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LE-ULBD)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及对JOA评分、ODI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DLSS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LE-ULBD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评分、上下方邻近节段ROM。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t=3.249;t=3.240;t=16.690,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96;t=2.071;t=2.531;t=2.117,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t=3.119;t=2.231;t=3.065;t=2.457,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下方邻近节段ROM低于对照组(t=5.372;t=6.076,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LE-ULBD治疗DLSS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留上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加快术后腰腿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学明  漆建鑫  罗平  杨帆  王科  邓建平  简晓红 《生物磁学》2011,(15):2926-2927,2934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后路减压固定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情况,SRS-22国际标准量表评分情况以及出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8个月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6.8±5.16)°和(36.8±5.82)°,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2±6.61)°和(41.2±5.67)°,且均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术后18月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RS-22国际标准评估量表显示,术后18个月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自我评价、精神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疼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疗效显著,且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矫形术在改善患者的腰椎侧凸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单纯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0例,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和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改善状况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较于传统手术更具优越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及伤椎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栓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Cobb角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192例,其中118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ELD组),74例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 Nab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费用、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 Nab疗效、总费用、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EL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能够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给予改良PLIF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P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痛程度,应用Oswestry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PLIF好,能有效改善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椎间孔镜组(4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组(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和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54±1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39±2.91)m L、切口长度为(0.84±0.13)cm、住院时间为(6.25±1.48)d;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82±10.47)min、术中出血量为(81.56±20.48)m L、切口长度为(1.92±0.35)cm、住院时间为(9.94±1.65)d;与腰椎间盘切除组比较,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腰椎间盘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优良率(72.34%)显著高于腰椎间盘切除组(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而且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度烧伤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结果:对照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为(95.57±11.41)g/L,低于实验组的(137.91±14.29)g/L(t=3.726,P0.001);对照组术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为(80.89±11.38)g/L,低于实验组的(131.28±13.47)g/L(t=3.917,P0.001);实验组术后1周总蛋白水平为(61.47±5.19)g/L,高于对照组的(39.18±2.76)g/L(t=3.927,P0.001);实验组术后2周总蛋白水平为(55.78±6.38)g/L,高于对照组的(36.81±5.17)g/L(t=3.847,P0.001)。实验组术后24h的TNF-α和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周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术后2周的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为(47.82±7.4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36±8.10)天(t=4.275,P0.001);观察组的供皮区、植皮区、深Ⅱ度痂下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h GH对重度烧伤的疗效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微创介入置管连续给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腰交感神经节微创介入置管连续给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P0.05)。治疗后研究组踝肱指数(ABI)和皮温高于对照组,震动感觉阈值(V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腰交感神经节微创介入置管连续给药治疗糖尿病足,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截肢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年龄20-67岁,采用减压AF系统内固定方式治疗,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s角,Frankel标准分级,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减压AF系统内固定的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体高度比值明显升高,Cobb角值明显下降(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比值和Cobb角值改善情况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方面,16例恢复到了E级,术后A级有4例未恢复,Frankel分级为A的患者术后有效恢复率为90.2%;B级有2例未恢复,B级术后有效恢复率89.5%。C级和D级术后有效恢复率均为100%。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VAS和ODI值均低于术前分值(P0.05),且术后12个月ODI值与术后6个月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AF系统内固定法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具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痛觉感受明显降低,下腰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BT螺钉固定组25例,行PS螺钉内固定组25例。分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72±3.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轨迹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171.88±25.75 min、225.20±51.57 m L,椎弓根螺钉组为221.24±33.53 min、297.60±66.40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CBT螺钉和PS螺钉内固定方式行TLIF均能到达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TLIF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