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在早期老年乳腺癌诊断中区别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比较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与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的辅助诊断中的诊断确诊率,分析其区别与价值。结果:(1)乳腺X线摄影比超声对钙化更敏感,而超声比乳腺X线摄影对肿物检出率更高。(2)对于直径在0.5-2.0 cm之间的小肿瘤,超声检出率比乳腺X线摄影高;而对于肉眼及查体可扪及的乳腺大肿物(直径2.0 cm),二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乳腺X线摄影+超声对乳腺癌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两种方法在老年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中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增加诊断准确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合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 2例;DIN1B 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X线检查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35例经乳腺X线摄影和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X线摄影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病理诊断72例良性肿瘤而X线误诊为恶性7例(误诊率9.72%);63例恶性肿瘤而X线误诊为良性5例(漏诊率7.93%)。结论:乳腺X线误诊与乳腺致密程度、患者年龄以及肿瘤形态相关。掌握拍片技术减少技术性误差,提高影像质量,诊断时仔细阅片并熟知各类型乳腺疾病的特征性X影像表象,并与临床相结合,增强责任心,可减少乳腺X线检查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钼靶摄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直径<1cm较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X线钼靶摄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7%和80.01%,对>40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和75.9%.检出率X线钼靶摄影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钼靶X线撮片和超声都是乳腺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乳腺钼靶摄片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更高,尤其适合于对40岁以上女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分型(Ⅰ型(脂肪型)、Ⅱ型(致密型)、Ⅲ型(中间型)、Ⅳ型(导管型))、不同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kV、mAs)、平均腺体剂量(mGy)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MMOMAT Novation DR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2 000例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乳腺片,分析7 840幅Ⅰ级乳腺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的曝光条件、平均腺体剂量,以研究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致密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大,Ⅳ型(导管型)次之,Ⅲ型(中间型)再次之,Ⅰ型(脂肪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最小。无论何种乳腺分型,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随之增加。结论:乳腺分型及乳腺厚度与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关系密切,乳腺腺体组织越致密、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及平均腺体剂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X 线摄影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全数字X 线摄影联合MRI 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 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10 月至2012 年5月在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前均行数字X线及动态增强MR 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全数字化X 线摄片 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69.0%(29/42),动态增强MR 检查为95.2%(40/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 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6%(41/42)。结论:动态增强MR 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全数字X线摄影,但后 者对微小钙化显示较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尤其对多腺体型和致密型乳腺的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是减少空怀,提高繁殖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牛奶产量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妊娠诊断的关键取决于“早”与“准”,过去,虽然对奶牛的妊娠诊断法有过许多报道(Sulisbury1978,Bone1979),但是,在“早”与“准”上均不能符合生产的需要。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直肠诊断法,既费时费力,又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故仍然不够理想。奶孕酮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先进的奶牛早孕诊断法。Robertson等(1971)、Shemesh等(1973)的实验证明,奶牛从配种后19日起,如已孕,血浆孕酮浓度将继续保持高水平,如未孕,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女工常见妇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3名已婚女工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乳腺B超等项目的检查.结果:参检妇女的妇女病总患病率达到86.52%,查出15种常见妇科疾病.其中前4位是:乳腺增生(62.17%)、阴道炎(44.68%)、宫颈糜烂(40.66%)和子宫肌瘤(11.82%),另检出乳腺癌1例,畸胎瘤1例,宫颈非典型磷状细胞1例.结论:妇科病的发病率高,常见妇科病种类多,定期妇科普查可早期发现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并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琳  唐志全  畅亦杰  韩英 《生物磁学》2011,(11):2128-2131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结争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乳腺平板数字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IN中,普通导管上皮增生(UDH)17例,DIN1A2例;DIN1B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IN1C--DIN3)12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与MRI相结合诊断乳腺增生1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1例,3例未能明确诊断。结论:平板数字X线乳腺摄影及磁共振成像综合诊断,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旱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吖啶橙为细胞DNA荧光探针,用阿达玛(Hadamard)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和显微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4例乳腺肿瘤的细胞DNA含量(倍性),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分析结果均与病理学诊断结论相吻合.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定量分析仪器,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可与显微荧光光度计相媲美,而且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还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信噪比高、具有同时分析多个细胞和同步扣除背景信号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多普勒在男性乳腺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疑似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63例,应用彩色高频超声对63例(77只)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与临床走访或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增生60例(74只),疑为男性乳腺癌2例,疑为增生伴炎性改变1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男性乳腺增生63例(77只).彩色高频超声多普勒在诊断男性乳腺增生上与临床金标准相比,符合率为96.1%.结论:彩色高频超声诊断男性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准确、无创、简便的方法,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病理证实的26个乳腺原位癌病灶和45个乳腺良性病灶,术前均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和SWE检查。比较两组病灶的弹性模量值差异,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原位癌病灶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与脂肪组织弹性比值分别为86.6±26.7 kpa、56.6±21.4kpa、31.3±15.7 kpa、6.7±1.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灶(P0.05)。SW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8.89%、90.14%、82.76%、95.23%,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成像(P0.05)。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及与脂肪组织弹性比值评价乳腺原位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0.876、0.818、0.956。结论:乳腺原位癌病灶的弹性模量值高于良性病灶,SWE对早期发现乳腺原位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X 线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图象诊断技术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 X 线以来,首先用于医学领域的技术手段是摄影(拍片)和荧光透视。后来,造影剂的出现,使 X 线的应用范围扩展到那些自然对比度较差的组织系统(如胃肠道、支气管、血管以及脑室等),成为传统 X 线诊断技术的基本方法,也是世界上最早普及的非创伤性内脏检测手段。但自原子能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核医学的蓬勃兴起和各种同位  相似文献   

14.
刘琳  张艺军  孙槟 《生物磁学》2009,(20):3927-392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乳腺癌中,单发病灶83例,多发病灶13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摄影单独诊断乳腺癌80例,诊断符合率83.33%,采用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87例,诊断符合率90.63%。结论:乳腺X线与超声相结合,诊断乳腺癌95例,诊断符合率99.06%,此二种检查综合诊断,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全数字X线摄影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全数字X线摄影联合MRI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数字X线及动态增强MR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全数字化X线摄片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69.0%(29/42),动态增强MR检查为95.2%(40/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7.6%(41/42)。结论:动态增强MR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全数字X线摄影,但后者对微小钙化显示较好,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尤其对多腺体型和致密型乳腺的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内不可触及病灶(NPBL)的定位活检技术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彩超发现的4459个和钼靶发现的25个NPBL分别行麦默通旋切和钩丝定位活检,确定病灶的病理类型。结果:4459个NPBL中3196个病灶为乳腺腺病或伴纤维腺瘤样结节(71.7%),1198个为纤维腺瘤(26.9%),11个为分叶状肿瘤(0.2%),17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0.4%),9个为乳腺导管原位癌,5个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3个为浸润性癌(恶性占0.8%)。25个钼靶发现的NPBL中乳腺腺病13例(52%),导管原位癌7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例,浸润性癌3例(恶性占48%)。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和钼靶引导下钩丝定位切除可以对NPBL做出定性诊断,具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定位精准等特点,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蕊  高岩  王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5):4892-4895
目的:探讨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5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女性)进行双侧乳腺探查,并采用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进行评价。选取患者BI-RADS 3类、4类、5类的94枚病灶进行研究,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来探讨其关系。结果:在94个病灶中BI-RADS诊断为3类32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30枚(93.75%),恶性2枚(6.25%);BI-RADS诊断为4类的36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24枚(66.67%),恶性12枚(33.33%);BI-RADS诊断为5类的26枚,病理学结果证明良性2枚(7.69%),恶性24枚(92.31%)。结论: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可用来对各级病灶进行描述、评估,有利于提高乳腺病变影像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病变信息,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措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临床隐匿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扪诊阴性,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2例。全部病例均使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结果:12例病例发现病灶12个,其中单纯钙化7例,微结节或结构紊乱伴微钙化3例,微结节伴毛刺1例,局部结构紊乱1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清晰显示乳房各个层次结构,尤其发现恶性钙化敏感性高,对发现临床隐匿型乳腺癌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比较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0例新鲜乳腺标本,将其制成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切片,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乳腺肿瘤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7例,占57.71%,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诊断居多;经石蜡切片诊断乳腺恶性肿瘤203例,占42.29%,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279例,占58.13%;恶性肿瘤195例,占40.62%;延迟诊断6例,占1.25%。以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冰冻切片诊断乳腺良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8.56%(273/277),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5.07%(193/203),假阳性率为0.72%(2/277),假阴性率为2.96%(6/203),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值为0.965(P0.05)。结论: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乳腺肿瘤的符合率较高,可作为术中快速病理检测的手段,但该种切片方式存在少量延迟诊断,多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关,故术中应注重制片过程,提高冰冻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乳腺DCIS患者52例(58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MRI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MRI及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8个病灶中,乳腺MRI共检查出阳性54例,阴性4例,其中误诊或漏诊4例;乳腺X线共检查出阳性49例,阴性9例,其中误诊或漏诊11例。乳腺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腺MRI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分别高于乳腺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检查对DCIS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亦存在少数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