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OPD患者免疫功能在外界温度变化时的变化.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用琼脂单向扩散法.结果:COPD患者体温骤降后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IgG、IgA、IgM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温下降前与体温下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骤降致COPD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衡,体温骤降后较体温骤降前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剂量甲基强的松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因子以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gA明显高于治疗前,IgG和I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CD3~+、CD4~+/CD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CD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IgA、IgG和IgM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炎性介质(IL-6,TNF-α,CRP)均明显降低,且小剂量组患者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急性胰腺炎治疗早期应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的浓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邓超  李英  谢斌  计超  侯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4):2755-275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6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84),观察组患者入院12h~24h内予以肠内营养乳剂支持,对照组患者予普通鼻饲流食。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GC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检测血Alb、TP、PA、IgG、IgM、IgA、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并观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P、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CD4~+T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D8~+T细胞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消化道症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予以EEN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TKI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TKI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治疗前、治疗一个月后外周血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细胞表达水平,分析表达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正常,但CD4+细胞数量减低、CD4+/CD8+比值较低、CD8+细胞数量增高,两组相比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I治疗一个月后,TKI组与对照组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而CD4+细胞数量增多、CD4+/CD8+较前增高,CD8+细胞数量较前减低,两组相比CD3+、IgG、IgM、IgA、C3、C4、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KI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体现在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上,且TKI治疗的疗效可通过比较外周血CD4+、CD4+/CD8+、CD8+细胞表达变化体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雌激素联合丹栀逍遥胶囊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生殖内分泌系统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雌激素替代等临床常规疗法;实验组在雌激素替代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胶囊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E2、FSH、LH)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例以及IL-2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E2、CD3+、CD4+、CD4+/CD8+水平及IL-2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E2、CD3+、CD4+、CD4+/CD8+水平及IL-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丹栀逍遥胶囊能更加有效调节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UAER20μg/min,n=28)、B组(微量白蛋白尿,UAER20~200μg/min,n=29)、C组(蛋白尿,UAER200μg/min,n=33),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微炎症、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并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微炎症状态指标与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均低于对照组(P0.05)。B组、C组CRP、IL-6、IgA、IgM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Alb、Hb、CD3~+、CD4~+、CD4~+/CD8~+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IL-6与Alb、Hb、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IgA、IgM呈正相关(P0.05),与IgG不相关(P0.05)。结论: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营养不良状况,通过控制或消除促炎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可能对延缓DN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氯雷他定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CD3~+、CD4~+、CD4~+/CD8~+、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日至2015年3月25日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肝癌患者和87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患者血清中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5),CD8~+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了解肝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乌苯美司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初治的NSCLC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化疗,实验组在常规放化疗的基础上加服乌苯美司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和NK细胞所占比例及CD4~+/CD8~+的比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和血清sIL-2R、IL-6、IL-8、TNF-α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乌苯美司联合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性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乳清蛋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均治疗28d。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为59.45±22.25kg、72.05±7.42g/dL、16.02±2.75g/dL和41.15±3.68g/dL,均高于对照组的45.42±13.95kg、56.73±6.98g/dL、8.24±2.63g/dL和29.34±2.7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以及CD4+、CD4+/CD8+等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上升,对照组治疗21d后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出现升高,且治疗14d、21d以及28d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2=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sT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按不同比例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方案给予营养支持。实验组为按2:1比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为按1:1比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统计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免疫功能方面,营养支持14 d后实验组患者的CD4、CD4/CD8、IgA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为主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更能促进sTBI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但不同比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在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等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增强免疫营养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常规组5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粪便菌群变化,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人数。结果研究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常规组的20.00%(10/5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周和2周后,两组患者CD_3~+细胞、CD_4~+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均上升,CD_8~+细胞、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CD_3~+细胞、CD_4~+细胞、CD_4~+/CD_8~+、IgA、IgM和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_8~+、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5/50),低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有1例死亡,研究组未出现死亡。结论肠内免疫增强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89Sr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前列腺癌患者经89Srcl2治疗1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速率散射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经89Sr治疗后,患者CD3、CD19、CD4比例均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6+CD56+无明显变化;IgG和Ig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无明显变化。结论:用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可通过监测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89Sr核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3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铁剂、叶酸等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营养状况(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以及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D4~+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CD8~+细胞和CD4~+/CD8~+细胞比例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这三类细胞的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和IgG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只有IgA和IgM浓度在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改善其营养状况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IgA、IgG、IgM以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4、IFN-γ、IgA、IgG、Ig M及CD~(3+)、CD~(4+)、CD~(8+)、CD~(4+)/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IgA、IgG、IgM水平、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4、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相比,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可更加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轻度哮喘组(n=30)、中度哮喘组(n=38)和重度哮喘组(n=28),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3浓度、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CD4~+、CD8~+、CD4~+/CD8~+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与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3浓度、FEV1%pr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4~+/CD8~+、血清IgA、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哮喘组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FEV1%pred、CD4~+、CD4~+/CD8~+均低于中度哮喘组和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又低于轻度哮喘组(P0.05),重度哮喘组CD8~+水平高于中度哮喘组和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又高于轻度哮喘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CD4~+、CD4~+/CD8~+、IgA、IgM、IgG均呈正相关(P0.05),与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25-(OH)D3浓度显著降低,且与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25-(OH)D3浓度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气候条件下(雷暴、阴雨、台风)的病原学和免疫功能。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用琼脂单向扩散法。结果:台风、雷暴、阴雨、天气气候条件6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5%、40%、30%,占革兰阴性菌前2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分别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及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台风、雷暴、阴雨气候条件下3组AECOPD患者CD3+、CD4+、CD4+/CD8+、IgG、IgA、IgM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发作期和缓解期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气候条件下相互之间比较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雷暴、阴雨、台风条件下AECOPD的患者存在病原学分布差异,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但三者相互之间的免疫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3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给予66例患者左乙拉西坦治疗,给予67例患者托吡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M、IgG),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93.94%,托吡酯组为8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两组血清IgA、IgG、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左乙拉西坦组显著低于托吡酯组(P0.05),而两组CD3~+、CD4~+、D4~+/CD8~+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左乙拉西坦组显著高于托吡酯组(P0.05)。左乙拉西坦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1%,显著低于托吡酯组的17.91%(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可靠,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总结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表达,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内的IgG和IgA水平分别为(8.24±1.2)g/L和(1.64±0.62)g/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指标中CD3+、CD4+水平分别为(62.24±6.25)%和(40.62±5.0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8+有所提升,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细胞免疫系统明显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部分失调,掌握此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血清白介素-6水平(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0.5±1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3±37.8)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A及IgM,在T1、T2、T3及T4时刻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TNF-α、CD3及CD4在麻醉后较T1时均有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均存在抑制作用,且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为主,而腰硬联合麻醉抑制作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