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蝰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蝰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蝰蟷。如“蝰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蝰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问世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修龄 《动物学杂志》2004,39(3):115-118
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中国鱼类学史纲要》的著者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其依据是卜辞(公元前l600~l046年)中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笔者以为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系后人伪托之书,书中提到范蠡与齐威王的谈话不可能发生,因为范蠡是在越灭吴后(公元前473年)退隐,而齐威王公元前356~320年在位,两人相差百年以上。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鳖),可是秦(公元前22l~206年)以前的古籍里只有大量的单音词“鳖”,没有双音词“神守”,“神守”可能在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才出现。由此可证《养鱼经》的成书约在汉代。此外,《陶朱公养鱼经》的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如果此书是范蠡自己所作,决不可能自称《陶朱公养鱼经》。最后,古今度量衡不同,《中国鱼类学史纲要》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属于疏忽。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蜘蛛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蜘蛛估计有三千余种,其中80%左右可见于农林草原生境之中。蜘蛛与人的关系,我们祖先早就有过评说,如二千年前的汉朝,即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民谚流传,认为蜘蛛群集是丰年的征兆;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除描述许多蜘蛛可以入中药治病外,并说“此虫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开展磁场疗法我们的祖国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 ,高度发展的黄河流域的古文化是举世瞩目的。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从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 15 0 0年 ,我国的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达一半以上。罗伯特·坦普尔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导下 ,1986年写成并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 ,简明和通俗地介绍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其实我国古代的发现和发明远远不止这些 ,不仅最早发明指南针 (磁针 ) ,用于测量和航海 ,而且最早炼磁石治病 ,开展磁场疗法 ,具有 4个“世界第一”。《史记》中记载 ,“齐王侍医…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石器时代早已知道养蚕,所以家蚕各种疾病的发现和记录亦以我国为最早。用低温催青方法制成家蚕的不越年种,而使一年内能养蚕七、八次,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早已创造的卓越方法。凡此,均是研究昆虫学历史的人所想知道的。现在先说蚕病。 蚕的白僵病记录最早,《神农本草经》有白僵蚕入药,列为中品说: “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皮干),令 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产泽”。神农虽是一个不可信的神话人,但其编写成书当不迟于战国时期。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定以为是扁鹊门人子仪所著,那就至少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五世纪已有蚕的白僵病记载了。约一千年后,陶弘景(452—530年)《本草经注》说: “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可见此病传染性很强,在南朝梁代为害甚烈。当时怎样治病,无可稽考。  相似文献   

7.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磁现象与应用磁最早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发现并应用磁铁。早在公元前2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医祖扁鹊就开始用磁石治疗。此后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公元五世纪的《名医别录》、唐代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历代的医家名著中都叙述了内服外敷磁石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总结出保健抗衰延年益寿的作用,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工作者研制成功人造磁体,并将人造磁体(磁场作用)与经络系统理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磁穴疗法”或称“腧穴磁疗”、“…  相似文献   

8.
陨石,又称石陨星,是落至地面的陨星残体。有的陨石由铁、镍金属组成,称铁陨石。有的几乎全由各种硅酸盐组成,称石陨石。有的是由铁、镍金属与各种硅酸盐矿物混合而成,为石铁陨石。历史记载我国古代文献中曾多次记载了陨石光临地球的现象。《竹书纪年统笺》中有公元前2133年的陨石雨的记载:“帝禹夏氏8年,两金夏邑”。《竹书纪年》又记:“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这次陨石雨是公元前1580年的事。《春秋左传》中记载了公元前644年(鲁僖公十六年,正月十五在宋地方落下了五块陨石。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详细记述了公元1064年在江苏宜兴县发生的一次铁陨石落地现象。书中记道:“治平元年,常州曰禺时(今常州市上午九至十一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熄,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  相似文献   

9.
柏肤小蠹生活史的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柏肤小蠹Phloeasinus aubei(Perris)又名侧柏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体形微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往往猖獗成灾。据《森林昆虫学》记载,小蠹一般为一年一代,并以成虫越冬。据我们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街心公园和新建路等地观察,柏肤小蠹一年至少有两次为害,一次是6月,另一次是8月。为了能够真正摸清其生活规律,笔者从1982年8月开始对柏肤小蠹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奇珍异宝。我国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有记载。《尔雅、释兽》中记述“似熊,小头瘪足,黑白驳,喜吃箭竹”。《说文》、《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记述。1869年被西方学者发现记述,才作为一个生物种编入动物分类学,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绪言 恙螨又称恙虫、红蜘蛛、小蜘蛛,在我国古代称为砂虱,属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真螨目,恙螨料。世界各地有各种不同的地方俗用名称。 恙虫病又名丛林性斑疹伤寒、热带斑疹伤寒。我国古代称之为砂虱毒或砂虱热。日本称为洪水热、河流热、秋坪热。我国前清时代在广州地区称之为“斑”、“元宝热”、“瓜子疮”等。 最早发现和记载本虫和本病关系的是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12.
“白昼鸟”     
《生命世界》2008,(9):110-110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雌蜘蛛喜欢和长得像它的“初恋情人”的雄蜘蛛交配。初恋对于蜘蛛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它们在青春期爱恋上一只蜘蛛,到成年以后,它们更愿意与它们记忆中“梦中情人”交配。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立荣  任玉翠 《昆虫知识》1999,36(4):251-253
蚂蚁自古就是人类的美食,据唐党先生等考证,我国食蚁的最早文献记载为《周礼·天宫·鳖人》(公元前240年前),当时周朝宫庭曾用(蚁幼虫)作醢(酱)供祭祭及天子馈食,并认为蚁子酱作为秦代以前帝王食品是可以确信的,唐、宋、明、清食蚁的史实在古籍中亦多有文字记载。蚂蚁人药的最早记载为唐朝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也将蚂蚁作为中药收录,赵学敏认为蚁幼虫有“催乳汁、泽颜色”等功效,可合“壮药(即滋补药)”[1]。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蚂蚁作为功能性食品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籍中记载六芝的初步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之已久的一类珍贵的药用真菌,俗称瑞草,又名灵芝草。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代《列子》一书中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例如西汉继司马迁而起的大博学家刘向的《别录》一书就有许多有关灵芝的记载。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一书对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枣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将大枣用于医药的国家。早在三世纪的《名医别录》里,就有关于大枣药用的记载。《别录》记有,大枣有“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瓣”之功效。到了六世纪,《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说它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公元七世纪,《日华子本草》记载它“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治虚劳损”。以后,明朝的《药品化义》记载大枣有“养血补肝”之功。《本草再新》述,大枣能“补中  相似文献   

16.
螲蟷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蜘蛛之一.<尔雅>(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的<释虫>,就有关于螲蟷的记载.作为药用动物,古代文献中也多次涉及螲蟷.如"螲蟷者音窒当,尔雅作跌蜴,音迭当,今转为颠当虫","螲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窝,穴上有盖覆穴口"(唐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跌蜴既尔雅土蜘蛛也,土中有网,,(明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具体药效方面,李时珍认为螲蟷"主一切疔肿,附骨疽蚀等疮,宿肉赘瘤,烧为末,和腊月猪脂敷之,亦可同诸药为膏,主疔肿出根".  相似文献   

17.
作者着重对药、食用植物磨芋的古代佚名进行了考证.认为磨芋在古代亦如在今天一样有多种称谓。我国先秦古籍《尔雅》所记录的“(艹月句)”和“艼荧”是现今所知磨芋最早的中国名称。大约自汉末以后,先后又有“英药”、“英(?)”、“英蒻、“芳蒻、“蒻”、蒻豆”、“鬼艼”、“斑杖”等十多种名称。文章对这些名称以及它们的各种异体字进行了考证,对现在仍在使用的“蒟蒻”、“蒻头”、“鬼芋”等名称的起源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蚯蚓外传     
邢湘臣 《化石》1992,(3):18-19
蚯蚓,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释:“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娄妇丘,故名蚯蚓”。其实,蚯蚓曾有多种称谓。《尔雅》称“螵蚓”、“(?)蚕”;《吴氏草本经》呼“附蚓”。如今江西九江一带叫“(?)子”;浙江宁波称“呼啰”;江苏宜兴、扬州一带叫“塞蟪”;上海人通称“地龙”、“曲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以为蚯蚓会变成其他动物。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蚯蚓能“蜕变成鳗、鳝”。我国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续明道杂志》:“黄州有小蛇……乃老蚯蚓所化”。美国至今还有人相信蚯蚓能变成萤火虫。这实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9.
古莲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1999年第11期第2页)  莲在我国古籍文献记载中,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1000多年的《诗经·郑风》中记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可见在当时我国大地上有水泽的地方,已有莲的生长。我国古籍中关于“莲”的记载很多,莲在我国出土文物中,至少已有7000年历史。4.2 古莲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结构研究 莲是一种古老的双子叶植物,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性状,主要反映在它的形态特征上。它的2枚基部合生的子叶,2片先出叶(幼叶)互生,二歧分枝式叶脉;实生苗“之”字…  相似文献   

20.
《昆虫知识》2009,(1):144-144
最近,英《新科学家》评出2008年十大奇异动物,下文摘选其中2篇共读者欣赏。1脆弱的蜘蛛蜘蛛有一个极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恨不得一脚把它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可怕的外表有关。但大家都说它有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除非你对蜘蛛毒液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