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铁矿的细菌氧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rillus ferrooxidam,T-M)菌株在黄铁矿I和II上的生长和氧化的效果。用粒径一300网目的矿粉,进行了5%矿浆浓度的摇瓶浸出试验,获得细胞量108—109个/ml,浸出铁分别为18.9g/L和18.6g/L,比无菌对照快56—60倍,说明黄铁矿只靠空气化学氧化极其缓慢。浸出的铁和生成硫酸量的计算值与化学理论值基本相似。扩大矿石粒径至一20 mn,用矿量20 kg的柱式细菌连续浸出近一年的结果表明,浸出铁速度稳定在0.6—1.5 g/L/d,pH值下降至0·95一l·0的最佳水平。最佳浸出pH为2.0,pH范围1.0—5.0。适应菌株T—py在黄铁矿上生长比原始菌T—M的生长迟缓期缩短,加速了铁的浸出和硫酸产生的速度。在黄铁矿浸出系统中,未发现元素硫存在。此文还讨论了细菌 氧化黄铁矿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细菌浸出高硫锰矿及菱锰矿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告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把硫酸亚铁氧化产生酸性硫酸高铁溶液。在Fcs+浓度25克/升,pH1.8,矿石粒度120目,矿浆浓度7%,浸矿温度60℃条件下搅拌浸出高硫锰矿及菱锰矿,2.5和4小时锰浸出率分别达82%及98%。硫锰矿石中除硅酸锰不能浸出外,矿石中可溶浸的锰矿物浸出了99.2%。硫酸高铁在程矿反应时全部水解为氧氧化铁沉淀,不能矬续循环使用。但以氢氧化铁吸收高硫锰矿焙烧脱硫时排出的含低浓度二氧化硫烟道废气,使还原为亚铁。亚铁液经加温等处理后,由新接种的细菌氧化再生成硫酸高铁,反髭浸矿,如此循环。  相似文献   

3.
利用细菌脱除金、锡和铜精矿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用从毒砂矿酸性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毒砂和对砷毒害耐受力高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C-3菌株,进行浸出砷的试验结果。以毒砂矿物形态存在的砷,主要是在细菌直接氧化下溶出的。影响细菌浸出砷的因素较多,其中精矿含砷量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含砷量为11.94%的金精矿,当矿浆浓度为10%时,采用两次浸出,砷的脱除率仍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4.
细菌浸出含砷硫化矿中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毒砂矿酸性矿水中分离到对毒砂分解能力和耐砷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了利用该菌从含砷硫化矿中浸出钴的主要条件:pH2—2.3,32℃±,通气量0.19—0.21米3/分/米3·溶液,试料粒度一160目,矿浆浓度20%,经5—7天气流搅拌浸出,钴的浸出率为80%,有时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M菌株氧化黄铁矿产生铁离子和硫酸用于浸锰的研究,已在实验室和半工业性的试验中获得成功。T—M菌株对不同地质成因和产地的黄铁矿均具有较强的氧化力,可以快速和连续地提供含总铁量25g/L,硫酸根量74—75g/L和pH 0.7—0.8的浸矿剂,用于含碱性脉石较高、高磷低锰难选矿的浸出效果显著,浸出锰溶液含锰12g/L,锰浸出率90%以上,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r-MnO2产品,全工艺中锰的总回收率83.77%,达到锰与磷分离的目的,是一种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稳定、又无环境污染的细菌浸锰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贫铀矿石细菌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矿山的酸性矿水中分离出亚铁氧化细菌O-D菌株,属于氧化铁硫杆菌(Thiobaeillusferrooxidans)。靠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可以浸出某些含黄铁矿的贫铀矿石中的铀(矿物主要为铀黑、铀钙云母及沥青铀矿)。品位为0.01 7%,粒度--30毫米的含铀矿石,用pH1.5的细菌-Fe,(SO4),溶液柱浸或堆积浸出,经40天后浸出率可达50%以上,而用-10毫米粒度的矿石,则浸出率达60%以上。与2%H2SO4溶液浸出相比较,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达到同样的提取率,但细菌法酸耗只有0.08%,可节省90%以上的硫酸。浸出液中的铀和钼离子在一定浓度下抑制细菌的生长及亚铁的氧化。通过菌种选育,可以得到耐铀1000毫克/升,耐铝200毫克/升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钴、镍常与铜成共生矿物存在。人们多数在研究细菌浸铜时附带研究这两种金属的浸出。Duncan、Torma等采用细粒度(—325——400目)振荡通气法、Bosecker用摇瓶法浸镍,Torma在—400目的合成和天然硫化矿上采用类似方法浸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一些浸出规律如影响浸出的因子仍缺乏系统研究。我们用钴黄铁矿和镍黄铁矿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低品位黄铜矿生物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黄铜矿矿床酸性矿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85,类似于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用于直接溶浸低品位黄铜矿。浸出液成分的变化(Cu、Fe、pH)与细菌的生长相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能谱分析)直接观察了不同浸出时间细菌对矿石表面的附着作用,细菌选择性地优先附着于硫化物相表面(主要是黄铜矿 Cu、Fes和黄铁矿FeS);附着的细菌量随时间而增加;细菌生长速度及其对矿物的氢华速率与基质表面积有关,并从数学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旨在从某低品位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获得浸矿效果优良的细菌,同时对细菌的浸矿行为进行初步的研究。采集福建某低品位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样品,9K培养基富集获得混合菌种FIM-201304。利用9K固体平板,从混合菌FIM-201304中分离获得优势浸矿菌D-1。应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混合菌FIM-201304的群落结构。通过表型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D-1。采用摇瓶培养对比研究混合菌和单菌对低品位硫化铜矿和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浸出效果。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FIM-201304的优势菌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 errooxidans)(丰度占比85.02%)、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丰度占比10.07%)、嗜酸异养菌(Acidiphilium acidophilum,A.acidophilum)(丰度占比1.30%)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丰度占比1.21%)。表型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D-1属于氧化亚铁硫杆菌。摇瓶实验结果表明,浸出反应20 d后,接种混合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浸出率分别为65%和56%,相同条件下,接种单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的浸出率为41%和36%,接种混合菌的浸出体系比接种单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浸出率分别提高了24%和20%。混合菌对矿石的浸出效果显著优于单菌。异养菌促进了自养菌对矿石中金属元素的浸出。  相似文献   

10.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一类专性嗜酸自养细菌,在细菌浸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有用金属的浸出,特别是铜和铀。由于该菌处理矿石时浸出效果与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嗜热嗜酸细菌的新属——硫球菌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从酸性热泉地区分离出一株比较少见的无机化能自养型嗜热酸细菌,经鉴定是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硫球菌属(Sulfosphaerellus gen. Nov.),模式种为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crmoacidophilum sp. Nov.)。细胞球形,直径0.8一1.2μm,有类似纤毛的结构,革兰氏阴性,需气,在无机盐培养条件下,氧化元素硫至硫酸获得能量进行自营生长。生长最适温度70℃,范尉55—80℃。生长最适pH2.5,范围1.0—5.5。DNA中G+C含量为33—39mol%。并将该菌与国外近十多年来分离的硫叶菌(Sulfolobus)等7种高温嗜酸细菌作了比较,并对其命名和分类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几种因子对丛粒藻株A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修垣  谢树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5):275-277
研究了温度、NaF和细菌对丛粒藻(BotryococcusbrauniiKutz.)纯培养物A的效应。该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5℃。NaF0.1mg/L促进该藻生长。该藻与棒杆菌协同培养可提高产烃量,由无菌对照的0.089g/L提高到0.392g/L,总烃水平由56%提高到24.2%。  相似文献   

13.
矿石的堆积浸出是细菌浸矿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巳广泛应用,主要用来处理露天采矿剎寓的低品位矿石和废石,也可处理尾矿和品位较高的矿石,处理规模很大,因此,一般不进行人工培养细菌。近年来,用堆浸法回收铜已成为铜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来源。在我国。湖南某矿进行过低品位矿石细菌堆浸生产试验,其它各地均采用池式浸出或地下浸出。  相似文献   

14.
以低品位黄铜矿溶液为原料,浸矿制备Cu2+能有效提高低品位黄铜矿的利用价值。基于浸矿过程中存在多因素影响的现象,通过正交试验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浸矿条件(接种量、矿石品位、Fe2+添加量及浸矿溶液pH)实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组中最佳试验结果为浸矿产128.753mg/LCu^2+;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最佳实验组合为微生物接种量12%、矿石品位0.3%、添加Fe^2+24g/L及浸矿溶液pH1.7,该条件下验证试验产Cu^2+ 141.352mg/L,通过正交试验及神经网络优化提高了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黄铜矿酸性溶液Cu^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矿油封藏法保存担子菌菌种44属63种161株5—8年的效果;用薄层层析法测定经矿油封藏后在矿油中浸出物的成份,及其与保存效果的关系。保存菌株中除1株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和3株Ganoderma sp.,6株草地蘑菇(Agartcus pratensts)中3株保存6年,5林保存5年失去活力外,其余全部保持着生活能力。对12属16种27株担子菌进行了栽培试验,除发光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香菇(Lenttnus edode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外都保持着形成子实体的特性。经薄层层析确知,保存菌株的矿油浸出物为游离甾醇、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等。但它的浸出不影响菌株的存活,因而矿汕封藏法,对于大量而且较长期的保存不同种的担子菌,是可取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浸矿酸性环境下,金属硫化矿在Fe3+作用下,经过硫代硫酸盐途径或多聚硫化氢途径而分解的过程中导致大量元素硫的累积,进而可能在金属硫化矿表面形成疏水元素硫层,阻碍金属离子的进一步浸出。酸性环境下,惰性元素硫的消解必须借助嗜酸硫氧化细菌来实现。该消解过程包括嗜酸硫氧化细菌对元素硫的吸附、转运以及氧化转化等过程。本文对近年来嗜酸硫氧化细菌消解元素硫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评述,认为有关嗜酸硫氧化细菌消解元素硫的分子机制的清晰阐述还有待人们通过对消解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分子机制进行大量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一热泉区分离到一种新的嗜热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ermoarido- philum)S-5能直接氧化元素硫(S)和黄铁矿(FcS2)等硫化物,氧化元素硫的温度范围是55—80℃,最适70℃;pH范围是1.0—5.5,最适2.5。在最适条件下,含元素硫1%,静置10天,细菌氧化元素硫溶液中的硫酸根(soi一)使浓度从1.10 g/L增加到6.56g/L,pH从2.35降到1.00。还发现嗜酸热硫球菌与中温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一9以同样方式氧化黄铁矿,但是前者的氧化能力比后者的更强,而且温度范围也更广。当使用一200目黄铁矿矿粉、矿浆浓度10%、振荡氧化20天时,在接人嗜热菌的溶液中,可溶性铁浓度从1.79 g/L增加到16.40 g/L,pH从2.23降到0.85,而接人中温菌的溶液中可溶性铁浓度从1.23 g,L只增加到7.37 g,L,pH从2.23只降到1.20。  相似文献   

18.
从7砷52株不同的青霉中筛选到6株能产生刺孢青霉酸的菌株。它们分属于尖孢青霉(P. sptcultsportum, 4株)和产紫青霉(P. purpurogenum, 2株),其中以P.Spiculisporum 44 的产酸量最高。产酸的适宜培养基组份为(g/L):葡萄糖130—150,NH4NO3,0.6,KH2PO41.0,MgSO4·7H7O 0.2,玉米浆0.6一0.8,起始pH 6.0。摇床培养8—9天,发酵液中产酸量在40 g/L以上。酸的得率为消耗碳量的53%或更多。该酸溶液(8.765×103 mol/L)的表面张力及其对煤油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8.1和6.68 mNm-  相似文献   

19.
氧化亚铁硫杆菌是一个具有很强生物浸矿能力的细菌,本文对3株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及一株来自菌种中心(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的铁氧化活性及其这些菌株对低品位黄铜矿浸出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4株A.f菌中,菌株CMS—F1和F10—ATCCC23270的铁氧化活性较高,其对黄铜矿生物浸出速率也高。进一步分析亚铁氧化活性对生物浸矿效率的影响时发现,在A.f菌中,氧化活性高的菌株,其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效果也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生物浸矿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特征。【方法】通过构建微生物冶金反应器中矿浆原样的16S rRNA基因文库,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矿浆中种群结构。同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获得纯菌株;并对各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及对不同矿物的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中所选生物浸矿反应器中主要的微生物物种有细菌:Leptospirillum sp.,Sulfobacillus sp.,Acidithiobacillus sp.,Spingomonas sp.及古菌Sulfolobus sp.,Ferroplasma sp.等菌属。同时分离出5株纯菌株,这些菌分别与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cidithiobacillus caldus,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Sulfobacillus thermosul fidooxidans相似。分离获得的菌株具有氧化硫或二价铁和不同硫化矿的能力。【结论】生物浸矿反应器是个微生物种类相对简单的生境,利用非培养和培养技术全面地了解生物浸矿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生理、浸矿特性,有利于洞察生物浸矿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强化控制种群组成及浸矿活性,从而提高生物湿法冶金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