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下丘脑室旁核的小细胞性神经元末梢有加压素(VP),这些神经元又可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已发现,VP和CRF存在于同一正中隆起外区纤维的神经分泌细胞颗粒中。但是,平行测定垂体门脉中的 VP 和 CRF 显示,VP 的浓度变化与 CRF 的浓度变化不相关,说明它们可能来源于不同部位。Holmes 等最近提出,VP 可能来源于正中隆起的两个区,其中一个区是正中隆起的外区,它可同时释  相似文献   

2.
垂体后叶激素对腺垂体某些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门脉是神经垂体与腺垂体联系的桥梁。腺垂体存在加压素(VP)受体。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的部分轴突终止在正中隆起,其末梢释放VP和后叶垂体肽类入垂体长门脉中。垂体门脉中含有高浓度的VP和催产素(OT)。VP可促进ACTH释放,OT能刺激CRF活性,间接影响ACTH释放。OT直接作用于腺垂体,特异地促进PRL释放,并具有剂量相关关系。VP对腺垂体也有直接作用,提高血浆PRL浓度。VP可提高假孕或孕酮处理的动物中垂体LH的含量,使LH更易释放。内源性OT参与抑制LHRH释放。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神经激素与神经递质有什么不同? 答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细胞之间的化学信息分子。神经激素是神经分泌细胞的核周体产生的活性物质,沿着轴突输送至球状末梢,然后释放到血液中再作用于其靶细胞。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在二个神经元隔开的小间隙(突触)中扩散,或在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间扩散。二者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可强烈刺激在体垂体前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最近,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垂体柄和垂体后部存在CRF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还有实验表明,CRF也影响垂体中叶肽类物质的释放。这些结果提示:CRF可能对垂体后部及中间部均起一定的作用。Saavedra等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完全切断垂体柄对大鼠垂体中间部及后部CRF样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大鼠垂体中叶及后叶的CRF含量分别为591±78和487±34ng/mg蛋白,而切断垂体  相似文献   

5.
哺乳和应激等刺激既能促进催产素释放,又可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提示这些神经内分泌反应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已知产生并释放催产素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元均位于下丘脑,其末梢终止于正中隆起的外侧带。Gambacciani 等推测,催产素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进而抑制黄体生成素分泌,为此,他们采用了离体脑组织孵化技术,检验了催产素对内侧基底部下丘脑或正中隆起释放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影响。实验用雄性大鼠,断头后取其正中隆起或内侧基底部下丘脑(包括弓状核、腹内侧核和ME),在通氧、  相似文献   

6.
继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之后,1983年Rivier 等提出了大鼠CRF。应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CRF 有广泛的分布。最近美国Yasuda 等的实验表明,大鼠下丘脑外的CRF 不是来源于下丘脑,同时也和下丘脑CRF 有不同的分子型式。手术损毁整个下丘脑后8天,大脑皮层枕叶、额叶和颞叶(0.2~0.4ng/mg)、小脑(0.25ng/mg)和脊  相似文献   

7.
在67只清醒麻痹的雄性大鼠身上,记录了157个弓状核(ARC)的单位放电。实验分四组:(1)正常对照组;(2)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BH)前去传入组;(3)MBH后去传入组;(4)内侧前脑束(MFB)损毁组。正常对照组ARC 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为2.03±0.3Hz(n=60),MBH前、后去传入组,ARC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说明从MBH前、后侧传入ARC的纤维对ARC单位有紧张性的兴奋作用。 在正常对照组,大多数ARC单位都能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起反应;但在MBH前去传入组,大多数ARC单位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不起反应。说明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信息是从MBHM侧的神经通路传入ARC的。 在MFB损毁组,ARC单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持续时间(2206.9±305.9ms,n=13)比正常对照组(1300.0±190.4ms,n=24)显著延长(P<0.05),说明MFB对ARC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有抑制性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鼠脊髓内存在抑制性含锌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中是否含有抑制性的含锌神经元。方法应用锌金属自显影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研究游离锌离子、锌转运蛋白(zinc transporter 3,ZnT3)与(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te,GAD)在小鼠脊髓内的共存情况。结果小鼠脊髓内至少有三种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其中大多数为GAD阳性即γ-氨基丁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另外两种分别为GAD阴性含扁圆形小泡的甘氨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和含圆形清亮小泡的兴奋性谷氨酸能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结论在哺乳动物脊髓内存在大量的抑制性含锌神经元。锌离子从抑制性含锌神经元轴突终末释放到突触间隙内,作为神经调质作用于突触后的GABA受体或甘氨酸受体,参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H),在同侧中脑中央灰质(CG)内寻找逆行及顺行反应单位,然后观察它们对躯体感觉刺激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G 及邻近网状结构内有10%(32/318)的单位呈逆行反应。逆行传导速度平均为0.37±0.24m/s(均数±标准差);推测这种CG→PVH 投射纤维属于细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这些单位分布于 CG 的腹外侧及背外侧亚核。50%(14/28)的逆行单位对坐骨(胫)神经的强电刺激和夹尾等损伤性刺激起反应,但对触毛或低强度的神经干刺激无明显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特别是损伤性信息传入 PVH 时,CG 是其中枢驿站之一。电刺激 PVH 还能顺行激活7.55(24/318)、抑制0.7%(2/318)的 CG 单位。有69%(18/26)的顺行反应单位对外周躯体神经强电刺激及夹尾起反应。提示 PVH 可能通过影响 CG神经元的活动而参与中枢痛觉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控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合成等方法对大鼠脑内不同分区的70个神经核团中CRF 含量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CRF 细胞不仅分布在下丘脑许多神经核团内,而且还分布在其它不同脑区。下丘脑正中隆起外层细胞的CRF 含量最高(39.27±9.50 ng/mg 蛋白),正中隆起内层细胞和垂体柄的含量也相当多。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可见CRF 染色的神经纤维末梢中有  相似文献   

11.
Bcl2可促进离断的神经轴突再生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大多数神经元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即丧失再生其离断的轴突的能力,这既与神经元本身的状态有关,也与神经元外环境有关。研究表明,神经元特定的基因表达程序控制着神经轴突的再生能力。例如,体外实验表明,胚胎...  相似文献   

12.
Cdk4/cyclin D1通路异常参与C型Niemann-Pic病小鼠神经元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alb/cnihnpc-1小鼠模型为对象,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来研究cdk4/cyclin D1/Rb2通路的激活与神经元神经丝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神经元变性的相互关系,探讨C型Niemann-Pick病(NPC)病理性球状神经轴突形成的机制。实验表明,cdk4/cyclin D1在该小鼠模型脑白质球状神经轴突中异常聚集,其下游因子Rb2/p130呈现过度磷酸化并分布在上述病理性结构中。它们的分布随鼠龄增加而逐渐从脑干扩大到其他脑白质区域。球状神经轴突的主要成分之一为过度磷酸化神经丝蛋白,它与cdk4的分布在时空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cdk4/cyclin D1/Rb2通路激活参与NPC神经元球状神经轴突形成,并与神经丝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关系密切。该通路可作为干预神经元变性的一个新的靶点来挽救病损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在猫孤束核(NTS)中有许多吸神经元而只有极少呼神经元。这个事实加上其它一些证据,使有些作者认为呼吸节律发生的交互抑制模型是不适当的。但细胞内记录的工作表明在呼和吸神经元均有交替出现的超极化和去极化,说明交互抑制确实存在。另一些人在 NTS 之外的 B(?)tzinger 复合体找到一群呼神经元,其轴突伸至 NTS 的吸神经元区。但 NTS 只投射到闩部后的腹外侧区另一群呼神  相似文献   

14.
杜继曾  尤治秉 《兽类学报》1992,12(3):223-229
高原鼠兔已被我们选定为研究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模型动物。我们过去的研究从器官水平乃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均已证明该动物对高原低氧是不敏感的,属于高原低氧完全适应型动物。在研究下丘脑神经肽对高原低氧神经内分泌系的调控作用时,我们用大 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的抗原、抗体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高原鼠免下丘脑CRF水平,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其灵敏度范围为3—200微微克/管,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69%和7.24%。高原鼠兔下丘脑正中隆起处(Median eminence,ME)的提取物等的稀释液显示出与合成的大鼠CRF及其抗体间放射免疫反应的标准曲线,有很好的平行关系。高原鼠兔和大鼠ME处CRF的水平用此法测定分别为10.13±3.05和17.22±3.88微微克/毫克蛋白。大鼠ME处CRF水平随模拟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高原鼠兔不变化。随着肾上腺双侧切除,下丘脑ME之CRF下降,血浆皮质酮水平急剧下降,本结果提示,高原鼠兔的下丘脑确实含有与大鼠相类似结构与组成的CRF。此测定方法的确立,为研究高原鼠兔低氧神经内分泌适应机理,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肾上腺摘除新生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神经元对急性低氧的应答.方法:在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低氧,用放免法测定AVP和CRP含量.结果:新生大鼠暴露于急性低氧环境下(模拟5 000 m和7 000 m海拔高度,24 h),其下丘脑CRP在3 d和7 d龄大鼠中无明显变化,但14d、21 d和28 d时低于对照;下丘脑AVP在3 d大鼠中亦无变化,但14 d时低于对照,7 d、21 d及28 d时高于对照.两者对低氧的应答模式随日龄而变化.摘除肾上腺后,14 d、21 d及28 d大鼠下丘脑CRF和AVP含量均显著低于同龄完整大鼠,此时暴露于急性低氧环境下,CRF和AVP无进一步的变化.结论:摘除肾上腺抑制下丘脑CRF和AVP的发育,影响它们对低氧应激的正常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对雌雄新生大鼠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枢部位肽能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低氧,用放免法测定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含量.结果:无论是在2 300 m对照海拔,还是在5 000 m模拟海拔,雌雄生后大鼠具相同的发育模式.低氧下发育至21 d时,C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相反,21 d及28 d时,低氧组AVP水平高于对照.结论:下丘脑CRF和AVP神经元间不同的发育模式可能与它们的功能及发育阶段特性相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以玻璃微电极记录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当用双极电极刺激CG和LM时,观察PVH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其中,刺激CG时,在284个PVH神经元中发生逆行反应的有4个单位,发生顺行反应的有47个单位。顺行反应分为两型:Ⅰ型对单刺激发生反应,Ⅱ型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刺激IIM时,未能观察到PVH神经元的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PVH与CG之间有双向连接,而PVH与LM之间在电生理学上未能证明有连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红藻氨酸的神经毒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藻氨酸(kainic acid)是从日本红海藻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它对神经细胞有较高的选择性损伤作用。近年来,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内作为一种工具药广泛应用。1971年Olney 首次发现,小鼠下丘脑弓状核内注射红藻氨酸,核团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显示明显的病理变化,神经胶质细胞肥大及呈现吞噬活动,但未见轴突损伤。以后,这种神经毒性作用也在其他一些脑区,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等处出现,已有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研新闻     
大鼠离体下丘脑制备成功神经生理学的在体实验通过逆向激动法鉴定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神经元,由于此法记录的稳定性很差。因此,一般只限于记录细胞外电位。最近,通过离体实验的方法已经记录到稳定的细胞内电位;但在制备下丘脑组织或薄片时,往往改变或破坏了鉴定神经内分泌神经元的通路,使电生理鉴定无法进行。Bourq(?)等最近成功地制备出完整的大鼠离体下丘脑。由于它保留着供鉴定用的传出纤维,因此,适用于对神经垂体和结节漏斗部神经内分泌神经元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电生理与神经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蓝斑和中缝背核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室旁核(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它对电刺激蓝斑(LC)和中缝背核(DR)的反应。 在435个被试验单位中,5个单位对LC电刺激呈现逆行反应,75个单位呈现顺行反应。在这75个顺行反应单位中,27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48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对电刺激DR发生反应的有74个单位,其中15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59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单刺激不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23个PVH神经元既对LG刺激又对DR刺激发生顺行反应。实验结果提示,PVH与LC、DR之间存在神经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