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栖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过渡类型。现在全世界两栖动物约为2000余种,我国已发现的有204种或亚种。课本中介绍了有尾目的大鲵、无尾目的中华大蟾蜍和青蛙。我国的青蛙就是一种——黑斑蛙。青蛙是这种蛙的俗名,其学名是Rana nigro  相似文献   

2.
全晗  董必成  刘录  李红丽 《生态学报》2016,36(13):4045-4054
大气氮沉降对湿地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选用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菖蒲(Acorus calamus)、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和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模拟湿地植物群落,设置有无香菇草入侵、水生和陆生生境(水位分别为15 cm和0 cm)及有无氮沉降处理(15 g N m~(-2)a(-1)和0)交叉组成的8种处理组合,进行为期70d的温室控制实验,以分析水陆生境及氮沉降对香菇草入侵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生生境下,香菇草的总生物量、叶生物量、叶片数和节点数与陆生生境相比显著降低;水生生境下氮沉降处理对香菇草各指标无显著影响,陆生生境下氮沉降处理的香菇草叶片数、节点数显著多于无氮沉降处理。(2)实验周期内氮沉降和香菇草入侵没有对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内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水生生境下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及梭鱼草和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与陆生生境相比显著提高。(3)水生生境下香菇草的相对优势度相比陆生生境下显著下降;氮沉降只在陆生生境下显著提高了香菇草的相对优势度。因此,香菇草向水生生境扩散和入侵的能力不强,其入侵在短时间内对湿地植物群落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以为入侵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泥盆世晚期陆生植物的演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以云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为代表,称为Lepidodendropsis arborecense-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Eocladoxylou minutum (LME)组合。当前在云南武定中泥盆世晚期地层(西冲组上部)中发现的植物主要有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e,Eocladoxylon minutu,Rhipidophyton acanthum等,其中,在R.acanthum的茎干基部密集共生有腹足动物Valvata sp.。根据植物表面无动物咬食痕迹,以及腹足动物生态特性和演化分析,当前陆生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原因是植物茎干飘落水体后,为水生的腹足动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场所,并随水流、风浪载运至异地埋藏。这种水生腹足动物寄栖于水中物体的生活方式很普遍,是腹足动物迁徙、扩散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木启  张知彬 《动物学报》2002,48(5):689-694
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近30年来陆生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种群、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和成就。按照现代生态学前沿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就进一步提高我国无椎动物各种类群生态学研究水平,促进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的发展,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四川六种蛙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多数两栖类物种的染色体较长大,数目较少,是细胞遗传学,细胞工程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好材料。两栖类在进化地位上介于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因此,进行两栖类染色体的比较研究,对于探讨和认识动物的系统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关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Benirschke et al.,1973;Bogart,1968;Guillemnin,1967; Haertel,1974;Schmid,1978a,1978b),国内吴政安(1978,1981;;吴政安等,1980,1981)李树深等(1981)作了几种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生龟鳖类潜水生活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爬行类是动物进化史上首先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有关爬行类呼吸代谢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比较动物呼吸机制及其进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爬行动物中有8%的种类营水生生活,潜水是这些次生性水生爬行动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龟鳖类以其极强的潜水能力而闻名,其生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关于文昌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使学生了解文昌鱼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采用程序作业教学法,结合观察文昌鱼的外部形态,师生共同讨论。材料文昌鱼(每桌一条)、放大镜。 (一)导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不少动物,有水生的、陆生的,还有寄生的。它们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大家都感到  相似文献   

8.
人们很早就发现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动物具有抗低温的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动物的抗低温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陆生节肢动物、潮间带的动物和极区海洋中的鱼类。  相似文献   

9.
紫外辐射对陆生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已被广泛研究,对水生生物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紫外线在水体中渗透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紫外辐射对浮游细菌和微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藻类、鱼卵和幼鱼、鱼类及两栖动物的生物学效应,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介绍了紫外辐射对水生生物作用的机理。未来研究应该注重紫外辐射与气候变化、酸沉降、水污染等环境因子联合作用对水生有机体产生影响,其研究对象应扩展至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等大部分水生有机体,这些研究将对深入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化、水生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 ,水生实验动物也开始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水生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并于 2 0 0 1年 11月在广州召开了首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为加强我国水生实验动物研究工作者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 ,促进我国水生实验动物科学更快发展 ,中国实验动物水生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定于今年 11月中旬于海南博鳌召开本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会议议题 :水生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水生实验动物培育与应用的各项研究 ,包括发育生物学、生理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不同发育时期蝌蚪的腰带和后肢骨进行双染色。结果显示,在中华大蟾蜍蝌蚪中,后肢软骨化和骨化顺序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但在远端肢体的发育模式则呈轴后支配的特征。中华大蟾蜍蝌蚪Gosner 40期,两侧髂骨作合掌式对接融合,提示髂骨融合为无尾类由水生到陆生栖息环境的转换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两栖动物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郊野公园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两栖类栖息地。2015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市6个郊野公园的无尾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采集15种微生境变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了解各无尾两栖类物种对微生境因子的利用特征,并用卡方适合度检验分析无尾两栖类的不同种间分布重叠度。结果表明,优势度由高到低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适宜的水质和结构合理的水生植被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坡度较小的自然坡岸是无尾两栖类自由往返水陆之间的重要保障。陆生植被的重要性次于水生植被,仅与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的分布有显著正相关。不同无尾两栖类物种对水体大小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郊野公园的水体比较开阔,不利于饰纹姬蛙的生存。本研究建议根据不同无尾两栖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建设具有不同物种特异性的栖息地景观,在保护好无尾两栖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3.
药用滚山虫     
滚山虫是多足动物之一。身体常常蜷曲呈圆球状,尤其个体颇小的类群——球马陆目,与甲壳纲等足目的鼠妇十分相似。但是滚山虫以复杂的气管系统为呼吸器官,具有陆生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而属于等足目的陆生鼠妇具备甲壳动物的呼吸器官——鳃进行呼吸,仍然保持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二者是根本不同的两大类别。 滚山虫,几乎每一体节就有两对步足,具备完全的颚唇部(gnathochilarium),与其他常见的倍足纲动物相同。但是雄性最末两对附属肢  相似文献   

14.
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化学通讯邱高峰,堵南山,赖伟(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关键词水生无脊椎动物,化学通讯,信息素,利己素,利它素陆生无脊椎动物昆虫化学通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已被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昆虫信息物质有百余种,利用昆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逐月研究了尼日利亚Mfangmfangpond中茄氏旗鳉全年的食性。其食谱按优势多寡出现的次序分别是陆生无脊椎动物、大型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小型甲壳动物、沙粒和藻类。我们将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作为其食性的次级项,而全年都出现的有机体碎屑作为初级项。雄鱼较雌鱼捕食了更多的陆生无脊椎动物。茄氏旗在雨季有16项食物组成,但旱季只有7项。就相对重要性而言,陆生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在旱季更大,而大型植物碎屑、小型甲壳动物、沙粒和藻类则在雨季更大。成鱼较幼鱼更多地以外源性无脊椎动物为食。雌鱼较雄鱼有更强的觅食能力;同样,成鱼较幼鱼的觅食能力强得多.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又具体界定了野生动物分陆生和水生两部分,陆生野生动物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因此,陆生野生动物资产评估纳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范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对陆生野生动物资产的特点、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特别规定、我国野生动物的分类及保护等级划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外来植物往往可以入侵多种生境并受到多种昆虫的采食,而不同生境条件将可能会影响这些入侵植物对昆虫采食的防御策略。以入侵我国的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生长在水生生境、水陆两栖生境和陆生生境中的无性个体(分株),通过50%去叶处理模拟昆虫采食,分析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对模拟昆虫采食处理的生长及化学防御响应的差异。模拟昆虫采食处理显著抑制了陆生生境、水陆两栖生境以及水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但对3种生境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无显著影响。陆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根、茎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根冠比显著低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模拟昆虫采食处理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的木质素含量,而对单宁和总酚含量影响不显著。生境对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陆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且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表明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空心莲子草木质素含量与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在模拟采食情况下,其总酚含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无论模拟昆虫采食处理存在与否,空心莲子草单宁含量与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空心莲子草存在昆虫介导的生长和化学防御之间的权衡,在昆虫采食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生长来增加对化学防御物质的投入,但生境对空心莲子草这种生长-防御权衡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又具体界定了野生动物分陆生和水生两部分,陆生野生动物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水生野生动物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因此,陆生野生动物资产评估纳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范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对评估的核算方法、评估中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骆驼生活环境中水生双翅目昆虫的调查研究,以明确其种类的组成和分布。【方法】于2014年5-9月利用网捕法,调查了阿拉善骆驼生活环境水生双翅目昆虫。对鉴定的吸血种类的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共发现水生双翅目昆虫21科41属47种,其中有16种为内蒙古地区新记录,12种为吸血种类,长角亚目、芒角亚目和短角亚目个体数量分别占水生双翅目昆虫总数的49.3%,43.5%和7.2%。分子数据分析显示,12种吸血水生双翅目昆虫的COI基因序列一致性在75.9%~97.3%之间,不同科之间大部分水生双翅目昆虫差异显著,科内不同属间差异也较明显。【结论】本研究基本上掌握了内蒙古骆驼生活环境水生双翅目昆虫的种类,特别是吸血种类,为后期骆驼福斯盘尾丝虫病传播媒介种属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在对广东省山区开展陆生脊椎动物野外调查过程中,记录了3种广东省尚无正式分布纪录的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锯尾蜥虎(Hemidactylus garnotii)及白尾双足蜥(Dibamus bourre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