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北京市延庆县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就诊及追踪情况,为进一步推进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延庆县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延庆县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患者主动就诊到位率为90.18%,追踪到位率为67.35%。在主动就诊到位的450例病人中,106人(23.56%)诊断为非结核,被诊断为初治痰涂片阳性、复治痰涂片阳性和初治痰涂片阴性患者分别占主动就诊到位病人的56.67%、1.78%和18.00%。结论:非结防机构是肺结核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场所,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针对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主动就诊率和追踪到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共抽取某医学院1380名本、专科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35.93±6.98),总体知晓率为71.5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P=0.000),本科生高于专科生(P〈0.000),外省生源高于本省生源(P=0.001),年级越高得分有增高的趋势(P=0.000)。40.8%的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到恐惧;80.0%的海医学生愿意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并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及进行应急演练;仅有17.2%的学生曾和家人讨论过如何应对灾害事件,91.5%的学生从未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结论: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部分学生尚未建立正向的认知态度和健康的行为方式,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突发事件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对性健康知识认知。方法:随机选取我校的男女大学生各100名,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知晓性健康知识的途径不同,最常是通过网络查询。男女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具有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性健康知识储备不完善。结论:加强医学生性健康教育,完善获取健康性知识的途径,不同性别的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医疗形势下军队院校医学生与非军队院校医学生就业观的区别。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3名军队院校(第四军医大学)和432名非军队院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及延安大学医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军队院校和非军队院校医学生基本情况及填报医学专业动机的初衷大致相同(P0.05);但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不同(P0.01),军队院校就业压力小,非军队院校认为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受军队特殊环境的影响,他们毕业后工作选择及去向也不相同(P0.01);但对就业都保持乐观态度(P0.05)。结论:无论是军队院校医学生还是非军队院校医学生,就业观均受到当前医疗环境及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军队的特殊环境使得军队院校医学生就业观区别于非军队院校医学生,但总体来说医学生对医疗环境保持乐观态度,愿意投身到医疗工作中去。面对目前的就业压力,学校和相关教学医院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应开设法律、道德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在校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医学生开展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及护理专业在校学生1 050人,通过测量体重、身高,计算BMI值,并同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在理想的膳食模式中,每周应进食鱼虾蛋类及牛奶在4次以上的知晓率最低,低于20%;认为一日三餐应规律进食、食物选择应按营养价值选择不足20%;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是不快速进餐。运动知识知晓率不足15%,运动态度良好,9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进行体育锻炼,但运动行为较差,能每周坚持3次30min以上有氧运动的学生不足5%。医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明显的性别、民族和生源差异。结论:医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应利用自身教学环境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校大学生营养标签教育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某2所高校自愿参加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的学生,在开展营养标签教育前后,进行营养标签KAP问卷调查。结果:营养标签教育后,大学生对14项营养标签知识认知有了明显提高;对6项营养标签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对9项营养标签行为有了明显的规范;与教育前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高校采取营养标签教育与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营养标签教育效果明显,建议有条件的高校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期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黔北地区3所高校393名大学生,对他们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医学院校学生优于普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营养知识,并且很积极的想去听营养类的讲座。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不科学。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非医学生,提高其营养知识与健康意识、促进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年轻人群体较为密集的场所,人员的流动性频繁(高),而结核病具有传染性强和病程长等特点,是高校传染病疫病的重要防控项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校园的结核病流行特征,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疫情监控、预防和治疗策略和方案,我们以广西大学2013~2016年期间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生入学体检病例、毕业生毕业体检病例、校医院门诊诊疗病例、广西南宁市西乡塘疾控中心反馈追踪病例及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6年在校大学生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32.27/10万、49.06/10万、61.15/10万、111.57/10万,4年累计的平均发病率63.51/10万,结核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使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9,p0.01);109例患者中男生多于女生,21~24岁患者占70.64%,平均年龄21.44岁,其中,通过体检筛查出的无症状病例占49.55%,因症就诊病例占50.45%,休学率为23.85%。在与55例患者的密切接触的1 717个大学生中,筛查出结核患者5例,筛出率292.21/10万。我们的研究初步发现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无症状结核病例发生,这部分患者是潜在的结核病传染源,推测这可能是引起广西大学校园大学生结核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认为主动筛查发现无症状结核病患者是控制高校结核病传染源和降低在校大学生结核发病率重要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全面了解大连市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和特点,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度初治、复治涂阳病例,对成功分离的448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9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耐药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离的448株菌株总体耐药率为26.8%,初治耐药率22.2%,获得性耐药率37.2%,耐多药率为6.9%,初始耐多药率5.5%,获得性耐多药率10.2%。结论 大连市结核病耐药发生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超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实习的112名医学院学生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学生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施教学,观察组则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实施综合教学,在每学期末,统计并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以及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项目分值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超声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还可改善其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效果较好,临床超声教学可考虑将此种教学方式进行广泛推广,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及自主应用抗菌药物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抗菌药物认知和使用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抗菌药物认知较以前有提高,但仍存在误区。结论对抗菌药物应用认知水平的缺乏和不适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在低年级医学生中依然存在,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仍是当前之必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研究结果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研究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钩虫病防治效果。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海南、安徽、江西、广西四个示范区,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年龄超过3周岁居民采用1粪3检法对钩虫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实施不同的药物驱虫方案。结果:2013年海南、安徽、江西、广西四区感染率14.5%、1.3%、4.0%、4.2%,相比于2010年显著下降,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积极采用"控制传染源、健康教育"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治疗、控制、预防钩虫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蓝丽智 《蛇志》2012,(4):382-383
目的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编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认知水平、行为方式达标率分别为86.7%、76.7%、66.67%,对照组分别为53.3%、36.7%、33.3%,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率比较,观察组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护理模式,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酶联斑点实验(T-SPOT)、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test,TST)以及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在矽肺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silicosi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7日至2016年5月20日确诊为矽肺结核感染患者41例、非矽肺结核患者90例、健康体检学生对照组40例,对三组人群经以上免疫学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T-SPOT阳性率分别为73.17%、93.33%、15%,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TST阳性率分别为58.54%、88.89%、32.5%,非矽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及矽肺结核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矽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58%、42.22%、52.5%,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三种检测方法在矽肺结核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3.17%、58.54%、3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SPOT及TST的敏感性均高于结核抗体方法(P0.05);特异性分别为85%、67.5%、47.5%,其中T-SPOT的特异性高于结核抗体方法(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64.86%、4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6%、61.36%、42.22%,三种方法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T-SPOT在I、II、III期矽肺结核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94.12%、100%,I期与II期或III期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期与III期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POT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矽肺结核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居民患高血压病现状、居民对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高血压的诱因、高血压并发症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测量120位居民血压情况,并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的方法,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血压值在高血压患病值45.83%,其中,已知晓患有高血压的占有25.00%,由于调查的人群年龄段和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治疗也不同。结论:本地区部分居民高血压偏高,并且对高血压防治的认知程度较低,为增进居民对高血压的了解需普及增强居民的保健意识,教会他们做好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WP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本院2008级检验医学专业66名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后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测试,同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实验组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学生测试成绩的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WPBL教学法感兴趣,认为WPBL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结果看,W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合八年制医学生教育特点的临床诊断见习教学模式,提高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法:根据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分时段讲解式授课、以典型病例为核心的CBL教学法及临床实践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结果: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适合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见习教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7月间我院1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VD组55例和非VD组45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浆hs-CRP和Hcy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MMSE)对VD组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分析其与血浆hs-CRP和Hcy的相关性。结果:血浆Hcy与hs-CR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D组、非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D组显著高于非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逐渐降低,血浆hs-CRP与Hcy水平则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和血浆hs-CRP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0.672,-0.703,P0.05)。结论:血浆hs-CRP与Hcy水平与VD患者的认知功能负相关,临床加强对两指标的检测对VD的诊断及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诊断临界值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患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脑血管功能性认知缺陷患者分为非痴呆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53例、认知功能正常(NCI)组47例和血管性痴呆(VaD)组26例,分别予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MoCA进行认知能力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将认知功能障碍MoCA临界值26分定义认知功能障碍时,VCIND组MoCA评分结果显示敏感度86.8%、准确度94.3%;VaD组敏感度100.0%、准确度88.5%与MMSE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oCA在VCI筛查评估中的诊断效果极佳,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度和信度,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