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于1995年10月20~25日在江苏盐城生物圈保护区召开。来自41个自然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国家环保局、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江苏省环保局、盐城市政府,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和外国的专家共计87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宣布又有16个新成员纳入该网络,并在此次大会上颁发了证书。至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共有61个成员。  相似文献   

2.
《人与生物圈》1996,3(3):3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76年建立以来,1984年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并制定了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至1994年,该计划已经实施十年有余,在解决现实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实践的发展使生物圈保护区的运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颁布以后,一方面生物圈保护区的意义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认识和解决,其进一步发展需要更为清晰和合乎当今形势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一背景下,UNESCO于1995年3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并已经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和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十三届大会审议和批准。下面是全文刊登的“塞维利亚大会”情况介绍和“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实施决议”及其审议批准的两个纲领性文件(译文):Ⅰ.《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战略》;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法规框架》,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参考,特别是对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实施‘生物圈保护区塞维利亚纲要’研讨会”于1997年7月21日至25日在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召开。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12个生物圈保护区及正在申请纳入  相似文献   

4.
正在已闭幕的第22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大会上,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家保护区成为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新成员。至此,内蒙古自治区的CBRN网络成员已达22个,居全国第一,同时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增加到了185家,生态类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45个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第一批网络成员(详见下页右栏附表)。网络成立大会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各保护区主管部门共同筹办,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工作报告主要分三大部分,摘要如下: 1 工作回顾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93年7月成立至今两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全体网络成员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图为表彰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建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利用该网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1996年7月于日本召开的第二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大会上授于中国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弗  相似文献   

8.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通报》2005,40(4):49-49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日前在京举行“珠穆朗玛峰、佛坪、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颁证仪式”。据悉,至此中国已有26个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过程中,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并于1976年正式建立了第一批生物圈保护区,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分布在94个国家,拥有411个成员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我国现有21个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网络,而且还建立了中国生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无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中国人民,在疫情下依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广泛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在我国也得以深入实施,于2020年底在烟台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二十二届大会上,网络成员总结交流了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编辑按     
本期《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出版之际,正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之时,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次大会的报道和对有关文件的介绍,能够使工作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同志们及时了解目前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在制定本保护区近期和长远规划中,加快与国际计划的接轨过程,以推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实施<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纲要>研讨会》于1997年7月21日至26日在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12个生物圈保护区及正在  相似文献   

14.
湖北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是湿润亚热带华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区域,植被垂直带比较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1983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10个纳入国际网络的生物圈保护区之一。为了使其发展更加符合生物圈保护区基本概念的要求,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 在紧靠太平洋西海岸中部的中国东海上,有一串神奇而美丽的小岛,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之中,这就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的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这是一个以海洋贝类和藻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素有“贝藻王国”之称。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纳入这一世界网络的海洋类型自  相似文献   

16.
《人与生物圈》1998,(1):3-5
1997年9月16日至22日,“第三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暨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评估会”在武夷山市石开。来自全国26个自然保护区及有关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当地政府及社区共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为主题,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和研讨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这是一项新的课题。代表们从实施参与管理的目标(为什么要实行社区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的主体(谁来参与?)、参与管理的内容(管理什么?)、管理机制(如何动作?)、管理方式(采取什么组织形式与制度?)等不同角度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做出如下评估意见。  相似文献   

17.
《人与生物圈》杂志作为中国人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平台,创刊23年来一直致力于联合科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宣传与推广,第四届世界生物圏保护区大会的召开关系到人与生物圏计划的未来,为了深入了解这次本次大会的意义和主要成果,MAB和世界生物圏保护区网络(WNBR)的发展与走向以及今后10年将要面对的挑战和机会等问题,本刊记者陈向军通过微信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于生物圈计划韩群力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信息     
第四次东亚地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EABRN)大会于1996年10月20~25日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韩国、蒙古、日本、泰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雅加达地区办事处和北京办事处共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是由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发起,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其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的进展,反映我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在科研、保护、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此达到上下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目的。欢迎广大从事自然保护研究的科学家及献身于自然保护事业的工作者、管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建立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研究人才,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不同生物地理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是其核心。从1978年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中国有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