点属黄山松的变异范围之内,应予归并。  相似文献   

2.
松属针叶角质层内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者在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松属l7种2变种针叶角质层内表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针叶角质层内表面的角质颗粒突起与凹陷雕纹变化不甚明显,但胞间凸缘的特征差异较 为显著,如单维管束松亚属(白皮松组除外)为红松型,双维管束松亚属为油松型,而白皮松组 则为白皮松型。此一特征为松属的分类研究,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本文综合讨论了松属针叶的结构及角质层内、外表面结构特征,木材解剖,木材管胞内壁 的瘤层特征,树皮显微结构,以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等资料,作者认为:松属中两个亚属的划分是符合自然的,同时将原属单维管束松亚属中的白皮松组分出来,自成白皮松亚属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有10属,200多种。在大自然中,几乎走到哪里都能见到这一家族的成员。我们通常所说的松树,实际上是泛指松属(Pinus)内的某一个种,但如只从中文名称看,带“松”字的却又不一定是松属的成员。因此,弄清松科树种的分类地位,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松属──松科中的旺族松属有80多种,比松科内的其它属都大。该属植物的外表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常绿的针形叶。随不同的种,针叶可以是2针一束,也可以3或5针一束。为什么叫一束,这是由于针叶是至少2针同生于一个极短的短枝上,肉眼几乎看不清。这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松属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与生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松属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龙泉市范围内生长良好的松属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了自然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7个评价因子,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进而分析不同生态敏感性区域内松属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的差异性以及生长状况与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龙泉市范围内较高敏感性区域的面积占比最大,为82.54%;松属古树名木的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在不同生态敏感性等级上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松属古树名木的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与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评价因子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坡度>海拔>人口密度>用地类型>水系距离>坡向>NDVI。结论:生态敏感性对松属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开展松属古树名木保护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5.
松的生活史     
人们常说的松树,多是松属植物的泛称。松属(Pinus),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目、松科中的一个属,全世界约有90(或称70—1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常构成大面积森林。我国产22种,遍及全国各地,如华北的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白皮松(P.bumgeana Zucc.),东北的红松(P.koraiensis  相似文献   

6.
银杉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属(Cathaya Chun et Kuang)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松柏类特有属。本文描述银杉从原胚到成熟胚的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学资料来看,银杉的胚胎发育与松属最接近:原胚由4层细胞组成,每层有4个细胞;裂生多胚现象是普遍的,一个受精卵在胚柄伸长并形成2个胚管细胞时分别形成4个幼胚;后期胚胎发育和成熟胚的结构基本上与松属一致。银杉的莲座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看到莲座胚的形成,而松属的莲座层细胞往往分裂形成莲座胚,因此,银杉幼胚的数目一般较松属的为少。此外,银杉的胚细胞分裂较松属的稍晚。根据我们对银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与Erdtman研究花粉的结论是一致的,银杉与松属最接近。但与Яценко-Хмелевский和Будкевич根据银杉木材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同,他们认为银杉与云杉或黄杉接近。我们认为胚胎学的资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4,23(4):474-479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8.
松属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松属植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整个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到赤道以北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垂向上可分布于0—4,000米不同海拔高度。我国是松属植物重要分布中心区域之一,种类繁多,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是我国重要的建林树木。松属花粉因其产量大(一株花可有5,455,000—22,500,000粒花粉)特征明显,以及易于、被风和水流搬运而广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20-623
亚利桑那齿小蠹Ips leconte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松属等植物的危害性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亚利桑那齿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性特性等信息。并与亚利桑那齿小蠹的近似种进行了简要的鉴别比较。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对进一步研究亚利桑那齿小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地层中广泛分布的松柏类和菊科花粉进行初步分类,讨论各类型(属)的鉴定特征及生态意义.以气囊的有无、外壁结构和纹饰、气囊的形态和纹饰、本体与气囊过渡点的特征、帽与帽缘纹理等为鉴定要点,对杉型、柏科型、刺柏型、红豆杉型、落叶松属、铁杉属、罗汉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冷杉属、油杉属和松属(双束松型和单束松型)13个类型的松柏类植物花粉逐步分类.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和统计分析,讨论落叶松属、铁杉属、罗汉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冷杉属、油杉属和松属,特别是双束松型和单束松型花粉的生态环境指代意义.依据花粉的大小、外壁表面纹饰、外壁光切面中基柱层的结构和发育程度,初步拟将菊科花粉划分为6个类型,即菊苣-蒲公英型、紫菀型、春黄菊型、风毛菊型、蓝刺头型和蒿属,并通过对6个花粉类型植物母体生态环境的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讨论它们的生态环境指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_(18:2(9,12));都同时含有3种Δ~5的不饱和脂肪酸:C_(18:2(5,9)),C_(18:3(5,9,12))和C_(20:3(5,11,14))。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部地区松生斑痣盘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英任  侯成林 《真菌学报》1995,14(2):92-100
近年作者对我国北部12省松属植物上的斑痣盘菌目真菌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报道了3属15种,其中连合散斑壳是新种,斯塔雷散斑壳为中国新记录种,小环绵盘菌和华山松舟皮盘菌等其余种为国内已知种。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国内外新记录、国内地理新分布和生态飞性等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3.
 乔木根系的土壤加强作用是防护林稳定土壤和保护坡面的最有效的机械途径,其中侧根的牵引效应在林地的固土护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潜能与侧根的抗张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侧根抗张强度与其牵引效应的数学模型,对云南山地以云南松林和滇青冈林为代表的松属和青冈属乔木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冈属和松属乔木侧根的抗张强度分别在40一10MPa和30~5 MPa范围内,量值的高低随侧根直径的增加而降低。两种乔木的侧根在0~60cm的土壤深处有较高的分布密度,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它们的牵引效应,侧根使这一深度的根际土层的抗张强度提高了6.85~12.41 kPa。在各个土层,青冈属乔木固土护坡能力明显高于松属,说明松属侧根在浅层土体加固方面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松属一新变种,即武陵松Pinus massoniana Lamb.var.wulingen-sis C.J.Qi et Q.Z.Lin.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东北全新世乔木种类演化的区域差异及其迁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花粉等时线图和代表性剖面花焰资料,总结了东北全新世主要乔木在再现和发展的地区差异。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的栎属与松属的出现和发展分别比长白山地区推迟1--2千多上时间上的差别说明它们可能有从南向北的迁移过程。不同乔木种类迁移的速率也不一样。初步估计的几种乔木迁移速率为,栎250~590m/a,松属150-580m/a,胡桃属200-810m/a。这种差异可能主要与种子大小、河流和地形等因素有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松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东北松属一新种,即Pinus prokoraiensis Y.T.Zhao, J.M.Lu et A.G.Gu.sp.nov,。  相似文献   

18.
银杉的锯齿烯族成分与系统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我们从银杉树干中分得的一类特殊成分——锯齿烯族七个化合物 及其在松科各属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银杉属的系统位置。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r Kuang)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新 属(单种属)新种。银杉属自1958年被发表以来,分类学家和形态学家对该属在松科中 的系统位置一直颇感兴趣。根据形态结构特征,有些学者认为本属与松属、云杉属和黄杉 属接近,其系统位置可居于松属与云杉属或黄杉属之间。本文根据我们从银杉树干中 首次分离出来的已知锯齿烯族化合物,同松科各有关属进行比较,其结果与上述学者意见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南昌西山泥炭沼泽分布甚为广泛。是我国南方较为典型的泥炭沼泽之一。我们进行了三个钻孔的泥炭孢粉分析,找到种类众多的孢粉,孢粉组合中以松属(Pinus)和栲属(Castanopsis)花粉占优势,枫香属(Liquidambar〕、桤木属(Alnus)、柃木属(Eurya)、柳属(Salix)、冬青属(Ilex)、栎属(Quercus)、杨梅属(Myrica)、乌桕属(Sapium)、杉木属(Cunninghamia)等也有相当数量。草本花粉和孢子在组合中属于次要地位,草本花粉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为主,水生植物花粉也有一定的数量。孢子是以蕨属(Pteridium) 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占多数。孢粉组合反映常绿阔叶-常绿针叶和杂有少数阔叶落叶的混交林。洗药湖泥炭的孢粉分析,清楚地反映了全新世时期西山地区森林发展史具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栲属为主的森林,第二阶段以松属为主的森林,第三阶段以桤术属和松属为主的混交林,第四阶段混有栲属、栎属的松树混交林。从森林演替的历史看出,西山泥炭沼泽的形成开始于全新世的大西洋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国产松属(Pinus)23种4变种4变型的针叶,进行了横切面及表皮结构的比较观察与描述,并综合列成检索表,以便从针叶解剖结构上来鉴别松属各种。综合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在横切面上可以将松属气孔分为红松型(单维管束亚属型)及油松型(双维管束亚属型);而此等气孔的外形与其“连接细胞”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表皮上可以根据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的数目与形状,以及气孔间“连接细胞”两边有无石细胞存在,而可明显的区别松属的两个亚属。其他如皮下层的类型、树脂道的位置与数目、内皮层的性貭等,也可作为亚属内区分种的重要依据。另外,并讨论了白皮松针叶的解剖特征,认为此系反映出了松属二亚属之间的自然连系。细叶云南松针叶内维管束由两个合并为一个,可能是由于长期适应于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变化。广东松P.wangii Hu et Cheng var.kwangtungensis(Chun)Cheng et Y.W.Law应恢复为P.kwangtungensis Chun。而黄山松与台湾松的分合问题,则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