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多脏器损伤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6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过程并进行总结。结果:抢救护理成功的经验在于: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提供临床信息,以保证病人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②术后加强专科和基础护理;③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④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技术,不受专科束缚,对病人进行细致、系统、全面的观察。结论:严密观察和科学护理,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多脏器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简清 《蛇志》2017,(2):234-235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危急且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死残率较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且不能自行进食,胃肠外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能量及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因此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关键环节之一。而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免疫功能及促进脑功能恢复等有重要意义~([1])。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2])。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6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于2009年10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3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治疗效果还是在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340例患者中,显效的为193例,有效的为12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保障,更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预示着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极高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可采取高渗性脱水,亚低温疗法,巴比妥昏迷治疗及外科手术干预等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由于亚低温治疗会增加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巴比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均已少用。近来研究发现,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组织氧分压并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改善预后。也有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与神经功能预后较差有关。目前关于颅内高压治疗的最佳方案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防继发性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本文就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樊新建  雷鹏 《生物磁学》2011,(6):1191-1193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外周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呈动态变化,在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表达增加,其中NSE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NGF在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再生和神经元保护等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明显不同。两者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对于颅脑损伤后病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是颅脑损伤后评估病情、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因此监测血清中NSE及NGF的变化,可以为更准确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其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杨猛  范淑梅  任冬晗  孙书钢 《生物磁学》2009,(16):3123-3124,312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原性肺水肿(NPE)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提高此类病人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7年18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NPE的临床护理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和总结护理的临床效应。结果:18例患者中肺水肿消退11例,死亡7例。11例存活患者经过随访,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2例,好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NPE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机械通气是治疗NPE的有效方法,正确积极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2例共有106个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肺32例,肾30例,胃肠17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12例;死亡28例,植物生存1例,病死率66.7%,所有死亡病例均合并肺及/或肾功能不全,3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仅2例存活。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治疗困难、预后恶劣的综合征,及时预测并重点保护肺肾功能障碍器官和有效的预防是降低该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9例重型路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实施后的效果。结果:45例病人顺利接受了肠内全营养剂的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NSE 和NGF 在颅脑损伤后血清中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外周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呈动态变化,在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表达增加,其中NSE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NGF在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再生和神经元保护等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明显不同。两者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对于颅脑损伤后病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作用,是颅脑损伤后评估病情、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因此监测血清中NSE及NGF的变化,可以为更准确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其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观察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冬梅 《蛇志》2002,14(4):36-37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伤中常见而又最严重的一种损伤 ,常见的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 ,此病来势凶猛 ,病死率高 ,且有突变、多变、易危及生命的临床特点。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同时存在脑水肿、脑缺血 ,使脑的损伤一直存在。因此 ,做好早期复苏急救 ,去除脑继发性损伤的因素 ,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 1 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接诊 2 5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其中 1 70例进行院前急救处理 ,80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现将两组病人入院时病情及预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 ,1 70例经过院前急救 (观察组 )…  相似文献   

12.
韦贵珠  何坚 《蛇志》2010,22(3):287-288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伤后多出现昏迷,并伴有较多的合并伤及其他并发症,病情危重,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较大的困难。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0例,按伤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间随机分组,探讨采取不同时间段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8,(2)
正重度颅脑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跌伤、工伤及意外事故等所致,为临床常见的急性重型病症,其致残、致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攀升~([1]),其导致的死亡率可高达20%~50%~([2])。许多相关研究的结果揭示~([3]),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脑组织水肿的概率,促进患者各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颅内高压。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14.
邓金莲  胡惠华  张晓妹 《蛇志》2014,(2):254-25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纪考云 《蛇志》2014,(4):415-416
<正>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为3~7分的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障碍。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关键[1]。由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原本湿化的作用减弱,气道分泌物易形成痰痂,影响正常通气[2],同时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大量脱水剂的应用也加重气道的干燥程度,加重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合理的气道湿化是一种物理疗法[3],可保持纤毛运动、稀释痰液和廓清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方法较多,而湿化液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h、24h、48h、72h血清SOD、GPx和MDA水平,并根据GO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Px和MD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优良率和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以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治疗组(n=26),未应用PICCO技术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平均液体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肺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存率、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的GCS评分以及APACHE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平均液体量、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生存率和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但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惠娜 《蛇志》2002,14(3):60-61
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护理直接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营养不良不仅可削弱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 ,延迟损伤组织的修复 ,还可降低免疫力。通过胃肠道给予营养物质 ,不仅可以纠正营养不良 ,还可以刺激胃肠道运动 ,使营养素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符合生理要求 ,起到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伤后早期足够营养供给 ,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创伤的恢复及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1 临床资料  我科从 1 999年 1月到 2 0 0 2年 1月 ,因重型颅脑损伤住院 ,昏迷时间超过 1周者 70…  相似文献   

19.
姜向文 《蛇志》2011,23(3):312-3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时抢救,加强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现将我院救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探头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患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和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其中,行普通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28例,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32例。比较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剂量和应用时间,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 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恢复情况。结果: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和天数较普通颅内压监测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脑室型ICP监测组预后良好比例较普通型ICP组显著增加(P0.05)。并且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提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r CBF、r CBV、MTT、TTP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普通型颅内压监测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型颅内监测探头改变了脱水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模式,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MTT和TTP可评估脑损伤的程度以及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