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光 《蛇志》2013,25(3)
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致原发性脑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1].该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是急诊常见病之一.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时机及方案正确与否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功关键.现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效果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62例,观察年龄因素、GCS积分、术前有无基础病变及血肿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因素、病情轻重、术前有无基础病变的存在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血肿量的多少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疗效是多因素影响,在确定手术指征时要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9):14-14
3 高血压紧急状态能出现什么后果高血压紧急状态发生后 ,由于患者的全身小动脉、特别是脑部的小动脉突然发生持续痉挛 ,造成患者的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全身各脏器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情况 ,功能发生紊乱。几种因素互为因果 ,使患者病情越来越重 ,直至生命受到威胁。高血压紧急状态可能出现的后果有 :1)急性脑部病变 :由于脑组织高度缺氧 ,脑水肿是必然结果。过高的血压 ,超过了脑血管的承受能力时 ,脑部血管可能会突然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常见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的患者。脑出血是我国高血压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多发生在血压较高的情况下,情绪激动、活动时,排大便用力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头痛、神志不清、病情较重。脑血栓形成则多发生在休息状态下,常不伴昏迷,常无明显血压高。二者明确鉴别可借助颅CT。中老人脑出血是怎么回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引起病变血管破裂而突然起病。少数出血患者可因血管畸形、白血病、凝血机制不良和血管炎等。年龄较轻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突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脑的“储备”间隙增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轻,因此突然昏倒、…  相似文献   

5.
王永群 《蛇志》2007,19(3):235-236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的破例,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偏瘫、失语、脑脊液异常,重症者出现昏迷。做好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是整个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因高血压导  相似文献   

6.
钟东梅 《蛇志》2017,(3):384-386
<正>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密切相关。脑出血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极具潜力与优势,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等特点而受到医学界重视,尤其在配合西医治疗时,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7例,其中男:86例,女:61例;年龄60.83岁,平均(69.6±5.7)岁;高血压病程8-23年,平均(9.7±1.6)年。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位置及出血量、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预后转归等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7.7%;在诸多预后因素中: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以及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位置相关,根据临床症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与抗氧化剂等常规治疗及尼莫地平静注治疗,1次/天,连续14天,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脑脉胶囊口服或胃管注入,3次/天,连续28天。分析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评分表(QL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QL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9.74%VS69.23%)。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加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夏国娟 《蛇志》2016,(2):225-227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因素。结果1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并发症86例,发生率为46.2%(86/186),其中并发肺部感染35例(18.8%),消化道出血13例(7.0%),尿路感染16例(8.6%),中枢性高热17例(9.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7%)。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nter法)显示,发病后入院时间和吸烟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发病后入院时间和吸烟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生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预防及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蛇毒制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蛇毒制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河北省赵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河北省赵县中医院张存志,韩忠霞,李书铎,郑英双,柳俊旗,时建设,郑文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310例,其中蛇毒制剂组198例,男128例,女70例...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目前已知CV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当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脑手术后、脑部炎症等.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更多重视,并且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SAH所致CVS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是当今社会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神经科疾病,对于它的治疗,则是神经内外科的重点难点。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作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相关文献,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相关内外科治疗的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望能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20,(3)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显微外科的不断进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策略日益革新和改善,可供选择的方案也更为多样化。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神经外科医师实施规范、合理、正确的救治方案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且未入院前给予现场急救措施,;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接诊后直接转运至院内接受治疗,现场并不进行任何急救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抢救成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院前急救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13.33%、抢救成功率为8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院前未处理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为33.33%、抢救成功率为66.67%、未死亡患者中致残率为35.0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与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呼吸道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15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确切,未出现并发症,病残率低。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烟酰胺经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8只SD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36只进行高血压脑出血造模,对比4组大鼠的血肿体积、左扭转比率、神经功能变化、出血脑组织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凋亡诱导因子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烟酰胺组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与烟酰胺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烟酰胺组、尼莫地平组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模型组的血肿体积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烟酰胺组的向左扭转比率、p-p38MAPK/p38MAPK、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明显较高,脑组织含水量、凋亡诱导因子含量明显较低;与烟酰胺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的左扭转比率、p-p38MAPK/p38MAPK、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明显较高,脑组织含水量、凋亡诱导因子含量明显较低;与尼莫地平组相比,假手术组的左扭转比率、p-p38MAPK/p38MAPK、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明显较高,脑组织含水量、凋亡诱导因子含量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中,p38MAPK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会加剧高血压脑出血的脑损伤,烟酰胺会经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苏斌  郭桂平 《生物磁学》2009,(13):2540-254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三种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8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用ADL分级评价,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38例,死亡21例。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组织中,常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与偏瘫,有的还同时出现失语或语言障碍。脑血栓形成:其原因由于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后,脑血管内腔变窄或闭塞,主要症状是肢体瘫痪、眩晕等。脑栓塞是由于赘生物脱落后进入脑血管,使脑血管栓塞,临床表现主要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敷磁法:用小磁片贴敷于穴位,上肢取穴肩骨禺、合谷、曲池、外关、中渚;下肢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每次贴敷4~5穴,磁片表面磁场强度0.06~0.15T。旋磁法:取穴百会、曲池、大脑皮质运动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术后早期细致的监测与护理,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提高脑出血术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滋琴  黄秀美 《蛇志》2013,25(1):41-4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7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20%)(P<0.05),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可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